[意]AldoSchiavello(陈伟张祖辽译)(2·153)
大数据时代查办职务犯罪侦查模式认识论
郭哲(3·042)
灾民权利保障的法理基础与实践检视
廖艳(4·085)
法律语用推理的三元维度研究
聂长建(5·043)
关于陆地的法理学考察
喻中(6·003)
中西法律文化传统的形成与比较
冯玉军(6·015)
走向实践前置:中国法律实践教学的演进趋势
刘坤轮(6·149)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论我国现行宪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条款
周叶中张权(3·003)
论我国法院适用宪法的空间
胡锦光(4·003)
“运用宪法”的逻辑及其方法论
范进学(4·016)
民法典的宪法使命及其实现
刘志刚(4·028)
运用宪法的法理内涵与司法实践
上官丕亮(4·040)
论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指标体系之构建
伊士国郭康(4·096)
邮政行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研究
王茜(6·037)
【刑法学】
犯罪构成四要件的“立体化”修正
牛忠志曲伶俐(1·051)
孤狼式多重杀人犯罪规律实证研究
曾赟(1·091)
合作预防模式下民营企业腐败犯罪的自我预防
张远煌龚红卫(1·113)
民营经济刑法平等保护的体系化思考
周振杰(1·126)
被害人自治视阈下的承诺有效性
王钢(5·055)
“不退让法”与我国正当防卫条款中的“必要限度”
马乐(5·069)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推行中的选择性不起诉
周长军(5·080)
强奸罪和解的理论可能与制度路径
龙长海(5·092)
假释的实质条件及其评估保障机制研究
董邦俊赵聪(5·106)
【民商法学】
美国公司法联邦主义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
林少伟(1·137)
法国破产重整方案中的债转股问题研究
[法]Franois-XavierLucas(种林张文韵译)(1·153)
论我国婚姻家庭关系的伦理价值与立法表达
李拥军雷蕾(2·014)
我国“Bolar例外规则”的学理解构与制度重建
宁立志(2·046)
论他人代为医疗决定的法律构造
徐洁张渝(2·057)
股权众筹中介机构的功能解释与立法规制
杨硕(2·080)
航运保险创新知识产权保障机制的法律检视与完善路径
初北平邢厚群(2·092)
中国保险费率监管制度的改革与思考
任自力(2·104)
我国保险业风险处置的制度构建研究
孙宏涛(2·115)
知识产权法中专有权与公共领域的平衡机制研究
冯晓青(3·055)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组织权研究
崔立红(3·072)
商事债权融资对债权让与通知制度的冲击
虞政平陈辛迪(3·084)
义利之和:企业社会责任与并购
张世明(4·054)
医疗损害侵权责任认定中鉴定意见适用研究
屈茂辉课题组(4·147)
【诉讼法学】
民间借贷虚假诉讼的逆向选择与司法应对
蓝寿荣(1·078)
两岸刑事司法互助证据的证据能力
高通(3·096)
中国家事审判改革及家事审判立法
张艳丽(5·015)
互联网法院定位之回归
杨秀清(5·030)
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检视与完善
石晓波梅傲寒(6·027)
【经济法学】
现代经济体制的构建及其法治保障
张守文(1·003)
分税制模式下地方财政自主权研究
熊伟(1·064)
资产管理业务中受托管理人义务的界定与法律构造
郭金良(2·068)
美国关税税率决定机制中行政与立法的权力分配
郑伊(2·129)
两大税制家庭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路径比较与我国借鉴
许多奇(3·014)
我国绿色信贷责任实施模式的构建
杨峰秦靓(6·048)
论我国金融交易税的功能定位及制度设计
刘先良(6·06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综合排污许可制度运行的体制基础及困境分析
李挚萍陈曦珩(1·104)
我国环境立法价值与功能之方法论研究
周珂(5·116)
环境损害救济:从侵权法到事故法
侯佳儒(5·127)
论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之主体制度
楚道文唐艳秋(5·139)
过错优先:环境污染侵权中行为人过错的功能分析
胡卫(6·113)
新时期检察环境公益诉讼发展定位及优化进路
陈晓景(6·126)
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建设时空主要矛盾解析
于鲁平(6·138)
【国际法学】
是“逆全球化”还是在重塑全球规则
车丕照(1·015)
美国就业优惠制度的法理基础与制度运用
李昊(2·142)
涉外民事案件法律适用释法说理问题研究
翁杰(3·030)
中国自贸试验区到自由贸易港法治理念的转变
龚柏华(3·109)
刘云亮(3·121)
海南自由贸易港拟建国际商事法庭应重点聚焦国际化改革
