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二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这段话中所体现的法学基本原理是()。

A.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C.法在本质上体现着社会的共同利益D.法律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2.亚里士多德曾经对正义作了一个著名的区分。他将正义区分为()。

A.程序正义与自然正义B.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C.自然正义与社会正义D.制度正义与个人正义3.某市《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餐饮业经营者不得以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名称、别称、图案制作招牌、菜谱招徕、诱导顾客”。这一规范属于()。

A.判例法就是法院所作的法律解释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C.在大陆法系,判例法是一种基本的法律渊源D.我国最高法院通过案例指导制度引进了判例法制度5.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看一定的后果()。

A.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B.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C.是否产生或变更法律关系D.是否有法律意义6.我国《刑法》第358条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这一解释属于()。

A.扩大解释B.限制解释C.字面解释D.自由解释7.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发展特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制发展呈现渐进性B.法制发展呈现不平衡性C.法制改革以立法为龙头D.政策依然是主要的社会调整方式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

A.本行政区内各级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B.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私人财产征收制度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

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B.经济特区的地方规章C.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普通法D.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10.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该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B.该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C.该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理论指引D.该理念是中国的独创之举,与西方政治法律治理的经验无关11.以下关于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属于精神范畴B.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C.法不一定体现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正义观D.法的内容取决于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1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对该条文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

A.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制与其政治基础相适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B.法制变革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法制的稳定与法制的变革不是矛盾的D.就法制而言,法律规则最不容易移植,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最容易移植14.关于法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陆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不大B.英美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不大C.大陆法系不是以民法典最为典型D.英美法系不是以民法典最为典型15.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中,有权公布法律的主体是()。

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D.全国政协主席16.法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其中最主要的是()A.法律概念B.法律规范C.法律原则D.法律逻辑17.关于法与宗教之间关系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政教分离原则要求法律涉及任何宗教问题B.法与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人的世界观C.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不属于社会文化现象D.法与宗教不仅能约束人的行为、也影响人的思想18.法律调整过程有多个阶段组成,其中初始阶段是()。

A.法律法规开始生效阶段B.产生法律关系阶段C.法律权利义务的实现阶段D.法的适用阶段19.在我国,有权制定宪法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D.国务院20.在司法适用的基本原则中,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是()。

A.司法为民原则B.法律适用人人平等原则C.严格法律监督原则D.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21.按照马克恩主义法学观,关于法的起源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原始习惯和禁忌即是最早的法B.有社会就有法,无法不成社会C.法律与国家是相伴随而产生的D.法律先予社会阶级的形成而产生22.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必须具有的要素是()。

A.假定一处理一制裁B.假定一处理C.假定一制裁D.处理一制裁23.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这一规范属于()。

A.判例法就是法院所作的规范性司法解释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C.判例法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基本法律渊源D.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是一种判例法制度25.李某在大街上寻衅滋事,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公安机关予以拘留15日的处分。李某所受到的制裁属于()。

A.刑事制裁B.行政制裁C.民事制裁D.司法制裁26.我国《刑法》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这一解释属于()。

A.扩大解释B.限制解释C.字面解释D.自由解释27.有关科技发展与法律之间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技作为生产力,其发展变化能够直接改变法律B.法律的发展和变化能够直接改变科技的发展方向C.科技立法具有国际性和普适性,必须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D.法律既能促进科技进步,也能抑制科技所导致的负面影响2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

A.本行政区内各级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B.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私人财产征收制度29.有关法的实施的如下陈述,错误的是()。

A.法的实施只能依靠有力的国家强制B.法可以不通过具体的法律关系而得以实施C.守法和执法都是法的实施方式。

D.立法质量直接影响法的实施状况30.关于“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

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具有相同的至高效力,B.“宪法法律至上”重在强调普通公民要懂法守法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治国理念上的重大突破D.“宪法法律至上”重在强调法律与政策的一致性31.法律调整是一种()。

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具体性调整32.法的第三层本质是()。

.A.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一的和整体的B.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法的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33.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已经建立的法律关系、法律秩序使之不受侵犯或恢复、弥补被侵害的法定权利的职能,叫做()。

