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校园网络借贷大学生消费行为劳务经济制度创新一、前言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网络消费金融也开始在校园里广泛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从诸如“诺诺镑客”“人人贷”“零零花”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校园贷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校园贷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园网络借贷大学生消费行为劳务经济制度创新
一、前言
二、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等方式,随机发放了211份调查问卷(包括“问卷星”网络调查问卷),收到有效问卷198份,有效问卷占比达94%,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梳理分类,得到大学生网络借贷意愿、金额、用途三类数据,并就此分析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大学生运用校园网络借贷的意愿、金额及用途
1.大学生运用校园网络借贷的意愿普遍较强。从表1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校园网络借贷的认可度比较高,在受访的学生中有51%的人愿意通过校园网络贷款获取资金,37%处于既不喜欢也不排斥的中性意愿,仅12%的受访学生不愿意通过校园网络借贷,其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第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商品、服务类别得到极大的拓展,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项目也越来越多,大学生消费需求日趋旺盛;第二,校园网络借贷放款快、额度低,极度的便捷性是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借贷的首要原因;第三,由于人情关系或者面子问题,缺钱的时候,不少大学生既不好意思向父母伸手要钱去消费,又碍于情面向同学开口借钱,于是校园网络借贷便成为他们的首选借贷平台。
2.大学生运用校园网络借贷的借款额度普遍较小。从表2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运用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借款金额都比较低,其中:借贷金额在3000元以内的学生人数为145人,占比为73%;借贷金额在3000-6000元以内的学生人数为34,占比17%;借贷金额在6000-10000元的借贷人数仅为11人,占比6%左右;借贷金额超过10000元的学生仅为8个,占比4%。大学生运用校园网络借贷的借款额度普遍较小的原因在于:第一,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是类别多,但消费金额相对较小,因此对于借贷的数额相对较小;第二名大学生的偿还能力有限,因此其在借款时也会充分考虑其偿还能力。在本次调查中,受访学生中98%以上的学生都表示在向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借款上会充分考虑还款的可能性,这说明大学的信用观念较强,理性消费的理念还是客观存在的。
3.大学生运用校园网络借贷的借款用途主要是应急周转。从图1中可以看到,大学生通过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借款的主要用途并非是去消费购物,占比最大的是应急周转,比例为42%,而通过借款消费购物的比例占比仅为19%,借款旅游的比例为最小,仅为6%,这些数据都说明当代大学生整体的消费观念还是健康的,并没有出现非常过度的超前消费。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培训学习与就业支出在大学生借贷用途中占有较大比例,这一方面说明现在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正在积极的去适应残酷的就业市场竞争。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借款进行微创业的比例也达到10%的比例,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创业的想法得到进一步发展,且敢于尝试借助金融工具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1.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在短期增加了大学生的支付能力,丰富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为大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与规划奠定了基础,这一点应该值得肯定。如前所述,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受到大学生的肯定,这说明他们确实存在这方面的需求。与此同时,借来款项的用途比较多元,有创业、有培训、有就业、有旅游等等,这其实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与目标,如过于创业方面的借款支出有利于培养其动手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培训与就业费用提升了大学生在残酷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些都是有利于大学生的人生规划的。
三、完善校园网络借贷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加强对校园网贷平台的监管,避免校园网贷野蛮扩张
政府加强对校园网贷平台的监管,避免校园网贷野蛮扩张是完善校园网络借贷的基础前提。首先,政府要对校园网贷平台设定有效化、常态化的监管机制,要设立一定的准入门槛,并要对齐金融产品进行审核分类,尽量引导校园网络平台多帮助大学生去做学习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工作;其次,政府要加快推进网贷行业协会的成立,完善网贷行业自律规章,防止校园网贷平台毫无节制的发展,杜绝不当竞争带来的虚假繁荣,尽快让校园网贷有法可依。
(二)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消费观念教育,预防学生过度超前消费
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消费观念教育,预防学生过度超前消费是完善校园网络借贷的重中之重。第一,作为校方,要积极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要以学习为主,在消费上要鼓励大学生做到“量入为出,理性消费”,不过度奢侈消费,不在同学之间搞攀摆阔;第二,多给学生开诚信教育课程,强调信用的重要性,引导大学正常使用校园网络借贷平台这一金融工具;第三,对于学生学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借贷支出,在风险可控与个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该鼓励其尝试与创新。
(三)家庭加强对子女的消费习惯培养,减少子女过度奢侈消费
参考文献:
[1]李东进著.消费者行为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J].社会学研究,2004(05).