王淑敏李忠操(3·133)
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多层级治理:现实困境与未来走向
全永波(3·148)
论排除适用条款与CISG的适用
刘瑛(4·068)
对外投资中的数据法律责任及风险防范
王锐(4·108)
贸易壁垒视角下的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
田晓萍(4·123)
论欧盟GDPR中个人数据保护与“同意”细分
王雪乔(4·136)
逆全球化下中美贸易战与国际经济法的走向
何力(5·003)
中国法在美国适用的司法实践与对策
张晓君石晓玉(5·151)
“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东盟南海海洋环境保护合作机制的构建
薛桂芳(6·074)
北极航道航行自由争端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杨显滨(6·088)
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半闭海条款在南海区域合作中的适用
郑凡(6·101)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年总目录
专论
刑事立案与法律监督
孙谦(3.3)
论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中录音录像制度
卞建林陶加培(3.16)
恶势力犯罪研究
陈兴良(4.3)
量刑建议的若干问题
陈国庆(5.3)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的基本问题
——《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的理解和适用
苗生明周颖(6.3)
检察机关法定侦查权研究
检察机关如何行使好保留的职务犯罪侦查权
朱孝清(1.3)
检察机关的“新”自侦权研究
李奋飞(1.12)
刑事合规专题研究
刑事合规的理念、机能和中国的构建
孙国祥(2.3)
公共机构腐败治理合规路径的构建
——以《刑法》第397条的解释为中心
李本灿(2.25)
企业合规刑事化的发展及启示
万方(2.47)
犯罪化基础理论专题研究
刑法的伦理道德基础
时延安(3.28)
论稳健型刑法立法观
黄云波黄太云(3.46)
论犯罪化的根据
姜敏(3.63)
犯罪化的正当性:法益保护?
赵书鸿(3.80)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专题研究
认罪认罚从宽程序解释和适用中的若干问题
万毅(3.90)
认罪认罚案件的二审程序
——从上诉许可制展开的分析
牟绿叶(3.105)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证明标准差异化的实证研究
李小东(3.122)
论检察机关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主导作用
曹东(3.134)
不起诉专题研究
论不起诉权的合理适用
童建明(4.23)
检察机关适用不起诉权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陈卫东(4.35)
附条件不起诉扩大适用于成年人案件的新思考
何挺(4.46)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专题研究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个人法益及新型权利之确证
——以《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为视角之分析
刘艳红(5.19)
个人信息犯罪的规制困境与对策完善
——从大数据环境下滥用信息问题切入
李川(5.34)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的刑法立场转换
——基于比较法视野的考察
储陈城(5.48)
刑法中个人信息“识别性”的取舍
晋涛(5.63)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专题研究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协同问题研究
刘艺(5.77)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创新与实践突围
——以207份裁判文书为样本
谢小剑(5.92)
检察机关刑事诉讼主导责任专题研究
检察机关主导作用论
张建伟(6.30)
论检察官在刑事程序中的主导地位及其限度
万毅(6.42)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检察机关主导责任
汪海燕(6.51)
刑法理论
网络语境中的共同犯罪与罪量要素
王华伟(2.68)
人工智能时代刑法中行为的内涵新解
刘宪权(4.60)
互殴与防卫关系之检讨
——以类型化的实体与程序规则构建为中心
李勇(4.73)
正当防卫的司法误区
曾粤兴(5.112)
“同时符合说”:刑法解释甄别的新尝试
马荣春(6.60)