A.法的调整性职能B.法的保护性职能C.法的阶级统治职能D.法的社会公共职能34.社会主义法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B.消灭私有制C.消灭剥削阶级D.无产阶级取得政权35.保证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方法是()。

A.单纯的说服教育B.必要的强制C.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D.单纯的强制惩罚36.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

A.规范的内容相同B.要求相同C.指导思想相同D.调整的范围相同37.“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适用于()的法律调整。

A.一般允许型B.一般禁止型C.一般积极型D.一般具体型38.法律文化的的载体是()。

A.法律条文B.法律现实C.法律技术D.法律传统39.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学理解释40.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的是()。

A.权利和义务B.法人和自然人C.物和行为D.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41.最终决定法律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

A.国家的历史传统B.国家的阶级结构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D.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42.《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关于这个条文,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B.法律原则充分体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C.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更具有弹性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44.某法院法官就某案件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某殴打他人造成轻伤,所以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这位法官所用的推理是()。

A.类比法律推理B.归纳法律推理C.演绎法律推理D.设证法律推理45.通过对法律文本中的文字涵义和语法的分析来确定和阐明法律的意思,这种解释方法被称为()。

A.字面解释B.正式解释C.文义解释D.法律解释46.张某购买了一张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并乘坐票面指定的车次顺利到达上海,由此形成了客运合同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A.张某的人身利益B.张某为购买火车票而支付的价款C.张某购买的火车票D.铁路部门运送张某的行为47.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A.某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B.某自治县的自治条例C.某直辖市的自治条例D.某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48.下列有关人权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B.法只能通过具体的法律关系而得以实施C.守法和执法都是法的实施方式D.立法的质量直接影响法的实施状况50.下列有关行政法律部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行政法部门不属于私法部门群B.行政法部门属于社会法部门群C.有些行政法规范包含在民法部门中D.行政法可划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51.按照法学分类,民法学属于()。

A.理论法学B.法律史学C.国内部门法学D.国际法学52.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是()。

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法律调整53.法的形成的标志是()。

A.阶级的出现B.国家的最终形成C.商品交换D.多种社会规范并存54.以下关于法与利益的说法不正确的()。

A.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B.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C.利益的发展、变化决定着法的发展、变化D.法对利益的形成、发展有被动的反作用55.大陆法系建立发展起来的基础是()。

A.法国民法典B.英国法C.罗马法D.美国法56.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57.以下关于法律意识的分类正确的是()。

A.根据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阶段可以划分为为占统治阶级地位的法律意识和不占统治阶级地位的法律意识B.根据法律意识的政治属性可以划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C.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D.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58.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不包括()A.法规清理B.法规汇编C.法典编纂D.法的创制59.不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法律是()。

A.宪法B.《劳动法》C.《治安管理处罚条例》D.《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60.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宪行为依其所应承担的违宪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措施属于()。

A.刑事制裁B.民事制裁C.行政制裁D.违宪制裁二、多项选择题1.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由于形成的历史渊源不同,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很多差别。关于两者差别,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A.法典化程度不同B.法的渊源不同C.法律结构不同D.诉讼程序不同2.一般而言,法的渊源的种类主要包括()。

A.制定法B.判例法C.习惯法D.实体法3.有法律约束力的法律解释包括()。

A.学理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4.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食品卫生条例》。关于该法规,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该法规的内容主要属于行政法部门B.该法规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渊源,法院审判中可直接适用C.该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应由该省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D.该法规虽仅在该省范围适用,但从效力上看具有普遍性5.在我国,国家监督的基本形式,包括()。

A.权力机关的监督B.行政机关的监督C.司法机关的监督D.新闻媒体的监督6.张三为买李某一栋房屋,与其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并实现了交易。这一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关系可以称为()。

