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思维的理解和运用刑法周延要件裁量民事纠纷案件

本期“办案心法”栏目“上海法院审判业务骨干”特别专题,邀请上海法院审判业务骨干,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三级高级法官——玄玉宝为我们讲解法律思维的理解和运用。

法律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模式,它既是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群体所特有和必备的技能素养,也是法律专业性、职业性、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而法律思维则会透过犯罪构成理论的分析方法,从是否符合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张三虽用刀砍刺了李四,但伤不致死,李四系因交通事故而死。则张三的砍人行为与李四的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故张三原则上不构成故意杀人罪,不应判处死刑)、是否存在违法阻却事由(张三是否存在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等正当事由)、是否应追究刑事责任(张三是否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是否患有精神疾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或不能认识行为后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确保案件处理客观公正、罚当其罪。

法律思维的特点十分鲜明。它首先是一种规范思维,从是否具有适当的法律依据出发,来建构社会行为或执法司法行为的正当性基础。比如,刑法领域的罪刑法定原则,强调定罪处刑必须严格于法有据;民商法领域的请求权基础理论,核心内容是“找法”,即探寻一方当事人可向他人主张权利的法律依据。“有没有法律规范方面的适当依据”,往往成为法律思维者临事应机的第一问。

同时,法律思维是以权利义务为核心要素的一种思考方法。如同良善、丑恶之于伦理思维,收益、成本之于经济思维,权利、义务则是法律思维中的一组核心范畴。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角色或行为,通过法律思维的转换,被表述为不同的权利或义务,使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能以一种通用的专业知识体系进行分析、评价,从而为配置利益风险、解决矛盾纠纷、构建社会公正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统一的标准或尺度。

此外,法律思维还是一种价值评判性的思维模式,当事人的行为、诉求是评判的对象,法律规范是评判的主要标尺。以尺量物,要在精准,不容有偏。因此,精准性则成为运用法律思维的内在必然要求。特别是在当前推广要素式、要件代入式审判方法的背景下,对法律思维的精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01

精准界定

清晰明确的概念表述和内涵指涉,是法律思维的起点。法律用语往往言辞简练,但其内涵丰富、深刻,理解运用时常需界定或辨别。当事人的有关诉讼主张,亦常局限于客观情况和个人见解的叙述,法律认识往往不够清楚。比如,针对当事人提出的解除合同的诉讼主张,可能存在单方解除和协商解除两种情况,单方解除又有行使法定解除权、行使约定解除权的不同情形,而上述情形又可能交叉,如约定解除权和法定解除权的行使条件同时具备。此时,法官必须对当事人的诉讼主张进行精准界定,引导当事人明确解除合同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将其诉讼主张具体化,否则,案件办理难免会思路不清或无从下手。

一、界定语境

二、界定语义

法律用语的实质内涵,往往是其表面文辞所不能充分表达的,故法谚有云“法律未经解释,不得适用”。比如,民事诉讼领域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并非指当事人对自己所有的诉讼主张都负证明责任,而是遵循“于己有利”原则,即当事人须主张和证明对自己有利的规范要件事实(“有利”是指不适用特定法律规范,该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就不可能得到支持);而对于当事人提出的用以否认对方援引的规范要件事实的主张,则该当事人并不承担证明责任,证明责任仍在对方。“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应作限缩解释,证明责任不必然归属于首先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可见,对于法律概念需防止望文生义,应注重运用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多种方法,科学精准确定其内在含义。

02

精准判断

法律规范预先设定了行为构成要件及其法律效果。法律思维的关键步骤是对要件事实是否成就进行判断,即对当事人主张的案件事实,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特征进行判断,通常涉及事实判断和法律性质判断两个层面:

一、精准判断案件事实

二、精准判断法律性质

再如,对于前述张三案例,张三涉案行为与李四死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判断,也涉及法律认识问题。条件关系说会认为,如果张三不刀砍李四,李四就不需要送医,也就不会在送医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因此认为张三的刀砍行为构成了李四死亡的条件,二者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而相当因果关系说则认为,按照“一般人”“行为时”的标准,张三在实施砍刺行为时,无法预见后续交通事故的发生,因张三涉案行为而发生李四死亡的结果不具有相当性,故二者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由此可见,对于同一案件事实,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可能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结论。实践中发生的一些冤错案件,其实也不一定是案件事实没有查清,而是在法律定性上出现了偏差。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之间,雇佣与承揽、委托理财与投资入股之间,其界限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只有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将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紧密结合起来,细致分析、深入论证,才能作出比较精准的要件代入,为法律思维的持续进行创造条件。

03

精准裁量

法律思维的基本模式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即在确认案件事实符合规范要件之后,赋予其相应的规范效果。但此种规范效果的获得,并非如自动售货机般机械式发生,而是需要法官在严格遵循法律逻辑的基础上,充分权衡各方利益,在司法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内达致相对精准的结论。

