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合理化建议(精选5篇)

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造价控制工作人员在整个施工阶段,对市政工程造价的形成过程,实施动态的、事先的、主动的控制。我们认为,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可以遵循三阶段控制原理来搭建整体框架,在实施的细部上,又可以充分利用PDCA循环法进行控制。因此,可以将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工作划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阶段。对应这三个阶段,来细化控制工作,从而达到事先控制、主动控制的目的。

一、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原则

1、全面控制原则

所谓的全面控制是包括全体人员控制以及全施工过程的控制,全体人员控制就是要把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观念要灌输到所有工作人员上,让每个人都树立有成本控制意识,把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个人的责任上。施工全过程控制就是对施工项目成本的执行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施工周期,从而使施工全过程都具备有造价控制意识。

2、动态控制原则

在整个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求的工程造价不可能总是保持持平的状态,其工程造价是在随着施工不同阶段而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成本控制必须是在变化的施工环境下所作出的管理工作。所谓动态控制原则就是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过程中计算出工程实际成本,痛过与目标值进行比较,从而检查出是否存在偏离等,根据偏离结果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

3、目标管理原则

对施工所发生的各项成本实行严格限制管理,以做到使成本发生在控制允许范围内。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将企业的成本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施工队、施工班组或个人,形成一个成本控制系统。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4、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采取成本责任原则,把责任落实到负责人身上,责任人也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以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控制。工程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二、市政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

1、事前控制阶段

事前控制阶段主要针对的是市政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在这一阶段,造价控制人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1编制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实施细则

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实施细则是进行造价控制的纲领性文件。根据委托合同的要求,结合项目的特点,编制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实施细则(主要内容有工程概况;造价控制组织机构;造价控制流程;各阶段咨询内容;可行的工作计划等),可以合理有序地安排造价控制人员进驻现场后的咨询服务。

1.2审查招标文件、施工承发包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合理性

造价控制人员开工前分析招标文件(含工程量清单)、施工承发包合同,对不合法、不合理的条款建议纠正,不齐全的条款建议增补,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合同实施过程中的合同纠纷或违约,使业主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承包人避免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参与施工图会审及技术交底工作,对设计的技术指标、使用功能、结构形式、选用的材料以及特殊的工艺措施加强了解;对拟变更方案,参与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推动“多方案比较”、“有无(变更)比较”,作出合适的经济评价,提供有关造价控制和降低造价的合理化建议,可以避免施工中变更不断造成的投资增加,甚至费用损失。

2、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2.1做好施工设备的选择

在市政项目的实施阶段,要做好工程造价,应该做好施工设备的选择,除了要保证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外,还要考虑经济效益,对应工程量小时,采用小型机械设备;在项目建设工程量大时,采用大型机械设备。有时候采用新型的机械设备和技术能提高工作量,加快速度,但是经济效益也得提高,所以要综合比较后,采取适合本工程的机械设备。建设项目的运输设计也要根据生产工艺和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选择运输设备,大规模的运输运量大,需要道路比较宽,单次运输费用高;小卡车运量小,运输安全性差,单次费用低。所以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综合考虑,从整体考虑机械设备的费用。

2.2工程材料的选用

工程材料的选用,首先要满足工艺要求,满足工程质量;其次还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不同的工程材料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建设过程中,最好能采取招投标的形式对建材供应商进行选择,以便能选用质优价廉的建材,对于所选择的材料,要仔细比较材料的构造或者成分,是否满足工程的需要,不能因为牺牲某些参数而选择了便宜的材料而引起工程质量问题。此外,建材供应合同签订时,要注意表明建材价格在合同前后价格发生变化的处理办法,是按合同价格继续执行还是给予供料方一定的经济补偿,都要有具体的解决方案,以便问题发生时能顺利解决。

2.3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的控制

为了减小设计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必须要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设计变更进行严格的审查,监理、业主、设计、施工等各方协商确认后才可变更。变更要确保不是人为的,为了变相增加工程价款而变更。在变更产生时,要核查是否确实是原设计有遗漏或不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并在工程造价控制在总投资范围内,寻求合理的变更方案,不要盲目变更。设计变更一定要阐明产生背景,包括内容、主要参与人员及变更单位等内容。变更也必须阐明变更原因,如因为设计遗漏或设计失误、要求改变等,建设单位要给出合理的修改意见,控制变更的数量,确保工程预算的合理性,保证工程造价的最小化。