典型一罪与数罪之间:想象竞合犯的量刑规范化
陈山(6.77)
网络平台刑事合规的基础、功能与路径
于冲(6.94)
个罪研究
网络虚拟物作为财物的法益属性及其标准
童德华(1.28)
“毒驾”情节对案件定罪影响的定量分析
叶小琴(1.46)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实务问题探析
孟祥(1.69)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涉案财物的处置困境及应对
张向东(1.84)
刑法视野下公民个人信息法益重析及范围扩充
高楚南(2.87)
区块链技术驱动下智能合约犯罪研究
赵志华(4.90)
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刑法的立场转换
——以环境损害的二元特征为视角
张晓媛(4.103)
诉讼理论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之立法思考
刘静坤(1.99)
对外逃贪官的缺席审判研究
杨雄(1.112)
网络犯罪定量证明标准的优化路径:从印证论到综合认定
高艳东(1.127)
现场讯问研究
马静华(2.97)
论物证鉴真的方法与效力
——以毒品案件为切入
李锟(2.116)
大数据侦查之程序控制:从行政逻辑迈向司法逻辑
张可(2.131)
刑事案件的事实推定:诱惑、困惑与解惑
杨宗辉(4.115)
论跨境追诉中的辩护权保障
——主要以域外取证为例的分析
冯俊伟(4.129)
刑事辩护制度改革实证研究
顾永忠(5.129)
认罪认罚案件中口供判断的若干问题
纵博(6.110)
国外刑事法制
灾难性的辩诉交易制度
斯蒂芬·舒霍夫/著郭烁/译(6.126)
《行政法学研究》2019年总目录(CSSCI/北大中文核心)
《行政法学研究》2019年总目录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9年总目录
·特稿·
《东方法学》2019年总目录
·法理·法史·
人类基因编辑实验的法律规制——论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的法律议题
王康1·5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与生命法学之证成
刘长秋1·21
人工智能体法律主体地位的法理反思
冯洁4·43
人工智能开发的理念、法律以及政策
季卫东5·4
区域治理的基本法律规制:区域合作法
杨治坤5·93
论区域法治竞争视角下的地方立法协调
陈光5·100
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的反智化批判
刘艳红5·119
医疗人工智能临床应用的法律挑战及应对
刘建利5·133
破解网络餐饮领域治理难题
刘柳5·140
越法裁判的可能、形式与根据
孙海波5·147
论“深度伪造”智能技术的一体化规制
王禄生6·58
人工智能算法黑箱的法律规制
徐凤6·78
·宪法·行政法·
人工智能风险的四重双向整体法律治理体系
何渊1·68
我国校园欺凌法治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任海涛1·123
给付行政视角下的学前教育法律规制改革研究
冯子轩1·134
析论高校教育惩戒权的法律控制
戴国立2·129
新时代我国行政审判的三重任务
章志远6·95
环境安全公众监督法律机制的反思与重构
罗俊杰6·123
论法治视野下学位评定委员会职责的变革
王春业6·132
·民商法·经济法·
人工智能技术对专利制度的挑战与应对
李彦涛1·84
“共债共签原则”应写入《民法典》
叶名怡1·94
夫妻共同债务的立法困局与出路
李贝1·104
美国期货品种上市机制的反思与启示
唐波1·113
数字音乐著作权许可模式探究
蒋一可1·147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逻辑结构的特点与问题
杨立新2·4
以“权利束”视角探究数据权利
闫立东2·57
智能合约与私法体系契合问题研究
蔡一博2·68
论日本法上的骗取金钱清偿
章程2·104
意大利法中不当得利的构成
殷秋实2·113
论德国法上诈骗所得赃款的收缴和受害人的民事救济
王立栋2·122
论备案登记制度的民法规范实现
夏沁2·138
论电子商务信用法律机制之完善
刘铭卿2·151
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合同法分析
郭少飞3·4
智能合约的法律构造
陈吉栋3·18
区块链智能合同的适用主张
夏庆锋3·30
决策十字阵中的智能合约
许可3·44
“共票”:区块链治理新维度
杨东3·56
区块链票据的本质、法律性质与特征
李爱君3·64
区块链金融:创新、风险及其法律规制
崔志伟3·87
区块链监管:“法律”与“自律”之争
[英]凯伦.杨(著);林少伟(译)3·121
平台经济时代快递增值服务的立法规制
郑佳宁4·14
同业竞争:一个被忽视的强制披露的制度功能
赵尧4·23
论个人信息的界定、分类及流通体系
阳雪雅4·33
美国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王志勤4·129
儿童监护模式的现代转型与民法典的妥当安置
冯源4·150
如何研究新技术对法律制度提出的问题?
