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2024年第11期《法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我国法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孟令浩)

论法律人本主义视角下的正义感(姚健)

人大内部主体协调立法的实践样态与两重困境(刘松山)

政务数据应用领域行政法的治理逻辑转换(陈可翔)

支付结算型“帮信罪”与“掩瞒罪”的区分标准及应用(周啸天)

刑法新预防主义:理论发展与体系构建(夏伟)

自动驾驶汽车“电车难题”的伦理困境与立法因应(郑志峰)

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的反思与改革(姚莉)

论商事仲裁裁决终局性的例外情形(汪蓓)

论环境单元:环境法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徐祥民)

投资便利化议题的兴起与投资条约的范式转变(梁咏)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我国法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孟令浩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

内容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我国法律体系是以法治方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命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经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通过我国《宪法》的宣示开启了融入我国法律体系的时代进程,具有统筹“两个大局”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以法治互动规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法化的理论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融入实践初步呈现出规范表述、规范地位和规范层次的差异化样态,其融入范围应以特定法律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关联程度为判断标准,避免简单排除非涉外性法律、私法性法律和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立、改、废、释、纂”并举和“直接与间接”融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语言表述和价值层次方面的严谨性,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载体强化具体制度设计,使我国法律能充分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精髓。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法律体系涉外法律法治互动

论法律人本主义视角下的正义感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研究所

内容摘要:正义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血气、激情等概念。正义感提出对等报复的诉求,既反映人受到伤害后通过行动捍卫权利和尊严的勇气,也反映公众或集体在特定情境下有关正义或者应当的价值判断和期许。正义感是主体意志和权利的体现,通过司法场域的商谈和交流,个体性的正义感获得公共理性,正义感话语转化为法律话语。正义感是法律实现其自然目的的一个基本要素,一方面对主体参与法律活动、捍卫自己权利的行为提供价值上的支持和引导,另一方面在现代法律制度中具有明确的规范价值,并成为司法裁判的重要考量因素。

关键词:正义感法律人本主义司法商谈裁判正义

人大内部主体协调立法的实践样态与两重困境

作者:刘松山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政务数据应用领域行政法的治理逻辑转换

作者:陈可翔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区域法治研究院

内容摘要:政务数据应用的动态过程主要呈现为开放共享、汇集处理、开发利用三个环节,面向秩序建构、服务供给、产业转型、风险规制等不同行政场景。不同环节和场景下政务数据应用面临的行政法问题可以归纳为权力配置不清、权力与权利失衡及利益分配不均三个基本方面。受限于传统政府管理型思维,构成行政法难以有效回应政务数据应用法治需求的内因。植根合作治理语境,以塑造整体性数据治理框架、统合多元数据治理目标、搭建“共有共用共治共享”的数据利益分配格局为目标,推动政务数据应用的行政法治逻辑调整,要求行政法推动自身功能反思。行政法应致力于为协同共治提供制度指引,并以发展为导向,通过制度的均衡性设计保障数据应用中多元价值、公私利益的统筹兼顾。

关键词:政务数据应用行政法治数据权力规制价值平衡利益分配

支付结算型“帮信罪”与“掩瞒罪”的区分标准及应用

作者:周啸天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

内容摘要:支付结算型“帮信罪”与“掩瞒罪”的客观行为都包含转账、套现、取现因而存在重合,给司法实践带来区分困难。经分析“上游犯罪既遂后无帮信罪”与“上游犯罪既遂后仍可成立帮信罪”两类观点,可析出介入时点和行为性质两个不同区分方向。介入时点不应成为判断标准,行为性质才是界分关键。由实质解释可知,掩瞒罪的法益构造具有二重性,帮信罪则具有兜底性质。在区分之际,应当遵循先判断行为的掩瞒性质,再判断帮信性质,继而根据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确定最终罪名的“三层次判断标准”。

关键词:支付结算介入时点行为性质掩瞒罪帮信罪

刑法新预防主义:理论发展与体系构建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内容摘要:传统预防主义发展到新预防主义,是刑事法治跟随时代进化的结果。新预防主义并非仅对刑法的局部修改,而是刑法理念、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自我反思、自我创生的体系性进化。在刑法理念上,积极预防实质是“想象的命题”,其管控社会风险的立论基础与核心功能已被实践证伪,现代预防刑法应当确立消极预防刑法理念,以使刑法从“扩张的处罚”转向“妥当的处罚”。在刑事立法上,以新秩序犯替代危险犯宜作为预防刑法发展的主流方向,通过危险评价的“结果化”以及包容性的秩序框架有效调控现代社会不断衍生的系统性风险。在刑事司法上,预防性犯罪的有效治理不能过度依赖刑法,只有从根源上改变犯罪生成的“社会环境基础”,才能真正实现标本兼治,这尤其需要刑法之外的民法、行政法以及“软法”治理的协力。

