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易混易错点归类整理,不要等到考试错了再来看!民族法治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公民。(×)人民

2.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人民

3.全国人大代表有立法权、人事任免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8.我国公民有直接参加国家管理的民主权利。(×)“直接”删去

9.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的经济成分

1.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公有制经济

2.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导。(×)国有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非公有制经济控制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经济

中国走向世界

1.改革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处开放

2.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力量(领导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重要力量(、坚定力量、中坚力量)

3.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决定力量(领导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重要力量(坚定力量、中坚力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3.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活力源泉、不竭动力。(×)改革开放

4.党和国家始终把民生问题、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首要工作、中心工作、工作中心、工作重心、工作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5.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原则,不是根本任务)

6.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共同富裕。(×)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科技成就、人与自然

1.党和国家的各种措施有利于实现各族人民的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同时富裕)。(×)共同富裕

2.党和国家致力于维护社会的绝对公平与正义。(×)“绝对”删去(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

3.我国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部分(某些)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4.我们要战胜自然、改造自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法制的国家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国策。(×)基本方略(治国方略)

2.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全体公民)。(×)广大人民群众

3.最有效、最可靠最重要的规则是道德。(×)法律

4.依法治国和以德国(法律和道德),依法治国(法律)更重要,更有效。(×)两者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5.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受刑罚处罚。(×)只有严重违法行为才是犯罪,才要承担刑事责任,受刑罚处罚;一般违法行为不是犯罪,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受刑罚处罚,但要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

6.违法一定犯罪,但犯罪不一定违法。(×)不一定一定

7.我国法律的本质是全体公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广大人民

8.法律由全体人大代表(人民、公民)制定或认可。(×)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法律靠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本质特征(最重要的特征)(×)国家强制力(如:法庭、监狱、公安机关、军队等)

10.法律对全体人民(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全体社员成员

11.名人、官员知法犯法,要从重处罚。(×)依法处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1.我国各民族血脉相连,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各民族和文化趋向同一,各民族的差异正在消失(各民族和文化逐渐融为一体)。(×)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2.我国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4.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5.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核心利益、根本利益)√

6.“一国两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和最佳方式

7.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前提、原则、立场和基础是“一国两制”。(×)一个中国

8.两岸和平统一已经没有障碍。(×)还有台独分子和外国势力干涉的障碍;

9.两岸和平往来交流频繁,我国国家的完全统一将指日可待。(×)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10.我国在有少数民族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人民高度自治。(×)少数民族的聚居区管理本民族事务,享有自治权。

11.考点区别:

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香港、澳门、台湾:维护国家统一、“一国两制”(高度自治)

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开放

12.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统一香港、奥门和台湾。(×)“社会主义”删去

13.香港、奥门和台湾实行“一国两制”,享有高度自治权。√

14.海峡两岸人民的互相来往有利于增强两岸互信,实现台湾早日回归祖国。(×)两岸的和平统一

15.我国是一个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6.我国是一个56个民族组成的完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完全”删去

精神文明、文化建设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是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与科学

2.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教育和科学。(×)思想道德建设

3.精神文明是基础,为其它文明提供物质条件(保障)。(×)物质文明

4.物质文明是魂魄,为其它文明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精神文明

5.弘扬民族精神为其它文明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发展科学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6.精神文明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依法治国

7.民族精神产生民族文化,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产生于

8.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民族精神

9.艰苦奋斗(奉献精神、井冈山精神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10.爱国主义精神(雷锋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就是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具体表现)。

展望祖国未来

1.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公平正义

2.民主法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3.我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总体上的小康

4.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到2050年即21世纪中叶,我国将实现全面小康。(×)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

6.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实现全面小康(共产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

7.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指: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指: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富起来)

3.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只有发展才能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7.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公民的根本利益。(×)人民

其他

1.只有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中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2.我们的理想只有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才能变成现实。√

3.只有接受教育,学习科学文化,才能享受现代文明。√

4.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

5.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合作。√

6.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7.只有严重违法行为(只有触犯刑法)才是犯罪,才要承担刑事责任√

8.有了艰苦奋斗精神(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合作),我们就一定能成功。(×)“一定”删去

9.奉献社会帮助他人是我们的法律义务。(×)道德义务

易错知识点

七年级部分

1.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2.法律的显著特征:

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⑵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的作用:⑴规范作用⑵保护作用

4.犯罪的三个特征: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5.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1)诉讼手段(2)非诉讼手段(3)法律服务(4)法律援助

6.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

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7.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手段:

(1)非诉讼手段(维护合法权益最常用的有效手段);

(2)诉讼手段(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八年级部分

1.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诚信的核心是善。

2.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4.法定义务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道德义务是公民自觉自愿履行的义务。

5.生命健康权是最根本的、首要的人身权。

6.人格尊严权是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人格尊严权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

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7.民事法律手段是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最常用、最普遍的方法(重要武器)。刑事法律手段是打击和惩罚各种侵犯公民私有财产权的犯罪行为、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锐利武器)。

8.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和积极承担责任都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九年级部分

1.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环境和场所的变化——角色(身份)变化——责任变化;

4.谁对我负责,首先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5.不负责任必然受到道德的谴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6.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每个公民应备的素质;

7.承担责任的回报:往往属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无形的精神财富;

8.承担责任,一定会获得回报,当然也一定要付出代价;

9.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是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

10.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12.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5.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6.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17.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18.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9.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0.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2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3.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关键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24.我国的资源现状: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25.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2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2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28.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9.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3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

其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36.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体现。

37.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8.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地位);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作用);

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地位);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作用)

39.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40.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1.我国现在达到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42.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4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4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THE END
1.法律具有哪些特征?法律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法律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调整来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它提供的行为模式在相同条件下可以对任何人反复适用,这体现了法律的可预测性。人们可以依据法律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508375138393298844.html
2.2024年中考政治知识点:法律的特征中考政治中考完整理了关于2024年中考政治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的特征)表现在: 答: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③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编辑推荐: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报名时间https://m.zhongkao.com/e/20240312/65efc86bd6472.shtml
3.初中道德与法治八上统编版:11法律的特征和作用.docx初中道德与法治八上统编版:1-1法律的特征和作用.docx,浦江四中社会法治备课纸 法治教育第一章心中有法 PAGE1 / NUMPAGES1 年级 九年级 主备、试讲教师 周建英 课题 1.1 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教材解读与活动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1.3.1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https://m.book118.com/html/2022/1203/5300244104010030.shtm
4.初中道德与法治高频考点大汇总(现象+观点),快收藏!考点10: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现象链接】国家出台法律法规;依法判决;大老虎被打;保障公民的权利;规定公民的义务… 【核心观点】我国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我国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考点11:违法与犯罪http://www.21wh.com/content/id/10203.html
5.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5.1法不可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青春期的学生,一方面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又对法律、犯罪等知识了解不多,法治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另外,中学生涉世不深,缺http://www.youzhik.com/czzhengzhi/zhengzhiyzk/2020/0909/80995.html
6.八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精选8篇)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要想适应新课改对人才的全新要求,教师必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抓紧落实,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基础严格把关,提升其整体道德素养和法律积淀。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http://www.jiaoyubaba.com/banianji/81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