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

公布日期:2010-07-30施行日期:2010-09-01现行有效

基本信息

发文字号公告十一届第26号

效力级别地方性法规

时效性现行有效

公布日期2010-07-30

施行日期2010-09-01

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务委员会

法规题注

正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能,保障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妇女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将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文化、民政、卫生、公安、司法行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农业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和妇女发展规划的实施、监测、评估等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定人员负责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做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各级妇女联合会依照法律、法规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代表和维护妇女的利益,做好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第七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单位应当进行男女平等和维护妇女权益方面的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

第八条公民有权举报、制止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第二章政治权利

第九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担任领导成员。自治县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和民族乡领导成员中应当有少数民族女干部。

第十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换届选举时,妇女代表候选人的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并逐步提高。

第十一条女性占多数的单位,应当有女性管理人员。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可以单独设立妇女委员岗位,专职专选。

第十二条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女职工代表比例,应当与该企业女职工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相适应。工会委员会中应当有女职工委员。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制定规章制度或者研究涉及女职工的劳动保护、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切身利益事项时,应当听取本单位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或者工会委员会中女职工委员的意见。

第十三条制定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对涉及妇女权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妇女联合会的意见。

第三章文化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保障妇女在入学、升学、派出留学、职称评定、就业培训、岗位培训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妇女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根据城镇和农村妇女的需要,组织妇女接受职业教育、实用技术培训以及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为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就业提供帮助。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中女性占多数的,由工会代表企业女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妇女组织或者指导女职工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第十七条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重体力或者其他禁忌性劳动。

第十八条女职工在孕期或者哺乳期不适应原工作岗位的,经本人提出申请,用人单位应当调整该期间的工作岗位或者改善相应的工作条件。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劳动(聘用)合同期满或者劳动(聘用)合同约定的其他法定终止条件出现时,用人单位应当将劳动(聘用)合同续延至孕期、产期、哺乳期期满。

第十九条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退休制度,不得就退休待遇问题另行制定歧视妇女的标准。

第二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生理特点制定安全生产措施和提供卫生保健设施,保障女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安排女职工进行健康检查。

第二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女职工办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及时缴纳保险费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并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实行生育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应当执行生育保险制度,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保证女职工享有生育保险待遇。尚未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单位,应当按照所在统筹地区生育保险规定的待遇项目和标准报销或者支付有关费用。

第二十二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积极维护妇女求职就业的合法权益,做好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工作,规范用工管理和劳务派遣行为。

第四章财产权益

第二十三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依法保障女职工的住房权益,在同等条件下男女职工一律平等,不得设置妨碍女职工实现住房权益的规定或者条件。

第二十四条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讨论决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户籍在本村的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股权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农村土地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第二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能,保障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股权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五章人身权利

第二十六条父母、学校、幼儿园和其他对女性儿童少年负有监护职责的单位以及个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第二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安部门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或者女性儿童少年。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向被拐卖、绑架妇女或者女性儿童少年的家属索要或者变相索要解救费用和报酬。

第二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农业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为被解救的妇女提供康复救助、技能学习和就业机会,扶助其生产,帮助其在家庭和社会上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妇女联合会协助和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第二十九条禁止以语言、文字、图片、电子信息、肢体动作等方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受到性骚扰的妇女有权向当事人所在单位、妇女联合会或者公安机关投诉,接到投诉的单位和机关应当及时处理。

第三十条司法、卫生、妇女联合会等部门和组织应当及时为遭受性侵害的女性提供相应的司法救助和心理救助。

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刑满释放和戒毒的妇女进行帮教,采用多种形式,解决其生产、工作和生活问题,帮助其融入社会。鼓励社会各界兴办实体,对刑满释放和戒毒的妇女进行安置。

第六章婚姻家庭权益

第三十二条禁止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以下简称家庭暴力)。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接到受害妇女的求助或者知情人的举报,应当予以劝阻、调解。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行为可以依法予以劝阻,可以向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或者公安、妇女联合会等单位举报。

第三十三条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受理家庭暴力案件,及时制止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做好调查取证工作,依法处理。民政部门应当开展家庭暴力救助工作,为请求临时救助的受害妇女提供必要的临时性救助。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为受害妇女提供法律帮助;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应当积极参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做好调解工作。妇女组织应当为受害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并在受害妇女需要申请伤情鉴定、临时救助、提起诉讼时提供帮助。