关键词:刑法新预防主义消极预防危险的“结果化”新秩序犯社会治理

自动驾驶汽车“电车难题”的伦理困境与立法因应

作者:郑志峰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科技法学研究院

内容摘要:“电车难题”并非单纯的思想试验,而是确保机器决策符合人类伦理的重要实践,直接影响自动驾驶汽车的产品准入、责任承担等制度设计,对于自动驾驶汽车乃至人工智能的立法均有现实的规范意义。与传统“电车难题”相比,自动驾驶汽车“电车难题”在伦理对象、选择时机以及利益关联方面存在特殊性,大大增加了法律规制的难度。无论是拯救多数人、综合评分、车内人员优先、车外人员优先等积极应对路径,还是不干预、随机选择、制动停车等不作为应对路径,抑或交给人类驾驶员选择等转移应对路径,都难以完美应对自动驾驶汽车“电车难题”的伦理拷问。从提升全体交通参与者的出行安全与效率出发,未来制定《自动驾驶汽车法》或者《人工智能法》时应确立遵守交通法规优先法则、紧急避险例外法则以及不改变路线兜底法则等三大碰撞法则,同时通过风险管控、产品嵌入以及透明问责等配套规则予以落实。

关键词:自动驾驶汽车电车难题交通法规紧急避险人工智能法

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的反思与改革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刑事涉案财物处置《刑事诉讼法》修改刑事对物之诉对物强制措施

论商事仲裁裁决终局性的例外情形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商事仲裁裁决终局性例外情形

论环境单元:环境法学的一个基本范畴

作者:徐祥民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内容摘要:环境单元来自对人类环境空间结构的发现,是人类为实现生存繁衍必须依赖也有能力对其造成不利影响的由水文、地质等地理连续性,风、气等自然力,生物习性,其他气候、气象、地理、地质因素等规定的自然整体。人类环境发生的损害都是环境单元在满足人类需要方面的能力丧失或降低的损害,因此,环境保护应当以环境单元为保护对象,以环境单元满足人类需要的能力为保护客体。环境单元不同于法学的其他认识对象,它是自然整体,具有与市场无涉、无常规领有人等特点。确立环境单元基本范畴的地位,可以进一步明确环境损害在环境法学范畴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加强环境法学范畴体系的系统性。基于此,用于防治表现为环境单元服务能力丧失或降低的环境损害的环境保护法,应当放弃自然细节防护主义的设计路线,转而采用整体主义的设计路线。

关键词:环境单元人类环境环境损害环境服务功能

投资便利化议题的兴起与投资条约的范式转变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法学院

内容摘要:国际投资条约的两大目标是保护与促进外国投资。长期以来,蕴含于实现国际投资条约促进投资之功能的认识,是建基于强有力的投资保护可以促进外国投资流向东道国,尤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东道国。是故,许多国家致力于在投资条约中针对东道国构建高水平的义务体系以及强有力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然而,投资条约对外国投资者提供有效保护的同时,并未明显促进投资流向作为东道国的发展中国家。晚近,越来越多的投资条约开始纳入投资便利化条款,中国等国家甚至在WTO框架内推动通过《促进发展的投资便利化协定》。虽然关于投资便利化的条约实践尚未成熟,其对于促进投资的效果亦有待观察,但它为投资条约如何在促进投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开辟了新思路,体现了投资条约的一种范式转变。经由倡导通过大力推动投资便利化议题并且采取丰富的投资便利化措施之机,中国为投资条约变革提供了中国智慧。

