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伪存真直面真相的刑事法官冯洁

他说,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刑事审判;一生也爱干一件事,还是刑事审判。选择了法官职业,就选择了清贫,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忠诚。

同事说,在我的心中,法官就是他,他就是法官。他的身上充满了正义感、责任感、使命感,法官这个身份已经与他本人融为一体了。

刑事法官,手中握着生杀予夺的权利,正所谓“公堂一言断胜负,朱笔一落命攸关”。作为一名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刑事法官,审理的一般都是判处无期徒刑以上乃至死刑的重大案件,冯洁深感责任重大。

冯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出生在陕西关中一个农村家庭。

他从小就学习刻苦,如愿考入西北政法学院学习法律专业。大学毕业后,进入陕西省高院工作,一干就是34年。

刑事审判工作要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法律适用关

冯洁办理的王某等21名被告人故意杀人、抢劫、诈骗案,是陕西省少见的一案判处8人死刑的案件。

冯洁对被告人的多次供述认真审查,抽丝剥茧,结合证人证言及其他在案证据,还原案件真相,使定案证据链形成闭环,准确认定犯罪事实。

二审开庭历经13个半小时,顺利结束。

庭后,冯洁和合议庭认真对一审认定的每宗犯罪事实、每条定案证据进行研究,最终形成164页8万余字的审理报告,经过审委会讨论,维持了对8名被告人的死刑判决,在报送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8名被告人被核准死刑。

冯洁向《法治日报》记者回忆说:“在复杂的案卷材料中去伪存真,直面真相,明辨是非,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枉不纵,捍卫法律,就是我们每一个刑事法官心中的那杆‘天平’。”

多年来,让冯洁感到欣慰的是,承办的报送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的死刑案件,没有一件被发回重审或改判;所审结的刑事案件,提出申诉的四件,全被驳回;没有出现一件上访案件;更没有一件冤错案件。

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重大敏感案件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及生命,处理稍有不慎,便会激化社会矛盾,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冯洁总是这样说。

他认为,在审理重大刑事案件时,仅仅做到严格审查案件事实、证据及法律适用还远远不够,还应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到审理好此类案件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感、鲜明的法律立场、勇于担当的魄力、严谨的作风审理好案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在张某某故意杀人、故意毁坏财物案二审开庭前,作为主审法官的冯洁认真细致梳理案情,组织召开庭前会议,制定详尽的庭审提纲,为庭审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审开庭时,冯洁以深厚娴熟的司法能力组织庭审有序开展,就该案一审认定的犯罪事实、证据及控辩双方争议的焦点,引导控辩双方进行充分辩论,10个半小时的庭审平稳顺利,案件当庭宣判。

该案被被评为“2019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

三十多年来,冯洁始终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谨的法律逻辑、缜密的法律思维,稳妥作出裁判,确保案件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刑事法律是冰冷的但是法官应该是有温度的

“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虽然他们犯了罪,应该受到刑事处罚,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他们令人生恨,但刑事法官对他们的人格尊严、诉讼权利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障。”冯洁常对同事这样说。

在冯洁审理的张某故意杀人案中,被害人酒后到张某家中滋事,两人在扭打中,张某将其杀死。一审判决张某死刑。作为该案二审审判长的冯洁了解到张某长期以捡拾废品为生,其间在路边捡到一名弃婴,遂将弃婴收养,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张某因涉嫌犯罪被羁押后,他的养女成为孤儿。在二审审理过程中,张某多次向法庭表示认罪服法,但就是放心不下未成年的女儿。

“张某犯罪,但是孩子是无辜的。”冯洁说,于是,他购买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和同事一起看望张某的女儿。

回去后,冯洁把孩子在儿童村的生活学习情况告诉了张某,并转交了孩子的一封信。看完信后,张某失声痛哭,他说他是一个犯罪的人,感谢政府能照顾他的女儿,不管对他怎样惩罚,他都愿意接受。

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刑事审判

埋首案牍间,一晃数十年。冯洁从一个青葱的法科生到两鬓斑白的刑事审判老兵。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得到。

2010年,冯洁负责审理一起案件,连日的超负荷工作,身体、精神极度透支,在工作中意外摔倒,将锁骨摔断。2019年,他又查出右侧腹内肌瘤,被医生及家人强劝到医院进行手术,但拆线后又回到工作岗位坚持工作。

