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期目录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期目录

关键词:文摘;目录;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热点聚焦·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与国家认同

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

纳日碧力戈萨仁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摘自《西北民族研究》2022年2期

论早期中国的“一元多支一体”格局

韩建业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摘自《社会科学》2022年8期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政权共同体意识研究

杨军徐琦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摘自《赤峰学院学报》2022年8期

东晋南北朝至隋唐胡汉融合与“中华”词义嬗变

石硕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原题《胡入中华:“中华”一词的产生及开放性特点——东晋南北朝至隋唐胡汉融合与“中华”词义嬗变》,摘自《清华大学学报》2022年4期

草原丝绸之路视域下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张景明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学院,原题《草原丝绸之路视域下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书写》,摘自《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5期

特别推荐

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李书磊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11月10日,第6版

前沿

因果逻辑的“演绎之困”与因果结构模型理论的兴起

任晓明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哲学系,摘自《哲学分析》2022年4期

实验哲学的方法论对话与反思

梅剑华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原题《实验哲学与历史学—考古学的方法论之对话与反思——兼论徐良高先生对二重证据法的批评》,摘自《新文科教育研究》2022年3期

学人与学林

夏鼐与梁思永:两代考古学人的交往与传承

王兴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摘自《考古》2022年7期

墨学研究的现代展开

解启扬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年2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潇潇)

世界历史与中国式现代化

吴晓明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摘自《学习与探索》2022年9期

中国式现代化的拓展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发展

陈培永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求索》2022年5期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

高国希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道德与文明》2022年5期

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意义

田旭明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4期

劳动所有权原则的历史界域与双重规律

黄建军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哲学研究》2022年8期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范式、方法论创新

冯颜利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创新、范式创新、方法论创新何以可能——基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的思考》,摘自《马克思主义哲学》2022年3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莫斌)

关于重写中国哲学史的思考

杨国荣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原题《走进历史的深层——关于重写中国哲学史的思考》,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6期

子学的双重视野及其对当代哲学创新的启示

吴根友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6期

“道可道,非常道”新解

冯国超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6期

圣创论的图像和形态:社会起源论的中国版本

王中江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哲学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6期

身心一体与性命论主体的确立

吴飞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6期

心物问题与气论

丁耘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6期

论西方现代政治哲学的“心学”翻转

陈建洪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摘自《四川大学学报》2022年5期

文学(栏目主持:李琳)

在“文学”面前“理论”何为

李春青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原题《在“文学”面前“理论”何为——略论近年来文学理论研究中的几个热点话题》,摘自《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5期

当代艺术发展引发的四大美学问题

赵奎英作者单位: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摘自《文艺理论与批评》2022年4期

仿若如此的美学感:人工智能的美感问题

王峰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摘自《同济大学学报》2022年4期

非洲文学与文明多样性

朱振武李丹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8期

中国文学史在近现代的知识定位与话语竞争

21世纪以来中国动物文学的生态伦理

张国龙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原题《动物的审美主体性生成——21世纪以来中国动物文学的生态伦理》,摘自《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5期

“小说知识学”的艺术基础与批评实践

刘勇强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原题《“小说知识学”的艺术基础与批评实践——以明清小说评点为中心看“知识”维度在小说研究中的运用》,摘自《文学遗产》2022年4期

“微言大义”与古代小说评点的索隐阐释

温庆新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摘自《中国文学批评》2022年3期

历史学(栏目主持:晁天义周学军)

夏代有无之争的背后:历史观古今之变的考察

陈立柱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中原文化研究》2022年5期

秦文化与中国“大一统”思想的形成

欧阳坚作者单位:政协甘肃省委员会,摘自《甘肃社会科学》2022年4期

南北朝皇朝递嬗与社会主要矛盾

黎虎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摘自《河北学刊》2022年5期

清末民初新式社团与乡村社会权力格局的演变

李平亮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摘自《学术月刊》2022年8期

二战以来欧美学界的大西洋史研究

魏涛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原题《二战以来欧美学界大西洋史的研究路径和发展趋势》,摘自《世界历史》2022年3期

经济学(栏目主持:梁华)

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重要经验与启示

吕越马明会李杨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原题《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重大成就与经验》,摘自《管理世界》2022年10期

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路径

全毅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原题《中国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框架与构建路径》,摘自《世界经济研究》2022年10期

不同理论视野下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比较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新变化与再考察

刘亚琳申广军姚洋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摘自《经济学(季刊自》2022年5期

宏观替代弹性与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化

沈春苗郑江淮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原题《中国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宏观替代弹性视角》,摘自《经济研究》2022年5期

