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还是本恶:深度解读荀子性恶论韩非人性本恶论——顶端新闻

我们小时候都曾背诵过“三字经”,开头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那么,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呢?不同大家给出不同的解读。

孟子虽然给出“人性本善”论,但他认为,脱离人和社会去谈论人性是毫无意义的,并且,孟子的“人性本善”论,也有一个很大的漏洞,他的说法自相矛盾,他没能真正解读“人性为什么向善”“人心为什么向恶”?如果人性刚开始就向善,为什么会出现逼良为娼的环境呢?

荀子的“性恶论”

其实我们再来看荀子的性恶论。人们对于荀子性恶论认知的误区,并不亚于对于孟子性善论的误解,诸多人认为荀子的看法是人性本恶,就是说人出生之后就是邪恶的,之所以之后,会出现好人是因为环境对于他的洗礼,但其实不是。

荀子的观念是将人性分开来看的,他将人性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称之为“性”,一部分称之为“伪”,在荀子的观念中,“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就是一个人出生下来之后所拥有的具体本能。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具体本能并不是人特殊拥有的,而是人与自然界其他动物共同所拥有的,比如食、性、色等等,这些是邪恶的,代表的是人类的原始欲望和冲动。

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伪也

而“伪”则指的是人的社会属性,荀子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必定是巨大的,而且荀子认为,作为主要的区别,在于人对于社会的适应性以及人的思维压制,就是说,人是有接受思想熏陶的能力的,也是可以通过接受思想文化等等的教育,来改变自身行为的。

所以,人的社会属性是人,后期在环境当中所学到的东西,对于这一部分,荀子认为是善良的,而这两部分加起来才是真正的人性,所谓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

此外,荀子还说,在人性中自然属性的邪恶是非本质的,社会属性的善良才是本质的,并且社会属性的善良是可以压制自然属性的邪恶的,这也就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规则的重要性。

荀子理念,隐含着法家思想

荀子的治世观念中,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提到了规则,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荀子认为人是善恶参半的,要想人的善良压着邪恶,那么,就必须要让那些邪恶战胜善良的人,受到惩罚,或者运用社会的手段来帮助人压制邪恶,因此规则是必不可少的。

这也是,为什么荀子作为儒家大师,会教出两个法家弟子的关键所在,其实到了这里,荀子的儒家思想变成法家思想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因为我们从荀子的观念当中,已经隐约的看到了以法治理天下的基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荀子认知中的规则,并不像法家的规则那般严厉,也并非是强制性的,更多的是类似于礼乐制度,是一种对人的熏陶,以及对人行为的规范,与法家的法律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韩非的人性本恶论

可能很多人对于这一点并不是十分了解,就像我们上述所说的那样,很多人都认为人性本恶,是荀子提出来的,其实这一观点是荀子的高徒韩非的肩颈,韩非认为,人原本就是邪恶的,并且没有丝毫的善良可言,也正因如此,在韩非的观念当中,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是能够稳定社会发展根基的关键。

因为人是原本邪恶的,如此一来,人就一定会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做一些不适合于国家发展相辅相成的事情,而这样的人如果不受到惩罚,那么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乱,毕竟谁想天生服务于别人呢?谁想一直听从于别人的号令呢?每个人都想身居高位,每个人都想荣华富贵。

韩非强调,用法律压制人性中的邪恶

所以,就会有一部分人超越道德的标准,并且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为所欲为,而这些人也将人性中的“恶”,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为了压制这种邪恶,韩非认为只能够用严刑酷法,让这些企图作恶的人受到惩罚,并且受到强制性的惩罚。

通过人们对于法律的恐惧,对于承担后果的恐惧,来帮助人们压制住人性中的邪恶,指引人们向着善良的方向发展。

这样的思想其实与荀子的观念,有类似的地方,只不过在荀子的观念中,人是善恶参半的,人或许在利用善良压制邪恶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社会规则的指引,但是,远远没有韩非的理论中的“法”那么重要。

因为在韩非的观念里,人性是毫无善良可言的,能够压制住人性中邪恶的绝对不是人自己,必然是社会的严刑酷法。所以,韩非对于法的应用和理念研究的非常之深,他也被称为是法家的集大成者,究其根源就是韩非对于人性的认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其实人们对于人性的认知,与他们的社会观念和治国理念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在孟子看来,人性是有向善发展的趋势的,那既然如此,人其实就能够更好的规划和约束自身的行为,具有本身的道德观念和是非标准,如此一来,人必定不需要通过严刑酷法来进行约束。

而在荀子看来,人却是善恶参半的,在此之中,有一部分人或许能够利用人性中本有的善良来压制邪恶,但同时,也必定会有另一部分人,无法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压制邪恶,如此,就需要用到社会规范的指引。所以,荀子对礼乐制度非常的崇尚,对于规则和规范有着独到的见解。

而韩非认为人性本恶,人出生下来就是邪恶的,没有丝毫的善良可言,要想社会稳定,要想人的发展不受阻碍,那么就必须通过强制性的社会手段来进行干预,帮助人自身解决人性当中的缺陷,同时帮助人们压制心中的邪恶,让人们走向善良的道路。

所以,韩非对于法非常的青睐,他也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由此看来,对于人性的认知是会影响人的治国理念的,其实,关于人性这个话题或许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我们无法决定人到底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有的时候因为环境的影响,我们甚至无法左右自身的行为。