“这下你总该安心养病了吧。”每次重大案件办完后,家人总是这样劝他。冯洁笑一笑答应,可又一件重大案件发生后,领导第一个想起的仍然是冯洁。他依然欣然接受,全力以赴。

作为一名奋战在刑事审判一线三十多年、年近六旬的老法官,冯洁数年如一日,用自己的智慧和奉献捍卫着法律的尊严,履行着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他在陕西省高院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个人一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一次。2020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先进个人。今年6月被评为全国月度平安之星。

冯洁说:“小溪不会因自己的细小而停止流淌,野百合不会因自己身处山间而停止吐露芬芳,我要像小溪和野百合一样,为了自己心中的执念与向往,快乐地不停地悠悠地浅唱、吐露芬芳。”

THE END
1::朱冬玲: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法治保障法规显然不能,因为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是公务人员,代表国家执行法律是他的职责,所以警察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遇到不法侵害,不管这种不法侵害是针对他人的还是针对自己的,都应当采取正当防卫。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正当防卫是为了保障国家法律赋予的执法权的正常行使,是为了保障执法活动的正常进行。在现实中,有些警察在遭到http://fw.mwfw.cn/fagui/241103.html
2.法亦容情,要力度更要温度多年来,陈某与前夫一家没有联系,每年通过法院强制执行来索要女儿的抚养费。孩子的外公外婆均无能力到上海照顾孩子。民政部门表示如果强制收监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合议庭立即向庭里及分管领导汇报了案件的前因后果,“我们审理案件不仅要考虑法律效果,还要兼顾社会效果,传递司法的温度,如果强行收监必将给未成年孩子的http://www.zqwgw.com/art576995.aspx
3.以法治力量引领社会风尚法官司法公正公平正义我们要加快推进审判理念更新,树立正确的司法裁判思维,努力实现案件审判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更好发挥司法裁判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中的规则导向和价值引领功能。一是在程序上,树立避免程序空转的理念。人民群众到法院打官司,是希望通过公正裁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案件衍生、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1M0D49051486CM.html
4.该如何理解法律不是冰冷的,法律是有温度的?法律不是冰冷的,是因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的权益。法律的温度体现在它不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6813651/answer/3622019748
5.法律的冷面与内在温度最后,程勇得到减刑,现实中的陆勇获得释放,为什么? 因为法律是严肃的,但不是冰冷的,自有其温度。虽然法的确大于情,但是我们的法律中本就包含着温情。所以程勇和陆勇因为人情道义,心中仁善,最后得到了减刑与释放。因为“陆勇”事件,一系列医疗改革工作得以陆续开展,我们看到更多的希望。https://www.jianshu.com/p/bbb0b2d95006
6.你怎么看?感受新书《优秀说理检察法律文书》中这些“有温度感受新书《优秀说理检察法律文书》中这些“有温度”的故事 前段时间“最美判决书”广为流传,各界对其评判褒贬不一。“支持的人认为,这样的文书使得冰冷的法条充满了温情,对当事人起到了良好的调解作用,而且,由于最终判决书中的这对打离婚官司的夫妻未再起诉离婚,有人甚至认为这温情的判决书挽救了一个即将破碎的https://www.zgjccbs.com/article/content/201809/743/1.html
7.头条文章错位的人生让人唏嘘,冒名顶替者漠视规则、突破道德法律底线更令人愤慨。 33、宁让身体透支,不让使命欠账。 34、这是人类智慧的花朵,让踏花归来的人衣袖飘香。古人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AI再发达,也只是人类的工具。仅属于人类思想的温度和意会,它体会不来,也模拟不了。 35、这天地如此广袤,新的转机只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634726707566543171
8.初三思想政治期中测试题7篇(全文)4、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5、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6、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 7、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行为的。() 8、“版权所有,违者必究”是对著作权的保护()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i7fxooii.html
9.红河日报“一桩小案子,对老百姓来说就是一件大事。”法律是冰冷的,努力让每一次谈话、每一次调解、每一次审判都变得有温度,李治平在法律与群众两者之间做好导体,用行动诠释着法律的公平和公正,传递着司法温情。 解矛盾于诉前 化纠纷于无形 朋普镇小寨村委会的民族团结广场上,各民族群众齐歌共舞,其乐融融……在这民族团https://epaper.hh.cn/h5/html5/2021-04/28/content_15874_43837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