A.绝对权法律关系B.具体法律关系C.调整性法律关系D.平权型法律关系7.关于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和特点的如下陈述中,正确的是(A.法的阶级性与人民性是统一的B.法是人民所有共同意志的总和C.法中的国家强制力已经大大弱化D.法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8.关于法与道德的共同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二者都是社会规范,都具有规范性B.二者具有国家强制性,都是人们应该遵循的规范C.二者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是不断变化的D.二者都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生产方式之上的9.关于我国民商法律部门的如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商法也适用民法的基本原则B.民商法中的某些规范属于行政法规范C.民商法中不存在强行性规范D.民商法部门中存在大量的单行法10.制约法律完善实施和发挥作用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

A.实施法律的人员的素质B.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观念C.社会的道德水准D.实施法律的物质条件11.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制有着多方面的差别。关于两者差别的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法典化程度不同B.法的渊源不同C.法律结构不同D.诉讼程序不同12.关于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律原则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法律原则一般应优先于规则而被适用B.法律原则在每个案件中都应与规则同时适用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13.关于新中国法制创建的如下陈述,正确的是()。

A.新中国法制从一开始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B.新中国法制在废除国民党伪法统的基础上而产生C.民主革命根据地法制是新中国法制的雏形D.新中国法制从创建之初便奉行民主与法治原则14.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1月30日通过《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是()。

A.学理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有权解释15.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条例》。关于该法规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具有同等效力B.该法规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渊源,司法审判中可直接适用C.该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应由该省人大常委会予以解释D.该法规虽仅在该省范围内适用,但从效力上看具有普遍性16.张某与李某签订了一份合同,独家代理销售李某公司的一项专利产品。这一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关系可以称为()。

A.相对权法律关系B.具体法律关系C.隶属型法律关系D.平权型法律关系17.关于当代中国法制基本特点的如下陈述,正确的是()。

A.法的阶级性与人民性是统一的B.法制体现了人民的所有共同意志C.法制发展呈现渐进性D.法制发展呈现不平衡性18.关于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基础是决定法的唯一因素B.法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法可以巩固社会的经济基础D.法对经济基础的作用表现为法总是促进经济发展19.关于法与道德之间相同点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二者都属于社会规范,都具有规范性B.二者具有国家强制性,都是应当遵循的规范C.二者的变化都受到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D.二者都建立在一定物质生产方式之上20.关于我国民商法律部门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A.商法适用民法的基本原则B.民商法中的某些规范属于行政法规范C.民商法中不存在强行性规范D.民商法部门中存在大量的单行法21.有关法的历史发展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古代社会的法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是“诸法合体”B.法律发展进程大致可以看作是从契约到身份的运动C.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学世界观”具有历史进步性D.法律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22.在我国,“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体现为()。

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B.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C.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23.社会法是新兴的法律部门群。下列诸项中,属于社会法特点的是()。

A.对社会弱者倾斜保护B.社会权的兴起C.综合运用自治性调整和强制性调整方法D.注重运用意思自饴和过错责任原则24.法律规范的特点有()。

A.应然性(规定性)B.一般性(普遍性)C.逻辑完整性D.效力等级性25.一个国家的法制包括以下3个方面()。

A.法一所有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B.法律实践C.指导法和法律实践的法律意识、法律文化D.法的实施26.《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的“法律”应扩大解释,包括()。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和法律B.其他国家机关依据宪法、法律制定和发布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C.其他国家机关依据宪法、法律制定和发布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D.被国家认可的习惯27.以下关于类推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97年制定的《刑法》取消了类推B.一般说,在刑事案件中不宜使用类推C.在民事案件中,类推难免存在并且具有很大意义D.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司法作为社会中最权威的纠纷处理渠道,法院不能以“法律没有规定”为借口将纠纷推向社会,此时运用类推,更好发挥司法功能28.以下关于违法行为的观点正确是()。

A.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实施的主体B.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侵犯的客体C.违法行为在客观方面的要件包括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等D.人的行为是受其思想支配的,违法行为也受违法者的思想所驱使29.有关自由的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自由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B.自由总是和责任连在一起的C.自由可以被划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D.自由总是和法律相联系,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30.法律调整不同于其他社会调整的特点在于()。