数字经济助力平衡“稳增长调结构”目标

白雪洁宋培李琳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原题《数字经济如何平衡“稳增长调结构”目标——基于地区—行业层面的分析》,摘自《南开经济研究》2022年7期

产业数字化与我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变

王娟娟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摘自《甘肃社会科学》2022年4期

数字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毛丰付胡承晨魏亚飞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原题《数字产业发展与城市经济韧性》,摘自《财经科学》2022年8期

从供给到需求:贸易理论研究的新转向

钱学锋裴婷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摘自《世界经济》2022年8期

经贸依赖的文化认同效应研究

刘再起张瑾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题《经贸依赖的文化认同效应研究——基于人文交流视角》,摘自《学习与实践》2022年7期

政治学·公共管理(栏目主持:李潇潇)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空间逻辑

杨雪冬陈晓彤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年5期

国家治理数字化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

于跃张雷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摘自《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5期

数字化转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刘密霞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原题《数字化转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以数字中国建设为例》,摘自《行政管理改革》2022年9期

干部借调:一个关系合约的解释性框架

张强许浩天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摘自《中国行政管理》2022年8期

中国贫困治理到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演进

刘海春李昭昕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从“谋生”到“乐生”:中国贫困治理到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演进》,摘自《学术研究》2022年8期

国际关系(栏目主持:张萍)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与国际关系的走向

黄忠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别和区域高等研究院加拿大研究中心,原题《百年变局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与国际关系的走向》,摘自《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2年4期

回归抑或超越:国际关系的新脉动

刘德斌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原题《回归抑或超越:百年变局下国际关系的新脉动》,摘自《探索与争鸣》2022年8期

“经济压舱石”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高程部彦君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原题《大国崛起中“以经稳政”的限度、空间和效力——对“经济压舱石”理论的反思与重构》,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年10期

经济反制的类型及效能分析

方炯升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原题《何种经济反制措施更具效能?——以欧盟对美反制为案例的考察》,摘自《欧洲研究》2022年4期

法学(栏目主持:刘鹏)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历史回溯和进路

沈国明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摘自《学术月刊》2022年9期

“八二宪法”的精神

《民法典》背景下“习惯”法源地位的变化

李可张兰君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法学院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原题《〈民法典〉背景下“习惯”法源地位的变化——基于利益博弈论的分析》,摘自《黑龙江社会科学》2022年4期

教育法典制定中行政法理的主导与嵌入

关博豪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摘自《江汉论坛》2022年9期

专门矫治教育制度的基本构思

肖姗姗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原题《国家责任理论指导下专门矫治教育制度的基本构思——以〈刑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为基础》,摘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4期

中华法系新诠

刘晓林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制与社会发展》二〇二二年五期

“兵刑合一”:中国古代“大一统”观念的国家主义表达

王银宏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摘自《社会科学》2022年8期

社会学·教育学(栏目主持:李凌静)

论“见微而知著”的社会学研究能力

杨善华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原题《洞察田野调查中被访人生活细节背后的社会学意义——一种“见微而知著”的研究能力》,摘自《求索》2022年5期

社会合作何以可能

王道勇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自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原题《社会合作何以可能——集体利益论与集体意识论的理论分析与现实融合》,摘自《社会学研究》二〇二二年五期

乡村振兴研究的争论与反思

刘娟张森卜斯源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原题《乡村振兴研究述评与反思》,摘自《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年4期

乡村振兴的现实考量与理性思考

陆益龙董倞乔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摘自《学术研究》2022年8期

老龄社会的新青年研究

朱荟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原题《老龄社会的新青年研究:概念隐喻、议题重构与公共叙事》,摘自《中国青年研究》2022年10期

现代人类学对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发展

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大关系

王延中宁亚芳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摘自《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5期

从人工智能重塑的知识观看未来教育

顾小清郝祥军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摘自《教育研究》2022年9期

教育元宇宙:未来教育的乌托邦想象与技术伦理反思

杨磊朱德全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摘自《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4期

