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打坐操作习惯训练营》系列文集—操作与分享篇

《21天打坐操作习惯训练营》系列文集

目录

关于《打坐》与周天的学习交流与讨论

TF做了一个很好的辅导,这个辅导是在他认知的范围之内,然后和大家交流的过程中,以及他自己觉得有些问题是可以探讨的,是可以继续在今后的操作过程中去验证的。

因为我们是8月19号举行的开营仪式,8月20号我把我们营的组织机构,以及营中所有的人员名单,当时是202个人,20号又增加一个人,是203个人,我发给了老师。给老师的意思是说,这是我们全部的人员名单和组织机构,请老师指导。老师当时写了这几个字,我觉得我得把这一段话说一下,给大家一个概念,大家心里有个数。本来我是想今天下午给大家说的,这会儿我想接着TF的发言说一下。我把原话给大家传达一下,因为这个事情很重要。

我把打坐训练营的203个人名单和8个训练营/观摩团的名单发给老师以后,我说:以上是这次打坐操作习惯训练的营员名单,请老师指导。老师说:“收到了,量力而行吧”。

老师说“收到了”的时候,我觉得这203个人都已经到老师那去了,已经在老师加持的场里了。这是一点。

第二个是“量力而行吧”,这个老师实际上是给我们松了松绑,解放开一些。原来我们自己的想法是“尽力而为”,老师说的意思“量力而行”。

截至目前为止,老师给我们的是10个字。一个就是方案拿出来以后老师说“试吧”。我们就开始按方案、组织形式进行训练,已经就开始学习了。老师最后看到名单说“收到了”,那好,我们这203个人都在老师的场里了,大家可以去体会啊!直到“量力而行”的时候,下面我要解释一下,因为我们原来的想法是“尽力而为”,做到哪里是哪里,尽可能按上限去做。老师说“量力而行”的时候,我知道老师他的这个尺度我们怎样掌握了,我回复说:“好的,明白了”。

第一说,心迹的外显。毗卢禅认为修行是行者个体承担主要责任和结果的行为,只有把其放在人生诸多选项的第一顺位,才可能有所受益并走向终点。每日晨起一坐的践行,至少在形式上可以向外在证明自己的内在的排序。

这个说的很清楚。就是在第一顺位上,你是不是放在第一位了?

另外你每天一坐,证明这是你心迹的外显,按原来老师的说法是给佛菩萨报个到:“老人家我今天打坐了啊”,给佛菩萨报个到,这就叫心迹的外显,就是表明决心,表明你第一顺位在做什么,这是作为基本的训练或者基本功,老师说的第一点。

第三,实现身心状态的转化与净化。这是第三个基本功,就是为了实现身心状态的转化与净化。

第四点,是对自我身心认知与证验禅修体系的功效。

这是我们毗卢禅体系的功效。你看看通过学习了以后,对自己身心的认知,对生命实相认知到了什么程度?我们这个禅修体系是否是有功效的?实际上起到什么作用?这是第四点。

第五点,提升禅修功夫。

这五点就是我们打坐的基本功或者叫做基本的训练和功用。这五点大家要认真学习,我们毗卢禅打坐就这五点。这是第一点就是打坐的基本功,就这五项功用。

第二点就是打坐的阶段和操作的内容。

就是对行者而言,打坐的第一阶段(第1年-第3年),第一年至第三年主要是在解决熬腿的过程中,将本体系推荐的各种操作方便能正确的操作起来。

这里面包括吐气、持咒,以及外圆功,外圆功静练,这都包括在内,包括觉察,包括提高觉察力,认识与觉察自己的状态,这都是基本功,要能操作起来。同时在逐渐过渡到坐上能双盘的基础上,实现身体排病与强身的目标;这是第一阶段,就是第一年到第三年,说得清楚。

一是老师明确的提出打坐的第五年起,你可以开始一个“内化与外化”,

因为啥?因为老师说打坐核心的问题或者核心的概念就要有周天,是不是?那我们把周天放到我们加行位来学习的话是没有问题的,也是必修课,也是需要学习的内容,这是其一,这个事我们要说清楚,要明确清楚,不存在其他争议。我们现在就是从后天返先天说的,就是从第五年开始学的周天,这是其一。

其二从老师四重周天的原理表述上,说到了第一重、第二重是心和八识,第三重、第四重是心和七识。就是说,如果他实现了“破六证七”的目标,他对周天就会有感应,因为他是在第七识啊!这是我们在实验中间慢慢地去体会,跟大家在交流过程中去体会。

也就是说在前行位这一块,如果说他们能够“破六证七”的话,这个事他们也有去尝试的必要性,或者是尝试了以后,看看究竟能不能对这层能量有感觉?对周天有没有概念?有的话就有,没有了也不要勉强。因为老师把原理说清楚,把轨迹说清楚了,这是对前行位这块说的。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关于“心流”这一块。因为老师说过只要有“心流”呈现的话,就不管六也好,七也好,八也好,那都是心的状态。就是说“心流”开启了以后,就是跟法界有连接,就是跟佛菩萨有连接,就是我们的心直通到佛菩萨这里了,只是你个体的主体状态不同罢了,这是心的状态。但是这一块上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的把他清晰起来。

在跟大家交流的过程中,我觉得“心流”和周天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心流是以中脉、是以心为主体,这个周天是以督脉,是以能量为主体,这两者之间是不同的。大家可以在实际运行中间,你们去体验一下,是有不同的路线的。但是如果运行的话,你以你自己不同的状态,也可以让“心流”先起来,然后可以把周天带起来,也可以周天起来把“心流”带起来,这都是有可能的。这就是给我们一个方便,这也是我们这次打坐训练营,把打坐收功放在第一周,把周天放到第二周,把“心流”和周天放到第三周,最初的这么一个想法。

第二点,“以“心”为源的“动态”操作是毗卢禅体系座上练习的基本原则”,也是有别于其它修行体系以“入静”为座上标准的一个特点。

第三点,而将座上最终的状态引入座下,记住是最终的状态!最终的状态是什么呢?就是你能够掌握的,掉不下去的状态,或者是你的最高状态,引入到座下,则是真正“在状态”的功夫前提。这是第三点。等于说我给大家读了一遍以后,也是和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和交流。

进入毗卢禅体系前三年的行者,一定要了解毗卢禅打坐原理、掌握打坐和收功的流程,体会打坐对身心状态的改变。还要明白打坐对毗卢禅有何意义?它与其它共法有何不同?它又是如何操作的?

一、毗卢禅打坐原理:

打坐是毗卢禅不可缺少的功法和基本功,从原理上看,打坐双盘可以改变身体的气血流动状态,锻炼肉体和能体。对于普通人而言,打坐可以把主体的注意力从外面的世界收回到自己的身心,是让主体得到休息的一种方法。对修行人来说,打坐除了对肉体、能体是一种锻炼、清理和疏通,更重要的是对心里累积能量的清理,提高行者的觉察力、定力,直接影响到对主体的体认。“心”里的东西是累世积下来的,非一次、两次,一日、两日就能搞定的。这也是毗卢禅为什么要天天坚持打坐的原因之一,所以毗卢禅打坐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个功法。

二、毗卢禅的打坐与其它共法的不同

毗卢禅与其它共法有两点不同:

第一点是:毗卢禅打坐重点是持咒,咒要念对,手印正确。打坐过程要全身心持咒,融入咒里,让咒带着走,还要认识咒在身上的轨迹。

第二点是:打坐强调收功,并且收功要做足、做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打坐对“证佛之所证”的意义:

四、打坐流程

打坐流程分四步:坐前准备、起始动作、持咒、收功。

1、坐前准备:

(1)、环境:透气、不能有过堂风,光线柔和不明不暗。

(2)、装备:打坐垫、高度、软硬适中,保暖毯。

(3)、姿势:头要正,头微颌,舌头轻抵上鄂,盘腿入座,脊柱自然挺直,两肩微张。

2、起始动作:吐气、外圆功静练

(1)、吐气:散盘、单盘、双盘都可以。两手放置于两膝上,按吐气法操作,一般10分钟左右。目的是让身心放松下来,让体内相应能量动起来。

(2)、外圆功静练:一般10分以上。为什么做外圆功静练呢?它的原理和作用是什么?

原理:因外圆功静练是后期静坐训练时极佳的起始准备练习方法。

作用:他的作用有是利于打坐环境的清理和让肉体放松下来,更有利于双盘。在陌生环境有清场作用,在熟悉环境中能帮助打开自己的能量场。那如何进行外圆功静练呢?

外圆功静练分四步:外圆功静练起式、意念行功布场、意念转三维圆、内圆功(螺旋线)收功。

第一步:起式:先接地根,再接天根(与外圆功动功相同)

怎么接天地根?

意念“接地根〞的同时,想象XYZ坐标原点处有一光球顺Z轴往下入地无限深;再意念“接天根”,此光球又顺Z轴返回,由下往上至无限高处,然后再回到原点;接着意念“天地人合一”,感觉头顶上方空间的能量下降,地底的能量上腾,与人身融为一体,体会“天地人合一”状态。

第二步:外圆功静练——意念行功布场

首先盘腿入座,双手掌心向下,分置于膝盖上,意念将九官图置于下方,坐于中宫。

用意念,使我们的身体所占的空间,按外圆功布场的步法转圆。

先向左转八次,再向右转八次。

注意:此项操作身体可以随着转动,可以意念转,也可以用心转。

第三步:意念转三维圆

转XOZ平画圆:用意念,以命门为原点,以中脉为轴线,向下无限延伸,然后由身体两侧向上,在无限高的地方合拢,再向下,如此画出两个圆,连做八次。

然后,再让意念以命门为原点,以中脉为轴线,向上至无限高处,然后由身体两侧向下,在下方无限深远的地方合拢,再向上,画出两个圆,连做八次。

转YOZ平面圆:用意念,以命门为原点,以中脉为轴线,向身体下方无限延伸,然后,分别由身体前后两侧向上,在无限高处的地方合拢,再向下画出两个圆,连续做八次。

再让意念至无限高处,然后,分别由身体的前后两侧向下,在无限深的地方合拢,再向上画出两个圆,同样连续八次。

转X0Y平面圆:让意念,向身体的后方一直到无限遥远的地方,然后,由身体的左右两侧分开向前,在身体前面无限遥远的地方合拢,再向后如此画出两个圆,同样连续做八次。

让意念,向前至无限遥远的地方,从身体左右两侧分开,向身体的后方移动至无限遥远的地,然后合拢,如此再画出两个圆,连做八次。

转三维圆动作要点提示:所有的都是沿中脉走的。

两边圆的大小、速度、圆融程度,都因人而异的,身心状态是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像有些人就转得很慢,有些人就很快转完了,即使自身,因为状态不同,圆的大小速度圆融等情况,也会发生变化。

不能稀里糊涂地应对,也不要过于执着于能量的感受。

第四步:收功一一内圆功(螺旋线)

以命为原点,以前后为轴心,由小到大,按逆时针方向画圆,共计三十六圈,然后入静,体验与宇宙相融的感觉。

最后再以顺时针方向,由外向内画圆,二十四圈后,正好回到原点,然后双手顺势向脐上一压,同时提肛,收功。

注意:如果接着打坐,不需收功。如果单做,以此收功。

提示:先右36圈,再左24圈,把自己当钟面/表盘。

3、持咒

我们打坐的重点是持咒,我们知道咒是毗卢禅重要功法。毗卢禅的特点,就是密法,密法的特点,就是通过咒与佛菩萨连接,由佛菩萨带着修才能成功,那只有持咒才能达到这一目标。所以,持咒在毗卢禅密法里是非常重要的。那持咒要注意那些呢?

(1)、打坐当中咒的选择:一个原则是身体的反应和效果。一般情况下,身体比较结实的话,可从准提咒开始。身体比较通透的可从净土咒开始。若一坐能双盘1时内,可选1一2个咒(从毗卢禅五个咒中选),最后加持三遍《心经》即可。

(2)、注意持咒音调:持咒是毗卢禅密法的基本练习功法,是行者构建与本尊内在连接的基础。练习时要注意持咒的音调一定要与示范的录音相同。调应该是向上的,往高里、深里和空里走,音调之间是连接不断的、接续向上的。同时,在打坐练习时要配合上正确手印。

(3)、持咒是否发出声音:出声与不出声念咒,关键要看你当下想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肉体层面的问题,出声念更有效一些。解决“心”层面的问题,默念效率会更高。默念比出声持咒的影响更深入,更容易动到心的层面,化掉心里的东西。所以,通常而言,修行持咒以默念为主。但每个人的身心状态不同,又一直在变化,行者可以通过自己反复体证,找到适合自己不同阶段的咒语及持咒的方式。

(4)、简单操作,全身心持咒:持咒重点是简单操作,全身心持咒。就是不假设,不预设,就是诚心诚意持咒。这样才能放下“自我”,全然交付,减少“我”参与,让佛菩萨带着修。

(5)、持咒要重重深入:由粗到细、由浅入深地反复持咒,逐渐进入咒里,跟咒融为一体,进入全身心持咒的状态。每个人的身心状态和功夫阶段不同,所谓全身心持咒往往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也不必在概念上强求,从够得着地方出发,能够逐浙深入就好。

(6)、持咒与开启心流:

毗卢禅的持咒最终是让“心能发露”与〝心流〞开启,从而使行者进入密的通道,缘流逐缘,最终实现缘影逐本动中悟,体证生命根根“自性”,了脱生死,智慧解脱。

(7)、学会描述身心状态:

毗卢禅修习过程,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持咒过程也是身心状态变化的一个过程,所以,学会描述自己的身心状态非常重要。描述自己的身心状态,也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也是提高觉察力的过程。

4、收功

收功的原理是:提高打坐效能、降低打坐负面影响。

收功作用:打坐后很多身上的东西都被排到身体的末端了,如果要靠功夫再往外排的话,就需要更多的功夫,所以通过收功动作把这些东西排掉;收功的各种动作能把淤积在各个关节部位的痛基本上化开。

收功按照收功13步进行操作:

(1)、搓手:两手相互搓揉。

(2)、抹脸:从上到下抹脸。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决定手的快慢。

(3)、梳头:抹脸之后我们来梳头。手指慢慢的从你的额头开始向后脑梳过去,感觉头上的神经随着手指在放松。

(4)、拍头:下面我们把手掌合拢,掌心微微虚起来。从前向后,两手交替拍头。节奏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来把握。

(5)、捏耳朵:从上到下,耳尖、耳廓、耳垂、耳根。

(6)、搓脖子:左右两边,颈部、大椎、肩部、搓、捏。

(7)、鹤点头:像仙鹤一样把头向前伸,压低,用下颌划圆,然后收回来。

(8)、缩脖转颈:把脖子缩起来,向左右缓慢的转动,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像猴子一样把头向后转到最大极限。

(9)、耸肩:肩膀放松,活动你的两肩。皮肉筋骨,抖开、抖松。

(10)、抱头:把头低下来,抱头,把头向下压,坚持一会。

(11)、搓脚:分别来搓揉脚跟、脚心、脚尖、然后是脚背、脚腕。

(12)、平泌阴阳:双脚掌并拢,双手握住脚掌,使双脚最大限度靠近会阴,用意念使身体所占空间的能量左转8圈,右转8圈。

(13)、抱膝勾头:双手抱膝,头部靠近膝盖,全身放松。

以上是我们毗卢禅打坐整个过程,望每位有缘行者皆可受用,实现我们的终极目标“证佛之所证”。

关于周天,其实这次打坐营之前,我们已经做了非常多,非常丰富的准备工作了。前面的吐气营,持咒营,都没有做像这次打坐营这么丰富的准备,而且是Q老亲自上阵带着我们去学习、去练习、去感受。在跟Q老沟通的过程里边,他是把周天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我们这次打坐营的一个最核心的内容。虽然最终不一定能完成目标,但他是一个最核心的内容。

最开始我还是不太理解为什么要把周天放在前行组来学习,为什么要把周天放到这么重要的一个位置?因为从周天本身来讲的话,按照老师的表达,周天就应该是非常非常后面的事了,真正的周天至少是见性层面的,或者说光见性还是不够的,是要能立在自性层面去发力所转起来的周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周天。按这种标准来讲,几乎除了老师以外,我们可能都是有一些困难的。

我一共分了六点。

第一点周天为什么这么重要?

我觉得周天的重要性是可以从两个阶段去分的。

从毗卢禅的角度来讲,我们顺带的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自主健康、圆满养生”。自主健康其实就在这个阶段,通过我们的吐气、持咒,慢慢形成周天来祛病、强身,然后慢慢打好基础,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筑基,也就是自主健康这个阶段,其实周天就已经开始参与其中了。

第二个阶段就是我们毗卢禅修行的目标了,叫明心见性对吧?叫证佛之所证。那这个目标如果我们证达了以后,后面干什么事呢?老师给我们提了一个更高的要求,第一个是可以各随本愿,第二步就也可以转报化身的成就。如果从报化身的角度来讲,那周天他一定就是要靠以自性为根降维的能量为基础的周天来转我们的肉身的。所以说不管是从先天化后天来说,还是后天返先天来说,周天都有他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实前行位前期的学习,我们更强调一个基础,然后第三年的时候我们更强调“心流”、“在状态”,更偏重于对主体层面的一个认知。但是恰恰周天就是一个相对来说更全体的,可以把我们的三位一体,就是除了主体还有肉体,都可以囊括进来的这么一个训练。

第二点毗卢禅体系周天的意义与作用。

大周天、小周天可能我们在武侠小说里也经常听到,对不对?然后周天转起来怎么、怎么样?但是毗卢禅的周天他跟其它周天有什么不一样呢?其实还是回到我们毗卢禅的原理来看这个事儿。因为我们毗卢禅的所有操作,都是一以贯之的,按老师的表达。老师为什么设计这些操作呢?

第一个,对主体根的认识,就是认识主体的层次对吧?也就是解决明心见性这个事儿。

第二点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影响力的训练去提升主体自身的力量。就是通过我们这种训练,我们可以把我们主体自身调配客体的这种力量给锻炼起来。锻炼这个力量其实不是目的,锻炼这个力量,其实最终也是为了明心见性这个目标去做的一个辅助的功夫,所以说这个才是我们毗卢禅的一个核心的原理。

比如说我们的吐气法,它可能更侧重的就是气—能的转化(自我评价:对吐气的认知不及格),当我们吐气,气尽了以后,带起来的能慢慢有感觉就完成气能的转化,形成一个从气到能的过渡。

我们的咒持,持咒其实本质上是一个密法。我们通过持咒就可以从当下一直过渡到最后,就是过渡到根根。因为咒本身它是从法界自性的层面过来的,如果我们跟她相应的话,就会层层深入,不同的能量我们都会有体会,这个是一个方便。

然后打坐,其实打坐就是把吐气跟持咒这个事儿在早上,很集中、很密集的给他搞了一遍。而且就打坐本身对于功夫而言,效果应该是最深入的,要比我们日常的吐气、日常的持咒,不在打坐状态下的要深入。等于是一个侧重于练功的过程。

第二点,我们强调周天的重要,但我们不是为了周天而周天。就是我们不希望大家为了达到周天的这种境界去努力,因为这个不是我们的目标,周天只是在我们操作的过程里边,很自然而然就形成的一种功夫,我们不需要阶段性的把它设成我们的一个目标来完成。对于现阶段的重点,就是通过周天,然后对主体有一个认知,这个可能是我们现阶段一个比较重要的目标。

我们在周天的变化里,比如说我之前一直没有周天,今天在这一座上,觉得好像持咒跟之前不一样了,带起来的能量我有感受了,带起来能量的轨迹,我好像慢慢清晰了,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是否可以去清晰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这个是一个非常重的要做功夫的方向。不能说我们有了这个状态就完了,就Ok,就搞定了。我们是否可以清晰的去看清这个状态是如何发生的?如何转变的?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就是我们可不可以把我们当下有的这种状态成为我们日常的一个常态?我觉得这个对于我们前行位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周天不是目的,去认识周天的变化跟后面能做主的“那个”的清晰与认识,是我们围绕着这一切操作的目标,这点是希望大家要注意的。

因为我们看到大家的打卡内容,包括我们小组里边的一些交流,大家基本上把重心都放在了,我有没有这个?我有没有心流啊?我这个是不是周天?我现在大、小周天都可以转起来,自然运行了。这些当然是一种很好的状态,但它并不是我们追求的东西,这是第二个点。

第三点形成周天的操作。

在毗卢禅里面它其实已经非常清晰了。跟周天有关的第一个就是吐气法,第二个就是持咒,第三个就是打坐,在坐上持咒或吐气,这三个就是我们形成周天的操作。

其实这一次打坐营,我觉得更像我们前两个营加在一起的一次考试。因为我们前期开展了吐气营,上个月是持咒营,接着这个月是打坐营。其实打坐营就是吐气营跟持咒营叠加、集中对成果的一个考试。

我们吐气是不是可以吐到像在营里的状态?我们持咒是不是也可以持到像在营里那个状态?并没有掉下去,对不对?其实这就是一个考试,如果大家都是一步一步上来的话,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就可以去探讨一些周天的事了。

比如说在吐气营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表达,当气尽的时候,我们是能感受到底层的那个能量的运行的,但是底层能量运行的轨迹我们是否能清晰呢?而且能清晰到什么程度?它是从骶骨上来的?是内侧上来的?还是外侧上来的?还是从骶骨里边上来的?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要去清晰的事儿。

第二个就是持咒。持咒其实它跟吐气不一样,我上面写了。吐气他是可以体会到气层面的周天,就是在我们吐气的过程里边,我们是可以感受气运行的轨迹。然后当吐气尽,我们能量被拔起来的时候,渐渐地我们就能感受到能量运行的轨迹,然后再渐渐地我们从能再过渡到意跟心,其实本质上就是过渡到心,我们渐渐就可以看到心层面的轨迹,这是在吐气的过程能带给我们的一个周天的感受。

然后再说持咒,其实它跟吐气不一样,持咒它既可以带起气的周天,他也可以带起能的周天,同时可以带起心的周天,他也可以从密的角度,从自性的角度去带起自性为根的周天。持咒它是全频段的周天。这个是我们要细细地去挖的。

然后第二点就是不同咒他的能量,他的轨迹是不同的。这个就需要大家在坐上去进行一个丰富的体验。

我看很多师兄一上来可能只是持大日一、大日二,往往忽略了准提,往往忽略了净土,就是因为大日一、大日二显然是跟大日如来禅、毗卢禅更相应的本咒,大家可能从心理上觉得这两个会更高,但其实准提跟净土都是我们的基础。为什么老师在排序的时候把准提咒放在了第一?然后是净土,然后是大日一、大日二,然后是心经收功?其实都是有他内在逻辑的。

然后再说打坐。打坐我的感受就是,比如说你日常都有很好的一个状态,或者很轻松的一个状态,但你在坐上不一定会有,所以说坐上是我们真正练功夫的开始。

老师对于打坐的表达中最后一句:你要把坐上的状态延续到坐下,这才是所谓在状态的开始,也是所谓在状态的一个基本目标。

比如说我们在坐下都是好好的,一上座就这疼那疼,杂念纷飞,什么都起来了,其实坐上的状态可能是我们更真实的一个状态。所以说打坐它就是最深入的,也是最后能形成周天最稳定的这么一个操作。

为什么老师也是建议我们在座上去看咒带起来的一个能量的轨迹,因为在坐下我们没有这么深入的时候,还真是不太好看这个轨迹,因为他就没有那么细致。因为打坐他可以让我们进入一个很深的状态,相对来说是比较好认这个轨迹,这是第三点,形成周天的操作。

第四点就是我们的四重周天。

为什么说四重周天?因为四重周天是毗卢禅特有的一个表达。然后大家去细品,我们都说毗卢禅特有的表达,那它特有在哪儿?特别在什么地方?哪些东西只有他有而别人没有的?其实就是内容上,就是毗卢禅的周天,他的本质上就是心或者是咒本身带起来的源动力,以这个为源,以这个为内核形成的周天模式,这个是毗卢禅所特有的。其他像我们接触过的一些周天,其实更多的层面是在身上,最开始都是在肉体上去练习,去练精化气,然后练气化神等等,包括结丹。但是毗卢禅里面没有这个。他所有的咒的源头,包括周天的源头,只要是我们能够得着,一定是往心的层面去够,往交给咒的底层的层面去够,或者换句话说就是往自性的层面去够。所以说不同的操作,不同的内核,它带来的结果也不一样,但这个就是密行的一部分了,可能就没办法去全局性的讲,可能到时候就只能是一对一的进行确认。

因为最后四重周天都转起来,最后的目标就是以自性为根去报、化成就的,这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只有经历了以后才知道,我们目前还够不着,但是我们要从原理上清晰。这个是我们跟其他地方的不同。就是我们的内核,我们贯通过来的能量,我们贯通过来的根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我们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这个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认识四重周天的轨迹。老师在《生命实相探究五》里其实讲得非常清晰了,第一重周天的轨迹是什么样?第二重周天的轨迹是什么样?第三重周天的轨迹是什么样?第四重周天的轨迹是什么?老师把轨迹的路径用白描的方式已经告诉我们了,剩下的就是我们自身对这四重周天的轨迹有没有体验了?

比如说我对第一重的轨迹有没有体验?我对第二重的轨迹有没有体验?我对第三重的轨迹有没有体验?我对第四重的轨迹有没有体验?这个轨迹我能体验到什么程度?他的层次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最开始老师的表达,他就是点对点的,对吧?一个点、一个点。并没有连成线,形成轨迹,然后慢慢的是否可以把点连成线?然后再通过我们的功夫,是不是可以把线慢慢变成面?最后就是老师表达的那个体,那这个体是一种什么感受呢?体可能也就无所谓转不转周天,因为你就跟他融合在一起了嘛。

那我们如何去清晰?其实是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去操作的。

第一个就是我刚刚说的,吐气、持咒是可以带起来的,我们是可以清晰它的。

还有一个,这是我们小组最近在练习的时候发现的,就是通过持老师的文字。但是这几种又完全不一样,因为持老师对四重周天表达的这段文字,当我们很用心的持的时候,是可以跟这个文字产生感应或者是共振也好,然后就等于老师的表达带着我们体验了一下这4重周天的轨迹,这个是有可能发生的。当然这也跟我们当下的身心状态有关,然后到我们教练小组里去尝试的话,大家基本上都有这个体验了。但是不一定是每个人都会有很清晰的体验,这是第一点。

当我们一直在做功夫的时候,他其实是不容易退的状态,当然我们不做,他肯定也是会退的,除非你这个周天已经转到体的层面了,他可能就不会退了。转到体就有一个深入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入的概念。因为每个体是不一样的。

然后这里边还有一个小点就是对轨迹(管道)内的内容的清晰,这个内容就是我们是否能清晰?因为大家都是说轨迹我能体验到了,我这个周天可以转起来了,而且我这个周天可以自行运转了,而且小周天、大周天跟天地结合的这种都可以转起来了。Ok这个没问题,这是我们当下的感受,是真实的,那真实的后面,我们是否可以对周天里面所转的内容清晰呢?比如说我们现在这个周天,转的是气层面的周天?还是能层面的周天?如果是能层面的周天,我们转的又是哪一个能层面的周天?因为这个跟我们主体的层次是有关的嘛。你是在“七”层面转的周天,还是在“八”层面转的周天?还是以自性为根在自性层面转的周天?这个内容都是需要我们逐渐去清晰的,也是我们做功夫的一个过程。就是气层面有气层面的点、线、面、体对吧?能层面有能层面的点、线、面、体,不同咒有不同咒层面的点、线、面、体,这些其实都是我们要去清晰的。

然后还有一点就是对起处的清晰跟细化,大家去看老师对四重周天的表达,有三重周天谈到了起始处,分别是第二重以中丹田为起始对吧?然后第三重以骶骨外侧为起始,然后第四重以骶骨外侧的表皮为起始。一共是有三层提到了起始处,但是这个起始处在我们的身心上,我们是否可以清晰地体认到?比如说表皮,然后跟外侧他有什么不一样?他的深度差在哪?大家都是骶骨热,那这一团热到底是怎么一个形式?是老师表达的火堆吗?你是火堆蒸腾起来的热气的热,然后这个热气就是在表皮上的热?还是热气已经到了骶骨的外侧?甚至到了骶骨的内侧,对吧?甚至就是骶骨本身燃烧发的热,这个都需要我们日常去清晰对吧?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第一层周天,老师为什么没有说起始?为什么其他三重都是有起始点?第一重周天他没有起始点,他只说到骶骨,汇集后能量入脊柱上头向上、向前下降,对不对?但他并没有说是从哪起来的,所以说这个也是一个打问号的地方。其实打问号的地方为什么要打去打问号?,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我们现在当下的一个盲区,我们还认识不到,还认不清,可能慢慢随着做功夫,我们就知道他为什么是这么的表达。

然后后面想说,细化的本身就是在清晰的过程。ok这个都是没有问题的,然后不能停留在某一层面。因为看了大家的打卡,太多的表达就都很兴奋,都是停留在某一个层面去转周天了。其实还是那句话,转周天不是目的,就是我们要通过周天去完成一个重重深入。重重深入,不只是心的一个重重深入,其实周天他也是重重深入的概念,那我们就不要停在某一重,就觉得我已经转得很通了,很好了,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干了。其实接下来我们就可以通过我们细化起处,去看看起处它是怎么起来的?能不能深入进去去完成周天维度上的升级?因为老师讲是表、中、里的不同维度,我们看一下是不是可以在坐上去完成这个维度的升级?

