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校辅导员高等法律法规模拟十七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我国教育法规的体系的核心是()。

A.《宪法》;B.《高等教育法》;

C.《教育法》;D.《教师法》

2、教育法规的调整对象是()。

A.教育经济关系;B.教育物质关系;

C.教育社会关系;D.教育思想关系

3、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

A.1982年宪法;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4、中国的法制宣传日是()。

A.每年的12月4日;B.每年的3月15日;

C.每年的6月5日;D.每年的6月26日

5、下列属于教育法规表现形式的是()。

A.决议;B.决定;

C.通知;D.实施细则

6、通常只承担补偿性法律责任的责任主体是()。

A.教育行政机构;B.教师;

C.学生;D.学校

7、法学理论上讲的教育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失的客观情况,它可分为两类:一是教育法律事件,二是()。

A.教育法律规范;B.教育法律行为;

C.教育教学成果;D.教育思想理论

8、我国《义务教育法》第56条第1款规定:“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依法给予处分。”

A.校长;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副校长;D.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9、根据我国《立法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

A.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B.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全国政协;D.全国人大和中共中央

A.1986年;B.1987年;

C.1988年;D.1989年

11、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混合意义的教育法制不仅包括教育法律制度,而且还包括教育法律制度的运行

B.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静态意义的教育法制,是国家全部有关教育的法律制度体系;

D.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2、教育法律草案交付表决前,最后一稿(即法律草案表决稿)通常是由哪个机构修改完成的?()

A.全国人大主席团;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

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D.国务院

13、所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有社会团体和公民自觉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从而使教育法律法规得以实现的活动,即()。

A.教育法规的制定;B.教育法规的适用;

C.教育法规的实施;D.教育法规的遵守

14、教育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15、教育法规的实施在内容上不包括()。

A.教育执法;B.教育司法;

C.教育守法;D.教育立法

16、下列机构中无权进行教育行政处罚的是()。

A.县级教育行政机构;B.省级教育行政机构;

C.国家教育部;D.各级各类学校

17、教育法律救济的目的在于()。

A.补救合法权益受损害者;B.解决法定权益的纠纷;

C.惩治侵权行为;D.维护国家教育法律的尊严

18、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申诉。

A.7;B.15;

C.10;D.5

19、教师提出申诉,应当以()形式提出。

A.口头;B.书面或口头;

C.自己认为合适的;D.书面

20、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只能是()。

A.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B.教育行政机关;

C.学校;D.教师

21、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不包括()。

A.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C.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2、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不仅应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还必须告知申请人()。

A.需要进一步补充哪些申报材料;B.需要获得哪些审核意见(或考试成绩、听证笔录等);

23、根据我国现行教育法律法规规定,教育行政处分,有时又被称为纪律处分,下列属于教育行政处分的种类的有()。

A.记过;B.罚款;

C.停考,停止申请认定资格;D.吊销办学许可证

24、不属于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要件是()。

A.主体合法性;B.客体合法性;

C.行政权限合法;D.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

25、关于高等教育行政关系的特征,错误的是()。

A.必须有一方是教育行政主体;B.权利义务具有对等性;

C.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D.教育行政主体在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

26、哪些高等学校必须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A.中国境内所有的高等学校;B.中国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

C.中国境内除中外合作办学外的所有高等学校;D.中国国家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

27、对违反学校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

A.开除;B.批评教育并处罚款;

C.批评教育,但不得随意开除;D.罚款

28、学满多少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应当颁发肄业证书?()

A.半学年;B.1学年;

C.2学年;D.3学年

30、A.1958年;B.1961年;

C.1978年;D.1985年

30、高等学校分立、合并、终止,变更名称、类别和其他重要事项的审批机构()。

A.国务院;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D.原审批机关

31、教师资格一经取得,非依()不得丧失和被撤销。

A.学校规定;B.法律规定;

C.教育行政部门规定;D.主管部门规定

32、高校学生权利是一项()。

A.应有权利;B.法律权利;

C.自然权利;D.道德权利

33、教师享有“开展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属于《教师法》所规定的教师的()。

A.教育教学权;B.科学研究权;

C.管理学生权;D.民主管理权

34、受教育者享有在()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A.学业成绩;B.品行;

C.身体状况;D.学业成绩和品行

35、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主要由谁制定?()

A.学校;B.教育部;

C.省级教育行政部门;D.学校举办者

36、不属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参与和支持的是()。

A.社会同高校的合作与参与;B.社会利用高校获得经济利益;

C.社会为学生实习与实践提供帮助和便利;D.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

37、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应达到()。

A.10%;B.3%;

C.4%;D.12%

38、在我国的实践中,国家规定高等学校的经费开支标准的途径是()。

A.综合定额;B.普通基金;

C.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D.普通基金加专项基金

39、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未按时向我国驻外使领馆报到、从事协议规定以外的工作、擅自变更留学单位或留学计划、擅自变更留学国别和留学身份、未按规定留学期限回国都会(可能会)被视作违约。此外,出现哪种情况也有可能被取消公派留学资格并承担违约责任?()

A.未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签定《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B.未与我国驻外使领馆经常联系;

C.学习/研修成绩没有达到要求;D.未向驻外使领馆递交学习/研修情况报告表

40、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举办颁发外国教育机构的本科学历、学位证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方合作办学者()。

A.可以是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企业;B.可以是实施专科层次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教育法律救济依其救济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A.教育申诉;B.教育行政复议;

C.教育行政诉讼;D.教育督导;

2、下列法院属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是()。

A.最高人民法院;B.基层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D.高级人民法院;

E、军事法院

3、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

A.主体;B.客体;

C.内容;D.对象;

E、行为

4、依照我国教育法的规定,教育权利能力的取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A.依法律规定取得;B.依法定程序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取得;

