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之过错责任原则——每个人都应为自己的错误买单赔偿过失行为人监护人寻亲

基于过错的行为,使他人发生损害者,应负赔偿责任。

——《法国民法典》

个人不仅对于自己之故意行为所生之损害,对于自己因懈怠或疏忽致人损害者,亦负赔偿责任。

西方有一句法学谚语:“有过错就有赔偿”。对这句话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其实这句话和中国的古语“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一个道理,都是法律最本质的特征“公平正义”的延伸。每个人都需为自己的过错买单,不仅仅是简单的道德要求,同时也是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之间平衡的必然要求。

法律就是要公平。所以,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张某和李某是同一村的村民,积怨已久。一天,张某决定报复李某,他想放火烧掉李某家前面的麦秸堆。为了不被发现,他偷偷把汽油倒到邻居王某家的麦秸堆上,打算借风势把火烧到李某家。

然而,正当张某点燃汽油时,喝醉的赵某路过,随手丢下了一个还在冒烟的烟蒂。烟蒂飘到王某家的麦秸堆上,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把李某家和附近的几家房子都烧了。

后来,始作俑者张某和碰巧丢烟头的赵某,分别因涉嫌放火罪、失火罪被依法逮捕。李某及邻居提起诉讼,要求赵某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而赵某及其代理人认为,赵某自己纯粹“躺枪”。所有损失应由一开始倒汽油的张某承担,赵某自己不应当共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PhotobyRossStoneonUnsplash

那么,毫无纵火之心的赵某要赔偿吗?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过错责任原则”,只有当行为人故意或疏忽造成他人损害时,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那么,赵某的行为是故意还是疏忽呢?

其实,赵某并不是故意的,但他没有注意到烟蒂没熄灭,属于“过失”——这也是一种过错。因此,赵某也需要为自己的失误负责。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只有在基于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并且造成了损害的情况下,行为人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其本质在于以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作为确定责任归属的依据。具体而言,就是有过错才有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在我国的民事侵权法律中,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这两个词语都不难理解,前者是指有意做某件事情的主观心态;而后者则是由于疏忽或者轻信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主观心态。

过错责任原则是一种公正、合理的原则。过错责任原则的公正性在于:

第一,有过错的人对其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反之当行为人已尽注意义务不存在过错时,不需承担责任。

第二,过错责任原则调和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行为人只有在有过错时才负有责任,充分表现了对个人自由意志的尊重,使个人可以放心地去发挥其聪明才智,彰显了个人价值。当行为人因过错对他人或社会造成损害,承担责任,进行赔偿,社会价值也因此得以满足。

第三,过错责任原则的本质是一种自我责任。简单地说就是“好汉做事好汉当”,是理性的要求。根据过错责任原则,对有关行为进行社会性的价值评判时,要对行为人的主观意志状态作出判断,以确定其致害行为是“应受谴责”抑或“可以原谅”,并以此作为依据决定其责任的有无以及责任的轻重,使行为的是非界限和责任界限得到明确划分,使承担责任的形式和责任范围得到准确判定。也就是说,当某一行为引发一定后果需要追究行为人责任时,不能仅仅根据行为后果的状态追究责任的大小,还要对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进行考量。

在本案中,张某拿汽油准备烧掉李家麦秸堆的行为明显是故意的,故其有过错应该负责任。本案最大的争议在于赵某是否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在本案中,赵某把未掐灭的烟头扔在地上,最终因为这点火星点燃了张某已经倒了汽油的麦秸堆,导致火势蔓延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其主观心理状态应为过失,过失在法律上也是一种过错,因此,赵某也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法律条文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小贴士

“过错责任原则”有点像开车时,如果你不小心闯了红灯撞到别人,你得负责。如果你是因为车子坏了,没办法刹车,那就不是你的过错,责任就不在你。但如果你明明可以避免,却没注意,那你就得负责任。

企业文化:唯明做事·唯仁做人

目前我们已为数百家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提供或曾经提供法律顾问服务;在国企改制及产权交易、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公司并购重组、私募股权投资、房地产开发、金融机构改制、不良资产处置、中外合资、证券、矿权交易、政府法律服务、教育法律服务、创业企业法律服务及劳动人事法律服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同时,累计承办了商事诉讼/仲裁、民事诉讼/仲裁、刑事辩护及行政诉讼等案件五千余件。

THE END
1.法律小常识百问解析法治生活的智慧指南法律基础知识 什么是合法? 合法,即符合国家或地区现行有效的法律规定,不违反任何相关条例或规章制度。 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遵守法律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法律源自哪里? 中国的立法来源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基本自治规范性文件以及部门规章等。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56538.html
2.民法典内容咱们来看看这些新规定是怎么回事咱们来看看这些新规定是怎么回事?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法律的更新也是日新月异的。近年来,民法典内容的调整尤为频繁,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也可能带来一些变化。简单来说,民法典就是指一部详细解释个人和家庭关系、物权、债权等方面法律问题的基本法律。 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60638.html
3.100个法律法规知识点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大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MjA2NjEwNg==&mid=2247569975&idx=3&sn=2b2cad9688ccaa459cc5e5f6ef4fb988&chksm=cf87e53f399fcff71e02546edf9b72a3357c7e657232440b8189ed3da00cc7c443d50aadd090&scene=27
4.法律条文上说的“应当”是不是强制性的要求的意思啊,与必须有什么区法律分析:“必须”与“应当”的区别主要有:第一,程度不同。“必须”具有无条件性,即不论主体的https://www.lawtime.cn/wenda/q_25066050.html
5.审计中“应当”是必须的意思吗?高顿为您提供一对一解答服务,关于审计中“应当”是必须的意思吗?我的回答如下:勤奋的同学,你好~如果https://www.gaodun.com/ask/10355.html
6.仅凭承诺书可以起诉吗(一)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基于平等、自愿的原则下签订的 承诺书的内容应当是当事人内心真实意思的表达,不能被强迫或威胁或利诱、欺骗等。 (二)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承诺书的内容必须合乎法律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否则可能导致承诺书无效。 (三)没有侵犯他人利益 承诺人只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3960668427292083&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