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在教师资格面试前的备课阶段,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是试讲成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很多考生对于如何写教案总是很头疼,教学目标究竟如何制定,教学重难点如何定位,教学方法如何选择,教学过程如何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的确都需要考生认真思考和准备。今天,中公教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法律保障生活》的完整教案范例,希望能够为各位考生的考前备考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法律的特征,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能够说出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
【能力目标】
能够遵守法律、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能够同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提高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法律的特征、作用。
【难点】
理解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案例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对法律的感受。进而引出对本框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法律特征
多媒体链接展示材料,并配相应图片:在我国,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的制定过程包括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和公布四个环节。法律案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实施。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而约定俗成、自发形成的,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活动二:从实施上看法律
阅读下列材料:“6.26”国际禁毒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5起毒品犯罪案件进行了集中公开宣判。当天宣判的案件均为一审案件,分别是文礼红贩卖、制造毒品案,刘家良等走私、贩卖毒品案,被告人张亨等制造毒品案,尼特尔坡运输毒品案,芦龙等制造、贩卖毒品、非法持有枪支案。在审理的这5起案件中,刘家良、文礼红等四人一审被判死刑,张亨等四人获无期徒刑。
学生思考回答:这起案件嫌疑人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说明了法律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惯、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