——以研究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为例
王迁5·20
无人驾驶汽车侵权责任的链式分配机制
袁曾5·28
民法典物权编应规定混合共同担保追偿权
王利明5·40
民法典编纂视野下的动产担保物权效力优先体系再构建
——兼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二审稿》第205-207条
席志国5·48
论担保物权的实现:实体法与程序法的体系衔接
魏沁怡5·60
继承制度的立法完善
房绍坤6·4
民法典对买卖型担保协议的规制路径
石冠彬6·18
Libra:数字货币型跨境支付工具的模式与治理
杨东6·51
论法律语境下的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
徐冬根6·106
“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而回购的法律规制
冯辉6·114
张静6·142
·刑事法·
刑法教义学的新面相
马荣春1·43
互联网征信中个人信用信息法益及刑法保护
张勇1·58
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之刑罚替代措施
汪明亮2·16
罗马法中的客体作伪型诈骗罪向后世的主体作伪型诈骗罪的演变
徐国栋2·82
论英美法中基于犯罪行为的回复与没收
李昊2·94
区块链应用的不法风险与刑事法应对
张庆立3·72
基于区块链技术ICO行为之刑法规制
王冠3·137
“区块链+”时代比特币侵财犯罪研究
王熠珏3·132
“三角诈骗”的法理质疑与实践批判
杨兴培4·55
刑法溯及力应全面坚持从旧兼从轻原则
姜涛4·70
“情节严重”司法解释的纰缪及规范性重构
陈洪兵4·87
金融机构诉讼提前收贷问题研究
毛玲玲5·71
“扫黑除恶”中的没收犯罪工具
何显兵5·82
人工智能时代网络诽谤“积量构罪”的教义学分析
刘期湘5·127
警察即时强制权的规范化行使
刘军6·30
监察技术调查权运作困境及其破局
倪铁6·41
·诉讼法·司法制度·
区块链技术的司法适用、体系难题与证据法革新
张玉洁3·99
区块链时代的民事司法
史明州3·110
论公安机关刑事执法规范化
卞建林4·4
远程审判的双重张力
段厚省4·101
案件管理与一体化背景下的欧洲大陆法系民事诉讼发展动向
纪格非4·113
教育公益诉讼:受教育权司法保护的新途径
崔玲玲4·138
智能技术驱动下的诉讼服务问题及其应对之策
周佑勇5·14
检察办案模式法律问题研究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课题组5·109
大数据侦查措施程控体系建构:前提、核心与保障
张可6·87
·国际法·
《民法典》编纂催生2.0版《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丁伟1·30
中国外交软实力的强化:以国际法的基本范畴为路径
江河2·29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转让法律制度的反思
马忠法2·41
论国际网络空间法中的应有注意义务
金慧华6·69
反腐败国际合作:追逃劝返制度的规则构建
罗斌6·152
《知识产权》2019年总目录(CSSCI扩展版/北大中文核心)
《知识产权》2019年总目录
第一期
·学术研究·
效率与公平视角下的商标注册制度研究
——兼评我国商标法第四次修改
冯晓青;刘欢欢(3)
倪朱亮(14)
论合理使用对滥用通知现象的遏制
——美国“跳舞婴儿案”的启示与反思
蔡元臻(24)
“屏蔽或变现”:一种著作权的再配置机制
黄炜杰(35)
·司法实践·
“通知—移除”规则适用于专利领域的理论困境及其破解
刘建臣(45)
·百家争鸣·
论作品的“可复制性”要件
——兼论作品概念条款与作品类型条款的关系
金松(59)
专利捐献原则的法理分析
陈聪(69)
·工作实践·
工业4.0时代专利成果外生性风险的政府治理
滕锐;周鸿焕(77)
·国际知识产权·
地理标志国际保护新发展的路径分歧及我国选择
孙智(88)
第二期
《商标法》第49条第2款“注册商标三年不使用撤销制度”评注
张鹏(3)
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司法考察及立法建议
张玲(28)
·司法探讨·
司法改革语境下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与运行机制研究
梁平(44)
论法官知法原则在商标行政纠纷中的适用
尹腊梅(53)
确定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的Top-down方法研究
——以TCL案为例
郭禾;吕凌锐(58)
重塑技术措施的保护
——从技术措施保护的分类谈起
李晓阳(69)
国外专利盒子政策与我国技术转让投资所得税政策比较研究
宋河发;廖奕驰(81)
英国非注册外观设计制度研究
严若菡(89)
第三期
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进程与新时代展望
管育鹰(3)
我国商标相近似认定标准探讨
曹新明(14)
接触要件的基本内涵及认定规则
丁文杰(24)
·专题评述:《电子商务法》中的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电子商务法》对知识产权法的影响
徐卓斌(31)
《电子商务法》中“通知与移除”规则评析
——以专利侵权纠纷中电商平台责任为例
张德芬(41)
权利与利益区分视点下数据权益的类型化保护
李晓宇(50)
生物技术专利的反公地悲剧及其应对
陈泽宇(64)
正确认识专利权效力认定中的“行政/司法”职权二分法
董涛;王天星(80)
刘家瑞(87)
第四期
中国著作权法立法论与解释论
熊琦(3)
论商标法中的“第二含义”
熊文聪(19)
专利恶意诉讼之认定标准及法律责任
李春晖(31)
短视频的独创性与著作权法保护的路径
孙山(44)
