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全生产的五要素

安全生产管理五要素有,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五要素”。下面小编就详细讲讲这五要素。

一、安全生产五要素

1、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即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建设安全文化,就是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最终达到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围绕安全生产建设安全文化,其重点就是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强化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安全法制

3、安全责任

安全责任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必须层级落实安全责任。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要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坚持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处理,多管齐下,使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都能得到有效落实。

4、安全科技

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的动力。发展安全生产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安全科技将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风险大、危害大的作业环境和生产岗位上解放出来。应用先进的安全装置、防护设施、预测报警技术都是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发展产力的最重要途径,安全科学技术是安全生产的先导,是科学生产的延伸,是安全生产的强力技术支持和巨大的动力泉源。

5、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保障,也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及非物质保障,是保护生产力、提高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安全生产的硬件、软件的改造与更新,安全生产环境的改善必须投入,有投入才会有更高的回报。有计划的安全投入一方面要见其实效,但不可忽视安全投入的迟后效应和公益效应,厚积薄发的巨大潜力。

二、关于安全生产

1、事故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2、目的

安全法规的立法目的:直接目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最终目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3、安全生产法调整哪几种关系?

1安全生产关系

2安全管理关系

3安全生产监察检查关系

4安全生产监察关系

5因行使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权而发生的指导,监督协调关系

6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关系。

4、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1宪法中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规范

2综合性安全法基本法

3安全生产单行法

4其他部门法中的安全生产规范

5安全生产法规

6安全生产规章

7安全生产标准

8我国参加和批准的国际法中的安全生产规范。

5、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原则:

1人身安全第一原则

2预防为主原则

3权责一致原则

4社会监督、综合治理原则5依法从重处罚原则

6、安全生产的基本制度: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高危生产企业安全许可证制度吗、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制度、安全中介服务制度、事故应急和调查处理制度,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7、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概念: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场所、各个环节,各有关人员。

8、安全生产组织保障的两个方面:

a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保障

b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保障

9、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内容:

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试生产、竣工验收、投产使用

10、从业人员的义务:

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发现事故隐患或则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的义务

11、权利:

获得安全保障、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的权利、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的知情权、安全生产管理的批评、检举和控告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1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

行为监察、技术监察

13、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防范措施没落实不放过年

14、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的6个环节:

方针原则,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15、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结束语 前言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保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2.1999年全国律师资格考试试卷一1.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有哪一项是错误的? A.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 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 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2.依照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http://www.law-lib.com/sk/sikao_view.asp?id=26318
3.建筑法规3下列属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制度的是()。81.建设企业法人应当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建设企业法人与项目经理部是一种什么样的法律关系? 82.代理有哪些基本种类?与建设工程建设活动密切相关的代理有哪些? 83.在我国,如何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 84.建设工程债的发生根据主要有哪几种?建设工程之债会因为何种原因而消灭?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864335
4.运城人才网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即为通常所称的“辞职”,是指劳动者可以不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在符合法律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并履行了解除程序后,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效力。 21、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方式?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有以下几种方式:(1)预告解除,即劳动者履行了提前通知义务后单方解除劳动合同。https://www.ycsrcsc.com/a/web/article/descNewsInfo?id=0b61a83229e648cc81710e6e45cff3d7&type=122
5.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十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①宪法;②行政法;③民法和婚姻家庭法;④经济法;⑤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⑥军事法;⑦环境法;⑧刑法;⑨诉讼程序法。 十三、法律的特征: l、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规范性就是它的首要性,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 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