然后这个里边还有一小点,就是刚刚说的第二重周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觉得一个非常好的抓手,为什么?其实三四层周天还停留在肉体上,偏身体上的层面,从第二层周天开始就已经到了心的层面了。你看老师的表达,他就是以心或八识为主导去转起来的周天。

其实第二重周天等于说是我们毗卢禅一个特有的周天。然后第二重跟第一重又可以完成一种升级。其实我们日常训练,包括心流的训练,大家可以去体会一下,其实都是在第二重周天这个层面去训练。

我们心流的轨迹其实跟第二重周天的轨迹是相合的,甚至轨迹里的内容也是一样的,甚至可以说心流所形成的轨迹是否就是第二重周天?当然这个没有得到老师确认,只是我当下自己的一个感受,但是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我们是以心为主,中丹田就是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抓手,甚至我认为其实前行位,大家如果跟这个相应的话,是完全可以从第二重周天训练的,就是以心为源,以中丹田为源,然后我们的心能发露啊,我们的心流啊,其实就都已经在这里面了(补充这里所说应该是加行位,前行位应该以打基础练习基本功为主,把吐气法等基础打牢做扎实)。当我们第二重周天转通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心流的状态就应该是一个非常贯通的状态了,这个是一个大家要注意的一个层面,就是我们的第二层周天,因为只有第二层周天是以中丹田为起始的,然后一方面向上,一方面从上往下有一个抽拔的力量,所以说大家在坐上都可以去关照。

因为我们教练在训练的过程里面就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说他的心流很流畅,对吧?然后当我们让他有了一重周天的感受了以后,周天跟心流是分离的,然后这个时候他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选择了,是重心完全在周天上呢?还是完全在他的心流上?所以这个都是我们后面会碰到的一些相对比较实在的问题。

这个老师已经不管是在书上,还是在日常的讲座中给了我们很多答案了。就是我们的所有的重心如果在坐上都是以持咒为主,就是做到简单持咒,做到全身心持咒,甚至做到交给咒,是以这个为主,然后在这个的前提下,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是否可以分一点点心,或者是在持咒的动态过程中觉一下,是否有周天的轨迹?他是怎么运行的?其实都是在持咒的动态过程里面完成的这个事儿。

如果你上来就以转周天为目标,那你可能所有持咒都是围着转周天去做了,这个时候你主体的重心就可能会过重、过聚,就把重心全放周天上,反而影响了我们更内在的动态过程。

老师教给我们方法,就是以全身心持咒为主,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在不破坏操作的前提下,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去体会这个周天的感受?如果我们破坏了持咒的这种贯通的过程,我们就以持咒贯通的过程为主,把周天的察觉放一放,当我们有能力在这种贯通的过程里边去察觉了,我们再去察觉周天的轨迹也好,内容也好,它带起来的能量也好,我们再去清晰它,我觉得这个是座上的一个操作,也跟大家再强调一下。

还有一点是我自己加上去的,其实这个跟周天就没啥关系了。这个就是因为毗卢禅的特点就是你可以靠信入门,我对禅法特别信,没有道理的信ok这是没问题的。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你可以证伪,因为老师自身是科学家,毗卢禅是很具备科学精神的一个禅法,大家可以证伪,因为证伪的过程就是我们做功夫的过程。

比如说我们是不是可以证伪一下老师表达的四重周天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这四重周天的轨迹到底是不是像老师所说的这样?为什么第二从周天就是从中丹田出来,然后顺着下来从生殖器入,为什么不是从会阴入?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提出来的一些疑问。有疑问可能就是我们功夫还没做到,那我们就先去做功夫,去验证为什么老师是这么个的表达,而不是那么个表达,对不对?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4、3、2、1四重周天的转化是怎么发生的?我们一上来可能就是我的周天在4了,我的在3了,我的在2了,我的在1了。但是4、3、2、1我们是否可以串成线?4是如何变到3的?3跟2有没有关系?然后2是怎么一个存在?2是如何变到1的?这个都是我们在日常功夫里边可以尝试去清晰的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上一次持咒营组织教练去见老师,但是我没有去,我是听了录音,老师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表达:如果这个东西让你来表达,你会怎么表达?那这个问题再反问大家,就是周天如果让你来表达的话,你会表达成什么样?然后你的表达跟老师的表达又有什么区别,对不对?反正我自己的表达我也看了一下,我可能表达就不会是四重周天了,我可能就九重、十二重都可能,但是其实我的表达就散乱了,就没有像老师这样把四重周天按四个维度来区分,就是涵盖了所有。所以说这个都是一些很有意思的做功夫的方向。

关于“周天”,在毗卢禅体系里面,目前(好像)还没有给出一个非常具体定义。所以要学习这个东西,那我们就根据体系里自己能找的资料和自己的证量自己去捋,捋完之后呢,就先给它把这个定义确定一下。所以在讲之前,先跟大家说明一下,这些东西是我自己捋出来的,仅供参考。因为这个,我也没有经过Y老师的确定,我只是按照Y老师的表达和我自己的理解捋出来的。

对于周天的理解呢,我认为它是普通人和修行人区分开来的第一道分界线。因为普通人的特点是什么呢?普通人的能量是通过食物摄取和消化而来的,然后多余的能量会通过运动或性生活等泄耗出去。而修行人跟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修行人可以通过修炼,逐渐打开体内这个闭合的能量通道,然后这个能量呢,能够在人体的这个能量通道运行起来之后逐渐形成周天。那周天运转起来之后呢,低级的这些精血就慢慢的会转化成高级的炁和能。这是我对周天的理解和定义。

那这个过程中为什么会把低级的能量转化成高级的能量呢?就是因为周天在运转的过程,是肉体、能体和宇宙本源的能量循环、交流的过程。然后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人体各类病浊之气会被置换掉。所以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实现从练精化气,到练气化神,炼神还虚,一点点地去升级。

但大家有没有留意?其实周天对炼虚合道也有作用,也就是从“六”到“七”到“八”到证达“自性“”,也都跟“周天”有关系。

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周天”的层次问题,包括点、线、面、体以及表、中、里等不同层级。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层层往下说。

从操作的角度来说呢,所谓的“周天”。它首先是一个能量在任、督脉的一个循环,然后这种循环它是有深有浅的,可以按照皮、肉、骨(最终到中脉)这个能量通道,分成表、中、里。然后这三个层面呢,又分别对应到四个运行模式,这个四个运行模式从降维的角度来讲呢,就是1、2、3、4。然后从重重深入的这个角度来讲呢,就是4、3、2、1。

首先第一点,就是刚才LY师兄讲的,就是他通过吐气的方式呢,会感觉命门这个地方发热、发酸。那这个就是我们说的“点”。刚开始肯定是某一个点先发现了,然后这个点起来之后呢,你会发现后背发热或者发暖,也有冒寒气的。然后这个暖呢,可能会延续到后脑勺,有时可能脑袋会发紧,或者头顶有股清凉,有时感觉脑袋发堵,也有感觉通畅舒适的,那这个属于是出去了。那没有出去的,它就会沿着这个肉体继续从上面下来,这个过程有些师兄会感觉到脸部发痒、发麻。这是一个点到线的过程,它其实就是一条线。

然后这个区域的这条线在走的过程中呢,其实是它把这个层面的能量通道走通了。一开始这个通道非常细,就是一条线,但是在走的这个过程中呢,你慢慢的把身体里面这些病气、浊气、淤堵的地方化开之后呢,这个通道就会慢慢变大。它慢慢会从一条线变成一个手指粗的水管,水管大了之后又会慢慢变成一个水桶。当它变成一个水桶能够重叠或覆盖整个肉体的时候,它就已经从线变成了面。然后当它超越你肉体的时候,它变成了体,就成了我们说的“空间”的概念。所以它是一个点、线、面、体的一个变化。

然后模式四走通了,就是人体最表层的、最外围的坚硬的那个壳破开了。原来那层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壳破掉了之后,整个人会松驰下来,身体也会变软变暖。然后日常对一般的寒凉能够在最初接触到的时候就把寒气给排出去,所以普通的感冒相对而言和以前比起来,自己就有能力处理了。这也是自主健康第一个层次的概念吧。这是刚才讲第一个重点,如何认识模式四的点、线、面、体。

模式四最终的形态是什么呢?它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这层“周天”彻底走通了以后,原来我们以一个普通人的生命状态,在这个世界里面存在的时候,是以大脑的表层意识为中心的一个生命形态。也就是以第六为意识为中心的那个生命状态。通过这个“周天”的运行之后呢,这个生命状态被打破了。我们整个生命状态的中心就从大脑的表层意识退到了以肉体为中心的生命状态。这就是Y老师这里说的:“其最终可进化成以整个肉体域为中心”,就是以整个肉体为中心的生命状态。换言之就是第七识的状态。

然后后面一句:“仅有识的存在形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原来我们在这个层面感受到的暖呀、热呀、寒呀、紧呀,这些东西在这个层面消失了。因为走通了之后,身体会感觉特别的通畅,特别的舒服,在感受上其实可以用“空”来描述它。因为在这一层彻底走通了,空了的时候,我们相对应的这个层面的主体,其实它就没有了抓手。

如果说我们操作到这个“周天”运行能够循环起来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这个层面空的时候,意识到这一点,其实当下是可以从这个状态里面把这个第七识的主体给提溜出来的。这就是模式四,这个“周天”最终的形态,也是它的意义所在。

那关于这个模式,大家有没有什么疑问?有的话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没有的话我们继续走模式三。

模式三还是从两个角度来讲:一个是模式三它的点、线、面、体是如何重重深入的?第二个就是模式三它的最终形态、最终结果有什么?参考或者借鉴的意义。

第一点,Y老师对模式三的表达:它是以骶骨外侧所在的区域为始作用区。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起处,这个点,它是在骶骨的外侧所在的这个区域来起的,那么这个地方的话,它跟模式四的区别就是:模式四是从表层的表皮起的,也就是说模式三比模式四走得更深一点。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是处在这个阶段的师兄呢,他其实会感受到这个命门的发酸,这个跟刚才那个表皮的发酸是不太一样的。因为到了这个层面的话,会感受到骶骨那块骨头发力的感觉。

那这个地方你怎么去确认,你到底是表层的最外沿的炁还是更深一层的能呢?就是Y老师说的,炁像压缩的空气,是体表外围弥散着一层气体的感觉;而模式三起来的这个“能”则像火一样向外辐射,不仅能感受到气,还能感受到其穿透过来的力量。

所以如果我们在帮学员确认的时候呢,其实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帮他确认,他到底是炁还是能?