竞争视野下中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继受与调适
张浩然(50)
著作权法秩序下文化产业逻辑预设的发现与启示
——从商业电影中的市场价值与艺术价值矛盾切入
向光富;卫绪华(71)
论技术创新与专利制度的辩证关系
陈曦(79)
日本大数据立法增设“限定提供数据”条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刘影;眭纪刚(88)
第五期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产权行为保全规则
李扬(3)
知识产权转让不破许可之证伪
张轶(16)
知识产权案件越级上诉程序构造论
——《关于知识产权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的法教义学分析
毋爱斌;苟应鹏(25)
主观意图对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的作用与适用
杨祝顺(37)
回归抑或超越:专利间接侵权与共同侵权理论之辨
何培育;蒋启蒙(46)
论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开放化路径
——以“中间层次”一般条款的引入为中心
谢晴川;何天翔(58)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
李菊丹(70)
日本职务发明制度:演进、革新和启示
李洁琼(83)
判例视野下美国专利确权程序的性质研究
——兼议我国专利无效程序的改革
刘洋;刘铭(95)
第六期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知识产权回顾与展望之一
试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法治观和发展观
吴汉东(3)
评技术调查意见的不公开
——以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为视角
张爱国(16)
著作权刑法保护视阈下“复制发行”的法教义学解读
贾学胜(25)
论清理闲置注册商标制度的构建
王莲峰;沈一萍(35)
专利等同认定要件的比较分析
——以名存实亡的“容易联想”要件为对象
闫文军;邢瑞淼(42)
非专利实施主体研究
漆苏(50)
专利丛林:内涵、测量与解决机制
袁晓东;侯帆(58)
谭洋(66)
《德国商标法》的最新修订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孙靖洲(81)
第七期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知识产权回顾与展望之二
建立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开辟新时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新境界——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的职责使命与实践创新
罗东川(3)
论人工智能的法学分析方法——以著作权为例
李琛(14)
商业秘密与员工基本技能的区分及冲突解决
朱尉贤(23)
认真对待商标权:恶意抢注商标行为规制体系的修正
戴文骐(33)
知识产权非实施行为的法律规制
张体锐(47)
网站屏蔽制度的国际发展及本土化构建
周澎(56)
新形势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分析与应对思考
曹致玮;董涛(66)
物联网技术专利国际比较研究
刘建华;潘宋(75)
专利侵权禁令范围之确定与德国经验的借鉴
——兼评苹果公司对福州中院禁令的履行
张韬略;蒋瑶瑶(85)
第八期
·学术研究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知识产权回顾与展望之三·
跨越世纪的伟大觉醒——发现创造和知识产权
刘春田(3)
论我国专利制度改革的三个维度
李明德(15)
简论新时代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问题
张志成(23)
中国知识产权文化的发展与展望
赵志彬(28)
全球专利格局下的中国专利战略
易继明;初萌(38)
知识产权与中国现代性的起源
余俊(57)
扩张合理使用目的法律适用新规则
刘水美(63)
限制注册商标权:商标先用权制度的改革路径
冯术杰(74)
专利审查程序中的公知常识证明责任探究
宋岩;黄璐(82)
美国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之动态平衡变迁与启示
宣頔(89)
第九期
论专利公开与排他利益的动态平衡
李雨峰(3)
《商标法》第59条第3款“在先商标的继续使用抗辩”评注
张鹏(11)
郝敏(26)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备案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修改建议
祝建军(37)
知识产权视角下数据财产的制度选项
郝思洋(45)
药品专利审查中的补充实验数据
李彦涛(61)
基于B2B2C的专利侵权假冒协同保护模式探讨
唐恒;孙莹琳(73)
杰西卡·李特曼著;倪朱亮译(82)
第十期
新中国七十年商标工作回顾与展望
崔守东(3)
民事知识产权类案件诉讼监督实证研究
元明;李大扬(16)
·专题评述·
保护作品完整权之歪曲篡改的理解与判定
管育鹰(25)
论修改权
李琛(37)
网络内容平台竞争与反垄断问题研究
曾田(45)
我国虚拟现实空间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论纲
王丽颖;刁舜(61)
杨勤之(72)
专利收费收缴现状探析
丛树平(81)
设计经营理念下日本外观设计制度的改革及其启示
范晓宇(89)
第十一期
论标准必要专利公平合理无歧视许可的亚洲标准
刘孔中(3)