新闻学·传播学

重新理解媒介:论界面、内容、物质的三位一体

胡翼青姚文苑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摘自《新闻与写作》2022年8期

THE END
1.网络辟谣海报丨网络辟谣形堂:造谣传谣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网络辟谣】海报丨网络辟谣小课堂:造谣、传谣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网信北戴河新区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网络辟谣】海报丨网络辟谣小课堂:造谣、传谣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阅读原文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27329
2.发布假新闻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承担后果欢迎进入本站!本篇文章将分享法律发布假新闻后果,总结了几点有关发布假新闻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的解释说明,让我们继续往下看吧! 网络上随意传播假新闻犯了什么法 法律分析:网络上随意传播假新闻,如果是编造散布虚假恐怖信息等情节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https://www.grupoiberoamerica.com/lf/4659.html
3.网络上随意传播假新闻犯了什么法,法律的规定是什么网络上随意传播假新闻,如果是编造散布虚假恐怖信息等情节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法律规定:《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https://m.66law.cn/v/wenda/1955425.aspx
4.2023降报社会责任报告2.社会责任理念 健康报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一切工作,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工作、新闻舆论工作、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https://www.jkb.com.cn/mobile.html?c=jkb&id=9969
5.Contents/premium.mdatmaster·Newslab2020/Contents·GitHub2023/2/19 关于事故的已知事实; 美国媒体闭嘴了吗?它们的报道有没有问题? TikTok成为重要的新闻信息来源; 美国阴谋论与中国舆论场的互动。 652 社交媒体平台必定走向“垃圾化”? 2023/2/16 “流量扶持”揭下平台“中立性”的面具; 平台“垃圾化”三部曲; https://github.com/Newslab2020/Contents/blob/master/premium.md
6.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社会责任报告(2023年度)乌鲁木齐新闻10.合法经营责任 11.后记 一、前言 1. 媒体概况 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集团)现有7套汉维语广播频率、6个电视频道、红山网、红山眼APP,形成乌鲁木齐市零距离、大事小事等微信公众号和覆盖抖音、头条、快手等多个平台的传媒矩阵,以“新闻立台、内容为王、数智技术赋能”为驱动,塑平台新貌,塑发展新局,不断筑牢主流媒http://www.hongshannet.cn/sylm/syyw2/202405/t20240531_981225.html
7.新华每日电讯微报纸报告介绍了执法检查组织实施的基本情况和法律实施取得的积极成效,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动法律实施的意见建议:系统构建全覆盖责任体系,压实各方安全生产责任;统筹发挥政府、社会、市场作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协同推进法治与改革,提升安全生产治理水平;整体推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充分激发多元主体参与http://mrdx.cn/h5/mrdx/content/20231227/PageArticleIndexLB.htm
8.2023:德衡所大事记1 月,德和衡律师所中标云南白药合规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大家保险集团合规履职评价项目、延安能源化工(集团)有些责任公司合规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评价项目。1月,德和衡律师所上海、深圳、广州、石家庄、长沙五地分支机构中标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2023—2025 年全国重点城市境内诉讼与非诉业务法律服务商项目。1月,https://www.deheng.com/about/dsj/25097.html
9.专题0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二)⑥当然,技术革新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不能任由科学技术一路“狂飙”,守住伦理底线和法律底线,让每一位创作者的心血受到保护,才能形成正向互动促进,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⑦看到最后你觉得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是ChatGPT撰写的吗? (2023年2月9日央视新闻报道,有删改。)材料二: ①从2022年底开始,来自全球各地的人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pt3679ct11019n302326.html
10.2023记者节曲长缨:新时代记者的责任担当2023记者节 | 曲长缨:新时代记者的责任担当 11月5日下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焦点访谈栏目高级记者曲长缨先生受邀在汕头大学东海岸校区开展题为《新时代记者的责任担当》学术讲座。曲长缨指出,新闻学子们要用正面宣传讲好中国故事,用舆论监督提出发展问题,这是新时代记者的责任担当。http://media.stu.edu.cn/info/1048/2875.htm
11.AI时代新闻业的7个变化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但同时也正是因为生成门槛的降低,生成式AI可能会加剧谣言和假新闻的传播。2023年在国内网络流传的两则信息“杭州市政府将取消限行”“杭州市将实行楼市新政”,均被发现是由AI生成的假消息。AI的生成能力将使虚假信息生产和传播的门槛降低,如不加以控制,会被恶意利用,生成未经核查的虚假信息、污染信息生态,甚至会造成https://zgcsswdx.cn/info/12277.html
12.2023年全球新闻创新报告报告认为,相比于“互联网”这样尚给了新闻业几十年适应时间的“旧技术”,AI留给记者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新闻界必须团结起来迅速制订对AI的指导性规范,其出发点应是“发表由人工智能撰写的‘新闻’是不道德的”,因为无论人工智能的算法多么精致,它永远都无法承担责任。它没有灵魂,没有思想(Nolan,2023)。据媒体https://www.hubpd.com/hubpd/rss/cmmobile/index.html?contentId=864691128457836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