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讲义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主要类型及原因分析

现如今,青少年的犯罪率越来越高,而且还在向着低龄化发展,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比如前不久的一起未成年逼迫卖淫案和12岁男孩杀母案。网络在诱惑未成年人犯罪中起到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积极防范,以免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类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诱发的侵财型犯罪。

青少年是没有经济收入的,一般只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很少的一部分生活费,这些生活费是不能满足青少年在网吧上网、聊天、打游戏、生活等开销的。另一点,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隐蔽性使网络犯罪风险比较小,犯罪成本大大降低,容易满足一些青少年不劳而获的心理。很多青少年对于法律和法规缺少认识,对自己的一些网络行为认识不清。很多青少年就铤而走险,采用种种手段获取自己上网和生活的金钱,在网络中以诈骗为主,在现实中以盗窃、抢劫、敲诈勒索为主。

2、网络团伙作案

我们青少年无论在力量、智力和胆量等多种方面都比成人差,要凭借个人来实施犯罪成功的几率比较小。网络的开放性给了青少年们团伙作案的便利,很多青少年犯罪都会事先通过网络寻找犯罪伙伴,在网络上事先做好计划和分工,一起在网络中或现实中实施犯罪行为。

3、利用网络实施侵害公共信息安全性质的犯罪。

青少年的好奇心、探索欲非常旺盛,又具有冒险精神,同时对于很多行为缺少正确的认知。很多青少年往往会以黑客身份,非法侵入个人电脑、公共系统、企业、国家政治经济及军事等要害部门。盗窃个人财产、商业机密和国家机密,贩卖个人信息、商业机密和国家机密非法获利,恶意破坏个人信息、企业信息和国家信息造成重大损失等。

4、制造网络病毒,危害社会。

网络病毒对于网络的危害非常大,是一个严重的犯罪行为。青少年制造病毒和传播病毒的动机各有不同,有的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技术、有的是为了获得赞誉、有的是获取钱财,这种行为往往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比如著名的熊猫烧香病毒传播犯罪,造成了严重的网络恐慌和后果,最后制作者锒铛入狱。

5、网络诱发的非法经营型犯罪。

导致青少年孩子网络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青少年自身的原因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身心发育不成熟,行为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盲目性。青少年好奇心强、喜欢模仿,追求新奇时尚,自我约束力不抢,缺乏各种行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法制观念淡薄。往往会被网络世界中的色情、暴力、赌博等不良因素的诱惑和刺激,发生心理畸变,盲目冲动、不计后果,容易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2、家庭的推力

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影响,也是青少年的成长中有着重要地位,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很多父母对青少年上网缺少正确的引导,没有让孩子可以健康安全的上网,导致孩子接触到很多不良信息,导致孩子的心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除此之外,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畸形,比如缺少家庭关爱、家长对于网络犯罪行为的认识不足、对于青少年性知识的教育缺乏,父母自身的犯罪行为,甚至有些父母会袒护、鼓励和教唆孩子进行偷盗等犯罪行为等,这些都会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高发。

3、学校的推力

4、社会因素

青少年网络犯罪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含义

其实就根本上来讲,青少年网络犯罪虽然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但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法律上的概念,他更偏重于是一个社会学还有犯罪学上的概念。年龄在10周岁到25周岁之间的青少年,他们在使用网络系统进行的一系列以获取非法钱物,对他人进行语言威胁、攻击、造谣,甚至是危及网络系统的正常运作的行为,都是对社会的一种威胁和损害。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征和趋势

(一)犯罪的主体特征

由于青少年年龄和认知的问题,大部分的青少年还正处在心智不够成熟,思维过于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智力方面还没有达到足够健全的程度,自控能力也较为低下。所以他们不管是在组织,还是实施网络犯罪的行为上,都还不足够支撑起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去独立施行暴力犯罪。所以,在青少年网络犯罪上,他们大多数都会选择一个所谓的拉帮结派,互为兄弟,这样的行为,来进行共同犯罪。由此他们也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一些不健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也成为了许多青少年在网络犯罪上的一个普遍特征。他们长期接触网络,又无正确的使用引导,很容易就会被网络上一些不好的信息诱导,组成自己的一些小团伙去进行犯罪作案。这些小团体虽然不足以称为犯罪集团,也没有形成传统意义上的犯罪组织,但是他们这样的小团体在造成的网络破坏和社会不良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主观动机的特征

正常情况下,青少年犯罪的理由和原因并没有那么的错综复杂。他们之中大多数,都是因为对成人世界的一种未知和好奇,试图将自己更早一步的变化为成人,需求一种不同于身边同龄人的刺激感。但是,他们的心智尚且不够健全,对于是非分辨不够清晰,自控能力更是欠缺。当他们的情绪不能自控时,往往就会造成非常多的悲剧发生。造成悲剧后,他们或许会有恐慌,但过后,更多的情绪则是在事后产生的一丝成就感,以及自己的虚荣心极大得到满足的中。青少年黑客从最开始进行的网络信息盗取时,很多只是出于一种好奇和尝试。但是当第一次犯罪行为成功后,他们便会逐渐失去对这样的犯罪行为的恐惧。随着他们犯罪次数的增多,他们从中得到的刺激感,也在第一次犯罪尝试后,慢慢减淡衰弱。为了寻求更多的刺激,他们也会在犯罪次数增多的同时,不断加大自己犯罪的力度和影响。不断不断地去损害他人利益,不把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样恶劣的结果放在眼中,而他们施行这样的犯罪,目的也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三、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趋势