A.法律调整反映国家的意志B.法律调整是运用专门法律手段进行的调整活动C.法律调整活动是有目的、有结果、有保证的活动D.法律调整是有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31.下列有关法的历史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古代社会的法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是“诸法合体”B.古代社会的法是“等级法”、“身份法”C.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学世界观”具有历史进步性D.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理论都揭示了法的阶级本质32.在对法律规则的分类中,调整性规范可以划分为()。

A.道德对于法律判断有一定影响B.法律、行政法规和社会公德都是法律渊源C.法官在裁判案件时也要尊重社会公德D.订立和履行合同,可以不必遵守地方性法规和规章34.以下有关自由的说法正确的是有()。

A.自由直接与人的意志有关B.自由的尽头是责任与纪律C.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要受到很多限制D.自由和责任在社会意识中的反映就是权利、义务35.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创建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A.新中国法制从一开始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B.新中国法制是在废除国民党伪法统的基础上产生的C.民主革命根据地法制是新中国法制的雏形D.新中国法制从创建之初就奉行民主和法治原则36.关于现代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之间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具有一定的互补性B.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彼此独立,互不相干C.当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发生冲突时,法律应处于优先地位D.法律调整是最重要的社会调整,社会组织规范的作用很有限37.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因为()。

A.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前提条件B.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性质和内容C.发扬民主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法制的正当性基础D.发扬民主能够使国家权力受到更有力的约束和监督38.在我国,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宪法修正案的机关和人员包括()。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四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D.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9.下列有关法的适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的适用是创造性的个别性调整活动B.只有国家机关才可从事法的适用活动C.在出现违法时,才有法的适用活动D.法的适用只包括行政适用和司法适用40.下列有关法治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A.法治是一种优于人治的治国方略B.现代法治通常与民主相联系C.法治与法制概念在内涵和价值指向上不同D.英国的法治理论被认为是形式主义法治观41.关于法与国家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二者都具有强制性B.二者都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产物C.二者都根源于相同的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D.二者都是维护统治秩序和实现社会利益的工具42.下列关于大陆法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代表性法典B.在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法占有重要地位C.大陆法系偏重于纠问式的诉讼制度D.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基本是同一个年代产生的43.司法审判中,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法官可以依据的原则是()。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上位法优于下位法C.新法优于旧法D.法可以适当地溯及既往,44.下列关于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律原则的看法中,错误的是()。

A.司法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B.司法审判中,优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45.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陈述,正确的是()。

A.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B.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C.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权利和义务D.法律关系可以划分为绝对权法律关系和相对权法律关系46.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法制所发生的明显变化包括()。

A.出现了“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以及融合公私法的“混合法”B.“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等原则被修改C.单行法、特别法的数量大量增加D.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推理更注重“形式公正”,反对“结果公正”47.下列有关法律推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的基本技术B.法律推理划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C.形式推理就是指演绎推理D.类比推理是实质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4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依据法理学的有关知识,下列正确的表述是()。

A.“惟仁者宜在高位”B.“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举措而已”51.法国学者达维德把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划分为()。

A.大陆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B.英美法系(普通法系)C.社会主义法系D.其他法律制度(包括伊斯兰法、印度法、远东各国法、马达加斯加与非洲各国法)52.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关于该条文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规定所涉及的诸法律概念是构成法的要素之一B.该规定宽泛,难以起到法的指引和预测作用C.该规定中的“等”字说明民事权益并不局限于所列举的诸项权利D.对“生命权”、“隐私权”等概念的解释应首先采用文法解释53.全国人大常委会2001年曾做出专门解释:《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有关该法律解释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B.该解释的效力与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54.法律规范的特点有()。

A.应然性(规定性)B.-般性(普遍性)C.逻辑完整性D.效力等级性55.赵某有祖传的字画一幅,委托李某卖出。樊某以200万元的价格买到此画。有关此交易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樊某的购买行为是一项法律事实B.赵某与李某的委托关系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C.在本案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的因素是事件D.该交易中所涉及的法律属于民商法部门56.按照行为所实现的法律规范的性质不同,合法行为可分为()。

