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案例与分析

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16岁的少年陈某将与其家有过节的13岁小孩陈某杀害并勒索被害者家人20万元;初中生徐某为与另一学生团伙“抗衡”,竟购买枪支;17岁少年小新为偷钱上网,竟残忍地砍死奶奶,并砍伤爷爷。

青少年本是天真无邪的,如此骇人听闻、丧失人性的案例,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敲响了警钟。

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成因的分析对我们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呈现的特点

我国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较以往,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疯狂性。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2、突发性。由于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一般地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如案例三种的小新,其行为的仅仅是为了偷点钱去上网而非杀人。

3、连续性。对某些具有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一般在初次作案得手之后,侥幸心理便得到强化,从而对物质享受产生了贪得无厌的欲求。产生连续性犯罪。

4、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合性。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这与有组织有策划的团伙性犯罪有所区别,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案例二中的徐某即带有鲜明的学生团伙性质。虽可能是因为玩游戏或其它简单原因纠结。

5、犯罪故意的突发性且犯罪手段的残忍性。青少年犯罪一般没有事前的充分考虑和酝酿过程,没有预谋,而往往只要受到某种影响和刺激,一时冲动,就可能立即萌生犯意,突发犯罪;而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计后果,从而酿成恶性犯罪。案例三中小新的手段可谓残忍,一死一重伤的结果非常人所能想象得出的。

6、犯罪动机的单一性和犯罪目的的荒诞性。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他们有的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的犯罪伎俩,有的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犯罪。案例三中小新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偷钱,却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这也可见青少年犯罪行为时严重的盲目性和不计后果性。

7、犯罪心理的报复性和犯罪心态的逆反性。青少年虽年幼无知,但同样渴望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立,能够获得平等的权力和尊重,不愿受管束,这种心理随年龄的增长有时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当他们具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被管教时,他们轻则反感对抗,重则予以报复。案例一中犯罪人陈某正是从报复的而萌生杀害村人陈某的犯意,进而进行勒索。在这类案例中,我认为暴力电影并不是毫无干系的。8、犯罪手段趋于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和低龄化。通过调查了解,目前,青少年犯罪中“四化”现象极为明显。案例一中,从缴获的工具、枪支以及犯罪的过程看,陈某与成人犯罪已十分相似,是先有一定的计划并准备一定的犯罪工具,杀人后进行弃尸等等。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

据调查,青少年案犯家庭状况普遍偏差,且多为畸形,有的家庭父母不和,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教育不当,管理不善。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品行及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的心理、品德、爱好和思想的影响至关重要。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于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而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二)、受社会不良文化影响。我们知道,优秀的文化可以提高人的思想,促使人们奋发上进,低级、庸俗的文化会腐蚀人的灵魂,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它有损人民群众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这种受污染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香港及国外流入的暴力恐怖片在一定程度上激起青少年好奇心和模仿的欲望,许多青少年正是由于剧情的指引从而完成与其年龄并不相称的违法犯罪行为从而走上犯罪。

(三)、受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案例三的小新在正是缺少父母的教育,且其爷爷奶奶又过分溺爱使其辍学而后又沉迷上网最终走进犯罪的深渊。

(四)、法制道德教育滞后。近几年来,虽然在中小学设立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在社会上开展“送法上门”、“法律进家”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但在力度上还有欠缺,在面上还有死角。青少年自身更是不重视此方面的学习。因而,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区别。

(五)、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以上四方面对于青少年反而言均是外部因素,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青少年本身的素质。由于青少年犯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分辨事非能力较差,其处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预防

如何更好地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1、保护性预防。保护性预防是指国家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应加强有关青少年保护的立法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防止青少年沾染不良习惯,禁止侵蚀青少年思想品德信息的传播;打击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犯罪的犯罪活动,这也是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

2、堵塞性预防。堵塞性预防是指通过堵塞各方面工作的漏洞,减少和消除实施犯罪的条件,达到犯罪预防的措施。给学生普法,学校经常把政治课设为法制课,组织学生接受“庭审教育”,参观看守所。孩子懂法要主动而不能依赖课堂的灌输。主要包括:加强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控制性预防。控制性预防是指各种针对有明显犯罪倾向或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人采取的帮助、教育、挽救措施。主要包括:成立帮教小组;送工读学校教育;加强少年法庭的工作;回访考察。