THE END
1.法律基础知识体系理解法理法规与司法实务法律基本概念与定义 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利而制定的规则,它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前所未有的强制力。法律知识的学习从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开始,包括正义、合法性、权利义务等。 法律体系结构 了解法律体系的结构对掌握法律基本知识至关重要。它包括宪法、行政法、民商事法三大类以及刑事诉讼程序等。每个领https://www.382hl43py.cn/news/437676.html
2.法律基本知识体系构建法治认知的基石法律是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础,它通过规范行为,维护权利,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了解法律基本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法律,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法律基本知识内容概述 法律基本知识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宪法、民商法、刑法、行政法等领域。这些领域分别负责处理国家https://www.6vjxuc8a1.cn/zheng-ce-fa-gui/450796.html
3.法律法规全书的编纂与应用实践法律法规全书起源于古代,最初是指皇家或政府机关整理和汇编的一系列法律文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文献逐渐成为了国家立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传统纸质版的法律法规全书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电子化、网络化成为趋势。 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373344.html
4.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工具。大数据可以帮助法院更精准地识别重复犯错的人群,从而提高效率;同时,也能辅助判断证据质量,使得司法人员认定更加科学合理。我期待能够参与到这样的创新项目中来,利用科技改变我们的司 法体系。 六、国际化视野下的跨境执业 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5.面向数字时代的法律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因此,面对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如何应对新情况,如何在现有法律体系下较好地处理新型法律问题,以往过于关注法律事务的特殊性,过于强调法律事务与日常生活事务在识别和解决层面之间区别的理论区隔难以为继,单纯地了解法律规定的法学课堂以及走马观花式的法律实践也很难完成这一重任。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12/t20241212_5820758.shtml
6.Alpha系统对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司法观点进行全面梳理《新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第二版)》根据《民法典》以及后续的新司法解释等材料,更新了 80% 以上的内容,100% 现行有效,秉承立足实践、突出实用、重在指导、体现权威的编辑宗旨,致力于为广大法官以及其他法律职业者提供系统完整的、有针对性的、权威的实务指导和参考。 https://www.jsw.com.cn/2024/1213/1878918.shtml
7.2024年秋季国开《法理学》形考性考核册5.如何理解法与正义的关系? 法理学作业 2 第五章———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法律规范 2.法的渊源 3. 法的体系 4. 法的部门 5. 法律解释 6. 法律推理 7.法律关系 8. 法律行为 9.法律责任 10.法律制裁 二、论述题(每小题 10 分,共 60 分)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40037756
8.2017年大连海洋大学901法理学复试考研大纲二、法理学的性质及其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一)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二)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三)法理学是法学的意识形态 第二节法理学的历史 一、奴隶社会的法理学思想 古希腊法律文明与法理学思想;古罗马法律文明与法理学思想;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法理学思想。 https://yz.kaoyan.com/dlfu/dagang/586df57f99750.html
9.法律好书推荐《法理学第二版大学生法律专业马工程法学教材高等法理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法学以法为研究对象,先有法律,后有法学。法律发展到一定阶段,内部出现了因调整对象不同而产生的分工,法学也由此发展为不同的法学学科,法理学是法学体系的基础。共享:tutvle请备注简书 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是法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我国法理学既研究法的一般规律,又着重研究社会主义https://www.jianshu.com/p/fd5fdbc1f768
10.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7. 普通法与衡平法 (三)法的效力范围1.法的对人效力 2. 法的空间效力 3. 法的时间效力 (四)确定法的效力层次的规则 五、法律体系 (一)法律体系释义 1. 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 2. 法律体系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二)法律部门及其划分1.法律部门的概念 2. 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3. 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 (三)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11.23法硕法理学主观题背诵(完结)·氢刻当代中国正式法的渊源 宪法:根本大法,未司法化 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行政类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 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国际条约、国际惯例 第六章:法律要素(规则 原则 概念)与法律体系 第一节:法律要素(规则 原则 概念) 法律规则的特征(比较记忆 法律https://qingk.com/set/7kVUCR1frYI4v
12.法理学考试复习题(精选6篇)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是一致的,即,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第一、法理学是研究法学的一般理论的学科。 法理学以一般法——整体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不具体分析法律制度和部门法问题;将部门法的具体制度抽象为法律的一般问题;运用一般理论指导具体的法律活动,解释具体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bkq2w4a.html
13.雷磊:什么是法律逻辑“法律的生命从来也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一个多世纪之前,已故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灵光一现,在其代表作《普通法》一书中写下了这句名言。[1]恐怕连霍姆斯本人也想象不到,一个多世纪之后,这句话会漂洋过海,对大洋彼岸的中国法学界产生了何等广泛的影响。它在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38/5586.htm
14.融贯性与法律体系的建构——兼论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融贯化雷磊 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 然而须先行阐明的是,尽管上述两方面的问题有其区分的必要,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法律体系的融贯性为法律推理提供了必要的融贯性确保,尽管它并不构成后者的充分条件。法律推理总是在有效法律体系框架内活动,法律体系的融贯性越强,推理的融贯性也越强。但一个http://www.sass.cn/109000/24631.aspx
15.如何理解霍姆斯“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句名言霍姆斯关于“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的观点最早出现在1880年他对兰德尔论合同法的书所撰写的评论中。稍后在其同年出版的巨著《普通法》中他再次重申了这个观点。 (1)该论断的法学思想背景 ①当时的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盛行的是严格的法律形式主义。严格的法律形式主义要求人工法律概念体系、法律公理体系以及案件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bgkdetail?id=ba87246a48d7c1c708a145f5&fr=search
16.第七讲法律推理.ppt第七讲 法律推理 法律推理的概念 法律推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法律推理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熟练运用司法三段论; 3. 掌握类比推理在判例法中的应用; 4. 了解法律推理的价值和局限性。 第一节 法律推理的概念 一、推理 从法学方法论的角度看,司法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法律推理。故此,研究和掌握法律推理的知识和技术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211/90163399.shtm
17.国际法不成体系问题:国际法多样化和扩展引起的困难联合国 大会 A/CN.4/L.682 Distr.: General 13 April 2006 Chinese Original: English 国际法委员会 第五十八届会议 2006 年 5 月 1 日至 6 月 9 日和 7 月 3 日至 8 月 11 日,日内瓦 国际法不成体系问题:国际法多样化和扩展引起的 困难 国际法委员会研究组的报告 定稿人:马尔蒂·科斯肯涅米* https://digitallibrary.un.org/record/574810/files/A_CN.4_L.682-ZH.pdf?version=1
18.普通法的本质第五章 普通法的标准 社会一致性标准、体系一致性标准与双重一致模式 规则稳定性标准和普通法的现实世界模式 第六章 法律推理模式 先例推理 原则推理 类推推理 专业文献中确立规则的推理 假设推理 第七章 推翻和其他的否决模式 推翻 无溯及力的推翻 变形 https://www.ilawpress.com/book/detail?id=418463203429712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