然后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讲啊,我个人的体会是:模式三这个“周天”,它从骶骨外侧起来之后,会走经络和脏腑这个层面。然后走经络脏腑这个层面的能量通道,就会出现一些排病反应。比如说有胃寒,胃有病的师兄就会打嗝;然后肺寒的师兄就会咳痰甚至咳血;小腹寒凉的师兄呢,就像中焦、下焦寒凉的师兄呢,他的小腹慢慢会暖起来;所以从点到线到面到体,基本上就是在脏腑这个层面的能量通道走一圈,最后在下丹田的这个地方,整个暖透出来的一种状态。

模式三它最终的结果,Y老师在这里说:“可以进化成以下丹田区域为中心,仅有识的存在形式”。这句怎么去理解呢?就是说模式三的“周天”走通了以后,原来我们在模式四是以整个肉体为中心的这种生命状态,变成了以下丹田为中心的生命状态。

这个怎么去理解呢?就说在模式四的运行“周天”之前,这个生命状态是以大脑意识为中心构建的逻辑关系去间接地认识这个世界的,模式四这重“周天”走通了以后,主体的重心就从大脑上下来了,退到了身体这个层面,对世界的认识就不再局限于大脑逻辑关系。

还有直接的身心的体会,模式三走通了以后,我们其实是对与肉体对应的能体有了直观地感受和体会,这个是从能量的角度来认识和体会这个世界,而这个层面对应的区域就是以下丹田区域为中心的“空间”。

这个模式三“周天”走通了以后,原来我们抓着的“能量通道”“管道”的感觉,就变成了“空间”或者“空无”的感受,当下就没有了抓手。那如果这个时候有意识,是可以从这个状态里把第七识给提溜出来的。

我们“周天”的运行有点、线、面、体不同层面,所以为什么有的师兄走得快?就是他在点到线,在线这个层面走通了以后,他就直接从这个线的循环里头,在这个空里面,就把主体给提溜了出来,认到那个主体了,所以他走得快。

下面我们来说“周天”模式二,请两位师兄持两遍《心经》,并说说自己持《心经》的感受。

LLY:师兄,我说一下我的感受。我持《心经》的时候,我感觉我的中丹田一开始是散开的,有一团能量上升,到后来就变成了几束,就像光束的感觉。走到后脑勺、脖子、颈脖这一块,到脑袋的时候,一开始脑袋里没感觉,到后面的时候,脑袋就是走到从颈脖到脑袋里面的时候,就感觉后脑部就像打了个寒颤,起鸡皮疙瘩。(能量呈现)就一个面了,就像网状的分开了,散状,就跟辐射出来的那种感觉。到最后的时候,就是快结束的时候,我感觉我头顶百会这个地方是温热的感觉。其他的我就没有感觉了。

HYX:我持《心经》刚开始的时候,中丹田开始涌动得比较厉害。接着好像从百会那个地方慢慢扩大那个涌动,那个感,就是下边那个能量就像抽拔一样那种感觉往上走,它是一个类似桶状的那个感觉,然后后背浑身都是热的。然后往上走,能量从头上出去了。就很清晰,越来越大,那个桶状也越来越大。我觉得最后是把身体给包住了那种感觉。

YZZ:我们看两位师兄其实是比较清晰的。LLY师兄,她现在经历的是一个线到面的过程。而HYX师兄呢,她现在经历的是从面到体的过程。这点、线、面、体从她俩这里就可以看得出区别。

模式二我总结一下啊。首先就是我们以中丹田为起处的一个操作,你可以借助咒,你也可以不借助咒。那我们借助咒就比较明显,就是借助《心经》的时候,那这个发力点在中丹田。然后可以感受到,沿着这个中丹田往头顶走的这个能量流动的过程。哪怕这个过程如果说你不是很清晰,感受不到中间这段流动的过程,但是你也是可以感受到你持《心经》的时候,脑袋上会发堵、发懵的。这个基本上无一例外,每个师兄都是这样的。那这个就是从点到线的变化。

然后是模式二的最终结果。它最终可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Y老师怎么说呢?Y老师说:“最终可以进化成以中丹田区域为中心,仅有识的存在形式”。

这句话怎么去理解呢?我认为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需要厘清。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心流”,也是通过中丹田来呈现的。那么,“心流”和“周天”是什么关系?能不能请HYX师兄给我们解答一下?

HYX:“心流”和“周天”的关系,我目前的体验是,我好像感觉到他可以合二为一的那种感觉。我今天早上在感觉,现在,“心流”就是一个空间,我也没怎么去感觉它。我这两天是从你讲完这个“周天”这个课以后,我每天早上就刻意地在感受,好像我觉得他们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YZZ:师兄的表达非常的现量哦!就是“周天”的运行轨迹和“心流”的运行轨迹在模式二里面,它们两个是合二为一的,就说它们是一致的。

第二个问题是“入流”和“周天”是什么关系?

我们说这个模式二的“周天”运行轨迹,像Y老师这里表达的:是“顺着脊柱内侧运行的”,就是说,不管上行还是下行,都是顺着这个脊柱内侧来运行的。换句话说,这个模式二的“周天”,它其实走的不是脊柱中心(脊柱里头),它走的是脊柱的外沿,就是内侧外沿。所以他走的这个层面的能量通道,其实是中脉降维下来的。也就是说,它走的是脉轮这个层面的能量通道。这是我们说的“周天”模式二。

然后我们说说“心流”的开启,什么叫“心流”的开启?我们说“心能发露”就是心能的开启。那什么是“心能发露”呢?心能发露,它本质就是我们的心轮(指中丹田)这个能障破开了。心轮的能障破开之后,我们的整个能量就能够在脉轮的这个层面,这个能量通道上运行,这个叫“心能发露”。

所以模式二的这个“周天”,我认为可以对应到三个不同阶段:从点到线,这是一个阶段。从线到面,这是一个阶段。然后从面到体,这是一个阶段。

然后“心流”对应的三个阶段是:“心能发露”,“心流”开启和“入流亡所”,这三个阶段我觉得它们是可以一一对应的。所以我们说这个模式二它走到最后,最终的结果就是“入流亡所”。

然后Y老师这里写的后面这一句:“仅有识的存在形式”,这句话又怎么去理解呢?就说最后仅剩下“识”的这个存在形式,是说“心流”啊,它这个能量通道超越了肉体了。就是原本它是在我们体内的一个能量通道,被我们感受到了。当它变成了能量空间,然后它超越了整个肉体之后,其实当下就是一个“心流”的空间的一个实相。就是你感受不到流了,好像没有流了,那其实不是没有流,而是这个流它超越了你的肉体。那超越你的肉体的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简单对应到“入流亡所”。如果说你在当下能够把这个所谓的空,这个主体给提溜出来,那当下就是第八识。所以这是模式二最终的结果。

我对周天模式一是这么这么理解的,就是模式一它是走中脉的。你看Y老师这个表达里面:“从足底(立姿)或会阴(坐姿)入体,在胝骨汇集后顺或入脊柱上行后入脑”,所以它其实走的是最中间的脊柱,也就是中间这个中脉的通道。如果说我们这个能量通道是闭合的,那这个模式一的“周天”可能就运行不起来。

从这个闭合到打通它是怎么过来的呢?我觉得这跟模式二有关系。就是模式二,我们在持咒的过程中,它的起处或者说发力点其实是一点点的从那个中丹田下来的。就是说我们心轮打开之后,脉轮层面的能量通道会往下通,沿着中脉外围的脉轮下来,然后把海底轮给打通。海底轮打通了以后,从脉轮到中脉的这个能量通道的入口就打开了。也就是说,能不能入中脉,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海底轮能不能打开。然后海底轮打开了,你才有能力去走“周天”模式一。

然后模式一的“周天”循环轨迹呢,我觉得很像我每天练的外圆功静练中的转三维圆。日常我都是以中脉为中轴线去画圆。这种方式是自然而然的。不是说因为看了Y老师的这个转三维圆,然后刻意去这么做,而是它是自然而然的内在指引,就有这么一个感受,想要去做这个操作。

然后它这个层面的点、线、面、体怎么去理解呢?首先我们说海底轮如果不通,你是做不了的。所以说海底轮通不通,我认为是一个判断的标准。那如果说你海底轮通畅了呢,就是我们一般操作的时候这个能量就不会堵在那个地方,不会聚在那个地方。那对我们男性而言,就是漏丹的情况可能就没有了,这是点。

然后第二个我们说线。线就是说我们从下丹田到中丹田,它是贯通的。因为第一个阶段肯定是这两个脉轮之间的贯通。然后第二个阶段接下来是喉轮,然后到眉心轮,然后到顶轮,一层层去打通化开。这个打通之后呢,整个周天才算是一个循环。

然后这个循环还有一个深度的区别。就是我们是从线到面到体的这个过程。但是我现在能表达的,我认为我只处在模式一这个线的层面的一个贯通阶段。后面还有从线到面和面到体我都还做不到。我就感受到我是线层面的一个贯通。然后线到面,面到体我都做不到。

所以我平常跟大家交流的时候。有些师兄表达说:我跟你交流的时候,我感觉你的中丹田是贯通的。虽然感觉你很空,但是你的空是有边界的。而面对Y老师的时候,他的空是没有边界的。

我自己的感受是这样的,我觉得我中丹田这个地方是从中脉贯通过来的,是中脉降维下来的,所以这个地方是通畅的。然后,从中脉降维到我海底轮这个地方,我觉得虽然也是通的,但是相对来说,它还是一个点的层面,就还没有完全打开。所以它不像我中丹田那么的贯通。所以我整个透的话,我觉得没有办法做到完全的透开。我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我们说证入“八”是全体,但全体是有很多个层次的。从主体层面感受上的全体,再落到肉体层面的全体,再到能体层面感受上的这种全体。只有这些层面都能够透开,才是一个靠谱且稳定的全体。

然后我们说“周天”,最后一定是要落到顶轮,将大脑完全透开了,才算是一个真真正正圆满的、后天返先天的“周天”。这是我对“周天”模式一的理解。“以大脑区域为中心,仅有识的这个存在形式。”也就是说,如果当下这层“周天”走通了之后,其实你从这个全体,从这个层面的“空”里跳出来,其实你是可以从这个地方去认到“自性”的。

这个不知道讲得对不对,请老师给我们指导一下吧!

至少现在大家应该都有一点感觉,或者说有点印象了。

第一个,就是大家对这个周天有个认识,并且不要对这个周天好像是很高的、一个高不可测的那个情况,或者一个境界,其实也不是那样子的。就是有一个这样的一个认识。

第二个就是对这个四重周天,尤其是四重周天的这个轨迹,还有四重周天和心流的这些关系,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第三个就是,想结合我们组的这个操作实践,让大家知道我们组是怎么做的,然后取得的成效是什么?

引子

老师讲的第一句话说:“所以说这打坐,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打坐最核心的概念就是要有周天”。好,第一个概念提出来了,要有周天是吧?为什么要有周天?待会儿下面也会讲到。当然,这很多都是我自己的一些体验和体证感受。

第二句话是“因为打坐,坐出来干什么,做到核心概念—疏通,最后一定是周天,最后一定是周天”。大家看这个周天的前面还有两个字叫什么?叫疏通,为什么要疏通?因为我们的周天它是个能量通道,既然是通道,它有可能畅通,也有可能不畅通,有可能是堵塞的。那我们就要想办法去把它疏通,核心概念是疏通。疏通完了以后,那就水到渠成,能量自然就流通了,就走了,然后就形成了周天,能量在管道里面再去走,那不把周围的能量都带动了吗?那不就净化了吗?是吧?所以你看老师是这么样强调周天。

一、周天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关于周天的概念。

第一个周天的概念。周天呢,它首先是一个天文学概念。我们古圣先贤在天文学上用了周天概念以后,然后道教也用了这个周天概念,就专门有个道教术语叫周天。那么毗卢禅体系呢?我个人认为是从道家拿过来的一个概念,当然有我们自己的一个内涵,内容不一样。从天文学概念来看,大家看绕天球大圆一周就叫周天。那我们的地球绕太阳一周就是周天,月亮绕地球一周也是周天。天地是个大宇宙是吧,人体是个小宇宙。那么天地有周天,人体也有周天,大家看这个人体的小周天、大周天(大、小周天示意图),这个就像两个天球在围着转。这个概念就很明确,这样一看就很明确。

周天有几个内涵和特征呢?这是我自己总结的,不一定对,供大家参考。就是帮助大家对周天有个更好的了解或者理解。

第二个,所有的周天应该都有一个运行对象,对于天体来讲,天球的周天,它的运行对象就是天中的月亮太阳地球等,都是运行对象。那么对人体来讲。我觉得我们呼吸的气,我们血液里面的血都是周天运行。通行的对象还有我们的能量。能量又分不同层次的能量。所有这些都是周天里面运行的一个物质,它会沿着这个轨道在走。

(二)关于周天的分类。

周天的分类。这个其实也是我自己按照我的理解做了一个整理。这个也没有经过老师同意,就是大家根据这个去参考吧!

1.凡人周天、行者周天和圣人周天。

首先我觉得按照修行的层次来看,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凡人周天。第二类是行者周天,也就是我们的前行位、加行位,一部分正行为可能都叫行者周天。第三类呢,就是圣人周天,圣人周天呢就是明心见性以后,按照老师的说法,正一位就已经可以叫圣人了。

凡人周天是什么?按照老师的表达“依靠吐气、肢体运动等操作带起来的气血运行为主的周天”。我们前面也提到,上下之接续、人天之交换皆可称为周天。平常人生活天地之间在,他也是有周天的,不是说他没有周天,比如说我们呼吸一口气,一吸一呼,这就形成了一个周天,吸进去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氮,通过这个周天的运动,它的物质和能量也发生了变化。然后我们的血液经过我们的心脏搏动,输送到全身各处,然后再返回来,就形成了一个血的周天,这个周天也是有一些能量的变化,出去的时候是动脉的血,回来时是静脉的血,浓度,颜色都会发生变化了,通过周天运动就有这个变化。

那我们平常说的任督二脉,平常人的任督二脉,它也在运转是吧?督脉从后面往上走,任脉在前面往下走,然后在下面相交,它也是连接了。只是说我们道家的那个(任督二脉)打通没有?或者是说我们现在的四重周天的运动,它运行的强度、连通的效率,还有它运行通道里面的物质能量的层次(和平常人比较)是不一样的。(平常人)它里面运行的物质基础是最底层的,它如果不运行,那它运动就会堵住了,堵住了以后(平常人)就会生发生毛病,对吧,大家扎针灸或者吃汤药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或者自己感受到平时背不舒服,其实是堵住了,最典型的就是大椎是吧,堵住了,可能就会有一些反应出来。这个是凡人周天。为什么做这样一个梳理给大家展现出来,就是想告诉大家,周天不是那么高的、它是平常的,它是我们这个日常生活里面的从宇宙到我们周边、到我们人体里面内部它都是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第二类是行者周天。就比凡人周天要高了一个层次,这个叫行者周天,这也是我自己命名的,供大家参考。就是后天返先天的阶段。这个主要就是四重周天了。我在这里念一下这段文字:“后天返先天此阶段主要是通过相应的方便,完成肉体三焦、经络、任督脉(大小周天)、中脉及脉轮的疏通,并在此基础上转化肉身,实现以心为源,不同层次精气与能量为媒介,脉、轮、经络及血液循环系统为通道的动态净化。使得肉体逐渐从直接依靠吐气、肢体运动等操作带起来的气血运行为主的周天转化,过渡到以心为源的能量也一起参予的转化状态”,这句话是来自于《如何安心如何空》。

