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梅特约记者梁宪龙本报记者安雅心
绥棱县阁山镇十六井村农民王海龙带着15名本村农民在县里某工地打工,活干完后,老板以各种理由拖欠和克扣工资,王海龙也不跟他们理论,直接找到镇司法服务工作站请求法律援助。
春播前20.5万元工资顺利到手,王海龙感激地说:“这法律可真是咱老百姓的保护神啊!”
法律本来没有温度,但当它与案件事实发生某种具体联系的时候也便有了温度,或者“冷酷”,或者“温热”。
如何让百姓触摸法律的温度,自觉遵守法律底线,学会用法律保护合法权益?绥棱县司法局推出一系列法律服务,让社会化法律服务伴随绥棱的平安建设,提升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
把法治阳光“照进”中心工作
2015年10月总投资38.52亿元的阁山水库工程在绥棱开工建设,总征地面积7.6万亩,截至目前已经征地5.5万亩。
移民征地工作是水库建设过程中,最让人“头疼”的一项工作之一,怎么才能一碗水端平,让百姓和政府都满意?这成了绥棱县政府法律顾问团的律师们的“心头之重”,黑龙江蓝舸律师事务所主任王革从水库征地开始就成了征地办公室的常客,大到各种法律文书起草,小到各种合同合法性、规范性的把关,都有他的身影,“律师牌子在那儿一摆,老百姓首先就信服三分。”王革说,工作尽管琐碎,但能为政府为忧,他们也忙得其所。
把司法职能植入中心工作,是绥棱县司法工作的一大特色,2013年9月组建的绥棱县法律顾问团主要在协助县政府做好重大决策、重大行政行为时提供法律咨询和论证,成员由律师、公证员等12名法律方面专业人员组成。截至目前,顾问团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就26项涉法事项,提供了法律论证和建议60多次。不仅律师们在参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各乡镇的司法所也积极为乡镇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阁山镇共和村100多亩旱改水项目,涉及10多户村民,阁山司法所所长秦绍富逐家跑,帮助起草合同。绥中乡贫困村海林村做外墙保温项目和节能锅炉安装项目时,乡司法所积极参与,从法律角度提供依据,两项百姓受益90多万元。
百姓身边无处不在的“保护神”
去年春天,长山镇三部村10户村民种了100公顷水稻,育苗时种子出苗参差不齐,长山镇司法所长孔繁生赶到现场:“赶紧再买种子育苗!”而后出面帮这10户村民维权,先协调专业技术单位鉴定,再到种子出售单位“讨说法”。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
“无论你远在他乡,还是近在咫尺,只要你需要,我就在你身边。”这是绥棱县司法局用行动给百姓做出的承诺,近年来这个局先后在天津静海、辽宁普兰店、河北大城、山东莱山等地设立外埠法律援助联系点。县内以各乡镇司法所,街道社区法律援助联系点为依托,县外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站,实现了法律援助宽带式链接,有力推进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全力打造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筑牢“第一道防线”
进入绥棱县车站社区二楼,有一间特别的办公室——“老高工作室”。
车站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人员复杂,流动性大,群众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经常发生治安案件,给居民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车站社区志愿服务队队长高君主持的“老高工作室”变成了缓压阀,一年调解矛盾60多起。
“老局长工作室”、“马跃进工作席”,在绥棱,以个人命名的各种工作室有70多个,主持者有的是乡村社区党员干部、有的是政法工作者、有的干脆就是有威信的社区居民。大调解,筑牢“第一道防线”,形成组、屯、村、乡、县环状工作机制,“五基地”、“六大员”、“工作室”、“个人热线”,遍及城乡,社会治理工作到哪里,稳定治安环就圈到哪里,纵深辐射,树形发散和延伸,效能一环比一环有力,矛盾一环比一环递减,疏难有影,排患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