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B站up主的一封信:我与法律史的故事

戚宇辰,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本科生,复旦大学中国法律史硕士在读,曾获曾宪义先生法律史奖学金优秀本科论文奖。

致屏幕前的读者:

展信佳。

视频走红之后,有许多朋友私信我表达他们的想法,或是法史同侪的惺惺相惜,或是其他专业朋友的好奇与赞许,甚至有一位高中小朋友豪情直言:“你是我学习的榜样!看了你的视频,我决定大学报考法律史专业!”看着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句末那个坚毅的感叹号,我着实骇破了胆:虽说我深沉地热爱着我的专业,也诚挚地希望法律史学科能和其他学科一样如火如荼地发展,但凭我的一个视频便给这位小朋友注入一腔孤勇,并且让他“视死如归”般地往深潭潜去,那我这罪孽可就真的是“罪不容诛”了。(苦笑)

所以,我决定写写我和法律史的故事,写写其中的“苦辣酸甜”。让本专业以外的朋友也能看看,相对于人人歆羡的“白雪公主”专业,和“灰姑娘”法律史携手并肩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邂逅与升温

打小我便喜欢汉字和传统文化,每当看到一个个婀娜多姿的汉字舞动于轻盈的毛笔之下,或者看到某个传统民俗文化架起连接古代与现代的桥梁,我心中一股莫名的满足感便油然而生。当周围大部分小朋友都沉湎于奥数竞赛时,是汉字和民俗文化编织着我童年的绮梦,让我成为一个坚定的中文系拥护者。

直到高考之前,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坚定的文字学和民俗学的信徒,中文系是我唯一皈依的佛门。然而真正报志愿的时候,家中的“腥风血雨”却改变了我选择的轨迹,出于对各个专业的不了解,家人误认为传统的文史专业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就业优势,而法学和经济等更为“实用”的学科可以在就业时少走弯路。恰逢此时北师大抛出橄榄枝,以法学和小语种双学位的实验班向我和家人发出要约,于是在“父权”的威严之下,我妥协地选择了法学专业。

然而大学伊始,我的法学学习之路走得真是踉踉跄跄。我作为一个高考大省的传统学子,过去的十几年几乎一直待在校园之中,生活的重心几乎都是学习课本知识,间或发展一下兴趣爱好,这导致我的生活阅历相对比较匮乏。进入法学院学习之后,许多从未听说过的法学抽象概念接踵而来,我难以将学习到的法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迁移融合起来,这让我在学习法学时产生了深深的疑虑:这些抽象的知识该怎么具象地理解?它们和我这么多年学到的知识的关联是什么?它们和我的生活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外加第二外语的学习也在不断加压,整个大一上学期的学习,我的感受是非常负面的。

老实说,最初听到中国法制史的名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就像水溶于水中,难以引人注目。上课前买的法制史课本,也被堆放在众多的专业书里落灰。然而这个最不被法学学生重视的学科,却让我“敝帚自珍”。本科的法制史夏老师是一位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学者,他上课时嵌在嘴边的笑容和不急不慢的语调活脱脱就是“公子如玉”的写照,总觉得他有不同于法学院的古味(其他法学院老师也都很棒!大家的气质类型不一样哈!)。

除了知识讲授之外,夏老师还布置了每周的课堂展示,展示的主题尽是古代文化与古代法律制度。看到展示主题的我就像见了血的蚊子,兴奋得两眼发光,尤其是看到“姓氏文化与法律史”的选题,作为不常见姓氏拥有者的我,立刻报名,并成为第一组汇报人。面对下一周就要进行的汇报,同学们都是“敬而远之”,不敢轻易加入,于是我一不做二不休,孤军奋战,做了一场现在回味起来仍酣畅淋漓的课堂展示。展示结束之后,夏老师竟然叫我“戚哥”,同学们也说,我在讲的时候,眼里似有星辰闪烁,我一下子找到了曾经在法学学习中不太能感受到的舒畅感和兴奋。

法制史的第二节课结束后,我就知道,中国法制史这门课,已经从一个初入我心门的普通的嫔位,直接晋升为不可撼动的皇贵妃了。日后虽然也在法学院再遇“佳人”,都只能屈居其后。私以为,人们对某一个学科的喜爱或者人们对某一个领域的热忱,无非就是出于一个简单的“好奇心”。当一个学科能够不断满足你探索世界和探索自我的好奇心,这就是适合你的学科,是你可以穷其一生深耕的热爱。而法制史学科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满足我好奇心的过程:中国最早的法律是什么样的?法律为什么被称为法律?古代结婚的礼仪是什么?古代五刑的演变是什么?这些问题在当今看来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既不能作为立法的内容照搬,也不能指导立法,同时对社会生产看上去也没有裨益,但是架不住它能满足一个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在其他法学学科的学习中,我需要自己一个人在一个未知的、极少涉足的领域小心翼翼地摸索,由于我个人浅薄的阅历和可怜的理解力,总是在法学学习中磕磕绊绊,然而法制史的学习是有种老朋友陪着你一起探索更大的世界的感觉,这样的熟悉感让人安心。就这样,我们结束了一个学期的法制史学习,如今回想起那一学期的法制史课,仍然是意犹未尽,自然回甘。

