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程虽然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但教材的内容偏重理论研究。针对商科学生未接触过基础法律体系教育的背景以及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的要义,郭栋老师在《经济法》课堂上尽量避免枯燥理论的讲解,采用案例教学方式,结合每个章节中的知识点,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与自己司法实践中实际操作案例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努力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让枯燥的法律知识生动化,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中
课堂互动,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
寓教于乐,需要学生的深度参与。而课堂互动,则是学生参与课堂的最重要的方式。郭栋老师在《经济法》课堂上,在努力让课堂讲授生动化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与此同时,通过课堂中的“一问一答”、“再问再答”,传递法律知识,解构法律风险,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起为自己权利而斗争的法律意识。
课堂互动
国家立法有温度,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与时俱进,课件紧跟最新立法动向
课程思政--树立合法合规意识先行
法律课程与课程思政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对于《经济法》课程而言,几乎每个章节都会涉及到课程思政元素。例如,合同法里面的契约精神、诚实信用;工业产权部分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部分的国家立法对消费者全体的保护;产品质量法里面国家立法对于不良商家的制裁;反不正当竞争法里面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劳动合同法领域党和国家对于劳动者群体的倾斜等等。郭栋老师在对上述内容讲解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醒学生一定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为,树立合法合规意识和守法意识。
写在最后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法律纠纷,但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法治的国度,与法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郭栋老师真诚的希望《经济法》课程能够为同学们法律意识的建立、法律兴趣的培养奠定基础,与法同行,体会法律的魅力,感知国家的立法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