[3]闫缨,任意.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和引导[J].昆明大学学报,2004(01).
[4]潘从武,武运波.校园网贷流行易纵容不理性消费[N].法制日报,2015-02-27.
[5]北青.校园贷如何套牢大学生[J].小康,2016(08).
[6]刘飞燕.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08).
[7]倪瑞华.可持续消费:对消费主义的批判[J].理论月刊,2003(05).
[8]王久才,田金花.大学生借贷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论,2015(16).
[9]林晓健.西方消费理论及其制度约束对我国的启示[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10]卢思锋,何耐铭.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与引导[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校园贷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大学生信用卡业务退出高校,以分期乐、趣分期等为代表的大学生分期、贷款平台迅速崛起。受新型消费观念的影响,不少大学生选择借助手续方便,到款快捷的网络贷款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但大部分学生会忽略“校园贷”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贷款利息高、拍作为担保、债台高筑而选择轻生等)。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校园贷”,有效避免“校园贷”存在的风险及隐患,就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减少及尽量避免“校园贷”悲剧的发生。
关键词:校园网络贷款;大学生;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校园网络贷款存在的问题
(一)借贷平台陷阱避无可避
(二)大学生超前消费与虚荣心理
目前网络上被曝光最多的裸贷交易对象以在校女大学生居多,为了确保她们还款,贷款机构让女大学生手持身份证拍摄照片作为抵押,逾期无法还款将被威胁对外公布。167名受害女子的“裸条”中,个人资料极为详尽,在被曝光的学生信息中,师范院校和医科院校居多。大部分女生的借款额在2000元至5000元之间,也有少数过万的。为何会造成贷款数目过高,逾期不还等现象,还需要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一些大学生受物质诱惑且具有攀比心理,或平时就有恶习,父母所提供的生活费远不足以满足其需求,比如购买奢侈品、整容、等。这部分学生就会在借贷平台上进行借贷且不考虑自己是否能如期还款,参加裸贷的女大学生多因爱慕虚荣抑或攀比心理借贷大量金额,且不考虑后果,同时“校园贷”为大学生超前消费观的养成提供了条件,从而酿下自残、轻生等悲惨结果。
(三)借贷平台催款方式恶劣
有些大学生借款无力偿还,从而信用受到质疑,学校家庭也会受到不良影响,若不能及时还款,一些放贷人员还会采用恐吓、殴打、威胁学生甚至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园秩序都造成重大的伤害。在“裸条门”事件中,放贷人员以公布借款人的对逾期无法还款的借款人进行催款威胁的行为则触犯了法律。性质恶劣的催款行为让借款的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有些无法还款或名誉受损的学生选择自残或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大学生网络贷款解决措施分析
(一)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二)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个人素质
作为成年人,大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判断分析能力,同时要树立正确、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不过分追求奢侈的生活,进行自我控制,拒绝攀比、从众,提高个人的理财观念,做到理性消费。同时同学朋友之间也不能互借信息,要提高防范意识。
(三)约束催款行为
三、结语
[1]沈源.对校园借贷平台的探究与深思[J],现代商业,2013(1)
[2]陈威中.校园贷的发展与影响讨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
[3]徐浦.浅析大学生网络带宽问题[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16
作者简介:
校园贷论文范文第3篇
一校园贷概况
1.校园贷的概念及平台种类
校园贷是专门针对在校学生发放的各类贷款总称,包括助学贷款、校园创业贷款和校园消费贷款等。其中,学生消费贷款平台发展最快,以分期支付,按揭消费为主。校园贷是近年来P2P网贷平台发展最迅猛的产品类别之一。通过针对在校的大学生的校园贷平台,在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有时连手续费也不用交,就能享受一定额度的无息贷款。在如此便利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选择了使用校园贷,大学生校园贷如雨后春笋一般一夜间兴起。
校园贷平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种类: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分期乐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这是大学生校园贷最便利的一种方式。二是阿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这也是大学生最信赖的校园贷平台,依托传统的品牌有着很高的信誉。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三是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等。这种平台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产生借贷问题的平台。相比于前两种,P2P贷款平台平没有广泛的被接受但是却获利丰厚。