标准必要专利与反垄断法的最新国际实践
——美国FTC诉高通公司垄断一审案研究
仲春(19)
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伦理探究
曹新明;杨绪东(31)
人工智能生成的技术方案的创造性判断标准研究
刘友华;李新凤(40)
论书刊版式专有权的保护范围
——关于《著作权法》第36条的解释论问题
李杨(48)
论我国地理标志的保护模式
王晓艳(59)
规制专利申请行为: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草案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徐棣枫;孟睿(69)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及政策建议
王博雅(79)
美国药品专利反向支付问题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
相靖(87)
《河北法学》2019年总目录
(CSSCI扩展版/北大中文核心)
·专论·
《法律适用》2019年总目录
大法官论坛
1-5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发展及制度完善江必新
1-13“一带一路”背景下铁路提单创新的法律正当性杨临萍
3-3法律行为效力:公法与私法之异同江必新
7-3修改《土地管理法》应当处理好的几对关系江必新
15-3商事审判与非商事民事审判之比较研究江必新
21-3文化、治理及转型——“诉调对接”实践的三层考量王树江
特别策划: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审判与执行
1-22环境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研究——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对象的分析陈爱武姚震宇
1-32环境污染侵权一元归责之审视与修正——基于对《侵权责任法》第65条和《物权法》第90条的再思考张金星
1-40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诉讼请求全部实现”的司法审查周科郭继光刘英
1-48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执行制度的建构吕凤国苏福
特别策划: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的功能定位和改革创新
3-17知识产权司法的大国重器刘春田
3-28司法体制改革中的知识产权法庭易继明
3-39知识产权司法现代化演进下的知识产权法院体系建设马一德
特别策划:国家赔偿追偿追责问题研究
5-3国家赔偿追偿追责的现实冲突和价值平衡何君黄菊
5-12论国家赔偿追偿追责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李颖丽贾丽英
5-26论功能定位基础上的国家追偿制度建构李昕
5-36我国刑事赔偿义务承担机制之检讨崔玮
特别策划:聚焦《土地管理法》修改
7-12制度变迁:预征补协议在集体土地征收程序的引入——《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第47条第二款的完善建议耿宝建殷勤
7-22论我国经营性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王克稳
7-36征地审批还是征地决定?——兼议《土地管理法》第45条、第46条之修改顾大松王蔷
7-48土地行政赔偿案件疑难问题研究刘行
7-56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行为之合法性审查陈迎
特别策划:聚焦新修订的《法官法》
9-3我国法官准入标准及选任机制研究——以新修订的《法官法》为研究背景杨奕
9-12健全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价值与路径——以新修订的《法官法》为视角胡昌明
9-20从《公务员法》看新修订的《法官法》——以法官管理制度为主线侯猛
9-27我国法官等级制的反思与重构——以《法官法》修订为契机的分析侯学宾
特别策划: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11-3论民事执行实施权的优化配置——以我国的集约化执行改革为中心肖建国庄诗岳
11-19论制定一部现代化的民事强制执行法邵长茂
11-30执行工作长效机制建构下的立审执衔接问题研究王启江
11-41执行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陈恒
11-50基层法院执行绩效考评长效机制的构建——以M区法院为样本谢耀宗皮德智
特别策划: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贯彻落实问题研究
13-3认罪认罚案件“量刑从宽”若干问题探讨孙长永
13-15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属性与司法适用——综合制度属性视野下对“从宽”的理解与适用王庆刚
13-24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法官作用的实证研究宋善铭
13-34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量刑建议的精准化途径与方法——以杭州市检察机关的试点实践为基础鲍键陈申骁
特别策划:信息网络犯罪的司法适用
15-13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司法适用张尹
15-23“热”与“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司法适用图景——基于72份刑事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周明
