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在司法人工智能“准三段论”中的应用

自OpenAI公司发布ChatGPT以来,人工智能进入大模型时代,国际市场风起云涌,国内市场亦呈现“百模大战”态势。当前,网信部门和政法部门对大模型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尚未作出明确规范,但在实践中,司法大模型围绕自主可控的要求已经取得了迅速发展。可预见,未来将有更多智慧政法项目采用大模型新技术路线,这对大模型在司法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提出新的管理要求。司法人工智能领域属于严肃场景,对“可解释性”要求较高。司法者对于大模型应用整体上持有谨慎态度,主要是因为大模型固有的“不可解释性”问题。

“准三段论”的应用阶段

法律要件解耦阶段的应用

法律要件耦合阶段的应用

“耦合”阶段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准三段论”三个点位的层次交叉性。为了应对判决书中客观存在的“大前提≥争议焦点≥小前提”层次性态势,让大模型耦合过程能够得以高质量的顺利进行,标注过程中通过在大前提与争议焦点、争议焦点与小前提之间,各设置一组“兼容标签”的方式,来填补这种层次性的差别。判决书中层次性不同的“大前提—争议焦点—小前提”,可以通过跨层次性的“准三段论”链接起来。在具体耦合方式上,按照《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对需要进行耦合的案由设定基于请求权基础理论的逻辑论元槽位,实际上是通过基于法学理论和司法实务的法律要件体系在早期耦合过程中约束大模型的行为,确保耦合过程的“可解释性”。

基于“准三段论”结构实现的法律要件解耦形成的“准三段论”链条,实际上是在法律规范组、争议焦点组和基本事实组三个点位就同一法律要件中的某一论元槽位的逻辑链接。在逻辑论元槽位的预设定下,大模型实际上承担的是“选择—填空”的功能,即“选择”在三个点位上更为合适的“准三段论”链条,“填入”预先设定的逻辑论元槽位。如果能够在每个法律要件中填充至少一个逻辑论元槽位,那么该耦合构成就可能满足一个请求权的完整要件体系。如果在一个法律要件中填充了多个逻辑论元槽位,或者有的法律要件未能填充任何逻辑论元槽位,就需要人工辅助确认。经过不断的人机互动反馈,大模型的逻辑论元槽位填充功能将逐步得到优化,并最终实现可解释性的法律要件耦合过程。

法律推理辅助阶段的应用

经过耦合和解耦两个阶段后,我们将获得一个覆盖大部分案由的“准三段论”链条和基于逻辑论元槽位的填充,这为基于“准三段论”的法律推理辅助提供了具有可解释性的推理框架。首先通过大模型对需要推理的案件事实进行解耦。尽管新案件的类型层出不穷,但绝大多数可以通过已有案件的“准三段论”链条进行组合表达。除非是“全新”的事实,大部分案件都可能找到相对接近的事实,进而连入对应的“准三段论”链条,再纳入可能的逻辑论元槽位,这些过程都可以通过大模型来“选择—填空”。如果是“全新”事实,大模型可以找到最为接近的“基本事实群”,提出选择建议,并由人工确认纳入的基本事实群,或者确认为新的基本事实群,进而人工确认连入上一级相对抽象的基本事实群,再连入“准三段论”链条和逻辑论元槽位。

经过耦合过程连入“准三段论”链条的事实,将触发可能的争议焦点,再通过与当事人的主张进行比对,通过大模型语义理解进行“选择”,将当事人的主张纳入“争议焦点组”。如果出现全新的当事人主张,未能连入原有基本事实对应的“准三段论”链条涉及的争议焦点组中,则利用大模型横向检索可能的争议焦点组,再人工确认争议焦点组的连入。通过基本事实组和争议焦点组,进而连入法律规范组,实现对案件的完整耦合。此时可以进一步接入逻辑论元槽位,按照“选择—填空”的方式,逐步确定逻辑论元槽位所满足的法律要件体系,这实际上是一个利用大模型形成法律“思维链”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分步“选择—填空”,并可以逐步允许人工参与确认,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符合法律人思维、具有可解释性的司法人工智能“准三段论”推理辅助。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健全网络智能综合治理体系研究”(23ZDA085)阶段性成果)