2.校园贷兴起的原因
在新中国的成立之初啊,民间借贷是被禁止的。有关借贷活动都是由银行所垄断的。新世纪以来,民间的借贷活动才逐渐的兴起。2000年以来的民间借贷,多是以中介性质的组织为主,民间借贷组织并不会参与到借贷范围中,并且多以不动产的抵押借款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民间借贷逐渐发展到的网络,演化成了P2P。在不断地竞争中,借贷平台的营销方向应和着社会的趋势不断发展,大学生成为了贷款平台的主力军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按揭消费借贷消费已经广泛的被中国的新一代消费者所接受。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手机支付也使人们的消费更加的多种多样。依托于便利的网络以及手机设备校园贷也更便于了推广。
对于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来说,校园借贷属于一个空白的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越来远强消费方式也越来越多。选择学生作为借贷的对象不仅市场广泛而且学生团体相对社会关系简单,一旦违约很容易应对。所以借贷消费自然而然的在校园中兴起。并且由于校园贷市场的空白,最初的借贷平台少需求大利润高。这也促使了校园贷平台的迅速发展,并且带来广泛的影响
3.校园贷发展现状
二校园贷发生问题的根源
如今校园贷所面临的的问题主要由两个原因诱发,一是大学生消费方向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为校园贷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二是因为市场需求的扩大,各校园贷平台为扩大收益占领市场,降低了校园贷使用的门槛。从而导致了校园贷的一些恶性竞争以及监管不力,同时由于使用方便也刺激了大学生的消费使用。在可以轻松贷款满足扩大的消费需求的情况下推动着校园贷平台的发展,校园贷平台使用的便利也反作用于大学生,从而致使整个产业陷入恶性循环。具体问题根源如下:
1.大学生畸形消费导致市场需求扩大
如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上也大大的促进了校园贷平台的发展。从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上来看第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比较复杂,由于经济上并没有独立大学生普遍自主消费较少,欠缺理性消费。大学生消费多以感性消费为主,这也是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导致的,并且大学生很容易受身边同学和网络媒体的影响,导致攀比消费冲动消费。电子支付的发展致使消费过于简单便捷,相对于现金消费更难以感知自己的消费状况,相对不容易节制。第二,大学生的消费逐步多样化高端化,消费对象不仅限于生活用品和日常的支出。大学生的消费已显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大部分学生会外出旅游,在KTV,酒吧,歌厅等场所消费,对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单反相机等需求不断增长。
2.校园贷运作中的问题和弊端
3.校园贷消费方向定位错误
三解决校园贷问题的对策
校园贷最初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大学生的消费和创业需要,但是随着校园贷平台的扩大,产业的不断发展,校园贷的弊端逐渐显露。对于校园贷的整治和监管,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政策,或者较好的方法,对于校园贷平台的良好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观点出发
1.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
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大学生对借贷消费的认识,全面的看待校园贷带来的好处与弊端。虽然校园贷平台带来了种种的问题,但是校园贷对大学生的帮助是不容忽视的。借贷消费已经慢慢融入了我们的社会,也被我们普遍接受。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借贷消费观念,正确使用校园贷不仅有利于缓解自己和家庭的经济压力,还有有益于塑造理性的消费观念。这就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共同引导。其中对于大学生来说,校园的引导最为重要,大学生极易受到身边的消费观念影响盲目跟风,这也是学校加强思想教育的关键所在。进入大学之后,学生不会再把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上,而是更多地在于人格的塑造上。学校提供良好的思想教育和正确的社会观念至为重要。
2.完善校园贷监管运营
3.确立校园贷正确的经营方向
[2]政.浅析大学生与校园贷[N].科技展望,2017-02.
[3]黎博,徐加宇.论校园贷风险防范[N].西部皮革,经济与社会2016-10.
校园贷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园贷”;危害;大学生;合法权益
“校园贷”近日来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对此,我们产生了很多疑问。“校园贷”究竟为何物?为什么近年来发展如此迅速?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应该关心“校园贷”对高校大学生有什么利与弊?我们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防范“校园贷”带来的危害?