15-33法益解释论下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司法适用——基于《刑法修正案(九)》以来裁判文书样本的分析姜金良
特别策划:自由贸易港法律问题探讨
17-3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法治框架:目标与路径——以自由贸易港行政监管和司法保障为视角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17-18助力自由贸易港建设构建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王淑梅张波
17-26竞争中立在中国自由贸易港的法律实现——以海南自贸港为中心展开孙晋徐则林
特别策划:聚焦新时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19-3中国特色多元共治解纷机制及其在商事调解中应用胡仕浩
19-15内外共治:成都法院推进“诉源治理”的新路径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19-24香港另类排解程序的近况和展望朱芬龄
19-30纠纷解决与优化司法资源分配——以台湾地区“劳动事件法”之调解程序为研究中心林洲富
特别策划: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理论与实践
21-11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若干基本关系王旭光
21-2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衔接问题研究刘慧慧
21-34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修复生态环境责任及其承担吴一冉
专题研究:关于公司回购股份法律问题的探讨
1-56股份有限公司回购股份的规则评析叶林
1-64股份回购制度的完善与司法应对张勇健
专题研究:关于“执转破”实践问题的探讨
3-51从“执转破”到“破涉执”——执破双向互通联动机制之司法探索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3-59“执转破”衔接机制的优化原则与实践完善白田甜景晓晶
专题研究:专注个人破产制度
11-61用市场经济的理念评价和指引个人破产法立法王欣新
11-69个人破产立法的现实基础和基本理念殷慧芬
专题研究:劝酒引发死亡的侵权责任研究
15-43共同饮酒引发醉酒死亡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界限杨立新
15-54共同饮酒行为中同饮人的注意义务及侵权责任李怡雯
法学论坛
1-102论介入因素对因果关系的判断及刑罚裁量的影响——基于指导案例第685号的分析邢文升
1-112盗窃与诈骗交织类犯罪的定性问题研究许浩
1-119中国特色司法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的改革实践为视角赵春晓
3-66意思表示的解释及其路径姚辉叶翔
3-81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点难点问题解读樊崇义
3-88司法证明的禁止性规则刘静坤
5-44监察调查中的一体化研究李学军刘静
5-55民事一审裁判上诉利益的判断刘文勇
5-66上市公司重整中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除权问题研究——以重庆钢铁重整案为研究视角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7-66旅行社作为债务履行辅助人责任与法律适用问题研究赵秀梅毛昕
7-76坦白的正当化根据与合法性适用赵学军
7-85“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司法适用杜邈
9-38拟制作者规则下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困境解决谢琳陈薇
9-48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司法合作与司法保障的路径——以涉港澳民商事审判为视角谢雯丘概欣
9-57论刑事远程视频庭审规程的构建潘金贵谭中平
9-69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情节要素与数量标准研究李静然王肃之
11-77司法责任制全面落实背景下裁判文书少数意见公开的再思考邵新姜源
11-88司法改革背景下的少年家事审判融合发展路径探索褚宁
11-100司法责任制视角下对审判监督程序的思考王玲芳
13-43国家司法救助目的论何君秦新举
13-52论毒品数量计算在司法实践中的重构张汝铮郝银钟
13-60以他人物抵债之给付行为的善意取得适用——以履行法定损害赔偿债务为视角李文涛
15-63美国引渡制度研究黄芳
15-74聚合平台深度链接的法律适用问题赵俊梅
15-83论别居探望权的冲突与衡平林坤
15-91浅谈当事人庭审话语权的保障——以基层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庭审为视角张荷詹王镇丁永财
17-36论被保险人的减损义务夏庆锋
17-43离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构建:以调审适当分离为中心叶甑皓
17-49仲裁员质疑裁量标准初探——基于英国伦敦商事仲裁院(LCIA)仲裁员质疑数据库的分析黄子宜
17-61刑法中“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反思:以包容犯为例张勇