4、改造性预防。改造性预防指政法机关以生产劳动为主要手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技术教育,使有违法犯罪的人改邪归正,成为遵纪守法的劳动者。在劳动改造时,应结合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与原因,要重点进行思想教育,以彻底从思想上使失足青少年得以改造,真正成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劳动者。

5、家庭教育是其中最为之关键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要从家庭抓起。有关部门可与青少年家庭签订防止犯罪的责任状,明确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巩固家庭这个堡垒。

6、在校园教育方面,除加强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学校还应加强法制教育,使青少年在安定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

THE END
1.未成年人犯罪典型典型案例分析6篇(全文)未成年人犯罪典型典型案例分析 第1篇 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分析 (周春燕 2011.11.2) 由于年龄、心智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身份和角色的特点,应该说,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相对是集中的,并具有自身的特点,而导致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亦存在较多的共性。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区域间人口频繁、大规模的流动的大背景下,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v4nwyy0.html
2.涉正当防卫等人民法院案例库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事例(一)参考案例一、吴某某诉张某某、李某、某某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一案——“自甘风险”规则在未成年人体育运动中的适用(入库编号:2023-14-2-001-002)关键词民事 生命权 身体权 健康权 体育运动 自甘风险 未成年人 责任承担【裁判要旨】1.“自甘风险”http://m.mingdalawyer.com/show-list-867.html
3.2022最新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2022最新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中涉及的概念——青少年犯罪是指儿童向成年期过渡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包括自身因素、家庭教育缺失、学校缺少良好引导、社会矛盾等方面,其危害性体现在对被害人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对自身的危害。 https://china.findlaw.cn/zs_1255722.html
4.青少年犯罪案例及对策(通用6篇)中学生违法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具有它本身的特点。下面结合几起青少年违法行为的案例,简要的分析下青少年犯罪的一些特征 案例1:今年暑假三位初中女生因无聊到某舞厅玩,碰到年龄相仿的一群青少年,为首的是女孩A某,因一言不合,A某指使随她来的几个男少年,劫持三位女生到某宾馆进行轮番殴打折磨,其中一女生在A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w3d3u88.html
5.法制经典案例教案(20篇素材参考)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流程,增强教学自信心。什么才算好的法制经典案例教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法制经典案例教案,供大家参考。 法制经典案例教案篇1 六(2)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班会主题: 对在校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图在他们心目中逐步树立起正确完善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75394.html
6.法制教育主题班会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触目惊心的数据: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https://www.yjbys.com/cehuashu/zhutibanhui/3566597.html
7.2022最新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2022年大学生犯罪案例大全)很多朋友对于2022最新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和2022年大学生犯罪案例大全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2023年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多少分合格 2022年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共20道题,每题5分,共100分,得60分合格,大部分题目都是一些禁毒常识,态度端正的同学成绩都能合格,但大多同https://www.kstnjscl.com/flcs/348773.html
8.关于中学生犯罪案例分析法律知识案例分析:盗窃父母或近亲属的财物,在是否构成犯罪和处罚上有其特殊性。法律规定:“偷拿自己家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罚时也应与在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刘某偷盗自家钱财达5000元,数额大,在父母追问时又拒不承认,且把偷拿的钱用于赌博和挥霍,结合这些情节看http://m.110.com/flzs/355569.html
9.2023年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docx文档分类:法律/法学|页数:约4页 分享到: 1/4 分享到: 1/4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文档介绍 该【2023年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是由【bab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年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https://www.taodocs.com/p-937731235.html
10.青少年犯罪案例及分析青少年犯罪是指在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下的犯罪行为。以下是一个青少年犯罪案例及分析: 案例:17岁的小明因在学校内盗窃同学的手机被学校发现,被同学举报,最终被警方带走处理。 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家庭环境不佳、社会压力大、学习成绩不理想等。在这个案例中,小明可能因为家庭教育不良或者学业压力导致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14/14/75092861_1131356369.shtml
11.2023年青少年犯罪案例及解析2023年青少年犯罪案例及解析_关注青少年犯罪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注青少年犯罪 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先进文化的运用者,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拓者,他们背后凝聚着一双双殷切期盼的目光。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的成长条件https://www.mayiwenku.com/p-46338572.html
12.青少年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青少年犯罪划分。在我国有关的法律文件中,对“青少年”的概念未予明确的界定。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不断增加。对于这个社会现象的原因,科学家不断地进行调查。接着,我们观看以下青少年犯罪热点案例分析,来讨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https://www.jscfa.edu.cn/cjx/2014/0418/c376a3308/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