第三类圣人周天。最后一个层次的周天是什么?是圣人周天,也就是先天返后天阶段,先天返后天的转色身了。老师这里有几句话:“大日如来入体从底下入体以后开始,然后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这个对色身的周天的转化”,我觉得在这个地方可以把这个“周天的”三个字去掉,我照样可以念,是吧,“然后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这个对色身的转化”。我觉得(老师)更主要是强调是这个。同样的,大家看老师的另外一个关于先天返后天的表达,“先天降维转后天:此阶段主要是以自性为源,通过先天的降维能量来转化肉身。降维能量主要由中脉入体,再通过不同的脉轮与肉体的督脉等经络体系相互交集,进一步降维至肉体状态相应层面的能量形式,供给肉体去实现自身的转化、净化与升华”,这里面并没有提到和强调周天。所以前后对比来看,我觉得(上句话)老师其实应该强调的就是这个“色身的转化”。现在加了周天这个概念,那么周天对这个转化就更加加快了,转化,进化和升华的效率提高了。这个是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对,供大家参考。这个是第一个分类的方法的三种周天分类。

2.大小周天。

那么我还做了第二个周天分类,就是大小周天。

首先,我觉得这个大和小是个相对的。刚才前面也提到了,我们身体的里面有表、中、里是吧?大家在读书时看到了,1、2、3、4是由里到表;4、3、2、1是从表到里,这个是相对的。然后,我下面引用的这几段文字都是想说明这个问题,就是周天是相对的,大小也是相对的,我都读一下。“周天通的不同阶段以后的训练,形而下的东西,就是不同的主体来操作的问题了。从肉体开始,不健康的病体,很多地方不通的,把不通的地方搞通了,这是一个概念。然后疏导通了还有不同层次的通,比方说小周天的问题。能量走周天时,最开始感觉是表皮上有气感,麻麻痒痒的感觉,就那么转过来。然后慢慢地肉体会有感觉,感知会深,会丰富一些”。这个我自己是有一个体证的,就是应该是去年前年的时候,在吐气吐到一定的阶段,感觉这个背后确实有一个气的一个流动往上面走,我是感觉气往上走,往头顶上,在后背皮肤外面走。这种就是最浅层的这种周天。大家也可以去感受一下。

第二段:“最后肉体都通了以后,就剩下了骨头架子。最后把骨头架子观出来的时候,那是一种光,能感受到这种光是有密度、有大小的。观出光以后,再让它散开来。你可以想像如果骷髅散出光来,就是一个光团,骨头架子就没了,这就是转。所以你的操作对象就从肉体开始,一层一层,最后变成对能量的操作了。再下面就是能量本身不断地进化提升了”。这个也是相对的,从皮到肉到骨、到骨头都没有了,跟大家说这个周天是相对的,不同层次的,它的内容是很丰富的。

这里还有几个都是讲相对周天的:“用上述方法,让能流逐点自行通过体内循环通道,就完成了一次循环转化。注意,这一循环通道是能量自寻的路径,绝不是人为导引的结果。你所做的只是跟着它、帮助它。实际上,当你真正转完一圈后自然会发现,这里所说的能量循环通道,主要就是不同层次的任督脉循环周天。循环由表皮开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逐渐深化,经皮、肉、骨三层周天,然后前后合一成中脉,继续下去可成为一点或一体”,这讲得很清,你看老师提出了三层周天,便是不同层次任督脉循环周天。

最后一段:“能体在肉体上的能量通道按其在肉体上的存在位置、通道中流动的能量层次,亦可分成表、中、里三个维度来认识,对应到操作上就有不同的周天运行模式”,这一句话就是刚才前面大家在读这个《座中乾坤》的时候,下面对应的那一句话,我把它放到这里来了。所以通过刚才这三段文字的表述,大家对这个大小周天的相对性应该是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了。

第二个,我们平常普通意义上,大家讲的大小周天是什么概念?请看第一页PPT,人体大小周天那个图片,你看里面是小周天,什么是小周天,小周天就是我们最简单,平常说的任督二脉这个周天。就从底下会阴、长强顺着脊柱往上走到百会,然后从百会这里顺着任脉往下走,再回到会阴,这个是小周天。大周天就是包括手和脚都包含在了,就叫大周天了。按照这样一个定义的话,我们可能就是刚才读书的时候,大家可能就有一个感受了。我们的第一个周天,是大周天,第二个就是小周天,第三个、第四个都算是大周天。这个都是相对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去认识它。但是你要知道,我们在说大小周天的时候,说的是什么东西要有个概念。人家说的时候你马上就要反应过来,说的是啥?这个提出这个普通意义的大小周天,为什么这么提出来?就是大家平常要有交流,有交流的时候大家要有共同语言,就是我们的话语体系要一样。

第三个就是咒、心流或中脉周天。因为我们在持咒的时候,最后这个咒要从底下起来或者是从中脉起来,或者从中丹田起来,从头顶上出去。出去以后,最终它是形成一个周天又回来的。心流也是一样的,心是有根的,它从头上出去以后,顺着中脉或者顺着它那个流向,它是又回到它那个起始处再上来了。中脉就更不用说了,中脉是最大的一个周天,完全就是通天彻地,在无限远的地方形成交接。所以从这个大小相对来讲。中脉是最大的!人体里面的小周天是最小的。

二、四重周天的原理和作用

(一)关于四重周天的原理。

大家都知道都江堰,岷江的水通过都江堰的宝瓶口的人工支流进入到成都平原,都江堰旁边有“深淘沙、低作堰”六个大字,我觉得和我们的周天非常类似。岷江就好比我们咒、心流或中脉带起来的能量流,都江堰宝瓶口就好比骶骨降维入人体的口,入成都平原的支流就是我们的四重周天了。

(二)关于周天的作用

一是能量转化。低级能量变成高级能量。就是通过形成周天,这个气由下往上通过督脉再通过百会再往下走,简单的这样转一圈以后,它那个能量就会升级。就跟我们呼吸一样,我们吸下来往下走的是氧气多一点的,呼出去的是二氧化碳这一个循环,它里面的物质就发生变化了。血液也是一样的道理。

从我们的物质世界就很容易理解,但是从能量世界呢?大家就是相信它,首先是相信它低级能量变成高级能量,炼成了好的能量以后,有一部分好的能量呢,就通过头顶出去了,形成周天去循环再回来,还有一部分能量它并没有出去,或者说没有炼成功的那一部分能量,就顺着我们的(体内)周天继续往下走,接着炼。炼得差不多了,它又升华了,又出去了。然后在外面形成一个更大的周天再回来。它在外面循环的时候,我觉得应该也是像我们身体上的气血一样,它会和周围的能量发生交换,让它自己本身更变得更干净,能量更高级,得到升华。这个是第一个表现。

二是打通转换的通道。就是疏通,然后对肉体进行净化。这个次第净化就是刚才大家读书的那一段里面说的。打通通道,也是前面那个引子里面老师说的,先疏通了,疏通完了以后能量可以通过去了,通过去以后才有周天。你如果通道不通,你里面的东西没有运转,那就是我们周天没有一个对象去做。没有一个对象,甚至没有这个轨迹或路径去走,那就不叫周天。那么怎么样去打通通道呢?老师也提到,通过打坐、吐气,我们是可以帮助打通这个特殊通道的。然后我们等会儿我们也要介绍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跟着老师去读书,让老师带着你走,就是更高效的一个打通能转化通道的一个方式。这是周天作用的第二个表现,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主要是让大家有个更深一点的印象。

三是周天运行实现气—能转化。什么叫气—能转化?也就是低级能量转化成高级能量。你一开始可能还没有,都是在气的层面在转,转到一定程度,你那个气转化成了高级能量了。

那气和能有什么不一样的?气和能是相对的概念,气,我们比如说我们吐出来、吸进去的一呼一吸,这个很容易感觉到,是个气。但是对于能来讲,会更轻一点、柔一点、更空一点。然后不同的能量它也有一个高低之分。所以更高级的能量它就更空一点,更柔一点,更细一点。然后你到了实现气—能转换以后,比如说我们要做自主健康训练师的话,你那个到了气—能转化,那你给人家“开经”的时候,你那个手法做下去,那带起来的东西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是停留在气的层面,你的影响就很小,很有限。上一次同修们也提到,气—能转换,主要是我们通过持咒,通过在生殖轮那个地方就有可能会实现那个气—能转化。那我们也是一样的,我们的周天在任督脉周天的时候,它也是需要经过这个任督二脉多次的来回升华,最后实现了一个气—能转换。

至于四重周天,这个能量通道大家要清楚。如果你不清楚的话,你就可能会跟不上,或者别人讲的时候你会迷糊。当然前面也介绍了周天会发生变化。它会根据你的状态,今天不一样,明天又不一样,它可能一开始是点,可能是线,可能是面。那你就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去体证,你体证到什么就是什么。

重点是第二重周天的第二部分,从上往下依次抽拔,这个带起来的能量是跟前面出去的那个能量它是不一样的。这就相当于我们在水井里面抽水一样,我们的水在往上走,但是水位是下降的,我们就把这个叫抽拔。第二重周天,它有两个能量,一个能量是中丹田带起来的从下往上的、顺着头顶前方出去的;第二个是脊柱里面内侧它有一层能量,这个能量是因为前面那个能量往上走的时候,它会跟着(前面的能量)往上一块走。但由于两种能量质感不同,一个能出去在体外循环,一个出不去,出不去的能量走到头顶前面会顺着身体内侧,一直在体内下到会阴这个地方,与前面从生殖器入体的能量汇合,然后再往上走形成一个闭合。所以我说老师这个《座中乾坤》把原理和操作讲得非常清楚。为什么一开始让大家读两遍书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就是首先有个概念,然后跟着老师。我们这种是老师带着我们来走这个周天。

说到四重周天的时候,我想有几个概念帮助大家一起来理一理。第一个就是四重周天跟它的始作用区。第一重周天它没有说这个始作用区,但是第二重、第三重周天都说了一个始作用区。我先说三和四,三的始作用区是骶骨外侧,四的始作用区呢,是骶骨外侧表皮。对吧?

周天二始作用区却是中丹田,那么对应的就是心轮也是由中脉降维下来的。我们有两个轮是跟先天相连的,一个是心轮,一个是生殖轮。所以有这两个轮在这里,周天的能量就会足一些。当大家读这个文字的时候,或者持相应咒的时候,对应周天的感是会加强的。这个咒如果是从海底升起的,如净土、心经、本咒等,周天一、三、四就会得到加强,咒如果是从中丹田升起的,如大日如来一,心经等,周天二就会得到加强,我觉得就是从这几个轮降维入体了。这个是我的一家之言,没有跟老师汇报过,也没有跟其他同修交流过这事。大家可以去体证。

第三,老师在这个四重周天情况里面,说到模式一、二是心或者第八识才起得来,模式三和四那就稍微低一点,是心或者第七识。他里为什么说是心呢?Q老那天跟我们说了,这个心,有可能就是心流,当我们心流起来的时候,我们就不讨论六、七、八了,对吧?那你在心流的时候,那我们就可能在八识也可能在七识。那你在心流的时候,你可能1、2、3、4就都有可能起来,是吧。所以为什么说我们这个组的特色,就是一开始就那么强调心流,让大家跟心流合一呢?我们认为心流对开启四重周天是非常重要的!有非常大的作用。这是一个。

第二个就是入流可以增加你的感受,你入流、合一以后,你的状态是不是就提升了?你的主体就后退了,那个时候你就感受能力不一样了。所以这也是这些天,为什么老是强调大家要一直入流,都是这么强调的。

三、关于周天开启的操作

第三大块,这个是我们小组的一个操作经验。实际上从整个操作来讲,包括我们自己还有训练营的老师其实都还是挺满意的,我们有我们的特色。总体上,昨天在我们教练组每一个人都实现了,并且基本上到现在都在自动运行,这个四重周天的开启完全是可以的。我们具体是怎么做的?

二是以信为源,现量操作。什么叫以信为源呢?主要还是根据老师的《座中乾坤》,我们不断地读书,或者带着大家不断地在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然后我们现量操作,去现量实现的。

但是在做这个操作的时候,首先我们就是跟着老师,你要相信老师,不折不扣的相信他,交给老师,交给文字本身。然后你在跟读的时候,实际就是一个老师带着我们现量操作的过程。你肉体哪里有堵的地方,那么它自然而然就会得到化解,然后得到一个疏通,疏通完了以后,能量自己就会去走周天,你可能就会感受得到。因为前面你的心流起来以后跟流合一以后,你放松,你甚至可能进入一种空的境界,比较空明的境界,那你的感受就更强了,在那个时候你就完全可以体验到四重周天。

关键一个,我们不断地读这几段文字的时候。我们想做到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让这个四重周天的轨迹印到我们的心里面,印到我们的骨子里面去。所以,你看今天晚上我们前面自己读了两遍,我这里也带着大家读了一遍,是吧?等会大家还要去读。我们就是通过不断地读,把这个轨迹走向,就是说它是怎么走的要搞得很清楚,所以念的时候你才能跟得上。至于说我们是从一周天开始到二周天,然后三周天还是四周天,还是反过来从表到里4、3、2、1呢?这个我个人觉得不是很重要的,都可以。

从我们组的情况来看,我们当初都是从1、2、3、4,最开始就是一,最底层的周天先开始,然后往外面走,全部都实现了,按照这个逻辑,按照这个走法操作,全部的四重周天都有。讲这个的目的是,请大家回到简单,跟着操作,也不要用脑子去想这周天怎么起来?怎么去弄?你就跟着读书去操作,跟着那个教练去做就ok了,他要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三是通道疏通,周天开启。那这一条实际上前面就已经讲完了。通过不断地现量操作。操作第一遍可能不行,那我们再操作第二遍,第二遍不行,我们再读第三遍。某一重周天,跟读文字后,为了强化感,我们会根据原理,要求大家去持咒,从骶骨持咒或从中丹田其持咒,或自然起咒,去通过咒增加流的力量,去加强周天的能量。通过这么反反复复的炒剩饭的一个操作,你的通道就自然打开了,突然之间你就有感了,心流和周天就开启了。当然这中间也有一些技巧,这技巧我们教练都会了,会帮助大家去操作。

四是齐步操作,强化运行。好了,一有了,二有了,三四都有了,四个周天感觉都有了。那我们还会强化这个操作。

强化这个操作怎么弄呢?我们会当场从周天一到四,让营员重新过一遍,然后持咒,再进行比较和描述。我们有时候就不念这个1、2、3、4这段文字了,我们就简单的说,周天一,你就要有周天一的感觉,你就会感觉立马就有这个东西(周天一)出来,周天二也是一样,三、四也是一样。好,我们可以再简化一下,一、二、三、四,说这四个数字的时候,那四个周天就全部同时出来了。我们叫齐步走。

四个周天同时运行是什么样的?你自己去体会一下,可以感受一下,是吧?你们是什么样的一个操作?周天的路径是怎么变化的?因为它在不断的变化。比如说第一重周天,你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感觉到体外不太明显。然后你再操作,我再读两遍,你可能又明显一点了。然后由点就变成线了,线又变成面了,并且可以感受到这个圆更圆了,这个线的光更亮了等。所以,一、二、三、四周天同步是可以实现的,这一部分的强化运行也是通过不断地读书,这样一个我们自己主动操作来实现的。早上起来或者打坐的时候,我自己会持咒前先运行周天,感受在打坐的时候做这个操作,你整个身体都很挺拔,很轻松,整个人能量的转化效率真是很高,你整个身心都很舒适,很轻松。

五是简单持咒,忘掉周天。可以说前面是第一个阶段。从这里开始,就实现到第二个阶段了,因为我们前面能量通道也通了,能量有往这个周天走了,就说它能够走起来了,走了几遍了,结果跟那个老马识途一样,你不用去管它,它就自己走了。

Q老好!Z老师好!各位同修晚上好!