19-37新中国刑法司法70年:回顾与前瞻赵秉志张伟珂
19-57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解读杨静李理
21-55民法典合同编分则“二审稿”民商事规范的区分设置检讨李建伟帅雅文
21-66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经济特区立法变通权的行使黄金荣
21-77当前法治领域社会思潮探析姬忠彪
23-3保理合同纠纷中基础交易合同债务人拒绝付款的司法认定关丽丁俊峰包晓丽
23-11律师协会处分行为之司法救济策论
——以法律职业共同体之行政诉讼化解法律服务风险为视角赵龙杨林法
23-20“互联网+”背景下电子送达制度的重构——立足互联网法院电子送达的最新实践北京互联网法院课题组
法官说法
1-71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历史、现状与展望李剑廖继博
1-76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过程中可诉行政行为的判定与审查——兼谈《土地管理法》修改建议耿宝建殷勤
1-92论证人出庭“温州经验”的新挑战与实务应对程银朱若荪谢丽珍
5-73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审判疑难问题研究潘军锋
5-82挂靠施工合同的效力分析唐倩
5-91重新理解审判庭——一个组织的视角李杰
7-94《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解读与探索肖峰严慧勇徐宽宝
7-106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对司法裁判提出的挑战及应对——涉国际贸易知识产权纠纷疑难问题研究郎贵梅
7-117存疑无罪案件中证明模式的样态、逻辑与转型李茜
9-77矿业权司法保护与《矿产资源法》修改——以最高人民法院近年三起矿业权行政裁判为例耿宝建
9-86借贷行为法律治理的二元化区分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联合课题组
9-95论侵权补充责任的诉讼形态刘洋邱敏
11-108论贪污贿赂犯罪财产刑的适用王晓东曲鹏程
11-119论未注册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与保护
——兼评《商标法》第十三条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第一项的适用张玲玲
13-71进入我国管辖海域外国政府公务船舶的豁免问题许俊强
13-80对人民法院量刑规范化改革的检视与修正——以量刑程序独立改革为视角刘冠华
13-88中基层法院院庭长监督指导重大案件的实践运行与机制完善肖瑶
13-96聘用制专职技术调查官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基于南京知识产权法庭的实践姚志坚刘方辉
15-98执行和破产程序衔接具体法律问题研究——基于浙江的执破衔接工作实践展开王雄飞
15-105扩大民事案件独任制适用范围的现实路径——基于B省近3年独任制适用情况的实践考察陈琨
15-115我国环境资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探悉王中义
15-123以审判为中心改革中“定放两难”困境反思与进路探索——囿于事实认定的场域管俊兵刘克河
17-71自贸区司法服务保障创新供给及不足之填补杜以星
17-81我国涉外协议管辖制度的理解与适用戴曙
17-91劳务派遣人员职务犯罪主体身份辨析罗开卷
19-75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原则新探程琥
19-88有限责任公司清算义务人主体问题研究张俊勇翟如意
19-95论当事人诉讼地位释明在共同诉讼中的适用陈琳
23-29对我国民事诉讼中审判与调解同质化现象的反思与检讨毕玉谦
23-40合伙企业不是单位犯罪主体的法律逻辑刘俊海
23-48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的标准化发展与法律制度建设曹阳
23-58区块链应用于证券交易的法律风险及防范陈思语
23-67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区分的系统化进路李玉华焦娜
问题探讨
3-95抽象人格权的理论解构与立法抉择朱晓平
3-104《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第2款之意涵诠释——兼论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共犯的限定徐海波
3-112多元化纠纷解决视阈下国际投资仲裁裁决在我国的承认与执行张倩雯
5-101法院专职调解员制度:根据、实践与完善赵毅宇
5-110我国刑事特别没收手段的反思与重构——兼论《刑法》第64条的完善尹振国方明
5-120我国区际刑事司法中跨境取证问题探析——以证据能力的分析为重点赵琳琳
9-103涉众型经济犯罪实证分析及应对策略建议石魏贾长森
9-113论情势变更与币值波动——以《合同法解释(二)》第26条为中心张金枝马生军
9-120我国员额法官退出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包献荣
13-105中国土地制度的变迁:传统与现代化孙晓勇王晓睿
13-113劳动争议案件仲裁与诉讼衔接问题研究王文君
13-121技术标准在司法裁判中的适用方式包建华陈宝贵
17-100预防性监禁的模式比较与中国选择——以中、澳、德三国为中心的比较法考察于志强
17-112刑事案件快速处理程序改革进路与展望——兼论治安法院之设立吴小军
17-119庭审公开的域外实践与中国经验——从新闻报道与公正审判的关系切入叶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