大学之后逐渐接触到法学行业的就业走向和就业者的生活状态,我预设的情况与现实大相径庭。我清楚地知道,即使我运气足够好能有幸跻身红圈所的行列,但是让我夜以继日地坐在律所,搜集整理着卷帙浩繁的IPO、破产重组等等文件,我是无法找到快乐的。因为我似乎感受不到我对这份工作的“好奇心”,没有了好奇心,就很难有兴趣和钻研下去的动力,即使我能够在这个领域做到差强人意,我也绝不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翘楚,也不会在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但是看到周围许许多多同学都在为选择哪一个律所、选择哪一个团队而发愁时,我陷入了迷茫:

法制史算是给我的大学生活点了一个大大的逗号,这个逗号让我不断放慢脚步,追问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能让自己停下来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我自己真心所爱的事业。在反复的追问和大学前三年在中文系不间断的蹭课之后,我逐渐坚定了目标:我要做实用法学的叛逃者,投向法史或者中文系的怀抱。

怀疑与无奈

与法律史的初识与热恋,恰如新婚燕尔时的甜蜜。只是,热恋期结束,我们终将面对现实,各种问题才悉数暴露出来。有些问题是我现在仍在追寻答案,却找不到解决途径的。

在以实用主义和精英主义为追求和导向的法学院中,法律史学科的人文属性让其显得格格不入,几乎每一位学习法律史的同学都会发出诘问:学这门学科对于就业有什么帮助?对于法律实践有什么帮助?这个问题同样也会让我语塞,虽然我似乎可以从人文角度和理论意义阐述法律史的极端重要性,甚至侃侃地背诵课本上法律史学科的意义和价值,但是让我把法史学科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却无从下手。

不过,正是因为法律史的边缘,也让法律史成为绝佳的跳板专业,许多朋友学习法律史,或者读研选择法律史专业时,往往可能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因为民商法等就业前景更好的学科竞争压力更大,所以选择法律史学科成了提升学历、进入更好层次学校的曲线救国之路。这也一方面导致了法律史学科的学生黏度较低,学生向学者的转化率不高。

许多法律史学科的学者老师们常常感慨,法律史学科似乎真的是“后继无人”,但是当有不谙世事的萌新抱着一腔热忱想要深耕法律史时,老师们又会站在为学生个人发展负责的角度上理性“劝退”。早在大三学期末,大约2019年的时候,我列席了北京举办的法律史学科学术论坛,当时真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许多论文和专著中熟悉的名字竟站立在面前。这次论坛有学者老师们的论文交流,同时也有对法律史学科未来的展望。在场的老师们对于法律史学科的深爱都是一览无余,但是对于学科的发展也都是忧心忡忡。当提问环节我举手表明我是个想要读法律史的本科生,现在对于法律史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学习模式存疑的时候,真可谓是举座哗然,耳边充盈着“好小伙子”、“勇气”之类的语词。到复旦读研之后,法律史的老师们也从不曾强求我们读博,而是理性地分析、理性地劝退。

法律史学科的研究采用的是法律史料,运用的方法也多涉及文字训诂等小学方法(小学又称中国传统语文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和历史学的分析方法(因为本科没有在历史系蹭课,所以历史学科科班采用的方法我并不知晓),这些训练在历史系和中文系是必修课,也是传统人文学科行走时的拐棍。而法学院不曾开设此类课程,而且想必未来也不太可能开设此类课程,故而研究法律史的学生如果没有在其他学院修读的经验,科研道路真可谓是踽踽独行。

本科在北师大时,学院发布了法律经典文献导读的学分课要求,担任课程负责老师的马老师指定的参考书目包括《明儒学案》《大清律例》等原典,老师们也在有意识地补强法学院学生的原典阅读能力。只可惜当时我并未沉下心来读透,阅读《明儒学案》时也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以至于这本书的内容已经是浮光掠影,现在想想竟不能举一字。