3、事后控制阶段

事后控制阶段主要针对工程交工验收后对交工结算的审核及保修期内保修费用的审核和控制。工程交工后,造价控制人员按照国家及地方的法规政策、文件规定,结合本工程的招投标文件、合同条款及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具体情况的记录,对承包方提出的工程结(决)算资料进行审查,力求结算资料合乎法规要求,结算结果真实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消耗。工程保修期内,造价控制人员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工程隐患,根据施工监理作出的责任界定、造成问题的原因及具体返修的内容,控制好费用的支付。若给业主造成其他损失的,启动反索赔程序,向承包方提出反索赔。

结束语

综合上述,每一个市政工程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直接关系到了政府形象和企业的发展,市政工程的造价管理控制直接关系整个工程的投资和企业的利润,只有做好全过程的造价管理,才能节约国家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参考文献

[1]孙玉华.论市政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06).

关键字:市政工程;建设施工;存在问题;防治措施

Abstract:Withthemunicipalengineeringconstructionprojectthecontinuousprogressoftheconstruction,municipalengineeringconstructionprocessproblemsaregraduallyrevealed,weneedtobesolvedeffectively.Thisarticleanalyzedthefollowingmunicipalengineeringconstructionproblems,andthenputforwardsomerationalsuggestions,forreference.

Keywords:municipalengineering;construction;existingproblems;preventionmeasures

作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建设的各项设施工程的建设同归于市政建设工程,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市政工程建设关系到城市的未来发展,关系到居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目前的市政工程建设仍然面临着众多问题。因此,加强对市政建设工程的建设管理已势在必行。

1市政工程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1.1市政工程建设中职责划分不明确

1.2施工单位问题

质量管理工作的不到位是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所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对于转承包、以包代管等承包制度的存在,导致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随意更改图纸、不按质量标准执行的现象。

1.3技术标准问题

目前国内的市政设计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直接导致市政工程质量水平难以提高,出现先天不足的情况。

1.4监理单位问题

施工中工程监理监管不到位。监理制度不完善,监理制度执行不严,部分施工单位又缺乏专业人才,在施工中往往对偷工减料、更改设计等行为缺乏监管。

1.5规与执法难问题

国内目前市政工程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相比房屋建设,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的立法数量和质量等方面都不如前者。而且执法手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行业涉及的面广,工作涉及的范围大,导致一些违章工程牵扯多方单位。在解决问题时,责权划分困难,这样给行业监管和执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1.6市政建设人员储备的缺乏

国内经济迅猛发展,但是市政建设行业人员储备往往不能满足市政建设需求。从整体上来看,市政建设工程项目人员素质不高,这不仅影响施工质量,而且也严重影响施工安全,使得施工建设中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

1.7经费、薪酬问题

目前,经费不足、薪酬不高等现状影响着市政建设监管人员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加之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市政建设人员对其期望值下降,士气下降,技术人才跳槽转行,使得市政建设单位人才的流失。

2市政工程建设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制定对应的制度,明确各方的职责

2.2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市政工程立项之前,应该认真调查研究,进行实地勘测,了解工程的实地情况,做出客观的施工设计以及施工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应急预案。市政工程要熟悉设计图纸,根据设计要求,充分结合市政施工的地形和特点进行施工。

2.3严格要求市政工作人员

充分做好市政人员标准化工作,具体有以下几点:

①要有好的工作态度,严格要求自己;

②全体成员参与,不分职位高低;

③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

④保持各个部门标准一致。

2.4质量责任制

建立质量责任制。充分结合施工特点以及施工单位各个部门明确责任制。按照不同的层次、

对象来制定各个人员的职责,从而使市政单位形成一个责任明确、管理有序的责任制网络。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作出合理化的安排,以利于工程施工的执行与考核,根据质量责任的完成情况,进行年终考评,考核要严格,奖罚分明。

2.5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法律法规

①修改和建立行业法律法规时,要明确主体的法律法规的地位和管理要点。②抓紧研究和制定工程招、投标的管理办法。③编制和规范对市政工程建设有关的规范性文件。④参照国际标准制定适合我国的工程建设合同条件的范本。⑤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打理推动行业建设。

2.6节约项目成本,减少污染

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时,在原有设计的前提下,尽量节约工程成本。要想节约成本就要有合理的设计方案,同时还要考虑工程完工后的维护成本。不仅要考虑建设中的成本问题,同时,还要把保护环境放在第一位,市政建设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市政工程建设是以改变居民生活环境为前提,美化周边的环境。总之,市政工程应达到繁荣经济和改善环境双赢的效果。