关于周天前面有三位师兄已经从不同层面进行了讲解,也是非常完整与全面的,那对我来讲,今天晚上就想把自己的实证情况现量地表达一下自己对周天的体验过程。

在2019年6月份的时候,我加入了前行14组的学习。在一次线下见到了Q老。在Q老那里知道了周天的运转,当时那个路径也不是清晰,知道是从下面起来的,从上面就出体了,到前面下来变成一个闭合的圆儿而已。而且大周天和小周天不同,我当时只能转小周天,现在回想一下,就是说这个周天的体感,其实是我们投入的去持咒带起来的能量运行。当时对于运行轨迹,我也不是很清晰,但是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转周天。也就知道了能量它是一个轮转的过程,“周天”在这个阶段,我是初步有感,这是第一个阶段。

持念“大日如来一”Z音从中丹田的深处起。结合着吐气法,然后慢慢的放松持念,那下一个音自然的从里面起来就是第一个Z音起来以后,下一个Z音从里面起来的,然后沿着中脉向上,这个时候中丹田空间变得越来越宽广。然后Z音起始位置有一点点的硬,因为当时中丹田是有障碍的,觉得有个硬点,松一点儿,然后内在打开一点儿再打开,然后再在能够到的最深处持念。这个时候,海底轮处就升起了小火苗,热了起来,浑身开始出汗,然后再觉察中丹田处的硬点,这个硬点变成糊状的,就像浆糊一样,有一点模糊不清,那Z音从浆糊的下面升起,障碍点在这儿(指上面),我就在下面(障碍点)起Z,这样慢慢的就化掉了。中丹田就变成一个贯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就有能量在涌动,自下而上冲刷,这个时候感觉是被包裹着,进入咒里面,外面的东西就是漂浮的存在,或者说这个时候就是“Z我合一”的状态,达到“Z我合一”的状态时,那个“周天”就自然形成了。

首先第一个“准提咒”是从骶骨外侧起来的,然后顺着后背表皮向上,那这个时候不仅仅是表皮,肉的层面也是有感的,但不是你刚持念“周天”就能转起来,它是慢慢深入的。开始持的时候,是一点一点的有感觉,慢慢的主体自身依Z而起的能量自然运行的过程。当“周天”转起来时(模式4),皮肉层面的寒湿顺后背上行,开始是麻麻酥酥的,湿的、凉的,感觉自己像个“小冰人”,随着持念的深入,“周天”的运行,一层层的寒湿被带起来,不断净化、转化,顺汗液排出体外,慢慢表层皮肤透开来。当然了,这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了,应当是假以时日,才能达到这个状态。这是我持念准提咒对模式四的一个体征,由表及里我是按这个来说的,准提咒是第一个持念的Z。

持念《净土》的时候,周天的运行是以肉和骨为主的。他就比前面更深入一些。每个咒都是由心而发的,同时要念进去,就是在一坐当中,我对周天的体认“融入”是非常关键的,当真正进入Z里的时候,周天的运行就成为了一种自然。它是从骶骨内侧沿着脊柱上行的,而这个过程是因为《净土》本身,它就是像一条直线一样。其实“心流”也跟它融合在一起,“心流”也起来了,当“心流”起来了,能量从百会出去以后,就不去管它,然后再进行下一轮的“周天”运转(模式三)。

《大日如来一》与模式2对应,以中丹田为始作用区,每一个Z音都是从中丹田起,向上运行的同时抽拔下面的能量,出头顶向上、向前下降回落,自下而上形成“周天”运行模式,关键是能否进到Z里。这个同时就融入“流”中了,“周天”运行与“心流”成为一体,不断的净化身心。而“流”的形成也是以心为源,以中丹田为起始,能量出了头顶以后,它是向上、向前回落,然后与下面的能量融为一体,然后又形成一个新的周天。这样不断轮转的过程,也是不断净化和深入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关键是能不能进到“流”或Z里面去。这个同时你也要融入“流”里面,其实“入流”了,“周天”和“流”就合一了,“周天”运行和“心流”成为一体(一元的状态),然后就这样不断地净化转化身心。而“流”的形成也是以心为缘的,它以中丹田为起始,所以当持念大日如来咒一的时候,整个是一层一层的运行,同时,中丹田这块儿(如卷轴纸层层剥离),中脉的位置也跟着就形成了一个“无染的管道”。

当持念“大日如来二”的时候,自我感觉跟老师描述的“四重周天”的模式一相应,我就跟他有感。它的运行轨迹,我们坐姿的时候从会阴入体沿着脊柱里面上行,我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在脊柱里面,老师是入骨髓的。目前体认觉得还不是很明显的,能不能进到骨髓自己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脊柱里边,我能感受得到的,只是自己的体认还不是很深,位置我是感受到了。形成了一个由内而外的“周天”的运行模式。那这个时候下丹田靠生殖器的那个区域,就有一种灼热的感觉,像火烧的那种感觉特别的热。从骶骨到后背,一直到头顶热气升腾起来了,就感觉自己像融入一个大火笼当中。因为本身我就体寒,“周天”与“心流”融到一起的时候,整个身体全是热的。

我此刻表达的时候“周天”也是在运转的,感觉整个人是一种热的状态。在这里还想强调一下,“周天”运行起来的时候,关键是投入和融入,至于运行轨迹那是自然的一种选择。只要操作正确,就一定能跟上老师的表达印上去。我们小组在带大家体认“周天”的时候,就是读老师的文字,跟着文字感受周天的运行,那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一个过程。

前面讲的四个Z对应的四重周天,当合掌持念《心经》的时候,那“周天”和“流”就融为一体了,这个时候的感觉是从内往外源源不断的、自下而上,向上扬展的向体外透出,这个时候就分不清是哪一种模式,整体都在那儿转,然后就是整个身心层面的一个转化,当时就是这种感觉,这个过程当中我就对老师表达的“退隐入密”慢慢有一种“感”。

全身心投入的持Z是非常重要的!具有细微的观察力也很重要!对身心层面的变化要有“感”,同时要在自己够得着的层面,去层层深入,去做功夫。

QSL:很好!你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退隐入密”,与“流”合一,与大日如来相融。和Z和“心流”和周天。这个问题再给我们表述一下?你刚才说到“退隐入密”的问题,我觉得你是有感的。就是和大日如来的相应、相融,以及你周天的运行,你和Z合一,和你自己本身这个状态有什么关系,能不能再给我们说一下?

LHY:好的。关于“周天”这块,我是从咱们打坐营开始,才真正的把“周天”当成一个“核心”的概念去进行操作。“周天”开始在身心上建立一种对应的关系。

首先第一个就是在肉体层面,肉体是通透的,肉体的通透,它也是分几个层面的。我最开始应当是还没有进入加行位的时候,有一次坐上忽然间发现自己就剩下骨头架子了。这个我问了老师,“老师说:那是因为你的肉转没了,就剩下骨头了,正好被你看到,那转骨头是比较难的一件事”。

在坐上持Z的时候,就持大日如来咒一的时候,它本身起始点就在中丹田,当持念的过程中,“流”和“周天”这个时候就已经是合一了。当Z起来的时候,两个路径,一个是从中丹田沿中脉往上运行,同时有从下面抽拔的这个力量在那,如果这个身体比较通透,中丹田和下丹田这个位置是通的,然后力量直接起来,向上、向下,然后有一部分就散出去,我们就不用去管它了,剩下的一部分就下来了,再下一轮入体从会阴或骶骨,如果是立姿的话,是从脚心开始的,通过我们的骨髓一直到我们的大腿中间的位置,最后从骨髓的中间往上来变成一个通道,然后在运行的过程当中,比如有的时候如果特别累,能量上不来,走到这个位置的时候(喉咙位置),它会慢下来了,这个时候要使能量运行上去,我经常是用“吐气法”持念,就是把那个Z念得绵长一点儿,把每一个Z音拉长,气吐尽了,这时候慢慢能量就会起来,那个“周天”旋转就更大一些。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说清楚?Q老。

QSL:可以,说清了。你在描述的过程中,把最后的结论说清楚,你感到的“退隐入密”或者说跟大日如来合一的状态过程说清楚了。

第二个问题,你刚才说,你转周天模式一的时候,你觉得你是在脊椎里对吧?

LHY:是的。

QSL:你现在现量的感觉一下,你脊椎内部,你转的时候和脊髓是什么关系?和脑子是什么关系?能不能感觉一下,给我们现量描述一下?

LHY:Q老,您刚才讲的时候,我觉得已经进到骨髓里去了。

QSL:对啊。

LHY:是在骨髓里。在骨髓里的感觉和没在里面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QSL:那当然了。这个骨髓、脑髓是最难化的。

QSL:对。在“识”里化。

LHY:对。在“识”的位置,然后是明、净、化,就是一直到脑的位置,现在都特别清晰。

QSL:你再体验一下“脑髓”这块儿。

LHY:应当用“清”“盈”两个字来表达。“清”不是浊的那个清。“盈”充盈,就是一种饱满的。如同水晶的那种感觉。

QSL:这是“明”和“净”,是不是这样的?

LHY:对。应当是净。又净又明的这种感觉。

QSL:到脑这块是明和净。

LHY:对。

QSL:然后,都在化的过程,是不是这样?

QSL:你的感觉非常好。脊髓这块你的感觉是“识”。脑髓这块儿你的感觉是明、净。那个明就相当于玻璃,净就相当于水晶,化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所以你的感觉很真实,这样一来,我们就现量的描述你真实的感觉。就“周天”和“心流”的作用,最后是要化脊髓,是要化脑髓。

今晚你把脊髓和脑髓这块说清楚了,就是这个过程。就是地、水、火、风、空、识。在脊髓的时候你在“八识”,进入脑髓的时候,已经是“明”“净”然后再“化”了。

QSL:这也是毗卢禅本Z的一个现量过程。你刚才说念《心经》的时候,你是“心流”、“周天”在一起的状态,你现在念本Z看看,它更是一体了,你念念,看周天是怎么转的?这才叫真正的退隐入密。

LHY:念本Z的时候。转得(空间)很高、很大、很远。

QSL:对!地、水、火、风、空、识、明、净、化。

LHY:地、水、火、风、空、识、明、净、化

QSL:是不是升级了?升级了吗?体验你的骨髓,体验你的脑髓,是不是比刚才更净化了?

QSL:在这个阶段,你就用本Z把自己化掉就行了。这个时候本咒你是可以持得起来的,而且可以现量的。

QSL:现在已经不单单是周天本身了,你可以达成一片了,跟本咒和空间合一了。在持本咒的同时,在周天运行的同时,你去体验脊髓与脑髓。

LHY:合一的。

QSL:这是周天运行相当高的状态。

LHY:Q老,现在头顶上方有碗口那么大的空间全部化开了。

QSL:对呀!整个身体都是会被化掉的。因为是从根上起来。利用本咒的力量,然后你又利用周天的运转,然后你又与F的合一、“心流”的合一。这样一来完全成为一体的状态。一元的状态。

LHY:对,是一元的。

QSL:明、净、化。对你这样一来你的“识”化得很快。让这个“识”化掉,这个时候,你持本咒是最有力量的。

QSL:对,也最现量。而且好像老师这个咒就是为周天服务的。描述周天的状态,实际上老师描述的是法界起来,地性、水性、火性、风性从那儿起来的状态,运行的状态。老师说的是从根上起来的。地、水、火、风、四大空,还有空和识这六大性,实际是从法界起来的。然而,它运行的过程,他起来了以后显的过程,也是周天运行的过程。从有到无都化掉。很好的!

LHY:太好了,感谢!

今天的题目,主要就是“心流”,我们就从定义开始。

“心流”是一种状态。它是行者在用心与法界连接的过程中,法界的能量持续向三界内投影化现为自心,并聚显到当下主体能够感知的能量层面,最终在中丹田呈现出沿中脉上行的能量流的现象。首先,“心流”它是一种状态,不单是一种感觉,它的状态是活的。是由能量流带过来的。能量流的根是在法界诸佛菩萨那里过来的,这是“心流”的一个定义。

“心流”的原理:“心流”是毗卢禅法中密的范围。密就是讲我们最内在的,是基于密咒或自性所产生的通道。流始终牵引着心在法界的根。可以作为行者由此岸至彼岸连接的通道。而利用”心流”的内在牵引,对整个过程逐层明晰体证,并最终从根上将自性彻底透开至世间。

从这个原理上来讲,“心流”是属于密的范畴。能让我们由此岸到彼岸的一个通道抓手。“心流”在我们这个密法体系里面是一个很关键的存在。所以“心流”是很重要的!