法律史学科的交叉属性让其跌入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境地,或许不少本专业的同侪都在疑惑,我们看似又研究法律又研究历史,但是实质上我们法律研究得也不如法学院其他专业同学精,历史研究得也不如史院同学深,法律史学生的身份同法律史学科一样尴尬。倘若我所说的史学和小学训练是强人所难,那么保证一个充足的课时量,至少能在一学期内从容地讲完法史课本的内容总不过分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法史知识点细碎量大且复杂,一周两到三节课的安排真的难以穷尽一本书的知识点,我迄今仍对法律史课“紧缺”的课时量“耿耿于怀”,到接近学期末时,鲜有老师能将历朝历代的法制史知识讲完。我曾经在想,是否可以把法律史的课分成两学期开,上半学期学唐朝以前的法律,下半学期学唐朝及唐朝以后的法律,然而想一想,一个学期的法律史课程都让法学院的学生应接不暇,更遑论连上两个学期了。我这不是典型的“己所欲,强施于人”吗?这个想法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法律史学科的学习中,我竟逐渐体会到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辛酸与无奈。都说“麻绳专挑细处断”,似乎整个法学院中,法律史是最“人微言轻”的一门学科,后继乏人、必修课地位不保等现状或者谣传,也都接二连三地冲击着这个似乎不应该属于这个学院,这个时代的学科脆弱的神经。

承认与和解

曾经的幸福与甜蜜、失落与无奈,最后都要归于平淡而按部就班地生活。不论是喜是悲,既然选择了法律史学科,就只有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踩实了走下去。我曾经在大学追寻生活和工作的意义,也曾经想要探求生命的真谛,或许正是受到周围遇到的老师、同学的启发,让我毅然选择了法律史学科,这也算是给了自己一个答案。无论是复旦还是北师的法律史老师,抑或是在论坛中有几面之缘的友校法史老师,以及许许多多素未谋面的法律史前辈、学者、同侪,他们都在不遗余力地为法律史专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法律史是一个时常让我热泪盈眶的世界,对我来说她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看历朝历代更替演进,千古帝业不过是弹指间灰飞烟灭;看先民从蒙昧走向懵懂再追求自由与真理,中华文明历久弥坚;看一行不经意的小字,思绪瞬间拉扯到千百年前,设身处地地情景带入,不禁跟着古人笑与泪;看着习俗与法律层层演变,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找到古今的连接点……法律史学科的老师们也让我动容,或许是小众边缘学科学者之间的惺惺相惜,法史研究室的氛围一直温暖人心。我是个非常幸运的人,本科时夏老师引领我迈进法律史的大门;李老师牵着我摸索论文写作的门路;研究生阶段韩老师不遗余力、苦口婆心地谆谆教诲,带着我在法史科研路上奔跑(虽然我还在努力紧追我导的步伐中);王老师、郭老师、赵老师、赖老师、孟老师等老师都在我们法律史学习上搭建云梯……(哈哈,有在写论文致谢之感)

如今我也摒弃了执念,不去刻意追求法律史的“伟大复兴”,或者妄图寻回她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辉煌。而且,看到如今仍有这么多法律史学科的学者们在这个领域辛勤耕耘、孜孜矻矻,我知道法律史,是有未来的!