THE END
1.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从个案办理中践行“三个善于”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具体到矛盾化解工作中就是指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住案件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整合社会资源,有的放矢实现精准化解,从而切实提高检察环节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去年3月,老张的儿子小张在重庆发生交通事故,便委托老李代为辩护。老李没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便以小http://es.es.hbjc.gov.cn/ejdt/esjx/202412/t20241210_1841188.shtml
2.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我想学法律,这个决定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的海洋与未来的无限可能。法律,不仅是规则和规范的集合,更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手段。我希望通过学习法律,能够深入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3.法律推理在法律工作中的作用法律推理在法律工作中的作用 2023-03-31 知识与热点类问题 法律推理在法律领域中是广泛运用的,从立法,执法,司法,对法律实施的监督以至一般公民的法律意识中,都有法律推理的活动.一个明确的例证是刑事案件的侦查活动.侦查员往往要从某种现象(前提)推论出结果.例如,从犯罪现场是否留有痕迹来推论罪犯是初犯或累犯,从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250681445057214324.html
4.法律推理在法律适用中的价值某民法典第一条规定:“民事活动,法律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依照习惯;没有习惯的,依照法理。”此条文的规定,充分反映了法官在审理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过程中运用法律推理方法裁判案件的重要价值。法律推理在法律领域中的运用是广泛的,从立法、执法、司法、对法律实施的监督以至一般公民的法律意识中,都有法律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7/02/id/235043.shtml
5.事实认定及其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大咖说法事实认定及其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 主持人语:证据是诉讼的脊梁,是法治的基石,也是证据法学的核心范畴。但法学界和实务界对证据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直存有争议,并存在“事实说”、“材料说”、“信息说”和“修正的事实说”等竞争性理论。对证据问题的研究,实际存在两个不同的视角:一是“如何发现证据”,从科学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19-07-08/content-1398999.html
6.步如澄明之径———法律推理在司法审判的应用及研究形式推理又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它是我国司法实践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推理形式。实质推理则是没有(既定的)法律规则,也无法遵守形式逻辑规则情况下的主观价值判断。实质推理一般在法律规定本身含糊不明、不同的法律在规定同类事物时互有抵触,法律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可供司法工作者选择的条款,法律对某些新https://www.fwsir.com/yanjiang/html/yanjiang_20071108001104_67372.html
7.法律逻辑学(第二版)epubpdfmobitxt电子书下载2024发表了“法律推理与法律逻辑——兼评道义逻辑的冯·莱特与安德森系统”(载《哲学动态》1994年逻辑学专辑)、“论法律中的不可操作性”(载《比较法研究》1994年第1期)、“论制定法推理”(载《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01年第4期)、“论法律推理与司法判决推理”(载《哲学研究》2003年逻辑学专辑,《中国哲学年鉴https://book.tinynews.org/books/12051548
8.论实质法律推理在司法过程中的运用【摘要】:推理是逻辑学上的重要内容,而在逻辑学上,推理又以三段论为中心,即从大前提结合小前提推出结论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推理的形式性和结论的必然性的特征。法律推理是逻辑上的推理在法律上的表现,具体有立法推理、司法推理等形式,本文主要关注司法推理,司法推理是人民法院在具体的案件中,通过适用法律,认定案件事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57-2010146346.htm
9.法律逻辑学无论立法、司法、法治的实现,还是法学研究、法律教学都离不开逻辑。 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的最根本区别是思维是否具有逻辑性。思维逻辑性,就是思维活动遵循逻辑规律,正确地运用概念、恰当地做出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论证。 在法治社会中,违反逻辑的法律必将导致法律体系混乱,从而导致社会的混乱。与其他学科相比,法律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0255098
10.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它是以法律和司法实践中的逻辑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的逻辑形式、逻辑方法、逻辑规则和规律等问题的新兴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的目的和要求: 1、有助于提高学生和法律工作者的法学研究与法律实物工作的能力; 2、有助于培养学生和法律工作者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去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3、有助于提高https://law.sicnu.edu.cn/p/60/?StId=st_app_news_i_x151152147946444807
11.司法应用(精选十篇)所以在实践之中, 其主体往往是良莠不齐、混乱不堪的:公权机关之司法鉴定人员往往具备专业之法律知识却缺乏会计实务经验;社会之会计鉴定机构拥有丰富的会计审查知识与经验, 但对法律知之甚少, 然而于实践中却往往是这些“不完整”的主体在行进司法会计工作, 其是否有资格作为“司法会计”之主体, 我们无法可依, 无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y2pug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