那“心流”呈现分为几个阶段?ZZ师兄的概括是有五个阶段。从“心能的发露”到“涌出”到“入流”,到“合一”和“贯通”。

发露和涌出就主要是一个能量流,但入流之后的合一和贯通,这些就偏向于心的层面了。

心能发露是第一步。

中丹田处有个空间,不为外界所动,随时随地,只要放松下来、安静下来,就能够感受到它。操作的方法就是持咒。不断的拱他、动他。

原理:是让它动起来。

自我的体征:一开始打坐,我们是会感觉到中丹田有堵、痛的感觉,然后慢慢的话,我们中丹田就会像开了一个口子,开了一个洞。那随着我们做功夫越来越深的话,洞口会越来越大,会形成一个空间。

第二步就是能量流喷涌。

中丹田沿中脉到百会处有一条能量通道,通过持咒,能量如涓涓溪水长流不息。有时候中丹田会淤堵或心痛,有时候头顶会有胀痛,会有闷重的感觉,通过持咒做功夫,把胀痛化开之后,能量通道会变宽、变大。能量流冲刷的力道会变大,心力也会增强。常有气场高大的感觉,随着继续做功夫,能量流会持续的喷涌,最终将全身包裹。对流的感觉会变淡。

操作方法:就是全身心的融入或化开能障。

原理:是借助流冲刷肉体能体、化开能障,让心能进一步的展露。

自我体征:就是中丹田形成空间之后,我对流,一直是、也只能体证到一个空间,有时候就是一个头顶或脖子以上的比较通畅的感觉。从来没有一个“流”的感觉。其他师兄看我觉得我是有“流”的,但是我一直都不能够确认我有“流”。

下一个阶段就是入流了。

中丹田深处有一重存在,不同以往,随着这层存在逐渐展露,身心进入一种无念寂静的状态。识的作用慢慢变少,“我相”随之变淡。坐中操作时,“我识”慢慢被其包裹并融入其中。生活工作、为人处事中,原本坚固的道理开始松动,内在的喧哗和违顺相争越来越少,不需要道理了。

操作方法:是以“信”为工具,将“自我”意识的主权交付出去,交付给佛菩萨。

原理:是能量空间被透开,心能彻底展露,意识之壳化入其中,并逐渐消融。

自我体证:5月份在郑州见Q老,在Q老的带领下,破了第七识。原来是以神道和中丹田为作用点,作为最高点。从那以后没有一个明显的作用点和一个落脚处。7月21号,我见老师的时候,那个时候“流”的感觉还不是很明显。我跟老师说:我还感觉不到明显的流。老师说:把“流”忘掉。意思就是把“流”的概念忘掉,要跟着感觉走。

目前我的操作是座上全身心持咒,把自己交付给佛菩萨。在持咒的时候,我能够被咒和流给融化,“我相”也会变淡。这是一个阶段。

入流之后还有一个合一、贯通的阶段。

我现在是处于入流和合一的阶段。前阵子最高状态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咒就是我,我就是咒”,接下来那些(步骤)体证不是特别多,我就讲到入流这里。

“心流”开启之后,应该要怎么保持流?

那就需要信。因为”心流”是密法。老师说过,信不需要道理。信本身就是道理。那信是信什么?第一,要相信老师,第二要相信佛法,相信我们的禅法。也要相信自己是能够过来的,自己能够修成的,这是信。

以前,这两样东西我会顾此失彼。有时候,我相信我们的法是非常好的,但就对自己,因为自己的经常无感,自己会不太自信。包括对”心流”的体验,怎么别人有流,我没有流?但是最终我们能够走过来,所以我们要相信。相信老师,相信禅法,相信我们自己!

第二,我们要在状态。

按照《前行位九课》,“在状态”,有几个次第:

第一个层次,手捂中丹田时,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简单、内外一致的简单状态。第二个层次,自觉的以中丹田为根,应对时的内外一致简单状态。还有心能发露以后的内外一致。形成”心流”以后的内外一致,入流以后的内外一致。还有一个八识、开启自性以后的一个“心流”的内外一致的在状态。

第三个是继续让心动起来。

这是老师反复强调的!怎么样让自己动起来?

下阶段的合一和贯通。

现在大家方不方便操作一下,体会一下心打开和“心流”开启?今天人这么多,在这么多证量高的师兄的加持下,看大家能不能体验一下。大家先吐一两口气,感受一下,安静下来,操作几分钟。

心花开,心性化,常自在,总安详……

大家有没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人想表达一下,看操作有没有一些感受?

ZHX:我来表达一下吧。刚才一直跟着你在诵心花开,就觉得心打开。然后两只胳膊和手很自然的就想打开。打开以后,我是闭着眼睛去感你的声音,随着你的声音,我感觉心就打开了。然后我还能感觉到我就坐在莲花上,我把手伸开以后,花有有一米五、六那么大,伸开手就感觉住在莲花里边,就这种感觉。

WQX:我表达一下。我是听着您的持念,然后用心一起持念。本来您在持念之前,我的心都在涌动、拱动。念“心花开”之后就觉得中丹田这样横向的打开。3、4遍之后,那个拱动也好,打开也好,感觉都停止了,静止了,然后就是前胸和后背,是不是您说的神道?感觉中丹田对应的后背就开始发热。身体整个给被“气”还是“能”包围着,往上拔,坐的很直,感觉很舒服,我第一次有这样的体验。

ML:我想说一下。我刚才跟着您一起念的时候,我好几次想瞌睡。我平常不这样,今天就好瞌睡。但是现在,我觉得我中丹田这个地方好像就有点往上拱,后脑勺有点热,往上冲这种感觉。

CSL:师兄好!我刚才持诵的时候,就闭上眼睛以后,感觉我周边好多的莲花在开放。感觉这个东西就是五彩缤纷的,往上边走了,就一直一直往上走,到很高的地方,然后又看到观音菩萨,看到观音菩萨好大的,就是那种莲花包围着的感觉,很舒服的感觉,就这样。

YZS:我们小组学习,心花开也是经常持念,安祥颂就是要把心打开,这个是我们经常做的一个功课,非常殊胜!老师说把心打开的话,这个是非常殊胜的一个方法。我也受益很多。

还有没有师兄要说两句的?说话也是一个把心打开的过程,要多表达一下。

SAL:我以前从来没有感觉过心流、心能发露那些的。今天晚上,刚才您在那儿带的时候,我就感觉中丹田非常的热。热热的一团。以前我这是一块冰,很寒的,今天晚上就感觉到很热。热是朝前,它不是朝上,然后头顶前额那儿出汗,是热汗,后背、后脑勺有一种懵懵的感觉,像包裹着一层湿的那样一种感觉。

YZS:对中丹田能够动起来,一个好的例子。

我们就接下来继续。我现在对这个“感”是比较有感了,之前我对“流”是很钝的。我打坐也有十多年了,一直就那个感,一直是流连于身体肉体的一些感,甚至经常是觉得没有感。经常是觉得自己在做流水账功夫,没有在心上做功夫,所以一直对这个“感”是没有感的。但是从今年开始的话,老师也有强调说“感”,跟着小组学习和Q老的带,我逐渐对感是有了一些体验,有了一些感,跟着感觉走的话,取得了比较大的一个进步,那我们现在说一下“感”。

“感”是一种相应。从修行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主体对客体存在的觉知、感应和对客体变化的觉察;另一种是主体对主体本身、自性内明之感。

感的层次,由浅到深,依次是:

以大脑意识为中心,肉体对外界事物的应激反应。是没破“六识”之前的一种感;以中丹田的“我识”为中心,意识分别作用对能量变化的觉察,这个主要是一个第七识的状态;以自心为根,主体对主客一体之本相无分别的感知。这个是八识的境界了;以自性为根,主体对自身超越见闻觉知的内明和自感。这个就是证自性的感。

说完定义,继续说下来感的原理:毗卢禅以内证自心、自性为基本目标,无论行者在什么阶段,理论上都是佛菩萨带着修,均可以通过内在感,跟随佛菩萨的相应的指引一步步走到回归自性大海的终点。因此,如何确认并开启感的觉知、如何随着感的指引来操作,如何融入感、交付感。让感做主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感要按老师的说法,就是要把六根从眼上、耳上、鼻上这些地方都收回来,走感觉路线,以感觉为主。为什么说女同志她走得比较快?因为她们都是先天的以感为主。不像我们男性是以脑袋和理性为主。

我对“流”的感。

流既然是法界降维到身体能感受到的能量,它也是有层次的,按气、能、意、心、自性等觉受层次被感知或合二为一。

气能层次的感,通常就是一个能量,可以按照点、线、面来进行的,或者是中丹田以上中脉的一种贯通的感;而意、心等流的体验,它就是一种空、一种空间,一种与法界佛菩萨的一种贯通,一种内在的连接,一种内在的与佛菩萨连接的那种安定的感觉;气和能就比较容易感受到,像身身体局部层面的发热、发冷、跳动、麻,这些都是属于气的。能的话更多的是一种热。按老师的说法:热、能量是它是有穿透性的,它是更空一点的,没有像气的那种粗重的感觉。

我们对流的感觉经常是有误差,我们以为流的感就是要有很明显的像气流、风扇这种流动或者说我们飞机(发动机产生气流)那种,那种很明显的流才叫“流”,其实是不一样的。我们对粗重的感,有了觉知之后,要往“空”、往心、意那个方向来靠,它就是一种空、一种空间。这个要慢慢体验。

“感”就是一个抓手。

我自己怎么做到有感的?

第一是要“信”。我们这个法是密法,我们要对老师、对佛法、和前行师兄取得的成绩和证量的信。整个修行过程,我虽然经常是有“疑”,但是信是一直在深入的。这个信是对我们本禅法和老师直接的信,就是信他,不需要道理!信他能够带领我们,证达“佛之所证”证得无上的菩提。

第二个是要坚持操作,让心动起来。没有感觉,我们也要操作。因为我们状态是活的、变化的。今天有感,明天可能没感。今天状态好一点,感就好一点,明天状态差一点就没有感。所以没有感,我们也要操作。

那我自己对有感,觉得最有帮助和体验最深的是我们的小组学习。去年是Q老要求我们读书,我们小组读书现在都有固定的形式。

感是对觉察能力的一个不断的细化深入的训练。

感的话就是要不断地觉察、不断地对比。比如说我们座上、座下状态的对比。老师在《前行位九课》里面,“如何认识表达自己”已经说过了,日常的状态下你的感怎么样?对阴晴圆缺那些的感,我们共修的时候的感,我们自己打坐时候的感,跟我们现在有这样共修一个场的感是不一样的。我们建立起这样的感,自己再不断去对比,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是有“感”的,只是没有去觉察,没有去确认它。

这个“感”也是要不断的训练的。

它也是我们对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这次见老师,我们发现”如何认识与表达自己状态”这方面,大部分人都是有欠缺的,明明自己有感,但是就表达不出来。有十分的感,你只能表达出一两分的感,或者说在表达的时候表达得不正确,没有用我们体系的一些术语来表达。所以“感”这个东西,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细化,不断去训练的。

还有一个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是适用于每一个阶段的,它不单适用于那个证自性的阶段,也适用于这个有感和这个流的确认。或者对其他你想确认的事情,我们都是可以不断地去假设,不断的去求证。

比如说我们有没有“流”,那有时候你可以先假设你有流,有流之后你去确认一下你的状态是不是流,这也是方法。

我是如何开启和确认”心流”的?

开启确认”心流”我刚才在前面已经有提及了。就是不断地操作,能够不断地把心打开、扩大和强化。难的是对流的认识和确认。

之前很多人都说我有“流”,但是别人帮我确认的东西我是不信的。因为我自己没有感觉,我对“感”是无感的。真的是要认识和表达自己,所以只能自己不断地去内化,不断地去细化自己。然后自己不断地做功夫。有时候,我们对于某一个东西的认识,只有到后面之后才能对前面的东西有更清晰的认识。这个阶段我对“流”的认识可能要到我后面的阶段,才能对前面这个阶段比较有清晰的认识,所以有时候我们要先假定一下自己有“流”,然后按照有“流”的操作让自己操作起来。

然后有感比“心流”更加重要。

7月21号老师就让我忘掉“流”,他强调的是要让自己动起来。你内在能够动起来,你就能够有流动。流,说到底它就是一种动。平静的时候,那肯定是没有流的。所有能让自己动起来的那些操作,比如说持咒,吐气、忆念老师、佛菩萨都是好方法,还有我们的手势画圆,这些都是能让自己动起来的方法。

然后,还要让自己不断的内化。

往自己有感的地方去走,去往自己内在有感的地方去走,而不是说在显化的那些能量流那里一直徘徊,要让自己不断地往深里面走。我们能够走得更深了,它就是一种空、一种空间,那我们就不能执着于那个能量流了。我们就要往更内在、更深入的地方去靠。

所以刚才说到了我的“流”,是我后来才确认到的,所以我对于如何认识与表达自己,也是特别有感受。我明明都有流了,为什么我就认不到,感受不到?是因为我没有很好地去细化自己,去往内再走。

然后就是要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是第一位的,包括“流”,只有你自己去确认了,那才是你自己的“流”。让别人帮你确认,只是一个帮助作用。你自己认不到,那“流”也不是自己的。别人说你有感,你能够连接到,你自己觉得没有,那个东西也不是你的。

首先第一位是要认识自己;第二,要善于、乐于表达自己。

ZZ师兄是我们的小组长,经常让我们要表达自己,他说过,话是开心锁。我们在现量表达自己的时候,就是自己当下状态的体现。当时的话,我对于神道与法界的连接,也是在交流中能够确认到的。

如果当时我一直在观察、在观摩,没有去勇敢的表达一下我自己的感受,我就没办法确认到这个能够连接的东西。

ZZ师兄有一次在表达,他说他明白了什么,他清晰了什么。然后ZH(M)师兄就问他:你清晰了什么?他如果没有这么一追问,可能我们也没有去深挖,为什么我们是这样子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状态?我们就是要勇敢多一点,善于表达自己,还要多表达自己。

