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种类及位阶关系

1、法的种类及位阶关系一、法的种类及制定主体1、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另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方面的基本法律,也需由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律,顾名思义就是规范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全局性的法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属于基本法律,都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定。)2、法规(1)行政法规:国务院;(2)地方性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注:注意理解“较大的市”一一此处来自立法法第四章第一节的表述,其内涵包括省会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及经国务院批准的

2、较大的市,立法法将这几类城市统称为较大的市,主要考虑到在其他章节尤其是在第五章适用与备案中涉及到上述主体时,表述方便;而宪法第30条规定:“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这里较大的市是指设区的市;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第7条和第43条规定的“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而享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城市,一般是经济比较发达,城市人口比较多的设区的市,目前有18个城市一一1984年国务院批准的唐山市、大同市、包头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吉林市、齐齐哈尔市、无锡市、淮南市、青岛市、洛阳市(同时批准的重庆市目前已升为直辖市);1988年批准的宁波市;1992年批准的淄博

4、地方性法规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或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可以不予批准,也可以发回修改。若发现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规章相抵触的,应作出处理规定:第一,如认为省、自治区的规章不适当,可以批准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根据立法法的规定,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因此当然有权批准与省、自治区规章不同的较大市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经批准后,其效力即高于省、自治区政府规章,在较大的市范围内应当按照地方性法规执行。如果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认为省、自治区规章因不适当,不宜在其他地区执行,在批准较大市的地方性法规的同

5、时,可以撤销省、自治区的规章或责成省、自治区政府作出修改。第二,如认为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不适当,可以责成较大的市人大常委会对报批的地方性法规进行修改,如果较大的市不同意修改,可以不予批准。第三,如果认为较大市的地方性法规与省、自治区的规章的规定均不适当,则可以分别按照以上两种办法处理。3、规章一(1)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门(包括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也称部委规章);(2)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同上)的人民政府。4、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

6、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与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原则不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应遵循两个原则,即在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遵循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原则。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原则只有一条,即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根据这一原则,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权限范围内可以对法律和行政法规予以变通。附:建国后,我国地方立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宪法颁布。1949年12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制定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通则规定: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有权根

7、据共同纲领和国家的法律、法令,以及中央人民政府规定的施政方针和政务院颁布的决议、命令,拟定与地方政务有关的暂行法令、条例,报政务院批准或备案。1950年1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制定的省、市、县人民政府组织通则规定:省、市、县人民政府有权拟定与省政、市政、县政有关的暂行法令、条例或单行法规,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或备案。这一时期,地方制定暂行法令、条例或者单行法规的活动,还不能称之为现在所说的地方立法,但具有地方立法的萌芽。第二阶段是从1954年宪法的颁布至1979年地方组织法的颁布。1954年宪法确立了由中央统一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制度,取消了一般地方享有的法令、条例拟定权,仅规定民

8、族自治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惟一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法律、制定法令。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在立法权方面也作了类似的规定。第三阶段是从1979年地方组织法施行以来到现在。1979年地方组织法规定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地方立法权。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确认了1979年地方组织法规定的地方立法制度。宪法第一百条规定:“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这次会

9、议还对地方组织法进行了修改,规定了省会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常委会有权拟订地方性法规草案提请省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制定。1986年,再次修改地方组织法,进一步规定省会市和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2000年颁布实施的立法法中又增加规定,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二、各种法的位阶关系从法理上说,我国法律位阶的划分标准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立法主体的权力位阶。在宪法和有关组织法上,立法主体的权力位阶顺序是: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国务院一省级人大一省级人大常委会一省会市的人大一省会市人大常委会一一较大市的人

10、大一一较大市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部委一一省级人民政府一省会市的人民政府一较大市的人民政府。以此为标准,我国法律位阶的一般关系就很容易确定了,艮即宪法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规一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的法规一省级人大常委会的法规一省会市人大的法规省会市人大常委会的法规较大市人大的法规较大市人大常委会的法规)行政规章(部委规章省级政府规章省会市政府规章较大市政府规章)在这个序列中,法律位阶是依次递减的。但是部委规章与省级地方性法规的位阶孰高孰低,在宪法和有关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一个较为合理的观点是部门规章与省级地方性法规在位阶上无高低之分。理由如下:省级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主体是省级人大及其常

11、委会,而国务院部门规章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各部、委,根据立法主体的权力位阶,我们并不能比出高低大小,因为省级人大和国务院部委分属不同的权力体系,根本没有可比性。也就是说,在一个省的范围内,法律位阶是有高低之分的,而省以外范围的法律位阶则很难进行比较。因为中国的行政权力划分是条块分割”、“块块分割”。所谓条块分割”,就比如财政部和一个省是分割的,它们的规范位阶比不出高低之分,因为条块之间没有关系。所谓“块块分割”,就比如河南省和河北省是分割的,河北省和河南省都是一个块,块块之间也是没有关系的,各省的规章都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生效。总之,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部门规章和省级地方性法规的位阶孰高

12、孰低,因为二者之间比不出高低。那么,当它们在适用中发生冲突应如何解决呢?我国立法法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当省级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其实,这条规定恰恰利用立法技术规避了省级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之间的位阶关系,而直接针对二者的冲突问题给出了解决办法。从克服我国立法上的一些难题来说,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附:1、“法律”的含义:中国的法律规范数量庞多,各级人大和行政机关都在制定,然而我国只承认其中的一部分

13、,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规章在我国立法法中只采取半承认的方法,立法法第2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从法律条文用词的不同来看,我国对规章并没有完全承认,规章的“半法”身份在我国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问题上也可以看出:法律法规是“依据”,而规章只是“参照”。归纳起来说,中国的“法”就是指法律、法规、规章(广义)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2、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区别