A.禁令的遵守B.积极义务的履行C.合法权利的享用D.法的适用5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程序包括()。

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58.以下属于中国法的基本渊源的是()。

A.宪法B.地方性法规C.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D.地方政府规章5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宏观层次上划分三大部门群,分别是()A.公法B.私法C.司法D.社会法60.以下有关法的实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B.法的实施是把法律调整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C.法的实施是与立法相对应的两个不同过程D.通过法的实施,从而形成法律秩序三、填空题1.法具有两种基本职能,即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

2.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资本主义法制在私法领域奉行“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以及“过错责任”等基本原则。

3.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看,保护性法律规范由假定一制裁两个要素构成。

4.在我国,由国家主席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已通过的法律予以公布。

5.法律体系的纵向结构是规范、制度、子部门、部门和部门群。

6.法具有两种基本社会职能,即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法的社会公共职能。

7.法的价值可以分为法的目的性价值、法的工具性价值和法本身的价值。

8.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主要有法律汇编法典编纂和法规清理。

9.运用辩证逻辑所进行的法律推理,可称为辩证推理或者实质推理。

10.按照社会调整是否以普遍适用的规则为依据,社会调整可以分为个别性调整和规范性调整。

11.法的确认、分配、衡量、保护和认识性价值,被统称为法的工具性价值。

12.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包括惩罚和补偿。

13.按照是否适用法律制裁,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14.在法律调整的四个阶段中,被称为机动性阶段的是法的适用阶段。

15.按照法律监督的主体划分,我国法律监督主要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16.法具有两种基本职能,即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

17.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资本主义法制在私法领域奉行“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以及“过错责任”等基本原则。

18.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看,保护性法律规范由假定一制裁两个要素构成。

19.在我国,由国家主席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已通过的法律予以公布。

20.法律体系的纵向结构是规范、制度、子部门、部门和部门群。

21.法的基本要素包括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

22.按照正式解释的效力范围不同,正式解释可以区分为个别性解释和规范性解释。

23.我国宪法的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4.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调整对象和法律调整方法25.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

26.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看,保护性法律规范由假定和制裁两个要素构成。

28.我国宪法的修改,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9.科学立法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在我国法的创制工作中的体现。

30.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

6.法本身的价值:从法这一客体在满足主体需要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能,即其他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所不具备或很少具备的价值。

7.(法律)制裁: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当主体不履行行为模式所设定的权利、义务,将要承担的来自国家强制力的处罚,是一种不利的后果。

8.法律监督(广义):泛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检查、监察、督促和指导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法律制度。

9.大陆法系:是以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典为主要表现形式,并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5分)10.法律原则:是指作为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原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如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等。(5分)11.法律上的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按权利人的要求满足权利人所代表的利益所必须做得行为。(5分)12.习惯:就是由于一定事实社会关系的多次重复而形成的、依人们习以为常的习性而被遵守的行为规范。(5分)13.法的可诉性:是指当法律中规定的权利被侵犯或滥用、义务被违反时,法律必须提供适当的救济程序和手段(3分),尤其耍提供专门的法律机制使得诉求人有可能通过专门的司法机构如法院来保障其合法权利或正当利益(2分)。