再次,表达时候要用我们体系的话语。

要如实现量的表达自己,不要做一些构造或者作意。我有多少,就说多少。要敢于说和善于说。

YZS:对,大家可以交流一下,我也是在学习和不断地确认的一个过程。

WTF:我看ZZ师兄也在,那就请ZZ师兄给我们讲一讲。

YZS:可以让他来说一下,他对”心流”的体证是最清晰的。

YZZ:我不知道要说什么,我什么都没准备。

YZZ:好,那我就想到哪说到哪。

合掌持《心经》,有些师兄可能是够不着的。虽然走得很深,但是自己没有力量透出来。这一类师兄,他可能就够不着,那他就没有办法把心能打开,我们说心能打开它是一个“心能发露”的过程。我们的方便是通过《安祥颂》的方式。

因为《安祥颂》在你念“心花开”的时候,它的实相是中丹田这里像花朵一样一层一层的打开。那在打开的过程中,我们说,知道和不知道不是一回事,当你知道的时候,你可以在这个地方去强化它。中丹田又是我们说的法界,或者说离心最近的一个门,我们不断地在这个地方操作的话,它是一个捷径。

ZS师兄就挑了《安祥颂》其实他对于我们前行位也好,加行位也好,就是初期中丹田这块地方不是很通畅的师兄,因为《安祥颂》比较合适的。当然我们推荐的方法是《安详颂》和《心经》一起合用。然后在操作的时候,像比如说刚才ZS师兄那个指导里面,他告诉大家要把中丹田打开,要把心打开。那你在这个过程中,你就在感受你的心。那心在哪里?心在中丹田。没感觉的话,你可以用手放在中丹田这个地方,我们叫手捂中丹田、感受我的中丹田,在这个地方。然后,从这个地方开始,像花朵一样一层层往外打开。

待会大家交流之后可以继续去操作.然后日常,因为它特别短,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它也不需要什么手印,所以日常的时候我就建议大家这么操作。

原来我们组有学员说自己家人有抑郁症、身体不太好。你也可以把这个东西交给他,让他们去念,去操作。我们作为家属,如果说心心念念都在他身上,就是我们跟家属是有一种内在的连接的,那你在操作的时候,如果你心里面想的是他,那你同时也是在帮他把中丹田这个心门打开的,这个是有效果的,大家也可以作为一个方便去操作。

然后是“入流”。刚才ZS师兄也说了,最重要的就是“信”。“信”这个东西,说起来大家能够聚在这里,基本上都是源于对佛菩萨、或者源于对Y老师的信。我以前当我没有信,还没有入流的时候,人家、老师跟我说你没有信,那个时候我心里面是不服气的。我是觉得我有信,为什么说我不信,如果我不信我怎么会在这里?

信,它更多的表达是我们内心的交付,它不是我们念头、意识上的信任,是内在的连接。信是一种内在的连接,我相信你、我相信佛菩萨。这种相信它是一个内心的连接,我相信我自己,我被我自己打开。我觉得这句话很容易就说过去了,大多数的师兄对自己是没有办法做到打开的。很多师兄包括原来的我,对自己会有各种的不满意。觉得我这里做的不好,那里做的不好,怎么这么糟糕?觉得我烂透了,太差劲了!跟别人一比,哦,不行!也是对自己的自我封闭。

我们要做的是,首先你要相信你自己,你也是一个人。我们也可以做好!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我接纳我的不完美,我有很多的不足,我有很多的不完美,但是又怎么样?我先接纳了,然后一点点去改变,一点点去变化。人都有一个过程,所以要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相对来说还是一个离自己比较近的状态。

还有些师兄,他很乐意欺骗自己。我没有这个状态,但是我说有,我不是这个境界,但是我说是这个境界。就为了那一点点虚荣心。我们说的是修行事情。其他领域的咱们就不说了。所以,你要相信自己,这个事情还是蛮难的。因为相信你自己,意味着你要让真实的自己打开,你要接纳那个你觉得不堪的自己,挺难的!

再下面就说到合一。能做到合一的师兄,我们的体系其实也不是很多。我们说的合一,就是主、客合一,就是我们和佛菩萨的关系。现在问大家。每个人感受一下佛菩萨跟你是什么关系?他在哪里?有一些师兄是有感的,能够确认到佛菩萨在哪里,有些师兄就连佛菩萨是什么感觉都没有。有些师兄觉得我跟佛菩萨很近。有些师兄觉得我跟佛菩萨是一体的。什么是一体的?那我们说的合一,是我跟佛菩萨是一体的状态。

所谓的合一,首先是我们对佛菩萨有感,对法界有感。这个法界就是在我们确认了、我们锚定了我们这个有感,我跟佛菩萨之间的距离之后,一点点的把这个距离缩短,直到最后他到了我这里来,仍然我是我,他是他。那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我”松开了,慢慢的被佛菩萨化掉了,我们交付给他。佛菩萨能够做主了。在交付的过程中就慢慢地就合一了,直到最后我们说我不需要交付了,佛菩萨就是我,我就是佛菩萨。我所有的呈现、我所有说的话都是佛菩萨说的话,就是一个真正合一的状态。我变成了一个管道,佛菩萨能够真正的从我这透出来的一个过程,这几个境界。

在这个过程中,ZH(M)师兄,他的工具箱法宝比较多。他就告诉我们说可以这么操作,可以那么操作,那我们就一起操作。所以我们大家要么就一起持咒,那在持咒的时候,有时候也把Y老师的诗,《登地》、《如来心泉》、《安祥颂》,都当咒来念。然后在这个念的过程中,确实就感觉接连到Y老师,读Y老师的诗的这种感觉跟Y老师更近了。那我们索性就直接去连接Y老师。所以你会看到我们小组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会说连接YHY老师,感恩YHY老师!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建立了跟Y老师的连接。所以我们就直接把它当(操作)来用,在操作的过程中,就是会发现《安祥颂》对开启心轮的作用和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就去做这个事情,把它当成我们开启“心流”的一个操作。

慢慢的我们就形成了三个模块,每天晚上我们读书,大概是每个人五分钟左右。当时我们人少,五个人,读完之后就差不多二十、二十五分钟这样子,就交流一会,有时候是不交流,没有什么话说,那我们就大家就一起来持咒来操作一下。有时候是我带,有时候是其他师兄带。所谓的带,比如说我在念这个《安祥颂》,我念大家跟着念,但是我出声,大家可以不用出声,或者大家出声也可以。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去转化我们自己的身心状态,也就是这样的状态吧,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能够尽量地把自己的身心处在一个透开的、打开的一个状态里面。

以前我们见了Y老师,或者说见了证量高的师兄,我们身心会有这种打开的状态,会维持一个星期。我们在这种操作下,每天都是这种状态,大家就乐此不疲。就这样操作了大半年,其实不用大半年,我两个月就见性了。WT师兄是三个月她就“入流”了,后来证“八”了。这样的一个学习模式,我们是非常推荐的。

刚才ZS师兄也说了他最大的得益,最大的利益也是从共修小组学习里面获得的.我们每个人都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我们现在的一个模式就非常的确定。

我们经过几轮的演变迭代,现在我们分成了每周三,周五和周日共修。周三我们定为读书日。因为我们现在小组人多了,每次学习都不少于十个人,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先去读书,读完书之后都已经10:30了,每次我们都要差不多到11点,每个人读完书就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周五我们就作为一个交流日。这种交流,我们读书就会少一点,就只挑几个人来读几段,然后确定一个交流的目的,或者说交流的专题,然后大家围绕这个专题来进行交流。周日我们就作为一个操作日,就基本上不读书了。就前面吐气五分钟,然后大家每个人都来过一轮。这种方式,目前我们觉得现在学习的方式,是最优的一版,大家都能各取所需。每个人的进步,我觉得在这个地方都是非常快的。

THE END
1.唐律的慎刑思想及其传承唐律主要由律文与“疏议”两大部分组成。律文以规定各种制度为重。“疏议”则以解释、补充律文为己任,其中大量阐发唐律的各种思想,是展现慎刑思想的重要平台,这就使唐律的慎刑思想得以同相关制度融为一体。我们看到,唐律慎刑思想的背后几乎都有相关制度的身影。例如,严格依法断狱思想与断罪须具引律令格式制度、不https://www.qinfeng.gov.cn/info/1064/232288.htm
2.秩序法是国家内部一切行为规范的综合,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确保统治者意志的忠实贯彻。大到对国家体系制度的构建,小到对国民权力与义务的界定,从方方面面来保证统治者的地位和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法肯定了统治者的地位,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如何保证法的贯彻与实施,律作为一种为刑罚出现了,律是什么,律是令,令天下守法https://www.jianshu.com/p/923b17ddadeb
3.法则编织百条守护之律三、立法之道:制定与实施机制 为了确保这些法律法规能够有效地执行,需要有完善的立法程序和行政管理体系。在这方面,一些国家采用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审判,如预测性司 法决策系统,以提高判决效率和准确性。此外,还有一些创新型企业致力于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合约自动执行工具,这样的工具能大幅降低成本并提升透明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gong-xiao/150619.html
4.法纲绘卷百条法律之韵法纲绘卷:百条法律之韵 一、序言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法律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它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是公正与和谐的保障。今天,我们将走进《法纲绘卷》,探索其中蕴含的一百条法律法规,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二、法治精神 在中国,这https://www.oqjabrjjyc.cn/jun-lei-cai-pu/336759.html
5.“大德小刑”的核心要义人类将道德教化作为诠释法律适用的参照物,并以此配合律法的适用,二者在实践中常能融合。相应地,古代律法的适用必须贯彻“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基本精神,以“德”和“刑”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二柄”,由此形成了以“大德小刑”为核心要义的慎刑思想。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98594.shtml
6.第三章因信称义与律法比较为什么以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保罗用三节圣经来说明这个问题。 (1)“凡不常照律法书上所记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诅”(申27:26),保罗以这节圣经所要表明的论点:律法所要求的是绝对和完全的顺从,它并不能原谅丝毫的缺欠,人的一点过失就会打跨整个人生,否定你自呜得意的一切所谓善行。因为律法主义乃是http://www.zgaxr.com/book/008/051/444.htm
7.(532)神所颁布的律法及属世的法律基督教改革宗神学是用文字的方式,将道德律表达出来,不只是为以色列百姓, 也是为了一切愿意顺服神的旨意的众时代的选民,因为一切 愿意顺服神的人之敬拜神,及彼此相爱,是神永恒不改变的 旨意. (i)罗2章15节:[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 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 https://biblicaldoctrines.wordpress.com/2011/08/16/532%E7%A5%9E%E6%89%80%E9%A2%81%E5%B8%83%E7%9A%84%E5%BE%8B%E6%B3%95%E5%8F%8A%E5%B1%9E%E4%B8%96%E7%9A%84%E6%B3%95%E5%BE%8B/
8.主耶稣怎么样看待摩西律法?夜间的必须进行的临检修(可能找不到工作签发人),但必须经调度许可,仍应明确工作负责人、许可人,做好安全措施,办理许可人和终结手续,工作许可人应将工作负责人的姓名、采取的安全措施、工作开始和结束时间记入值班记录。https://www.shuashuati.com/ti/df3dae614355497b933487411ab3d923.html
9.钻探工程题库(精选6篇)22、井管是垂直安装在地下的构筑物,包括()三个部分。A、井壁管 B、滤水管(过滤器) C、沉淀管 D、出水管 23、当前在我国常用的滤水管材料有()。A、钢质滤水管 B、铸铁质滤水管 C、水泥质滤水管 D、塑料滤水管 24、止水工作完毕后,一定要进行止水质量检查。检查止水效果的方法有()。A、连通检查法 B、水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rc1y6.html
10.郑永流:实践法律观要义:以转型中的中国为出发点当然,这种情况不是非中国莫属,但中国为甚是不争之事实。发达国家也正在发生从民族工业社会向全球化的生产网络体的社会结构变迁,欧洲日益走向前所未闻的超国家状态。而地理上东中西三部分结构的悬殊差别更是具有中国特点。这一多样态的社会事实与制定法规范存在多重的不对称: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fxjyyj/10919.htm
11.防呆法介绍(zt)因此,更具体的说“防呆法”是 1.具有即使有人为疏忽也不会发生错误的构造──不需要注意力。 2.具有外行人来做也不会错的构造──不需要经验与直觉 3具有不管是谁或在何时工作都不会出差错的构造──不需要专门知识与高度的技能。 三、功用 1.积极:使任何的错误,绝不会发生。 https://blog.csdn.net/congran6617/article/details/100367902
12.網上牧師雜誌–中文版(繁體)我建議你只把註釋書作為支援,豐富神在你閱讀經文時給你的信息。註釋書的功用是:(1)協助你理解經文;(2)作為你對經文解釋和怎樣使用該經文的「第二意見」(即保護你避免說愚蠢或錯誤的東西);(3)應付難解的經文篇章。 緊記要使用多本註釋以確保你能正確地詮釋經文,因為任何一本註釋都不能給你正確或列舉所有解釋的http://bible.org/print/book/export/html/24129
13.准则之优化——要素分析的形式偏谬及其实质修正(三)当下之中国:冲突法的法定适用 我国的涉外民事关系立法自始至终秉承的是“内外有别,分而治之”的理路,既反对法院地法统一调整、冲突法统一调整,也反对冲突法任择适用调整,而坚持的是冲突法的法定调整。 1.反对法院地法统一调整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8章第142条第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076.html
14.教育救济制度范文10篇(全文)为此,应摈弃高校权力行使行为不可诉的做法,在《教育法》、《规定》和《行政诉讼法》中确立新的标准:只要和高校的受教育权纠纷对学生的根本利益有重大影响,该受教育权等合法权益就应获得司法救济。按此标准,以下受教育权纠纷应划入法院受案范围:一是高校招生纠纷;二是退学、开除学籍纠纷;三是拒发、撤销学历学位证书https://www.99xueshu.com/w/ikeya4umqr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