第三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完善婚前保健和孕产期保健制度,推动婚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开展,降低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第三十五条对夫妻共同财产和妇女享有份额的家庭共有财产,未经女方本人同意,其他共有人不得处分。

第三十七条夫妻离婚后,男方不得以任何借口干预女方的正常生活和自由,不得侵犯女方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发现下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作出的决定或者行为,乡镇人民政府发现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讨论决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违反保护妇女权益法律、法规的,应当责令其改正。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侵害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股权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调解;受害人也可以依法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对侵害妇女权益的申诉、控告、检举,推诿、拖延、压制不予查处,或者对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并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对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未及时制止或者未给予受害妇女必要帮助,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侵害妇女文化教育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人身和财产权益以及婚姻家庭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的,由违法行为人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组织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受害人可以提请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受害人可以提请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THE END
1.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山东省人大(含法律法规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及时查处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公民应当遵守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对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权制止、检举、控告。 https://code.fabao365.com/law_435304.html
2.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8篇(全文)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指导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做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 第五条 各级妇女联合会代表和维护各族各界妇女的利益,协助国家机关检查、监督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反映妇女的意愿和要求,提出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意见和建议。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281t88hi.html
3.女性在婚姻家庭领域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要切实做好相关工作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有很多,具体一些来讲的话,就是要完善婚姻法以及反家暴法。当然还有继承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诸多法律的完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侵害女性权益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出一些比较明确的有操作性的措施。从法制层面给予女性最大的法律支持,要有相关法律法规对侵害女性合法权益的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57988.html
4.详细解读女性劳动权益保护(二)——四期女员工特别保护2、孕期女员工合法权益 (1)产前检查计入劳动时间,不得按病假或事假处理 u法条链接:《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2012) 第六条(第三款)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u律师解读: 实践中有企业要求怀孕女职工产前检查办理病假或事假手续并扣 https://lawyers.66law.cn/s2a09d3b729976_i451828.aspx
5.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残疾人联合会等群团组织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第七条 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第八条 有关机关制定或者修改涉及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和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E5%A6%87%E5%A5%B3%E6%9D%83%E7%9B%8A%E4%BF%9D%E9%9A%9C%E6%B3%95/395060
6.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本办法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 http://www.51labour.com/law/detail/9054c389-e8db-4465-93f6-befbaa7d0765
7.农村妇女权益(精选十篇)我区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学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严格督促村(社)制定合理的农村集体经济分配政策,严禁各村(社)制定或做出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村规民约或其他决定,特别纠正男女不平等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a160vwp.html
8.妇女权益保障法40问如1950年颁布的第一部婚姻法,1951年颁布的土地改革法、 《劳动保险条例》,1954年颁布的选举法,分别对女性与男性的婚姻家庭平等地位、土地所有权、劳动保护和政治权利等都做出过明确规定。同时,劳动法、刑法、民法、继承法等许多法律也都鲜明地体现了男女平等的原则。妇女权益保障法作为全面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基本法,https://sflc.nxu.edu.cn/info/1012/2407.htm
9.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妇女权益保障——基于女性主义经济学的例如,王珊珊、赵丽珍(2005)认为,中国相关法律制度缺乏对社会性别的考虑,没有较好地起到保护女性合法权益的效果。高飞(2012)结合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进行整体性研究后指出,造成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不到位的根本原因是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不健全。另有一些学者从人权法学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妇女权利是普遍人权不可剥。http://sass.cn/109003/53395.aspx
10.2024最新青岛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第六章 婚姻家庭权益 第七章 法律救济与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https://www.maxlaw.cn/tiaoli/11038289924354.shtml
11.e读丨典亮“她”权益,女性需要知道的维权知识南方plus在现代社会中,女性的价值和贡献理应被看见和重视,女性的安全和尊严应该得到保障,对女性权益的保护也是我们应该持续讨论的课题。 本期为大家推荐有关女性维权的4本书,希望女性都可以用法律和知识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妇女权益法律法规》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6/23/c6614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