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等文中引用
【原典】臣等窃闻尧之命舜曰,“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皋陶之论治曰,“率作兴事,屡省乃成。”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亦恐难以底绩而有成也。
——〔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释义】“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是明朝首辅张居正上疏明神宗实行考成法时提出的观点。意思是说,大凡国家大事,制定法令条例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依。
作为富有经验和智慧的政治家,张居正深知有法必依的重要性和法律执行当中的困难。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使明政府财政状况有所改善,但由于政令难以完全贯彻,使改革措施受阻,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他看来,当时明朝的法令条例已经足够多了,国家之所以内政不修,不是法律制度不健全,而是没有依照所立之法办事。为此,张居正上疏神宗皇帝提出了著名的“考成法”,主张“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考成”,即考核官吏的政绩,采取定期考勤和随事考核的综合办法,检查名实,实行赏罚,奖廉惩贪。以此整治官吏争权夺势、玩忽职守的不良风气。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