做人至少要有一颗向善良方向发展的心,有一颗规划自身行为的心,至少不能去做伤害他人,伤害社会的事情。

THE END
1.法家(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学派)法家 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学派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1],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585296
2.中华法系,你真的了解吗?早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便产生了习惯法,夏朝之后的殷商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法律制度,至西周臻于完善。夏商周三代法制的发展,尤其是西周的礼乐刑罚制度,为中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以法而治”,战国时期李悝的《法经》创新封建法典体制。西汉时形成的汉律60篇,两汉沿用近400年。唐太宗以奉https://m.gmw.cn/2021-07/16/content_1302408557.htm
3.法家思想是法治,还是人治?认真看完,解答你的疑惑法律知识律师普2024-04-12 19:17:43小播读书广东 0:00/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小播读书 7.0万粉丝拿100本书单,关注同名公号 05:5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如何转换心智模式? 51:50《孙子兵法》特别加长版,一口气读懂孙子兵法的辩证法 https://www.163.com/v/video/VJULR4VG7.html
4.法家的法律思想研究(三)后期是法家法律思想的综合期和变异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和李斯。 韩非子总结了前期和中期法家的法律思想,对完善法家理论,充实法家法律思想的 内容做出了贡献,但也有过分迷信“术”以至于降低法治的理论价值的过误。李斯 对法家法律思想在秦的法制建设中的应用起了很大作用,但对秦王朝立法、用法实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53-2001012597.htm
5.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3法家的派系 四 法家的变法实践及其成果 1法家的变法实践 2法家与成文法的形成 发展 3法家的著作 五 法家的历史地位与历史 遗产 第二章 法家思想概述 一 法家思想的基本特征 二 法家思想的理论基础 1法家的历史观与变法论 2法家的人性论 三 法家关于法律的一般理论 https://libi.nwupl.edu.cn/bookInfo_0100056695.html
6.法家法律思想范文8篇(全文)法家法律思想范文(精选8篇) 法家法律思想 第1篇 秦王朝的法律思想,主要是继承秦国时期法律思想的传统,即其基础主要是自商鞅变法后法家思想在秦国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秦国特色的法律思想,其直接思想模式源自韩非的“法治”理论。 法家的法律思想研究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j72y6ho.html
7.法家法治思想(精选6篇)我国古代法家是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主张“变法”和“以法治国”的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悝、慎到、商鞅、韩非、李斯等。“法治”是法家法律思想的核心。他们主张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为“法”,以“法”作为治国和统一天下的主要方法,即所谓“以法治国”[1]P147、“垂法而治”[2]P163。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sl449qf.html
8.法家以法为本的法治理论文献综述何勤华先生在《中国法学史》中指出法家最集中和最精彩的理论就属法治学说,在法家以法治国的目标下,以法为本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法学界对其的研究故最为广泛,如马珺在《法家法律观和“法治”理论》一文中有对法家“以法为本”有详细论述,综观以上文献,我们不难得出法家要实行法治,必须首先有法,而且必须“依法为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falv/400404.html
9.法律论坛—法律网站导航法家网(www.fajiawang.com)是纯公益性质的司法考试类网站,法家网以“司考论坛”为主体,兼具“法律博客”“司考群组”为一体的专业法律网站。 无论您是否参加了司法考试、也无论您是否从事法律工作,只要您赞成“依法治国”,您就是法家学派的一份子,法家网欢迎每一位法家学派的成员以法家网作为您的网络精神家律师http://www.law-lib.com/lawseek/seek-i.asp
10.法家的法律思想课件.ppt法家的法律思想法家的法律思想1法家的法律思想、学派简介法家是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主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对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实践产生了最大的影响。在法律思想方面,法家为中国古代法律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异议:1、法家一词,最早由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提出:法家不别亲疏,不殊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1878023.html
11.2021法硕考研:法制史之战国时期法家的法制思想在法律的选用上,法家反对宗法制时代的“礼有差等”,而主张‘刑无等级’。即所谓“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三)“行刑重轻” 在法律的内容上,法家主张“行刑重轻”即主张用严刑重罚的手段来达到以法治国的目的。“重刑主义”也是法家法律思想的突出内容。他们要求“轻罪重判”,提高量刑幅度,最终达到https://www.kaoyan365.cn/jm/195259.html
12.法硕笔记背诵版之法制史在法律的内容上,法家主张“行刑重轻”即主张用严刑重罚的手段来达到以法治国的目的。“重刑主义”也是法家法律思想的突出内容。他们要求“轻罪重判”,提高量刑幅度,最终达到“以刑去刑”的目的。 (四)“法布于众” 最后,与“以法治国”等原则的要求相适用,法家也主张“法布于众”即向全社会公布国家的法律,认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609/11/6822020_122637399.shtml
13.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00264讲义第二章学历提升学历教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即作为传统中国正统思想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儒家的法律思想融合了先秦诸子各家中与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的因素,而逐渐取代了法家法律思想,成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导,对中国法兰思想和法律制度的演变影响很大,以致儒家法律思想的特点,成为五四运动前整个中国法律思想的重要特点,并且至今仍影http://xueli.en369.cn/jiaocai/168690310010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