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以来,为啥迷人老祖们一直用“律”治国?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当然,这几个问题当中首先要需要解决的是“法”和“律”的区别,虽然在当下的语境中,“法律”是一个很常见的词,“法”和“律”也经常被混为一谈,但是在很多时候还是不一样的,最明显的,“律师”就不能叫“法师”,此话虽有调侃,但也很显著地提示了二者不同,而倘若我们留意中国古代的那些“法律”,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这些“法律”都是XX律,比如隋朝时期的《开皇律》,唐朝时期的《唐律疏议》,明朝时期的《大明律》,等等等等。

如此众多的朝代都选择了“律”而不是“法”,绝非偶然,至少仅仅从文字上讲,中国古代的漫长岁月是以律治国,而非依法治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弄清楚“法”和“律”的区别非常重要。

◇獬豸

这其实有一个前提假说,那就是世间的是非曲直,背后都应该有这么一个正义作为评判标准,如此正义在现实中自然不能指望獬豸来主持,那么部落邦国首领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针对各种情况做出判断,如果这样的判断能够为大家接受,首领就是“有德之君”,如此的“德”,其实就是自然法背后的正义原则。

流传下来的有一个关于商汤的故事中,商汤看到猎人张网捕鸟,并祷告希望所有的鸟都被捉住,然而商汤不认为这是符合正义的,就叫他撤下三面围网只留一面,不妄害生灵。如此行为被传开之后,商汤被认为是有德之君,威望大增。

◇连环画《曹刿论战》

◇《律吕解注》书影

当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之交,在礼崩乐坏秩序荡然无存之时,各诸侯国面临的两个问题,一则是如何在这样的乱世中生存下来,这需要最大限度把民众当韭菜来割,汲取民力进行总体战。二则是如何保持国内不动荡(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就是血淋淋的教训),如此需求之下,统治者做人间獬豸无法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给出不容置疑的律令,让大家都去遵守。

◇商鞅策划“徙木立信”的目的就是让秦国百姓无脑无条件服从相信君主的命令

而法家,乃至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的一件事,就是商鞅变法,其实这话没说完,准确地说叫“变法为律”,这个“律”当然具有普适性,但更主要的是不容置疑,如前所述,“律”的后面不必有自然法和公平正义,既然如此,就算有非常不人道的,底层意见很大的“律”,只要暴力机器能镇压都不是问题,所以秦律当中一系列严苛的规定应运而生,比如保甲连坐等等等等。改法为律对统治者而言有两大好处,一则只要掌握暴力机器就可以尽最大可能压榨民众汲取民力,此所谓“疲民,弱民而富国强兵”,二则统治者再也不用做“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人肉獬豸,在拥有至高权力的同时,把这项重大的责任下推到官吏体系当中。

◇睡虎地秦简上的秦律

明白这一点,就可以知道,这“法家”和“依法治国”其实没有一点点关系,从古至今,“法”的背后永远要公平正义让大家都能接受,而法家的秦律简直处处都在与此背道而驰。

当然啦,后人看历史往往会不自觉代入统治者视角,对秦律的看法也是如此,如此律令之下,民众们自然过的是苦不堪言,而统治者却可以积累大量的财富实力,一边镇压国内叛乱,一边吞并其他国家。但是很不幸,秦律本质上是要统治者权责分离,这违背了人类社会的权责对等底线。

◇前有商鞅后有李斯,他们一生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最后的下场,大概是应了那句:天道昭彰,报应不爽!图为影视剧中的李斯形象

从某个侧面讲,这其实就是“把律的精神贯彻到底,彻底抛弃法的精神”的恶果,所以后来刘邦入关中,是“约法三章”,而非“约律三章”,看来这个社会还是需要基本的自然法公平正义来维持的。

而到了唐朝,《唐律疏议》之所以被评价如此之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虽然名为“律”,但最大限度体现了“法”,也就是儒家基本价值观的精神。如此一来,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在这部著作中得到了完美展现,以至于后世凡是外儒内法治国之王朝,都会在《唐律疏议》的基础上制作自己的“律”,《大明律》,《大清律》,莫不如是。只不过这不管怎样,它还是律而非“法”,所以还是给了统治者相当大不讲理的空间。

◇《唐律疏议》成为后来制定律法者的参照标准图为《唐律疏议》书影

所以,法家和依法治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可以认为“秦法”是历史中一段两千多年的弯路,但且不说这段弯路中有多少无辜的牺牲品,单就说历史的功能,所谓“以史为鉴”,倘若不能正确地辨别出来,反而把法家和依法治国混为一谈,那岂不是白走了这两千多年的弯路了么?