一、严格遵循推理规则

“三段论”的推理有其特定规则,若不严格遵循则难免疏漏。比如下列推理:“共同侵权的两人是连带责任人”(大前提),“共同侵权的三人不是共同侵权的两人”(小前提),“共同侵权的三人不是连带责任人”(结论)。这一推理之所以错误,在于其违背了“在结论里周延的名词,在前提里也必须周延”的推理规则。根据逻辑原理,否定命题中的述词周延,肯定命题的述词不周延;结论中的“连带责任人”是述词,结论属于否定命题,故结论中的述词周延;而大前提是肯定命题,肯定命题的述词不周延,故在结论里周延的名词在前提里不周延,因此推论错误。

再如,一起撞人案例中,有人对送医人提出这样的质问:如果你没有撞到他,你为什么要送他去医院?从法律逻辑的角度,其推理过程大致如下:

大前提:所有撞到他人的人,都是应当送他人去医院的人;小前提:你是(实际)送他人去医院的人;结论:你是撞到他人的人。

这一推理好像有理,但实际是将大前提中“应当送他人去医院的人”等同于小前提中“(实际)送他人去医院的人”,发生了概念混淆或偷换的错误。事实上,“送他人去医院的人”并不总是有法定义务的人,如见义勇为、善意协助等情况。这样违背逻辑规则的推理引人质疑,也在所难免。

二、全面权衡各方利益

结语

法律思维既是分析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或工具,有利于大家在法治框架内对话沟通、寻求共识、定分止争;法律思维更是法律人执法办案所必须的一项专业技能和“心法”,通过精准地界定、判断、裁量,使法律概念的表述更反映法律文本的原义和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使事实证据的认定更贴近案件发生的实际情况,使法律适用的结论更符合规范逻辑、实践价值、社会期待。“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思维的精准运用,将为“法之必行”难题的破解提供一个可资探索的路径。

THE END
1.洞穴奇案范文5篇(全文)2.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 而是经验 霍姆斯在《普通法》开宗明义地表达过:“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 而是经验。”这里的经验指的是法官根据不断变换的现实社会生活, 在遵循先例的前提下, 通过考虑一些政策理由, 而赋予法律新的意义。他认为法律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 而是永远处于发展之中, 与时俱进不断被赋予https://www.99xueshu.com/w/ikeyzc6bjqye.html
2.美国大法官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美国大法官___提出了“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这一著名的命题。A.戴雪明B.哈贝马斯C.霍姆斯D.孟德斯鸠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https://www.shuashuati.com/ti/628762d4e2394e66ab60b14c2530c849.html?fm=bdbds0d22fc2899bf8764b8fae4fab5c6f516
3.“后浪”奔涌如何建立敏捷化组织成长的底层逻辑,如何提升敏捷化组织的管理技能,如何打造一支结果导向、信守承诺、使命必达的银行铁军?是本堂课重点研究的成果。 【课程目标】 ● 创办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提出成功方程式:成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 本课程就是从改变思维方式、激活事业热情、训练运营能力、萃取经验方法四https://www.qgpx.com/neixun/yuangongzhiyehua/showd20210507c382c15170p1.html
4.如何理解霍姆斯“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句名言他在《普通法》一书开篇就说:“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法律不能被当作由公理和推论组成的数学书。”同时他在《法律的道路》中认为在“决定法律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力量”问题上存在着一种谬误的观念即“在法律发展中唯一发挥作用的力量是逻辑”。 (2)霍姆斯论断的主要思想 ①按照霍姆斯的理解如果仅仅从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bgkdetail?id=ba87246a48d7c1c708a145f5&fr=search
5.西方文论关键词(仅供参考)布列东于1924年在巴黎发表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以后该思潮得以成立,他们致力于探索人类的潜意识心理,主张突破合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彻底放弃以逻辑和有序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及梦的经验相融合展现人类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超现实主义文学强调诗人听从潜意识的召唤,写梦境,幻境,https://m.douban.com/note/726257406
6.科学网—[转载]杨建军:原始思维经验思维和逻辑思维摘要:从思维类型的理性化程度的高低来考察,法律事实认定的思维类型大致可以划分为原始思维、经验思维、逻辑思维三种类型。原始思维是古代民族认定事实共有的特点,该种思维注重神秘原因在事实认定中的作用;经验思维以传统中国司法实践为代表,是一种主客体不分、重经验轻逻辑的整体思维。逻辑思维奠基于概念,以认识主体与客体https://wa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do=blog&id=1231826
7.创业融资终极指南:3万字讲透创业公司融资所有内容云杉思库初创企业要想在一定时间内做大,单靠自力更生(bootstrap)不是说不行,但确实非常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没钱。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700200.html
8.跟熊浩学沟通如果我们在处理的是认同的分歧,这种分歧将携带“神性”,它的解决不依赖讲理,而依赖叙事,叙述什么过往、什么曾经、什么阅历构成了我,支撑起了我此时的立场。认同分歧的解决,是一场时光旅行,我们会走到这个人的生命经验的内部去,去寻找他的脉络、去理解他的苦衷,然后去获得人之为人,那份同理心的共鸣。 https://www.meipian.cn/2jzt5a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