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具体措施。“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子产铸刑鼎,秦国商鞅立木为信,无一不是为了法律的实施。法律制定后,如果不能有效实施,或者束之高阁,或者执行不力、不公,则会成为摆设、成为花瓶、成为空中楼阁。“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一、培养全体公民的法治意识,让法律成为人们的共同信仰,是法律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因此,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知道法、认识法、了解法、尊崇法,提高法律的知晓度和公信力,必须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普及,提升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让法律成为一种信仰,牢牢扎根在人们的心底,这是我国法治宣传教育的首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六个五年普法规划,公民的法律素质得到极大提升,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逐年提高。但是,就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个人而言,法律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的情况仍然存在,司法不公、执法不严、学习不到位、信访不信法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公民法律意识还有待提高,法治信仰还有待加强。

二、深入推进法治广西建设,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是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法治广西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法治广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承担着执行矫治、法律普及、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等重要职能,与法治广西建设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全面建设法治政府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唐朝王勃认为,“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我区监狱系统牢固树立监管安全首位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深入推进平安、法治、文化监狱建设,连续六年实现无罪犯脱逃、无重大狱内案件、无重特大安全事故、无重大疫情的“四无”安全目标。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履行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职责,安置帮教质量不断提高;认真完善适合我区区情的社区矫正规章制度,制定标准指南,规范管理程序,严格依法管理社区服刑人员。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积极推进戒毒工作领域延伸和职能拓展,进一步完善戒毒“四四模式”和“十步脱瘾法”。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积极化解矛盾纠纷,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

改革是法律有效实施的助推器。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行政系统积极推进改革,为广西法治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自治区司法厅健全狱务公开制度,严格规范公开的范围;建立完善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机制和律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解决律师执业中的困难和问题。逐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降低法律援助门槛,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打官司难”的问题;在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率先制定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鉴定管理条例》,将诉讼需要的鉴定事项纳入统一登记范围;人民监督员和人民陪审员改革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三、坚持服务为民理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法律有效实施的坚实保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活动不是一个形而上的东西,最终是依靠法官来实施的。律师代理辩护对于司法公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律师出庭诉讼,庭审中法律观点的碰撞,当事双方的控辩交锋,可以给法官带来知识和观念的冲击,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案件,对于案件的公正审理具有积极意义。律师的存在,也给司法机关办案带来了社会监督,能够有效促进司法机关依法、依程序公正办案。

实施法律服务惠民工程精准助力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我们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实现贫困村法治宣传率、法律顾问聘请率、法律援助受援率、矛盾纠纷调处率、服刑人员和戒毒人员贫困户帮扶率、社区服刑人员贫困户帮扶率、贫困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结对帮扶率达到100%为工作目标,全面开展“精准发力、爱心帮扶、法律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活动,决不让群众因打不起官司而返贫、致贫,决不让特殊人群贫困户因得不到法律服务而返贫、致贫。

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司法行政部门继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做到法律服务实体网络平台有机融合、线上线下深入互动、城市农村全面覆盖,让广大人民群众“问得起咨询,出得起公证,办得起鉴定,做得起调解”,努力实现法治建设成果人人共享。要重点推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全区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有效解决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伟大实践,司法行政工作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责任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应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切实履行司法行政机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崇高使命,为人民群众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守好公正司法的最后一道防线。(作者:赵波为自治区司法厅厅长)

THE END
1.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光明日报/2015年/2月/9日/第002版 评论?观点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怎样推进严格执法 400多年前,明代张居正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的确,古往今来众多史实表明,如果有了法律而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https://wenku.baidu.com/view/ea56649c6294dd88d0d26bf8.html
2.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答案解析 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A..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C.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D.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重点推荐指数: 答案解析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均于()。 A.制定 B.公正 C.遵守 D.实施 重点推荐指数: 答案解析 相关https://www.shangxueba.cn/zj39253.html
3.许前飞: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许前飞 从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到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们经历了整整十五年时间。十五年来,依法治国作为一种治国方略被写进党章,载入宪法,深入人心。然而,依法治国从基本方略到基本方式的变化,虽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05/id/1292997.shtml
4.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实施在于人申论作文内容提示: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法律的实施在于人申论作文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400 多年前,明代张居正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的确,古往今来众多史实表明,如果有了法律而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https://www.doc88.com/p-98199430605644.html
5.“法贵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南方+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政法机关是法律实施的重要职能部门,唯有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使群众在每一个执法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9/28/c8149774.html
6.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的法律也无济于事。对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行使( )A. 立法权,做到有法可依B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04cc62b1977fa7824530c3aaaa037ef0.html
7.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 A. 实施 B. 规范 C. 教育 D. 惩戒 题目标签:生命法律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两学一做(综合部分)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北宋时期,西夏对北宋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事,分别是好水川之战和( ) A.https://www.shuashuati.com/ti/e85b4c46a18d456b8c18620b39742263.html?fm=bda8378585c7d0e7ce032053cfd6cc3a25
8.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领航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才能挑起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重任? 2014年年初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及一件往事,语重心长。 上世纪80年代,海南省东方市公安局天安派出所原所长吴春忠不徇私情,亲手将涉嫌违法犯罪的https://www.xytv.cn/h5/pages/article/detail?id=2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