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评我说·检察官看《第二十条》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以笑中带泪极具感染力的喜剧模式,讲述了在见义勇为、正当防卫陷入“情”“理”“法”冲突的漩涡时,检察机关如何依法准确适用曾一度被称为“沉睡条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让法律赋予的公平正义得以彰显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近年来,历经“昆山反杀案”“福州赵宇案”“涞源反杀案”等多个现实案例,“两高一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发布《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第二十条”被唤醒,鼓励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

公平正义是法治的底色

《第二十条》用通俗的话解释了何为“正当防卫”:“被打了为什么不能还手?”“见义勇为有什么错?”亦用最朴素的话语表达了“正义”:“法律是为了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第二十条”不仅是法律条款,更是世事更迭但正义不变的价值追求。正当防卫体现的是“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正义底色,而正当防卫条款被唤醒的过程则体现了法律职业共同体对于公平正义的共同追求。

影片中,韩明检察官逐帧向张贵生解释:“这里是见义勇为,这里是互殴,这里就是故意伤害了。”司法者不能以事后诸葛亮的理性观点去割裂审视正当防卫的过程,案件办理既要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又要始终保有对最基本的常识常情常理的情感认同,做到“情同此心、如我在诉”。郝秀萍拼尽全力“发声”:“我死了,我男人才能活”,选择纵身一跃而下,用自己的生命写下血色的“不”。正义面前,检察机关更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要坚守维护公平正义的本职要求,不能让跳楼、死亡这种极端事件成为追求正义的代价。

呵护民心是法治的温情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郝秀萍为什么选择跳楼?是她的绝望,对法律的绝望,对公平的绝望,对我们的绝望。”影片中检察官振聋发聩的提问是全片的揪心时刻。在期盼与绝望的交织中,法律的温度被唤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并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背后有情有义。在捍卫正义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坚持“如我在诉”的理念、追求正义的执着和惩恶扬善的使命感,用为民司法的实践托举起美好的人生,因为“我们办的不是一个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枝叶总关情,点滴见初心,只有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才能让群众感受到温暖。正当防卫是公民与生俱来的对恶反击的权利,它并不像许多建构的法律知识一样,需要通过朴素化的语言进行“祛魅”,而是需要检察人员以天理国法人情更好融合的视角,贴近民心、体察民意,对当事人正当防卫行为给予法律上的肯定评价,向社会昭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依法能动是法治的路径

守得初心,方能始终。影片对韩明的刻画是生动鲜活、层次丰富的,他的出场十分诙谐,以平易近人的姿态拉近了与观众间的距离,也拉近人民群众与检察人员的距离。韩明前期表现以“过得去”为主题,对张贵生的好言相劝、与吕玲玲的判例争论、劝儿子韩雨辰主动道歉,在不违背原则纪律的前提下,让事情“过得去”。正因如此,他才是形象丰满的真实人物。但是,见义勇为要道歉、要坐牢?正当防卫要坐牢?怎么能“过得去”?这是当事人、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想问的问题,因为这关乎公平正义。从大学时帮助被猥亵的学妹不顾处分仗义出手,到工作后遵循先例机械判断引发重复信访,到最后听证会上为维护公平正义慷慨陈词,韩明,那个被生活推着向前的挂职检察官,在倾尽全力释法说理中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也让无数检察官重新叩问着学习法律专业的初心,看到誓要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鸣冤昭雪的自己。

公众对于善恶的评价是一贯的,当你走到《第二十条》银幕前,你总会看到大家对施暴者咬牙切齿,对被害人怜悯同情,检察产品正是要以这份朴素的正义观为内核,同时以精细的法律技术雕琢,需要的是办案人员用心用情用力。应勇检察长强调,“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重在“高质效”,难在“每一个”。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都是事后通过证据还原基本案情,当检察官一次又一次抽丝剥茧般审查案件,需要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全貌,查明前因后果,分清是非曲直,确保案件处理于法有据、于理应当、于情相容。

当沉睡的“第二十条”被唤醒,有更多的司法者行动起来,更多的公平正义被看见,那就会有更多路见不平的韩雨辰,更多与弱势群体守望相助的李茂娟,更多勇于担当追求公平正义的韩明。追求公平正义永远是压过一切黑暗的光明,是明知代价巨大也要伸出援手的勇敢,是挺身而出的勇气,是守卫公平正义的检察担当。正如片尾曲《我也》歌词所讲“可那些善良勇敢诚实的人还在往前奔,像当初一样奋不顾身赤诚地追问。”这份勇敢执着需要公众看到侵害挺身而出,更需要司法者为担当者担当,用法律的武器彰显公平正义最美的底色。

(作者为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最高人民检察院(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010-65209114(查号台)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

THE END
1.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光明日报/2015年/2月/9日/第002版 评论?观点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怎样推进严格执法 400多年前,明代张居正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的确,古往今来众多史实表明,如果有了法律而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https://wenku.baidu.com/view/ea56649c6294dd88d0d26bf8.html
2.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答案解析 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A..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C.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D.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重点推荐指数: 答案解析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均于()。 A.制定 B.公正 C.遵守 D.实施 重点推荐指数: 答案解析 相关https://www.shangxueba.cn/zj39253.html
3.许前飞: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许前飞 从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到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们经历了整整十五年时间。十五年来,依法治国作为一种治国方略被写进党章,载入宪法,深入人心。然而,依法治国从基本方略到基本方式的变化,虽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05/id/1292997.shtml
4.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实施在于人申论作文内容提示: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法律的实施在于人申论作文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400 多年前,明代张居正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的确,古往今来众多史实表明,如果有了法律而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https://www.doc88.com/p-98199430605644.html
5.“法贵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南方+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政法机关是法律实施的重要职能部门,唯有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使群众在每一个执法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9/28/c8149774.html
6.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的法律也无济于事。对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行使( )A. 立法权,做到有法可依B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04cc62b1977fa7824530c3aaaa037ef0.html
7.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 A. 实施 B. 规范 C. 教育 D. 惩戒 题目标签:生命法律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两学一做(综合部分)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北宋时期,西夏对北宋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事,分别是好水川之战和( ) A.https://www.shuashuati.com/ti/e85b4c46a18d456b8c18620b39742263.html?fm=bda8378585c7d0e7ce032053cfd6cc3a25
8.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领航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才能挑起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重任? 2014年年初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及一件往事,语重心长。 上世纪80年代,海南省东方市公安局天安派出所原所长吴春忠不徇私情,亲手将涉嫌违法犯罪的https://www.xytv.cn/h5/pages/article/detail?id=2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