THE END
1.法律思维的理解和运用判断案件事实,既要发挥庭审在审核证据、认定事实方面的关键作用,也要注重必要时主动调查、核实证据。判断法律性质,要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将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紧密结合,细致分析、深入论证。 精准裁量 法律思维的基本模式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即在确认案件事实符合规范要件之后,赋予其相应的规范效果。但此种规http://zbyyfy.sdcourt.gov.cn/dyzy/372897/372830/30218227/index.html
2.2023年同等学力申硕《法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二、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15分)1 .法律义务  【答案】  法律义务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对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作出的限制和约束。法律义务反映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社会责任,是法律所规 定的义务人应该按照权利人要求从事一定行为或不行为,以满足权利 人的利益的法律手段。其特点在于义务的必要性——义务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778159592659153&wfr=spider&for=pc
3.法学考研考点之法律推理法律均衡理论名词解释法学考研真题中包括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三部分。对于各个部分的考点需要考生进行整理和了解,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法律推理和法律均衡理论的名词解释,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法律推理 法律推理仅指法律适用中的推理,是指以法律和事实两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https://www.gaodun.com/kaoyan/1256345.html
4.13.法理学第十二章法律推理法理学导论名词解释音频13.法理学第十二章 法律推理13.法理学第十二章 法律推理 2024-07-01 20:23:5701:57 195 所属专辑:【法理学导论】名词解释音频 喜欢下载分享 用户评论 表情0/300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音频列表 1 7.法理学第五章 法律规范 2362024-07 2 8.法理学第六章 法律体系~第七章 法律行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38418721
5.法理学考试复习题(精选6篇)可以理解为法理学要培养学生理解和判断法律问题的基本方法,核心是法律推理方法和法律解释方法。 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比较法学 是指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及法律文化为研究对象、以比较为其基本研究方法的法学学科。 2、法系 是指由若干国家或特定地区的、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传统的法律制度的总称。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bkq2w4a.html
6.国开《法理学》形考作业2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法律规范 2.法的渊源 3.法律解释 4.法律推理 5.法律类推 6.法律关系 7.法律行为 8.法律责任 二、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如何? 2.对法律解释如何分类? 3.什么是法律关系的内容?什么是权利?什么是义务? 4.什么是合法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https://otiku.net/ouchn-5566.html
7.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3.法律事实 4.法系 5.法律移植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法律原则的作用是什么? 2.法律责任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3.法的局限性主要有哪些表现? 4.立法程序包括哪些步骤? 三、论述题(15 分) 试述法制现代化。 第二部分 宪法学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8.A.必须周延B.必须不周延C.可以不周延D.不可以周延若一个有效为什么?点击查看答案 问答题 试述溯因推理的实质。点击查看答案 名词解释 什么是实质的法律推理; 实质的法律推理名词解释定义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名词解释 什么是非形式谬误; 非形式谬误名词解释定义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https://m.zhaokaoti.com/shiti/ca268262796b408ea017d9ff1c63b786.html
9.地域回避名词解释B. 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C. 保障法律制度内部协调统一 D. 对法律改革有导向作用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依照《支付结算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单位签发商业汇票后,必需承担保证该汇票承兑和付款的责任 B. 单位申请签发银行本票后,即承担该单据付款的责任 C. 单位和个人签发支票后,必需承https://www.shuashuati.com/ti/df6a8ead0b2849c5976cb8557117079e.html
10.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名词解释更多“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名词解释”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本质区别在于()。?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本质区别在于()。?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辩证推理又称()。A.形式推理B.实质推理C.演绎推理D.归纳推理 https://www.shangxueba.cn/ZQ3WDXAY.html
11.张文显法理学名词解释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立和把握法律命题的能力;③法律推理的能力;④对即将做出的法律裁决或法律意见 进行论证的能力。5、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924337
1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名词解释学会宽容成长(组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名词解释txt33学会宽容意味着成长秀木出木可吸纳更多的日月风华舒展茁壮而更具成熟的力量耐力是一种不显山石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忠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名词解释导论[法学体系]是指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是由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https://www.asjzyw.com/youzhi/47401.html
13.商法(6)比较商主体基本法律形态的区别。 (二)“第二编 合伙企业法”的课程内容与要求 表2:“第二编 合伙企业法”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讲基础知识考点】 本处仅列明主观题知识考点,客观题见该课程MOODLE平台题库。 1.名词解释 (1)合伙企业;(2)有限合伙企业;(3)普通合伙企业(4)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https://jwgl.zwu.edu.cn/b5/e4/c630a177636/page.htm
14.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真题三、名词解释。 1、相对确定性规范 2、积极型法律关系 3、法的类推 4、规范性调整 四、简论法的适用的特点。 五、试论商品经济与法治。 1993年 一、填空。 1、工人阶级夺取政权是社会主义法得以产生的___。 2、法的阶级性与法的继承性___的。 3、马克思指出:“https://www.douban.com/note/316206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