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怀孕哺乳期产后,法律这样保护职场女性合法权益

一、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时明确拒绝录用婚生女职工合法吗?

不合法。根据《就业促进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除非是不适合孕妇就职的岗位,企业在招聘信息中明确拒绝婚生女性,明显属于就业歧视,侵犯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是违法行为。在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会在劳动合同约定,或者在规章制度中规定入职后多少年内不得结婚、怀孕,否者应当支付违约金,法律上这也是无效的。

二、用人单位要求女职工进行入职孕检合法吗?

依据《妇女权益保护法》,除非是属于有毒有害等不适合孕妇就职的工作岗位,可以要求女职工进行孕检之外,其他岗位强制要求女职工进行孕检,属于就业歧视,是不合法。劳动者面临这种情况有权拒绝孕检。

三、女职工入职时,有义务告知怀孕情况吗?

在201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司法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九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中,已经明确了各类用人单位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不得差别化地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拒录和开除

一、应聘过程中,因怀孕被拒绝录用,如何维权?

首先,建议先联系用人单位,了解具体情况,提出请求,恳请用人单位认真考虑,依法录用;

其次,用人单位依旧拒绝录用的,可以向人社部、妇联、工会等组织投诉、反映,再以协商的方式予以解决;

再者,用人单位坚决以怀孕或其他理由拒绝录用,但又无法作出合理解释的,劳动者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隐瞒怀孕入职,算欺诈吗?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吗?

从法律上来说,女职工怀孕属于个人隐私,而且也是女性公民的基本权利,上面已经说明,怀孕不属于有义务如实告知用人单位的事项。因此,对于一般性岗位,女职工隐瞒怀孕,不属于欺诈,用人单位也无权以欺诈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倘若岗位不适合孕妇就职的(如第三级体力劳动、有毒或有放射性物质场所作业、高空作业、冷水作业、低温作业等特殊岗位。),企业在招聘时应当如实说明理由,明确告知应聘者招聘岗位的特殊性和要求。在此情况下,如果女性应聘者未如实告知怀孕,用人单位才有权以欺诈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女职工怀孕期权益:

1.怀孕女职工劳动安排

《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第2条规定:“女职工怀孕,在本单位的医疗机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检查和分娩时,其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费用由原医疗经费渠道开支。”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4条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2.怀孕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

已婚待孕女职工禁忌从事劳动范围:铅、汞、苯、镉等作业场所属于《有毒作业分级》标准中等ⅲ、ⅳ级的作业。

1)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镉、铍、砷、氰化物、氮氧化碳、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已内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环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

2)制药行业中从事抗癌药物及已烯雌酚生产的作业;

3)作业场所放射性物质超过《放射防护规定》中规定剂量的作业;

4)人力进行的土方和石方作业;

5)《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第ⅲ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6)伴有全身强烈振动的作业,如风钻、捣固机、锻造等作业,以及拖拉机驾驶等;

7)工作中需要频繁弯腰、攀高、下蹲的作业,如焊接作业;

8)《高处作业分级》标准所规定的高处作业。

女职工哺乳期权益:

1.什么是哺乳期

2.女职工哺乳期劳动安排

3.公司能否辞退哺乳期女职工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1)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2)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3)或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而且,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如果并非上述情形,用人单位辞退哺乳期女职工,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等。

因此,用人单位是不能随意解雇哺乳期女职工的。

4.哺乳期内被辞退如何赔偿

5.女职工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劳动

6)作业场所空气中锰、氟、溴、甲醇、有机磷化合物、有机氯化合物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

女职工产后权益:

1.女职工产假及工资规定

1)根据该《规定》的第4条,用人单位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4)另外,《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女职工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时,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十五天至三十天的产假;怀孕满四个月以上流产时,给予四十二天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具体更详细规定参照各省市计划生育条例确定。