3确立市政工程的指导思想

3.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市政工程

3.2努力创新,将创新融入到市政工程中

工程质量是市政工程的重要环节,不仅是要对材料的质量检测,对工程质量的检测更加重要。所以,我们要以质量为前提,通过创新,建立良好的工程秩序和监理体制,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职能,实现科学管理。

4强化监管以保证市政工程施工质量

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多,投资大,各参建单位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建设单位要按照工程建设程序实施建设管理,推进市政工程市场行为的进一步规范;施工单位以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实施质量自控,保证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理单位按照监理管理规定,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实施质量监控,保障市政工程建设市场的有序性;质量监督机构要不断完善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不定期地实施监督抽查,加强过程控制,强化检测和见证取样制度,以科学数据说话,确保市政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的质量。

5开展市政工程质量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

根据市政工程动态性管理的特点,把日常抽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把市政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治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把发现有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责令改正与要求监理单位督促其整改相结合。结合对受监项目的监督检查,开展对项目监理的质量行为检查,督促其跟踪旁站和平行检验,做到及时发现隐患,督促整改到位。开展市政建设市场行为的检查,针对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通过检查使受检单位受到教育,严重违法违规的行为要受到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均要得到整改和纠正,建设市场各方主体依法建设的责任意识都要得到增强。

6精心施工以提高市政工程建设水平

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更是施工企业赢得市场的法宝。市政职工始终要把握质量这个主旋律,努力打造市政精品工程,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行业管理水平上都要有所提高。为保证质量,工程施工时要严格执行现行的标准规范,施工企业要有较强的创优意识和精品意识。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制度要健全,在对主体工程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的同时,也要重视附属工程质量的提高,从而推进整个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7结语

总之,市政工程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只要实施有效应对措施,就能使工作科学有序的进行,从而有序地控制工程质量,避免因质量出现的事故,提升市政工程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亚红.市政工程项目选择及建议[J]现代商业.2011(7).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方法

一、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

二、市政工程施工初始阶段的技术管理

1.施工技术管理要分层级进行

施工技术管理要听从总工程师的指挥,服从统一领导的要求,工程师以下的各级单位要分层次进行管理。不同的施工阶段和不同的施工部门,理应设立不同的责任负责人。比如,总工程师有一定的权责范围,主任工程师以及专职工程师都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范围和职位责任,同时技术人员要对施工技术负责,如此一来,形成层级分工明确的技术施工主体。

2.施工技术管理制度要完善

市政工程在不同阶段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而且遇到的情况具有多变性,因此,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的完善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使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的章程进行,确保施工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使施工技术管理的各项活动具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可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1)完善图纸会审和技术核定制度

(2)完善施工记录制度

三、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就是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现场技术管理是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实质性内容。

1.图纸会审,坚持图纸会审制度,坚持按图施工。

2.优化方案,修正并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包括技术组织、节约成本措施、合理化建议等。

3.贯彻规程,坚决执行规范和规程,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或施工措施组织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4.严格检查制度,严格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的检查,根据实际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资源使用计划。

5.做好记录,做好施工日记,做好施工记录,实事求是的做好施工检查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6.资料收集整理,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工作,与施工进度同步进行。

四、竣工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

1.实验检查。组织试验人员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全面实验检查。

2.预验收。组织预验收,填写竣工报告。

3.总结。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交工技术资料一是指将平时积累的资料审查、整理、检查有无差错,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达标竣工资料;二是按竣工图如实绘制。

五、结束语

总之,上文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的技术管理方法,有值得借鉴之处,也有不足之处,希望同行业者能够进行补充和修正,完善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方法,使市政工程的质量有所保障,并在既定的工期内完工,提高施工的效率。

[1]李中新.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中华建设,2008(05).