原标题:《两千年以来,为啥迷人老祖们一直用“律”治国?|循迹晓讲》

THE END
1.法家(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学派)法家 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学派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1],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585296
2.中华法系,你真的了解吗?早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便产生了习惯法,夏朝之后的殷商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法律制度,至西周臻于完善。夏商周三代法制的发展,尤其是西周的礼乐刑罚制度,为中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以法而治”,战国时期李悝的《法经》创新封建法典体制。西汉时形成的汉律60篇,两汉沿用近400年。唐太宗以奉https://m.gmw.cn/2021-07/16/content_1302408557.htm
3.法家思想是法治,还是人治?认真看完,解答你的疑惑法律知识律师普2024-04-12 19:17:43小播读书广东 0:00/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小播读书 7.0万粉丝拿100本书单,关注同名公号 05:5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如何转换心智模式? 51:50《孙子兵法》特别加长版,一口气读懂孙子兵法的辩证法 https://www.163.com/v/video/VJULR4VG7.html
4.法家的法律思想研究(三)后期是法家法律思想的综合期和变异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和李斯。 韩非子总结了前期和中期法家的法律思想,对完善法家理论,充实法家法律思想的 内容做出了贡献,但也有过分迷信“术”以至于降低法治的理论价值的过误。李斯 对法家法律思想在秦的法制建设中的应用起了很大作用,但对秦王朝立法、用法实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53-2001012597.htm
5.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3法家的派系 四 法家的变法实践及其成果 1法家的变法实践 2法家与成文法的形成 发展 3法家的著作 五 法家的历史地位与历史 遗产 第二章 法家思想概述 一 法家思想的基本特征 二 法家思想的理论基础 1法家的历史观与变法论 2法家的人性论 三 法家关于法律的一般理论 https://libi.nwupl.edu.cn/bookInfo_0100056695.html
6.法家法律思想范文8篇(全文)法家法律思想范文(精选8篇) 法家法律思想 第1篇 秦王朝的法律思想,主要是继承秦国时期法律思想的传统,即其基础主要是自商鞅变法后法家思想在秦国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秦国特色的法律思想,其直接思想模式源自韩非的“法治”理论。 法家的法律思想研究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j72y6ho.html
7.法家法治思想(精选6篇)我国古代法家是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主张“变法”和“以法治国”的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悝、慎到、商鞅、韩非、李斯等。“法治”是法家法律思想的核心。他们主张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为“法”,以“法”作为治国和统一天下的主要方法,即所谓“以法治国”[1]P147、“垂法而治”[2]P163。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sl449qf.html
8.法家以法为本的法治理论文献综述何勤华先生在《中国法学史》中指出法家最集中和最精彩的理论就属法治学说,在法家以法治国的目标下,以法为本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法学界对其的研究故最为广泛,如马珺在《法家法律观和“法治”理论》一文中有对法家“以法为本”有详细论述,综观以上文献,我们不难得出法家要实行法治,必须首先有法,而且必须“依法为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falv/400404.html
9.法律论坛—法律网站导航法家网(www.fajiawang.com)是纯公益性质的司法考试类网站,法家网以“司考论坛”为主体,兼具“法律博客”“司考群组”为一体的专业法律网站。 无论您是否参加了司法考试、也无论您是否从事法律工作,只要您赞成“依法治国”,您就是法家学派的一份子,法家网欢迎每一位法家学派的成员以法家网作为您的网络精神家律师http://www.law-lib.com/lawseek/seek-i.asp
10.法家的法律思想课件.ppt法家的法律思想法家的法律思想1法家的法律思想、学派简介法家是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主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对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实践产生了最大的影响。在法律思想方面,法家为中国古代法律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异议:1、法家一词,最早由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提出:法家不别亲疏,不殊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1878023.html
11.2021法硕考研:法制史之战国时期法家的法制思想在法律的选用上,法家反对宗法制时代的“礼有差等”,而主张‘刑无等级’。即所谓“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三)“行刑重轻” 在法律的内容上,法家主张“行刑重轻”即主张用严刑重罚的手段来达到以法治国的目的。“重刑主义”也是法家法律思想的突出内容。他们要求“轻罪重判”,提高量刑幅度,最终达到https://www.kaoyan365.cn/jm/195259.html
12.法硕笔记背诵版之法制史在法律的内容上,法家主张“行刑重轻”即主张用严刑重罚的手段来达到以法治国的目的。“重刑主义”也是法家法律思想的突出内容。他们要求“轻罪重判”,提高量刑幅度,最终达到“以刑去刑”的目的。 (四)“法布于众” 最后,与“以法治国”等原则的要求相适用,法家也主张“法布于众”即向全社会公布国家的法律,认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609/11/6822020_122637399.shtml
13.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00264讲义第二章学历提升学历教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即作为传统中国正统思想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儒家的法律思想融合了先秦诸子各家中与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的因素,而逐渐取代了法家法律思想,成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导,对中国法兰思想和法律制度的演变影响很大,以致儒家法律思想的特点,成为五四运动前整个中国法律思想的重要特点,并且至今仍影http://xueli.en369.cn/jiaocai/168690310010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