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

研究领域:法律理论、民商法学。学术专长:法理学、西方法哲学。

现任职务:法治中国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法学会法律文化研究会理事。

学习工作经历:

199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

2007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

201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

个人主要成果:

论文:

1.超脱政治,研究规范,建立真正的法律科学,发表于《中国书评》第3辑,此文获得“中国书评”大赛(华中区)一等奖;

2.虚构:法律思维的必要之维,发表于《法律科学》2006年第2期;

3.处于一体三元结构中的法治与和谐,发表于《当代法学》(2008年5月刊)。

4.挣脱“脚镣”的舞者:评《法治与文明秩序》,发表于葛洪义主编《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第四辑。

5.权利的互惠性,发表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3期。

6.多面的道德:读庞德《法理学》(第二卷)第十一章,发表于邓正来主编《知识与法律》(2009年版)。

7.结构社会与分层理论的践行者:《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简评,发表于《知识与法律》。

8.互惠正义的制度话语,入选全国法理学博士生论坛(2008,重庆)论文集,发表于付子堂主编《文本与实践之间: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9.走出逻辑的丛林,发表于邓正来主编《西方法律哲学书评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超越哈特-德沃金之争:法学中的方法论问题,布莱恩赖特著,王家国、张红梅译,发表于《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第一辑。

11.朗富勒与法治中的道德之维,科林莫菲著,王家国译,发表于《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第二辑;

12.人之目的与自然法,朗富勒著,王家国译,发表于《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第四辑(2010);

13,自然法理论,中国社会科学论丛,2012年春季卷,毕克斯著,董青梅王家国译。

14,不确定性、意识形态与法律的政治本性,载于《判决的批判》序言,法律出版社,2012年10月。

15,融贯性、整体论与解释学:德沃金法律理论的认识论基础,王家国译,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16,认真对待《担保论》,王家国,检察日报,2013-7-11理论版。

17,解读朗富勒的“问题框架”:兼评《富勒传》,收录于《作为目的性事业的法律》,法律出版社,2012年11月。

18,探视父母义务立法化的法理伦理考察,载于《法治中国化研究》(第一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8,精神赡养的若干现实与理论问题,《老龄科学研究》2013Vol.1(5):46。

19,法律与道德的“结合命题”何以可能?杭师学报,2014(3).

20,富勒论法律教育,《法学教育研究》第十卷,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21,法理学的位置与用途,《法学教育研究》第十卷,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22,探索有社会使命感的法律教育,《法学教育研究》第十卷,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23,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实证化,载于《私法的制度及其社会功能》,2014。

24,全球教育潮流下的中美法律教育,《法学教育研究》第十一卷,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25,“精神赡养”与中国法制的亲情伦理回归,《法学》2015年第1期,第81-83页。

26,所有权的法律属性与社会功能:兼论公的所有权及其实现方式,《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4期。

27,关于加强敬老、养老事业中的几个立法问题,支振峰主持项目,中宣部2015

28,民间借贷是中国社会的定时炸弹,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信息》2011年第8期,第40-42页。

30,办养老机构:鸡肋还是机会?《人民日报》2015年8月3日第14版,头条。

32,走向分析实证的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与法律学刊》2017,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第16-32页。

33,法律移植的社会文化心理认同,通讯作者,《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1):149-165.

34,人口老龄化时代的社会民主与模式选择,《老龄科学研究》2017,5(7):42-53

会议论文:

1,互惠正义的制度话语:关于权利的本质,全国博士生论坛,重庆,2010。

2,追求理想国:老年人精神生活与社会服务,中国第二届老龄问题与老年产业研讨会,南京,2013。

3,金融市场中的法律推理与担保性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法:子午线180,美国康乃尔大学主办,上海,2013。

4,法律移植中的文化认同,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法:移植与创新,清华大学,2013。

5,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实证转向与中国化,首届“法律实证研究与中国法治的道路”学术研讨会,杭州,2013。

6,医疗纠纷类案件中的法律实务,创建和谐医患关系学术讲坛,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杭州,2014。

教材:

1,《创新理论与实践》,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参与《西方法律思想史》,严存生主编,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3,参与《司法文明百科全书》的部分撰写工作,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办,2015。

译著与专著:

1,《作为目的性事业的法律》,王家国著,法律出版社,2012年11月。

2.《判决的批判》,肯尼迪著,王家国译,法律出版社,2012年10月;