一、什么是“校园贷”
“校园贷”,又称校园网贷,是指一些W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目前“校园贷”包括三种机构,分别是分期购物平台、传统电商提供的信贷服务和P2P贷款平台。校园贷操作和办理流程相对简单,大学生通常只要提供身份证或学生证就能获得贷款。其实,从2013年开始,“校园贷”就已经在慢慢发展,近年来更是逐渐蔓延开来。
二、“校园贷”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原因
1.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
2.80、90后日益成为消费主力,超前消费观念盛行
当前,在校大学生主要是80后和90后,他们已经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需求包括电子产品、旅游、创业、求职、美容,等等。而且年轻人在一起容易产生冲动消费、从众消费、炫耀消费、过度消费。例如,一个学生最初不想买苹果手机,但是如果周围其他学生买了,那么他也可能会产生购买苹果手机的需求。但是,在校大学生的收入主要来自家庭父母,过度旺盛的需求与学生的资金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校园贷”疯狂发展的原因之一。
3.校园贷款方虚假宣传,避重就轻,不提示风险,误导学生
“校园贷”不断向学生吹嘘办理贷款如何简便,例如“一张学生证、一张身份证就能办理”“简简单单几分钟搞定”“零首付”,等等,却丝毫不提贷款的风险。“校园贷”的借贷利率较高。例如,趣分期金融服务平台的“趣白条”,借款3000元,借款期限1、3、6、12个月的年化利率分别为24.0%、17.5%、15.4%、13.5%;分期乐iPhone6s(16G),标价为4288元,12个月分期,应偿还的总金额为4677元,年化利率为9.1%。同款手机在京东售价3988元,以此为底价计算,年利率则高达17.3%。当前大学生普遍对网贷缺乏认识,很容易受这些宣传的误导,结果就是借贷容易还贷难。
三、“校园贷”对大学生的危害
1.助长了大学生追求时髦、爱慕虚荣、超前消费的不良习惯
大学生本应该理性消费,根据自己的收入和财务状况,合理安排消费支出。但是在“校园贷”一系列虚假宣传面前,很多学生容易依赖“校园贷”,形成先消费、后付款的观念,不再量入而出,喜欢攀比、过度消费。有统计显示,学生网络贷款主要用于消费、创业、助学,分别占40%、40%、20%。而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旅游、购物等。可见,“校园贷”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不良消费习惯。
2.暴力追债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威胁学生安全,破坏校园稳定
3.高额的贷款利率给学生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由于校园贷款一直宣称“零首付”“低利率”,不少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做兼职就可以还上贷款。其实,“校园贷”普遍有较高的年化利率。例如,P2P贷款平台学贷网,年化利率为24%;拍拍贷年化利率为23%,这其中还不包括借款手续费、增值服务费等隐性费用。而目前我国各大银行的贷款利率一年期为4.35%,五年期为3.25%。与银行的贷款利率相比,“校园贷”的利率确实很高。学生一旦在这些平台贷款,就需要支付高额的利息,这也是很多学生出现贷款容易还款难问题的原因。大学生的收入主要来自父母,如果学生本人无法按期还贷,还贷任务和还贷压力最后就必须由家长承担,这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四、防范“校园贷”的危害,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措施
1.建立“学校―家庭”联合预警机制
2.加大向学生普及网络金融知识的力度,使其全面了解“校园贷”的利弊
3.端正学生的消费观念
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大学生提倡勤俭节约、量入而出。而当前大学生成为了社会主要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新生一入学,基本上要更换所有的个人电子产品,比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影视、餐饮、旅游等行业都将大学生视为主要消费人群。大学生容易从众消费、冲动消费,个别学生还有攀比消费、追求名牌和时髦的消费心理。因此,高校应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端正消费观念;告诫学生理性消费,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制订适当的支出计划。
4.加强学生资助信贷体系建设,做到精准帮扶
在参与“校园贷”的学生中,一部分确实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申请贷款的。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生资助信贷体系建设,让确实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帮扶。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创业补贴等,学生能够通过不同方式得到经济资助。资助的金额和比例是根据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各所高校学生普遍的经济状况设置的,所以资助力度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要完善资助体系建设,让确实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援助,避免让经济困难的学生因无法得到资助而不得不借“校园贷”的情况;同时,还要动态跟踪困难学生的状况,符合条件的要继续帮扶,不符合条件的要把名额让给新的、符合条件的学生。
5.加大对校园网贷平台的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和整治,规范网贷平台的运营。第一,要加强对学生信用状况的监督,对信用状况不好的学生,要提高贷款的门槛;第二,要对学生的身份进行核实,防止个别学生利用他人的身份证件冒名贷款;第三,要实现各个网贷平台的信息互通。由于目前各个网贷平台信息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其结果就是同一名学生用同一个身份证能同时在不同的网贷平台上贷款,这样很容易造成个别学生还款压力过大的情况。如果能实现信息互通,学生贷款时平台就能查出该生在其他平台的贷款记录,那么就能够对贷款过多的学生加以制止。这样就可以保护学生,降低学生逾期无法还贷的风险。
[1]顾海亮.杜绝“校园贷”陷阱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产业与经济论坛,2016,15(19):264-265.
