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取得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法律规定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完善,商品的交易也日益频繁。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一些情况,比如销售货物时收了更多的货款,这就涉及到物权法的概念善意取得和。那么就有很多人不明白善意取得是什么意思呢。小编将详细为大家介绍。

一、什么是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或即时时效,指动产占有人向第三人移转动产所有权或为第三人设定其他物权,即使动产占有人无处分动产的权利,善意受让人仍可取得动产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制度。善意取得制度是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项法律制度。在广泛的商品交换中,从事交换的当事人往往并不知财产道对方是否有权处分财产,也很难对市场出售的商品逐一调查。

......

说到善意取得,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但是,善意取得也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只有符合一定的条件,才可以善意取得。那么,善意取得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善意取得的条件有哪些呢

(一)出让人无权处分;

(二)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第三人必须是善意的。善意一词是拉丁文bonafides来的,亦称不知情,指不知存在足以影响法律效力的事实的主观状态。我们这里所说的善意是指第三人不知道占有人系非法转让。善意取得,是第三人不知并不应知转让人是非法转让,一般是误信其为所有人或其他有处分权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碰到这样的情况。别人卖给我们东西,我们就和他交易,但是他的东西是他的吗他有权出售吗这个很难问清楚,也不太容易查证,我们也只是在协议或合同中要求对方做出保证。当然前提是,所其所出售的商品价格合理,没有重大疑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合法的手段得到了该商品,如果后来商品的真正的所有权人主张其权力时,怎么办我们是把东西退给他这种交易收不收法律保护。我们看一下什么是善意取得,以及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1、善意取得应该符合的条件

(1)出让人无权处分;

生活中经常有这种,本身自己对这样物品没有所有权,但是却擅自在没有通知物品的拥有人的同意下,在第三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物品转移给第三人,但是第三人却可以得到这种物品的所有权等等类似于这种行为,就是善意取得,善意取得也有例外,今天律图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善意取得成立的条件和善意取得的例外。

1、无偿的转让行为;

2、转让人和受让人采用占有改定方式的,由转让人继续占有动产的;

3、以转移物的请求权代替交付的。

有时候我们会在没有经过对方同意的情况下转让了别人的东西,但是知道对方不会介意的情况下,那么这种情况下善意取得是原始取得吗

善意取得是否是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的特征之一就是是基于法律规定,而不是原所有者的意愿。善意取得就是基于法律规定而取得的,并不是以原权力者意愿而得,所以属于原始取得。善意取得四点特征,处分人是无权处分,第三人是善意且有偿取得。转让的财产必须完成交付或者登记。所占有的物决不能是脱离物。

日常生活中,某人将物品交给他人保管,他人之后以合理价格卖给第三人。这种情况下,关于物品的所有权问题,很容易引发纠纷。如果上升到民事诉讼的话,就涉及到一个当事人举证问题。那么善意取得的举证责任谁来承担?

依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第三人若想取得所有权就必须证明自己是善意的,这样无疑就加重了第三人的负担,对第三人尤为不利,也使得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并不能很好地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若不由第三人举证而由其他人举证第三人为非善意,困难会很大,制约因素会很多,不利于举证工作的开展。

笔者认为,善意的举证责任应该由第三人来承担,因为第三人是权利的主张者,依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应该由主张者来举证,并且善意的意思表示是第三人作出的,所以由第三人举证较他人更为方便、合理。

为了鼓励交易,我国设立了善意取得制度。善意取得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侵犯了所有权人的合法权利。比如,租出去的电脑无缘无故被人卖了,还要不回来,显得有点情理不通。所以法律对善意取得的成立要件规定得比较严格。下面,律图的小编将介绍善意取得的法律规定,主要是概念以及成立要件。

根据《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第一款规定,善意取得应当具备下列成立条件:

THE END
1.法律小常识百问解析法治生活的智慧指南法律基础知识 什么是合法? 合法,即符合国家或地区现行有效的法律规定,不违反任何相关条例或规章制度。 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遵守法律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法律源自哪里? 中国的立法来源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基本自治规范性文件以及部门规章等。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56538.html
2.民法典内容咱们来看看这些新规定是怎么回事咱们来看看这些新规定是怎么回事?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法律的更新也是日新月异的。近年来,民法典内容的调整尤为频繁,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也可能带来一些变化。简单来说,民法典就是指一部详细解释个人和家庭关系、物权、债权等方面法律问题的基本法律。 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60638.html
3.100个法律法规知识点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大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MjA2NjEwNg==&mid=2247569975&idx=3&sn=2b2cad9688ccaa459cc5e5f6ef4fb988&chksm=cf87e53f399fcff71e02546edf9b72a3357c7e657232440b8189ed3da00cc7c443d50aadd090&scene=27
4.法律条文上说的“应当”是不是强制性的要求的意思啊,与必须有什么区法律分析:“必须”与“应当”的区别主要有:第一,程度不同。“必须”具有无条件性,即不论主体的https://www.lawtime.cn/wenda/q_25066050.html
5.审计中“应当”是必须的意思吗?高顿为您提供一对一解答服务,关于审计中“应当”是必须的意思吗?我的回答如下:勤奋的同学,你好~如果https://www.gaodun.com/ask/10355.html
6.仅凭承诺书可以起诉吗(一)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基于平等、自愿的原则下签订的 承诺书的内容应当是当事人内心真实意思的表达,不能被强迫或威胁或利诱、欺骗等。 (二)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承诺书的内容必须合乎法律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否则可能导致承诺书无效。 (三)没有侵犯他人利益 承诺人只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3960668427292083&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