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公安招警笔试备考基础知识之法理学知识:法律行为的分类山东公安招警考试

2024公安招警笔试备考基础知识之法理学知识:法律行为的分类

笔试备考基础知识之法理学知识:法律行为的分类

有关法律行为分类的理论构成法律行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行为细化技术功能的表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梳理了法律行为的几个基本分类。

一、以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区分:①单方行为,是指法律主体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如遗嘱、行政命令等;②多方行为,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方法律主体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如合同行为等。

二、根据法律行为是否合法,其可分为两类:①合法行为。即符合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由此而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非常广泛。例如,职工的录用、买卖合同的缔结等等。②违法行为。即违反现行法律的行为,既包括作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也包括不作法律所要求的行为。违法行为,根据其违法的性质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可以分为严重违法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两类:严重违法行为,通常指触犯刑法的行为,这种行为构成犯罪,属于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是指犯罪以外的违法行为,例如:违反民事法律应受到民事制裁的,属于民事违法行为;违反经济法规应依法追究其经济法上的责任的,属于经济法的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规应受行政处罚的,属于行政法的违法行为。

三、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区分:①积极行为,又称作为,是指以积极、主动作用于客体的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②消极行为,又称不作为,则是指以消极的、抑制的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四、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区分:①意思表示行为,又称表示行为,是指行为人基于意思表示而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②非表示行为,是指非经行为者意思表示而是基于某种事实状态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为,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等。

五、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区分:①要式行为,是指必须具备某种特定形式或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②非要式行为,是指无需特定形式或程序即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七、根据行为的公法性质或私法性质区分:①公法行为,是指具有公法效力、能够产生公法效果的行为,如审判行为、行政处罚行为、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行为。②私法行为,是指具有私法性质和效力、产生私法效果的行为,如结婚、签订合同、赠与等行为。

THE END
1.法律行为基础知识及分类解析51CTO学堂系统财务管理金融/财会会计财务会计财会金融考试直播财会法律行为基础知识民事法律后果意思表示法律事实分类单方法律行为多方法律行为有偿与无偿法律行为要式与非要式法律行为主从法律行为 本视频主要介绍了法律行为的基础知识,包括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分类等。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法关系的行https://edu.51cto.com/video/69649.html
2.附条件与附期限合同的区别期限是法律行为的附属条款,旨在限制法律行为的效力,其内容应为未来确定会发生的事实。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期限与法律行为的履行期限有所区别,后者是基于已生效法律行为所负义务的履行所附加的时间限制。【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九条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75985741520288165.html
3.法律智囊团解析纷争之谜在现代社会,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法律知识内容大全不仅包括了基本的法理学原则,还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具体法规,如民商法、刑事法、行政法等。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还能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提供依据。 三、合同法中的权利义务界定 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459907.html
4.司法考试模拟试题民法6篇(全文)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司法的价值指导, 始终贯穿整个民事法律, 也是进行民事行为的行为规范。成文法自身具有的局限性为民法的基本原则的司法适用提供了适用空间, 民法的基本原则的显性适用———直接作为司法裁判的依据, 和隐性适用———作为民法的解释准则, 都有效的弥补了成文法的局限性。因此, 民法的基本原https://www.99xueshu.com/w/file1a7e9esd.html
5.法学:合同法考点巩固(每日一练)考试题库36、名词解释 附条件的合同 点击查看答案 37、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双务合同的有() A.买卖 B.免除 C.赠与 D.抵销 点击查看答案 38、单项选择题 所谓合同的情势变更是指,在合同成立以后,作为该合同基础的事由,()发生了并非当初所能预料的变化,此时,如果依然坚持原来合同的法律效力,必然产生不公平的结果。 http://www.91exam.org/exam/87-1087/1087085.html
6.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不同之处?在法律效果实际发生之前,行为人可任意实施变更或撤销;单方法律行为的成立并非是相应法律关系的建立,对相对人并不产生法律约束力;主体不同 https://www.shuashuati.com/ti/18ec13d3359b4e5889ac7e27f1bb8cad.html?fm=bda57faf4f3de33ae36eab73414c1d8944
7.《民法学》该民事行为有何特征? 甲、乙实施的是什么性质的民事行为? 什么是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法律对法律行为的附条件有何要求? 法人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简述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名词解释:财团法人 名词解释:法人的监督机关 简述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 名词解释:法人 https://blog.csdn.net/weixin_523451536/article/details/128889452
8.什么是附条件的法律行为,名词解释定义是?名词解释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参考答案: 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行为中特别规定一定的条件,以条件是否成绩来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消灭的法律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名词解释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参考答案:又称可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2364443.html
9.《民法学》专题训练一(6)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 1.民事法律行为 2.单方法律行为 3.双方法律行为 4.共同法律行为 5.诺成法律行为 6.实践法律行为 7.附条件法律行为 8.附期限法律行为 9.无效民事行为 10.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11.重大误解的民事法律行为 12.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 1.https://www.wjx.cn/jq/88395614.aspx
10.社会保障法学考试答案(精选6篇)四、名词解释 16.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17.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出于共同的经济目的,自愿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和经营,共负盈亏 和风险,对外负无限连带责任。18.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设定一定的条件,并将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决定效力发生或消灭的根据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n4yk431.html
11.讲义·《经济法》2.1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网校解析:项ABCD均属于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但并非所有单方民事法律行为都是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选项B“授予代理权”通常存在特定的被授权人;选项D“行使解除权”如果属于法定解除权则需要通知对方,如果属于约定解除则需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均存在相对人。 3、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 https://www.jianshu.com/p/a0560e0b1a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