[2]陈威中.校园贷的发展与影响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3):118-120.
[3]叶岩.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6):116-117.
[4]沈卓逸.校@网贷规范发展策略[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5).
[5]黎博,徐加宇.论校园贷风险防范[J].西部皮革,2016(20).
[6]高志坚.校园网贷风险及其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3).
[7]詹海玲,叶秀蓉.校园网络贷款存在的风险及预防机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
校园贷论文范文第5篇
这一次,疯狂肆虐的校园贷真的能刹住车吗?
学生都从哪里贷款?钱又花到哪里?
2016年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已突破800亿元。这800亿元都来自哪里?《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此前多次调查采访发现,提供校园贷的平台主要有三种: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平台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二是P2P网贷平台,提供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的贷款,如投投贷、名校贷等;三是阿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比如已经成为大部分消费习惯的花呗和白条。
贷来的钱都用到了哪里?
在校园贷恶性事件频发之后,关于学生借款的用途引起了社会纷纷议论。排除掉所谓“虚荣”和“攀比”成分,大学生是否也有适当高消费的生活需求?《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中,有不少学生表示,除了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开销,大部分学生都会有想要消费的“冲动时刻”,比如想要换一部最新款的手机,或者买一件心仪很久的衣服,或者仅仅是用来请朋友吃喝玩乐了。但是这些开支明显已经超过了他们正常的零花钱范围。有学生表示,父母在计算零用开支的时候往往会不经意忽略掉这笔开销。
那为什么会选择提前消费或者贷款消费这种模式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因为钱不是花到了“正经用途”,所以不好意思和父母开口。
贷款的利息有多高?
原来,校园贷之所以会发展成恶性事件,不仅仅是因为提前消费和额外透支,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学生一开始没有预见到的高利贷。
“如果一开始告诉你这笔贷款的利息是50%,而且还会采用利滚利的计算方式,你还会借吗?”在《中国经济周刊》的采访中,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如果一开始意识到这是高利贷,自己是绝对不会也不敢借贷的。
如果按照这张借条的内容,那么一周之后这名女生一共需要还款本息总计约1004元。但是一周之后,该女生偿还的钱数实际是1507元,而一周前她的实际收款也只有800元。
原来,在签订这份1000元的借贷合同前,借款人以该女生无收入能力为理由,要求其另外签订一份500元的借款合同作为担保,但事实上并不出借这笔钱,此外,本该借出的1000元也被扣掉了20%的借款服务费。如果一周后无法偿还,那么作为担保的500元也就成为了该女生的债务。
在仅仅借款两三次后,该女生很快就开始拖欠贷款,被迫“借旧换新”。短短一个月内,该女生从出借人那里实际借款不到1万元,签订的借款合同已经超过7万,再加上累计的逾期罚款,这份一开始看起来十分美好的贷款已经变成了一个长着血盆大口的恶魔。
校园贷治理需堵偏门开正门
校园贷的问题早在去年就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2016年4月,银监会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实时预警机制、应对处置机制。同年8月,银监会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新闻会上,明确提出“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推动整改校园贷问题。随后,深圳、重庆等地纷纷出台校园贷专项管理办法。
在监管层层加码的情况下,一些主打校园贷的公司主动退出市场。网贷行业第三方机构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底,全国共有74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主要为消费分期平台和P2P网贷平台,比2015年顶峰时期减少47家,其中仅2016年就有45家平台主动退出市场。但是记者采访发现,部分校园贷转入了“地下”,仍然在灰色地带继续向学生发放校园贷。
2009年,鉴于大学生信用卡坏账率连续上升,银监会曾下文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已满18周岁的学生则需要父母等第二付款方书面同意才可以成功申请信用卡。对不少学生来说,正是这条规定让他们对申请信用卡望而却步。
据了解,大学生使用信用卡进行信用贷款在欧美一些国家已经成为主流的消费方式。在美国,截至2016年,学生信贷占比已经上升至37.3%,成为美国消费信贷中体量最大的品类。银行等商业机构不仅提供学生贷款用以完成学业,同时也提供相应额度的信用卡用以生活用品_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