[2]孟花娇.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J].开发与经济2003(08)

[3]曹莉霞.浅谈沥青路面养护技术[J].科技资讯,2010.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预算;预算控制问题;要点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宗旨就是合理确定造价、有效控制造价。其中造价的有效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以效益(含经济的和社会的)为导向的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市政工程造价预算控制问题,能够很好地实现工程造价的控制,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市政工程预算的编制程序

根据设计阶段的不同和设计文件内容的具体情况,预先把工程费用的技术经济费用进行计算和确定就是市政工程的概预算。在进行市政工程预算编制时要遵循以下的程序和步骤。

1.1工程施工前将资料搜集完整,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个工程项目要预测准确,要从实际出发,搜集准备很多资料,比如工程施工所在地的地质条件、水利情况、电路状况、需要用到的设备和材料的价格,同时要学习已建的类似的工程中的资料情况,确保资料搜集的完整性,合理性。如果是做经济评价的工程,还要进行项目设立地经济发展前景资料的搜集以及周边的条件、环境、同行业的经营状况的资料的搜集。在进行市政工程预算编制前,工程预算人员要实地考察,熟悉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及时地了解工程施工工艺,工程施工所用的材料、设备、工艺和技术等,全方面地了解施工和技术要求,为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1.2熟悉施工图纸

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前,预算人员要充分了解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工程设计人员的意图以及施工图纸想表达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应对市政工程施工前设计的变更问题。

1.3对各项工程量要准确计算

在市政工程造价预算过程中工程量的计算最为复杂和繁重。工程量的计算要严格地按照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同时要充分考虑其他工程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严谨的工作。

(1)预算前对预算工程量计算顺序要合理安排

整体而言,要遵循先主体后装饰,先地下后地上,先内部后外部的原则。各个分部工程的工程量计算顺序应该是先进行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后楼地面、屋面、砌体等工程的计算。

(2)合理确定计算项目,注明原始数据相应部位

1.4对预算定额要灵活准确地套用

其次,对于计量单位和定额项目的内容和允许换算的范围方法要熟练掌握,如果工程的内容和定额的内容不一样,在换算允许的情况下,要在定额换算方法和范围内进行换算,再对分部分项工程的综合合价进行计算。如果工程的内容和定额的内容不一样,而且换算也不允许,必须执行定额,同时不能随便更改或调整定额。

1.5计算利税和其他各项费用

对市政工程造价构成的规定项目和费率要分别进行计算,计算内容包括措施费用、规费、税金和其他项目费用等。在对其进行计算时要确保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性,要综合国家和建设单位的利益和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对取费标准进行选择。

2市政工程量清单计价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

市政工程在投标过程中,投标人按照统一的项目编码和项目名称等进行自主报价称为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其计价的依据都是统一、一目了然的。要确定具体项目的名称和投标报价就需要工程量的清单项目和计算规则明确,同时要保证项目名称的明确清晰,所包含的工程内容和项目特征要有详细的介绍,方便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计算规则统一化、计算方法标准化、工程造价市场化是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要求。其计价模式科学合理,对市政工程的预算编制起着巨大的影响。

3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及方法

建设工程造价与工程建设各个主要环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造价控制与管理能为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有效的保证。要想做到控制概算,提高投资效益,必须制定相应的办法和措施。

3.1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3.1.1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经济签证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但要进行有产的控制。为防止在施工图设计中产生漏洞,除在审核时把关外,还应在甲乙方的图纸会审、设计院的技术咨询中消除,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为此,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要用先算账后变更的办法解决,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3.1.2严格审核工程施工图预算

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进度计划和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及时核定施工图预算。对于预算超出相应概算的施工图设计部分,要加以详细分析,找出原因,并及时与项目负责人通气,调整或修正控制目标,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控制。

3.1.3深入现场,收集和掌握施工有关资料

在工程施工过程,审价人员和费用控制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对照图纸察看施工情况,有时与监理、总承包方及施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收集工程的有关资料,及时掌握现场施工动态;协助业主及时审核因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发生的费用,相应调整控制目标,并为最终的工程总结算提供依据和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3.1.4约束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管理人员水平不够,缺乏管理经验,不负责任,管理不严。因此从认真执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严格合同管理,广泛采纳合理化建议这三个方面入手约束建设单位行为。

3.2做好工程造价预算编制

工程造价预算的编制工作非常重要,编制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概预算是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做好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编制人员应掌握项目现场的具体情况,在综合考虑工程的施工组织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编制。

(2)要熟悉施工图纸,精确计算工程量及套用定额单价。

(3)客观分析价格因素,对价差调整留有余地。

3.3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

工程招投标包括材料、设备采购招投标和施工工招投标两个方面[3]。公开、公平、公正地施工招投标有利于业主与施工单位双方相互选择,促进施工单位提高施工水平,降低施工成本,使投标价格更加符合价值基础,从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对于建设单位来说,选择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管理水平高,技术过硬的施工企业中标,可以避免出现质量不达规范要求被迫返工,进度滞后被迫中途清场等现象的发生,从而节约建设成本,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结语