2.能否将假期推到产后使用

女职工休产假不能提前或推后。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8条规定,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同时,1989年1月20日原劳动部发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问题解答》第10条规定,女职工产假90天,分产前假、产后假两部分。即产前假15天,产后假75天。所谓产前假15天,系指预产期前15天的休假。产前假一般不得放到产后使用。若孕妇提前生产,可将不足的天数和产后假合并使用。若孕妇推迟生产,可将超出的天数按病假处理。

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或者当地劳动部门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女职工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THE END
1.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有哪些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主要有: 法律依据 《宪法》、《民法典》总则编及婚姻家庭编、《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反家庭暴力法》以及地方的《女职工保护条例》等。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采取有效https://m.64365.com/tuwen/qzqvc/
2.普法宣传丨@女神们,请查收这份女性权益法律保护指南!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梳理我国现行的与保护女性权益有关的法律,希望广大女性“知法懂法”,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01 《宪法》 :女性平等权的宪法保护 《宪法》 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224494
3.有哪些法律途径可供妇女维护其权益受侵害或有争议时的权益?我国提倡女性自尊自强,用法律维护个人权益。若遇侵犯或纠纷,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决:1.行政机关按行政程序https://m.66law.cn/v/wenda/3341967.aspx
4.女性财产权有哪些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的财产权益→MAIGOO知识摘要:财产权利,是指具有直接经济内容的民事权利。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妇女作为公民这一广泛民事主体的一半享有与男子同等的财产权力。那么女性财产权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的财产权益。 女性财产权有哪些 《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利。根据民法、民法典、民法典、土https://m.maigoo.com/goomai/269358.html
5.《妇女权益保障法》百题问答本次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的焦点有: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写入法律;明确执法主体,强化政府责任;制定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地方妇女发展规划作为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法定义务;进一步明确妇女的职责;提高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女性代表的比例;禁止招生中的性别歧视;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禁止性骚扰;预防和制https://fwh.cumt.edu.cn/78/47/c2476a161863/page.htm
6.女性在婚姻家庭领域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现如今,女性在婚姻家庭领域的权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巨大改变,显然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也在逐步的提高。现代女性的权益在法律层面上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这不仅有利于女性群体权利或权益的保护,还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更是国家长足发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57988.html
7.从两部法律看我国妇女权益保障的发展历史新闻与观点春暖花开之际,我们即将迎来国际妇女节,作为一名法律人,我特别查阅了我国法律中对于女性权益保护的规定,在众多材料中,这两部法律的内和立法背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特与大家分享。 探讨 1950年婚姻法:将中国女性从封建婚姻制度中解放出来 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整套以父权、夫权为中心的封建婚姻制度,依据父母之命、媒妁https://www.hengdulaw.com/Category30-1459
8.女性权益保护(精选七篇)女性权益保护 篇1 (一) 薪资报酬 女性农民工进城务工,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但现实状况下, 由于工资低、工资拖欠等原因, 使得女性农民工几乎赚不到钱。据调查显示:进城务工的女性农民工, 平均工资为1000至2000元的占据47.8%;2000元以上的仅占7.5%。由于没有相关规定, 女性农民工的工资报酬, 主要由用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8px332.html
9.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妇女权益保障——基于女性主义经济学的例如,王珊珊、赵丽珍(2005)认为,中国相关法律制度缺乏对社会性别的考虑,没有较好地起到保护女性合法权益的效果。高飞(2012)结合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进行整体性研究后指出,造成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不到位的根本原因是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不健全。另有一些学者从人权法学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妇女权利是普遍人权不可剥。http://sass.cn/109003/53395.aspx
10.怎样防止性骚扰,加强隐私保护?法学女教授告诉你让民法典成为女性【100多部单行法律法规保障女性权益】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逐步形成并完善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100多部单行法律法规在内的保障妇女权益法律体系,对妇女各项权益保护进行了规定。上海市女教授联谊会副秘书长、上海海洋大学女教授女干部联谊会会长齐亚丽,援引2019年《平等 发展 共享:新中国70年妇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25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