3.《担保论》,万安黎著,王家国译(第二章),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年6月。

4,《私法的制度及其社会功能》,卡尔·伦纳著,王家国译,法律出版社2014.1。

5,《法律的拟制》,富勒著,王家国译,已交稿,尚待出版;

课题情况:

▲纵向(主持)

1.探视父母义务之立法化研究,法治中国化研究课题,2011/07,结题。

2.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与制度建设实证研究,中国法学会课题,2015,进行中

▲纵向(参与)

3.法律的不确定性、客观性与法治,2009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中青年项目,09SFB3003,2009/05,司法部项目,结题

4.和谐社会与司法民主化研究,浙江省法学会重点课题,2011/07,结题

5.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1XFX017,国家社科基金,2011/05,进行中

6.参与付子堂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06JJD820004。

7.社会规则治理及其公民法律意识培养,2012年杭州市“115”引进国外智力计划项目,2012/10,进行中

8.“钱江(法学经典)读书会”的常态化规范化运作机制研究,校课改项目,2012,结题。

9.参与“我国城市保障住户管理的现状调查与法律制度完善”,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820002),常传领主持,进行中。

10.参与“以法治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5@ZH006,支振锋主持,进行中。

11.参与主笔《杭州市人才工作条例》,杭州市软科学专项,2018。

12.参与“法治浙江建设工作考评体系研究”,浙江省哲社法治专项课题,2018。

▲横向(参与)

1.建设法治杭州重大问题的理论研究,杭州市政府“法治杭州”课题,2013,结题。

2.加强对村民自治工作和基层治理工作的改革探索,杭州市政法委课题,2017,结题。

3.杭州市推进人才工作法制化建设研究,20180834M29杭州市软科学课题,2017,进行中

荣誉情况:

1.中法图“中国书评”大赛(华中区)一等奖(2005)

2.2012年杭州师范大学优秀实习带队教师奖

3.2013年杭州师范大学优秀实习带队教师奖

4.2013年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5.2013年校优秀班主任

6.2014年校优秀党员

社会兼职与影响力:

1.杭州师范大学法治中国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2.杭州师范大学法律实证研究中心副主任

3.浙江省法学会法律文化研究会理事

4.浙江省法学会三农法治研究会理事

5.浙江省青年研究会理事

6.浙江卫生法学研究与教育中心研究员

7.浙杭律师事务所律师

8.杭州市拘留所公益律师

本人所主办的财经时评类博客,曾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十强,2011年获得全国十大财经博客评比第一名。

THE END
1.2024年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法学院开展宪法知识竞赛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宪法学习宣传的号召,激发广大学生对宪法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并以组织宪法知识学习为载体持续推进院风、学风建设,促进宪法知识的普及与应用,以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法学院举办2024年度宪法知识竞赛。 比赛http://fxy.mdjnu.cn/info/1010/2078.htm
2.浅论哈特“规则说”——兼谈对我国司法实践的启发参考书目: [1] 哈特著,许佳馨、李冠宜译,《法律的概念》,法律出版社。 [2] 罗纳德?德沃金著,信春鹰,吴玉章译,《认真对待权力》,上海三联书店。 [3] 梁晓俭,宫燕明著《哈特法律规则说的解释学研究梁晓俭》。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79017.html
3.浅谈哈特的“规则说”与司法实践的关系/李响参考书目:哈特著,许佳馨、李冠宜译,《法律的概念》,法律出版社。 罗纳德?德沃金著,信春鹰,吴玉章译,《认真对待权力》,上海三联书店。 参考论文:梁晓俭,宫燕明著《哈特法律规则说的解释学研究梁晓俭》。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12024&page=2
4.德沃金法律原则识别理论研究硕士论文.pdf全文哈特:《法律的概念》, (第二版),许佳馨、李冠宜译,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86页。 国陈景辉:《原则与法律的来源》,《比较法研究》2006年第4期。 o『英1哈特:《法律的概念》(第二版),许佳馨、李冠宜译,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237页。 9 二、法律原则的识别方法 德沃金指出哈特的承认规则无法辨识法律原则—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0401/14142438.shtm
5.聚焦教育法治与中国教育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这场论坛在沪召开他指出,教育法学应根植于实践,重视教育法和教育政策之间的互动,以及其在不同教育层次上的作用。教育政策必须与法律相辅相成,以维护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推动教育法治的现代化。他提出在教育法和教育政策边界既存在又模糊,深刻了解它们的关系对教育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https://www.whb.cn/commonDetail/96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