C.申请并经核准登记取得;D.经培养、考核或考试取得

5、所谓教育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于教育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它包括()。

A.人们对教育法律精神实质的理解;B.对教育法律实施作用的评价;

C.对教育行政执法和司法的信任程度;D.遵守并运用教育法律法规的自觉性等

6、教育立法主体按性质主要包括()。

A.具有不同程度的立法之权或职责的各类国家机关;

B.拥有国家主权者;

C.对教育立法活动有引导、制约、支配和影响作用的社会组织;

D.参与或影响立法的个人

7、依据处罚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教育行政处罚分为()。

A.人身罚;B.申诫罚;

C.能力罚;D.财产罚

8、教育法制监督的途径很多,在目前教育实践中,国家机关和群众对教育法律法规实施情况通常采用监督方式除了教育审计外,还有()。

A.教育经费预算、决算;B.教育执法检查;

C.教育督导;D.教育行政监察

9、教师申诉制度具有如下基本的法律特征()。

A.可选择性;B.非诉讼性;

C.权利救济的特定性;D.法定性

10、下列哪些事项属于教师可以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诉的范围()。

A.教师认为其考核奖惩方面的合法权益受到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的;

B.教师认为其工资福利待遇方面的合法权益受到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的;

C.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

D.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

11、根据我国《学位条例》规定,申请论文博士的条件是()。

A.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的著作、发明、发现或发展;

B.通过国家有关考试;

C.经有关专家推荐,学位授予单位同意;

D.通过论文答辩

12、制裁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法追究违法行为者应负法律责任而实施的一种强制性惩罚措施,主要包括()。

A.行政制裁;B.民事制裁;

C.刑事制裁;D.经济制裁

13、有权审批设立实施专科教育的高等学校的机构是()。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D.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

14、学生不得转学的情形有()。

A.入学未满一学期的;B.有1门以上科目考核成绩不合格;

C.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D.应予退学的

15、学生应予退学的情形有()。

A.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B.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C.学生体育课成绩不合格;D.本人申请退学

16、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包括()等形式。

A.招聘;B.续聘;

C.解聘;D.辞聘

17、《教师法》对教师作用的原则性规定是()。

A.教书育人;B.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C.提高民族素质;D.传承民族文化

18、按《高等教育法》规定,哪一级政府应保证国家兴办的高等教育的经费逐步增长?()

A.国务院;B.省级人民政府;

C.中心城市人民政府;D.县人民政府

19、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形式主要有()。

A.普通经费拨款;B.特别补助拨款;

C.专项经费拨款;D.政府科研经费拨款

20、申请创办中外合资研究开发机构,在经主管部门同意后,须报请()。

A.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核;B.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C.发改委审批;D.机构编制部门审批

三、判断题(请在“对”或“错”选项前点选,每题1分,20题,共20分)

1、宪法在一个国家内是高于任何组织的章程的,因为它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我国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3、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的教育法律责任主要是被强制履行依法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5、在具体的教育立法活动中,最基本的立法主体是教育立法机关。()

6、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7、教育法规的实施在内容上包括教育执法、司法和守法。()

8、教师既可成为我国教育法制监督的主体也可成为我国教育法制监督的客体。()

9、教育行政诉讼只能由教育行政相对人如教师、学生或学校提起,而不能由教育行政机关提起。()

10、教育行政诉讼可以调解方式结案。()

1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12、学校收取费用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并公开收费项目。()

13、高等教育由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

14、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

16、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后,结余部分应归还出资人。()

17、高校已成为现代社会的轴心机构。()

18、政府科研经费又称为横向科研经费。()

19、聘请外籍专家、外教,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外事局审批。()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结束语 前言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保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2.法律责任分为哪几种如违约金本身就含有惩罚的意思.第二,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第三,民事责任主要是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的责任,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多数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根据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因,将民事责任分为:由违约行为(或不履行其他义务)产生的违约责任,由民事违法行为,即侵权行为产生的一般侵权责任,由法律规定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615563d2addc3f09bfe8c2a33c2da250.html
3.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第一章 法律基础 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又称“法的形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8种) 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特别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4.法律中都有哪些法时间2024-09-15 浏览1w+ 法行宝 法律中包括了多种法律类型,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法律分类: 一、宪法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二、行政法类 行政法主要调整行政法律关系,包括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政府采购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24c4b43ca88eb7000710
5.《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修改的若干法律问题思考(一)社团章程与法律的关系的几种情况——对制定法的阅读 政策制定者需要在社团自治与其社会责任之间进行平衡,因此尽管法律可以对社团作出一定规制,但是这种规制本身也应该有所限制。这些规定可能以强制性规则的面貌出现,例如明确社团的最高决策机构、确定社团管理者的角色和功能、建立起运作程序等事项。然后将剩余的问题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350.html
6.总公司对分公司承担民事责任分析由于并未进行统一、系统的立法,而且每位法官对法条理解适用也各有不同,即便在同一法院也存在以上四种大相径庭的做法,审判实践中的分歧可见一斑。以上四种观点,代表了审判实务中总公司对分公司承担民事责任的几种主要做法,每种观点分别有自己的理论依据,但也各有利弊。接下来笔者就以上四种观点分别进行探讨。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6/02/id/1802535.shtml
7.控辩式法庭论辩的方法及策略此种调查核实证据的方式,通常是检、法办案人员对案件的主要事实和法律有重大认识分歧,法院准备作无罪判决的案件。审判长在向被告人讯问、核实证据时,往往通过以上肯定被告人的供述和某些辩解来否定起诉书认定的犯罪事实和罪名,辩护人亦极力否定证据,在质证中明显流露其辩护观点。针对此情况,公诉人在庭质证阶段的主要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