[1]张晓东,俞振华.市政工程建设造价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J].市政技术.2007(01)

[2]韩长兵.浅析土建工程预算控制管理的有效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0(19)

[3]曾激.某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J].中国招标.2009(43)

摘要:针对我国市政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分析研究了目前我国市政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强化措施。

THE END
1.法规圈考点法的效力层级,小白入门必听!法规圈考点 | 法的效力层级,小白入门必听! 原创 河南中安教育 2024年12月03日 16:07 河南 请在微信客户端打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0MTM1MDI5OQ==&mid=2247493609&idx=1&sn=2a8524a942066a0ed62c3ce881694e62&chksm=c2d16b1df5a6e20bdb3f8fb27c1638521b37bc9382aca18c9b523a338006f3887a8b4429e05b&scene=27
2.法律法规体系概览从源流到现实应用的全方位探究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保护公民权利和自由而制定的命令性文件。它们不仅体现了国家意志,也是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法律法规的分类 根据其内容和功能,法律法规可以分为几大类: 宪法层面:包括宪法本身以及关于宪法解释、修正等方面的规定。 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wen-xian/407962.html
3.中国法律形式与效力等级解析51CTO学堂财务管理金融/财会会计财务会计财会金融考试财会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国际条约判例法律效力等级法律冲突解决 本视频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法律形式及其效力等级,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强调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至高无上地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具有最https://edu.51cto.com/video/70440.html
4.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原则到实践的探究一、法律法规的定义与作用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们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各方权利和义务得到保障。 二、不同类型的法律法规 基本 法律: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基本系统,包括宪法、国籍法等。 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54920.html
5.规章不属于法律规范丨全国人大官网解读如何区分法律规范与非法律至于实践中,有些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在法律、法规之外自行创制了一些涉及公民权利义务的新规则,这是一种越权,是违法的。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向前推进,这种情况将会更加及时地得到纠正。 那么,为什么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没有创制权却有强制约束力呢?对此,需要注意的是,规章等规范性文件虽然也有强制约束力,但它与法律、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09/12/11677680_1141536541.shtml
6.法律法规层级划分法律法规的层级划分主要依据其制定主体和法律效力等级。以下是对法律法规层级划分的详细解答: 一、总结性回答 法律法规的层级由高到低依次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这些层级的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法律体系,确保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8bdfd7e7cc495e000513
7.我国法律法规的层级效力和制定权我国法律法规的层级由高到低分为: 宪法> 法律 > 行政法规 > 地方性法规 宪法> 法律 >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宪法> 法律 > 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 宪法是由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https://www.jianshu.com/p/5e5b2df25ce9
8.我国法律的层级(图解)我国法律的层级(图解)今朝船长 >《法律法规》2022.05.23 山东 关注 (本图片系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国学历层级一览,看看你在哪一层 目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https://www.360doc.cn/article/35839616_1032738124.html
9.我国法律法规的层次我国法律法规的层次 我国法律法规的层次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规章 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国务院 省级人大及 其常委会, 省会所在地 的市和国务 院规定的较 大的市人大 及其常委会 国务院各部委、省级人民政府、省会所 在地的市和国务院规定的较大的市政府 由国家之间缔结或加入https://doc.mbalib.com/view/ded8a57d29dbc8605e75d3c665bc5d02.html
10.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的主要层级包括五级,分别是:法律行政法规【正确答案:A】 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的主要层级包括五级,分别是: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行业自律规则。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判断题】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的主要层级包括五级,分别是: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行业自律规则。https://www.bkw.cn/tiku/QBOpM.html
11.商法的法律渊源一、商事制定法的层级 法律渊源是法律的表现形式。各国商法的法律渊源通常首先表现为本国立j 法机关制定的商事制定法。在我国,商事制定法包括宪法中有关商法的规定、商i 事法律、商事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级,这些制定法构成了我国商法最j 主要的渊源。 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262
12.法律翻译讲座:法律文件中的“条”“款”层级“项”作为“款”的下一级别,翻译为sub-paragraph 比较合适,我国法律的最小层级“目”翻译为item 比较合适。屈文生、邢彩霞在研究中,也提到跟笔者相同的建议翻译结果。按照这个标准,重新梳理中国法律法规语料库中的翻译现象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综上,建议我国法律层级编、章、节、条、款、项、目应依次翻译为part,http://www.hyfy-trans.com/xwzx/gsxw/2018/110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