14、与联系“规章”是指有规章制定权的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并以法定方式对外公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从广义上讲,规章也是一种规范性文件,但是它不同于我们所讲的一般规范性文件。一般规范性文件指的是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所使用的“规范性文件”,实际上讲的是一般规范性文件,或者称为狭义的规范性文件。这里,规章与一般规范性文件的主要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内容上看,凡是法律、法规规定以规章形式规定的事项,应当制定规章,比如,设定行政处罚,出台法律、法规的配套制度,均属于规章。至于一般规范性文件,主要用于部署工作,通知特定事项、说明具体问题。此外行政管理的重大制度也应当制定规章。比如,国家统计局就涉外社会调查活动管理、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THE END
1.图75法律解释方法的位阶关系图7-5 法律解释方法的位阶关系资源编号:521615图片出处: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考察 出处详情 文献标题: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考察 文献关键词:司法实践 法理精神 法学文化 关键词:所属学科:法学图片描述:图片规格:png免费查看原图 查看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同文图片 图7-1 法的方法 图片出处:法的理论逻辑与https://xianxiao.ssap.com.cn/bookpic/detail/id/521615.html
2.政治与法律姚魏:论浦东新区法规的性质位阶与权限不是指“做非原则的变动”,而是指地方团体为推进改革试点,在特定期限内改变法律的一般规定,而“变通”对象不区分原则规定和非原则规定;三是,在地方自治的单一制国家,地方立法主要指地方团体基于自治权而制定的排除国家干预的条例,那么它于法定权限之内的立法,便与国家法律不存在上下位阶关系,这和我国的地方立法有https://ilaw.sass.org.cn/_s40/2022/1005/c2516a473716/page.psp
3.论刑法解释方法的位阶(一)刑法解释方法的效力位阶之确立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的对立实质上涉及到对罪刑法定原则以及刑法解释同其他法律解释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 文理解释优先说虽然不否认目的论的解释,但认为刑法解释与其他法律解释的不同之处或者说它的特殊性在于,由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对国民权利的保护被置于最优先的位置,因此必须坚持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73.html
4.民法总论笔记大纲(七)各种解释方法的位阶关系 节三 民法的续造 一、民法续造的语义 二、制定法内的法续造(漏洞填补) (一)法律漏洞的概念与类型 (二)法律漏洞的填补方法 1.目的论限缩 2.类推与目的论扩张 3.依据法律原则填补漏洞 三、超越制定法的法续造 第二编 权利主体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30580015/
5.人大研究杂志新时代地方人大专委会发展构想下面用一张表格来表示地方人大、专委会和常委会及内设机构的组织结构及职权(见表1),从这些权力结构和职权特点,可以清晰地看出人大专委会的法律地位。 法律关系和拟制法律位阶。从专委会与人大代表的关系上来说,专委会的组成人员人选是由本级人大主席团在本级人大代表中提名,大会表决通过的,并非所有的人大代表都有http://www.gsrdw.gov.cn/html/2024/lnyj_1031/24231.html
6.汽车人全国人大代表曾庆洪关于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二)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专门规定法律位阶较低,立法进展相对较慢 如前所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推广自动驾驶汽车上制订了许多规定,其中工信部、国标委联合发布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属于技术标准,且侧重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推进相对较慢;工信部正在起草的《智能网联汽https://auto.ifeng.com/quanmeiti/20180304/1142769.shtml
7.东方时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以取得合理回报,但是,不论是从语义上还是从不同法律的效力位阶的角度分析, 该种合理回报的规定均不应被认为规定民办学校可以是营利性的。 鉴于京安艺校属于民办教育的范畴,不得以盈利为目的,收购京安艺校不符 合公司股东的利益,因此,公司未将其收购。 1-1-71 东方时尚招股说明书 第六节 业务与技术 五、公司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12600001240_101.shtml
8.2023住建部新政策新规范大全汇总法律风险治理与防控研究不同规定,具有不同的法律位阶,不同的法律效力,适用前必须确定之。 2023住建部新政策、新规范大全汇总 点击蓝色字体查看,建议大家转发收藏。 国家标准-强制性规范(3月1日起实施) 国家标准-强制性规范(37本强制性现行规范) 点击文件可查看并下载 序号文件名称实施日期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10259409.html
9.宪法和民法的关系宪法和民法的关系在于从法律体系上看,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属于母法,民法是其子法,根据宪法产生、完善。从法律位阶来看,宪法是民法的上位法,而民法是宪法的下位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739590.html
10.IIGF观点碳审计赋能“双碳”目标实现然而,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碳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仍处于碳审计立法的初级阶段。以碳审计在碳交易市场中的应用为例,2021年2月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仅覆盖发电行业企业,更加普适的碳排放量监测和鉴证制度仍存在较大空白。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碳审计规范立法位阶普遍不高,多为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5960.htm
11.法律关系本座说,中文例句,英文例句从根本法、母法谈宪法与民法的关系──兼及法律位阶理论的澄清 11. Bachelor degree in related disciplines( information system, Law and Commercial, etc). 信息系统,法律以及商务相关学科本科以上学历。 12. Intention to create a legal relationship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a contract 产生法律http://www.dictall.com/st/59/50/5950696CDCB.htm
12.中国宪法(精选十篇)宪法至上原则。法律制度及法律体系核心。立法主体、法律位阶关系。 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独立地处理国家内外事务,不受他国干预或者限制的最高权力,主权的主体是国家。近代意义上的主权概念是由16世纪法国法学家和政治学家让.布丹在《论共和国六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主权是一个国家中进行的指挥的---绝对的和永恒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8o91w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