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都曾背诵过“三字经”,开头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那么,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呢?不同大家给出不同的解读。
孟子虽然给出“人性本善”论,但他认为,脱离人和社会去谈论人性是毫无意义的,并且,孟子的“人性本善”论,也有一个很大的漏洞,他的说法自相矛盾,他没能真正解读“人性为什么向善”“人心为什么向恶”?如果人性刚开始就向善,为什么会出现逼良为娼的环境呢?
荀子的“性恶论”
其实我们再来看荀子的性恶论。人们对于荀子性恶论认知的误区,并不亚于对于孟子性善论的误解,诸多人认为荀子的看法是人性本恶,就是说人出生之后就是邪恶的,之所以之后,会出现好人是因为环境对于他的洗礼,但其实不是。
荀子的观念是将人性分开来看的,他将人性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称之为“性”,一部分称之为“伪”,在荀子的观念中,“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就是一个人出生下来之后所拥有的具体本能。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具体本能并不是人特殊拥有的,而是人与自然界其他动物共同所拥有的,比如食、性、色等等,这些是邪恶的,代表的是人类的原始欲望和冲动。
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伪也
而“伪”则指的是人的社会属性,荀子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必定是巨大的,而且荀子认为,作为主要的区别,在于人对于社会的适应性以及人的思维压制,就是说,人是有接受思想熏陶的能力的,也是可以通过接受思想文化等等的教育,来改变自身行为的。
所以,人的社会属性是人,后期在环境当中所学到的东西,对于这一部分,荀子认为是善良的,而这两部分加起来才是真正的人性,所谓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
此外,荀子还说,在人性中自然属性的邪恶是非本质的,社会属性的善良才是本质的,并且社会属性的善良是可以压制自然属性的邪恶的,这也就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规则的重要性。
荀子理念,隐含着法家思想
荀子的治世观念中,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提到了规则,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荀子认为人是善恶参半的,要想人的善良压着邪恶,那么,就必须要让那些邪恶战胜善良的人,受到惩罚,或者运用社会的手段来帮助人压制邪恶,因此规则是必不可少的。
这也是,为什么荀子作为儒家大师,会教出两个法家弟子的关键所在,其实到了这里,荀子的儒家思想变成法家思想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因为我们从荀子的观念当中,已经隐约的看到了以法治理天下的基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荀子认知中的规则,并不像法家的规则那般严厉,也并非是强制性的,更多的是类似于礼乐制度,是一种对人的熏陶,以及对人行为的规范,与法家的法律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韩非的人性本恶论
可能很多人对于这一点并不是十分了解,就像我们上述所说的那样,很多人都认为人性本恶,是荀子提出来的,其实这一观点是荀子的高徒韩非的肩颈,韩非认为,人原本就是邪恶的,并且没有丝毫的善良可言,也正因如此,在韩非的观念当中,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是能够稳定社会发展根基的关键。
因为人是原本邪恶的,如此一来,人就一定会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做一些不适合于国家发展相辅相成的事情,而这样的人如果不受到惩罚,那么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乱,毕竟谁想天生服务于别人呢?谁想一直听从于别人的号令呢?每个人都想身居高位,每个人都想荣华富贵。
韩非强调,用法律压制人性中的邪恶
所以,就会有一部分人超越道德的标准,并且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为所欲为,而这些人也将人性中的“恶”,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为了压制这种邪恶,韩非认为只能够用严刑酷法,让这些企图作恶的人受到惩罚,并且受到强制性的惩罚。
通过人们对于法律的恐惧,对于承担后果的恐惧,来帮助人们压制住人性中的邪恶,指引人们向着善良的方向发展。
这样的思想其实与荀子的观念,有类似的地方,只不过在荀子的观念中,人是善恶参半的,人或许在利用善良压制邪恶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社会规则的指引,但是,远远没有韩非的理论中的“法”那么重要。
因为在韩非的观念里,人性是毫无善良可言的,能够压制住人性中邪恶的绝对不是人自己,必然是社会的严刑酷法。所以,韩非对于法的应用和理念研究的非常之深,他也被称为是法家的集大成者,究其根源就是韩非对于人性的认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其实人们对于人性的认知,与他们的社会观念和治国理念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在孟子看来,人性是有向善发展的趋势的,那既然如此,人其实就能够更好的规划和约束自身的行为,具有本身的道德观念和是非标准,如此一来,人必定不需要通过严刑酷法来进行约束。
而在荀子看来,人却是善恶参半的,在此之中,有一部分人或许能够利用人性中本有的善良来压制邪恶,但同时,也必定会有另一部分人,无法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压制邪恶,如此,就需要用到社会规范的指引。所以,荀子对礼乐制度非常的崇尚,对于规则和规范有着独到的见解。
而韩非认为人性本恶,人出生下来就是邪恶的,没有丝毫的善良可言,要想社会稳定,要想人的发展不受阻碍,那么就必须通过强制性的社会手段来进行干预,帮助人自身解决人性当中的缺陷,同时帮助人们压制心中的邪恶,让人们走向善良的道路。
所以,韩非对于法非常的青睐,他也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由此看来,对于人性的认知是会影响人的治国理念的,其实,关于人性这个话题或许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我们无法决定人到底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有的时候因为环境的影响,我们甚至无法左右自身的行为。
做人至少要有一颗向善良方向发展的心,有一颗规划自身行为的心,至少不能去做伤害他人,伤害社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