承认现状,“知耻而后勇”,这便是我与法律史学科的和解。

THE END
1.揭秘Paper的神奇属性!可数还是不可数?揭秘Paper的神奇属性——可数还是不可数?在日常学习和科研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关于论文(Paper)的神奇属性。有时我们可以说“我写了一篇论文”,有时又说“我需要发表更多的papers”。那么,究竟论文是可数的还是不可数的呢?本文将为您揭晓答案。什么是论文?论文是一种用于学术交流的文章,通常包含研究、分析或评论等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204702332858455&wfr=spider&for=pc
2.law是什么意思翻译law的意思商务英语词汇5.法律机构6.可数名词:规则,规章,条例7.可数名词:良好行为的准则,(某地或某场合下的)行为规范8.可数名词:规律,法则,原理9.可数名词:定律 单词分析 这些名词均有“法同,法规”law普通用词,泛指由最高当局所制订、立法机构所通过的任何成文或不成文的法规或条例。constitution指治理国家或国家在处理内外政务时所https://www.isixue.com/article/408419/
3.提升法律英语能力助推涉外法治建设此外,北京外国语大学郑小军教授强调了法律英语对于涉外法律工作的重要性,分享了法律英语学习经验,还做了“美国法律案例阅读”英文讲座;甘肃政法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唐丽玲教授分享了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法律英语人才培养可行性追踪分析报告、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法律英语教学设计方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朱勇教授分享了法庭口译的https://waiyu.usst.edu.cn/_t265/2021/0526/c5581a247869/page.htm
4.法律援助中心的翻译是:Legalaidcenter中文翻译英文意思,翻译青云英语翻译 请在下面的文本框内输入文字,然后点击开始翻译按钮进行翻译,如果您看不到结果,请重新翻译!法律援助中心 选择语言:从 到 翻译结果1翻译结果2 翻译结果3翻译结果4翻译结果5 翻译结果1复制译文编辑译文朗读译文返回顶部 Legal aid center 翻译结果2复制译文编辑译文朗读译文返回顶部 Legal aid center 翻译http://nuoweiyu.zaixian-fanyi.com/fan_yi_3884499
5.英语世界杂志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主办2012年第08期在法律英语中,law可以说是用得最多的词了,可是它决非一个容易用的名词。它是可数名词吗?它能与不定冠词连用吗?它能与定冠词连用吗7一个严谨的译者下笔时都不免会产生这些问题。长期以来,许多语言学者都曾尝试着从中理出规律来,如葛传架先生在《英语惯用法词典》的law词条就曾指出: About Words 关键词:英语https://www.youfabiao.com/yingysj/201208/
6.法律英语何家弘编第四版课文翻译(1法律英语-何家弘编第四版课文翻译(1-20课).pdf,第一课 美国法律制度介绍 第一部分 特征与特点 美国既是一个非常新的国家也是一个非常老的国家。与许多别的国家相比它是一个新的国家。同时, 它还因新人口成分和新州的加入而持续更新,在此意义上,它也是新国家。但是在其它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403/5110244024002234.shtm
7.accessgiveto翻译法律英语中accessto的巧妙译法将向任何潜在投资者提供本合伙企业的任何或全部重大合同 的复件,并允许任何潜在投资者查阅本合伙企业的账簿记录。 分析: access to 此处译为 “ 查阅 ” 小结: access to 经常出现在法律合同文本中, 把握其翻译技巧, 可以使您的翻译更加地道。 以上仅代表旗渡观点,欢迎批评指正或讨论交流。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590453/article/details/111806295
8.英语写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建议(通用9篇)二是我国担保机构财政全资或财政参股的情况比较普遍,其经营亏损由财政负担或分担,缺欠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影响了其业务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人才不足,大部分担保机构缺少具有金融、财务、法律、审计、评估及预测、分析、谈判、社交等方面综合知识的专业人才,在较短的一个时期内难以全方位开展各类担保业务。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h31lt03.html
9.weight是什么意思weight在线翻译英语读音用法总统运用权力使法律获得通过。His opinion doesn't carry much weight. 他的意见没多少影响。The loss of the money has been a weight on my mind. 丢钱的事总是压在我心里。用作及物动词(vt.)The true giants weight nearly a ton 这个真正的巨人的重量约达一吨We'll weight up the consequences of thehttp://www.feedwhy.com/yingyudanci/218499.html
10.安全知识抢答赛参考题目5篇(全文)4、老鹰的爪子像刺猬身上的刺一样尖锐锋利是比喻句吗? 答:不是 5.大家都不想得到的是什么?(答案:得病) 四组: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哪两个字用得独一无二? 答:直、圆 2、22×22等于多少? 答:484 3、“妈妈”用英文怎么说?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8yffg8q0.html
11.培训机构策划书lex’er中的lex是乐的拼音加上学的首字母,同时lex英文中也有法律体系这一词义,寓意着高等教育的含义,er英文中通常是人的后缀,整个品牌的字面含义就是,我们都是爱好学习的人,整体寓意着我们的学生是在生活中感受并接受着高等教育。 营销策略 根据学生人群年龄的爱好我们可以适当把宣传重心分一部分在微博上面,可以找他https://www.unjs.com/fanwenku/462629.html
12.词汇辨析——法律文件中的近义和同义词关于“合法的”,英文中有三个词“legal,lawful 和legitimate,”它们意思很近,但有差别。“legal”按《牛津现代高级辞典》,意为:connected with, in accordance with, authorized or required by the law (法律上的, 合法的,法律承认的,法律要求的,法定的。),它强调 “合乎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的,或经法律许可的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9009540/?type=like
13.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法学名篇佳作但是进入近代以后,在西方近代文明的挑战下,便如垂暮老翁,举步艰难。就法学语言而言,我们的近代先辈,实在有愧后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似乎已在他们的身上枯竭,在衔接古代法与近代法的过程中,他们给自己的后辈留下的,由他们自己所创造的新的法律语言屈指可数。 https://www.ruclcc.com/article/?id=2961
14.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法律硕士前景探析/罗许生法律论文网摘要:十一届三中全回以来,法学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成绩显著。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律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法律人才已成为社会的通用人才。而专家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屈指可数,为改变这种局面,国家创立了法律硕士教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法律硕士作为一个新事物,它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论证。 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5131906_10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