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雨晴梁蔡航吕美橙(南京师范大学)
“红”观世界,网罗天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红桌新闻》,我是主持人“吕美橙”。首先让我们来看一则资讯:
近日一段罗翔教授的讲座视频在网络上又火了。不是因为视频中授课知识精辟深刻,而是他那全白的头发、苍老的面容十分吸睛。网友们纷纷关心猜想:罗老师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工作过劳心力交瘁了?11月14日,罗翔教授亲自下场澄清,辟谣这条“乌龙”,视频中之所以显得头发全白,可能是因为讲座灯光打在了自己本就稀薄的头发上,而面容苍老则是由于被人恶意使用了变老软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罗翔教授是我国法律行业“大牛”,致力于我国法律事业,如今却被侵犯肖像权,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正如大家打趣道:“没想到,还有人敢动罗老师”。
罗翔教授并未表示要对此事进行追责,但围观的我们,不应止于当一个“乐子人”。P图篡改公共形象,断章取义争议性视频……侵犯他人权利造假炒作等舆论事件屡见不鲜,屡禁不止。正如辟谣视频中所说,修改他人肖像的行为是否侵犯肖像权,关键在于有无得到主体认可。如果没有,乱P乱发会使得肖像主人,物化为被操作的客体,主体会彻底工具化,失去人之所以为人的尊严感。这种行径存在道德红线之下,偷渡他人人格权利,使得他人生活不便,也给自己的创作内容捆上了一层枷锁。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互联网造假侵权行为,肃清网络环境迫在眉睫。
信息接收者不假思索的二次传播和被侵权者处理不当的公关反应,也是舆情扩大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如今“信息爆炸”和“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中,因为缺少传统媒体中的“把关人”角色,假新闻、假消息充斥在我们的身边。倘若不能“耳清目明”,用自己的头脑随时对信息真实性保持怀疑,而是偏听偏信没有主见,我们最终便会被捆绑在信息茧房与偏见牢笼中,无法建立对社会环境立体全面的认识,并无意中对被侵权人造成了二次伤害。
此外,罗翔教授在此次事件中既是被侵权人,在后续澄清中也起到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在意识到谣言无法不攻自破后,他及时发布澄清视频,表达观点,普及肖像侵权知识。精神饱满、语言幽默有温度,既做好了形象公关工作,又迅速解决此次的舆情事件。
观众朋友们本期节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的收看,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