(一)年龄呈现低龄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网络的使用在趋于普遍的同时,使用者年龄的低幼化也在不断加深。而受到网络信息影响的程度,也与使用者年龄低幼化成反比加大。据了解,全世界范围内的“黑客”,平均年龄也都在16周岁左右。他们或许是在校大学生,甚至是高中生。因为他们在这段年龄中,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上,都正处于旺期,他们的网络犯罪手段和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精进,作案手法也就呈现出一种高水平的状态。他们之中,或许是因为对学校社会的一种不理解甚至是厌恶,或许是试图利用网络犯罪来展现自己的技能,由此来填补一種自我认同或者是他人崇拜的感觉,再受到网络和社会的不良信息的影响,致使学生心理上出现问题,甚至是扭曲,在黑科技上实行骗取财物和信息,以此达到发泄和自满的目的,从而进行了犯罪。

(二)犯罪成人化,智能化和暴力化

网络的隐蔽性和不足够健全的网络环境下,致使仍由不少漏网之鱼在网络之中传播着色情,暴力的信息。青少年在这种信息充斥泛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受到了影响,他们的成长也是直接受到误导。那些传播宣扬,甚至鼓吹暴力色情的信息,也在无时无刻不刺激着青少年的犯罪心理。他们把网络上的这些暴力色情信息进行着模仿和崇拜,并且将这些行为,当成是一种乐趣,从而将自己实行这些犯罪的行为也转化为乐趣,犯罪的手段也越来越残酷血腥。这样混乱的网络环境中,青少年的犯罪在不断接受诱导的情况下,犯罪成人化已经成为了青少年犯罪趋势中的一个显著特征。而这些青少年在犯罪中,思维缜密,并且倚靠网络,进行隐蔽,也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

(三)空间范围逐渐从城市向农村蔓延

四、针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一)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法制教育

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已经是社会发展必要的手段,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有了极大的改变,而传统的一些法律制度也已经不足够去应对新生的这些社会问题。想要从根本上改善青少年犯罪这一情况,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想要遏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情况,就需要我们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法制教育。可以参照欧美一些国家的媒介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青少年正确地认识网络,增强他们对网络是非的辨别能力,降低这些网络不良信息对他们的影响,甚至是杜绝这样的影响。让他们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参与到社会和发展的积极活动中去。相较于心智足够成熟稳重的人群来讲,青少年是更需要加强对网络法制教育的群体。他们需要提高自身对信息的是非辨别能力,对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也需要加强自身的行为情绪的自控能力。只有青少年能从自身方面出发,自主地屏蔽掉这些不良信息,才能够有效的改善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情况,这要远比国家出台政策,强制查封一些不良网站和信息,效果要显著有效的多。

(二)加强对青少年道德规范的教育

(三)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制度教育

我国对国民的法制教育尚且不够完善健全,青少年作为社会的主要新生力量,在可预计的将来,必定会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也是重中之重。许多的青少年实行网络犯罪之后,根本不了解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法律结果,从而有恃无恐。这也就促使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不断增长。司法机构应该充分履行其职责,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加大对青少年群体的法律制度教育,结合青少年常用的社交软件的信息推送功能,进行一系列的宣传。建立起法律教育制度的专栏模块,每天进行咨询更新,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法制教育,让青少年能够深刻且清晰的了解到网络犯罪会给社會和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和结果,从而遏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欲望。

五、结语

青少年网络犯罪因为各种社会因素,自身主观因素,已经发展成为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呈快速增长趋势。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已经大大的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造成的损害也在不断加大。而许多青少年对此并不能感受到这样的犯罪带来的危害性,仍旧沉溺于自己的盲目崇拜和自我虚荣之中。针对这类现象,我们只有加强社会监管,网络限制和法制道德的教育,健全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法制体系,才能有效遏制此类案件的频繁发生,从而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促进信息化时代的稳定发展。

上网安全守则:

2、如果看到不文明的信息或图片,应立即告知父母。

3、进入聊天室前要告知父母。必要时由父母确认该聊天室是否适合学生使用。不要在各个聊天室之间“串门”。在聊天室中,如果发现有人发表不正确的言论,应立即离开,自己也不要在聊天室散布没有根据或不负责任的言论。

6、未经父母同意,不和任何网上认识的人见面。如果确定要与网友见面,必须在父母的同意和护送下,或与可信任的同学、朋友一起在公共场所进行。

7、如果收到垃圾邮件(不明来历的邮件),应立即删除。包括主题为问候、发奖一类的邮件。若有疑问,立刻请教父母、老师如何处理。

8、如遇到网上有人伤害自己,应及时告诉父母或老师。

上网要注意安全,如果不加防范,网络的危害并不小,以下几方面应当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

二、网上交友谨防受骗。

三、对网上内容要有取舍,自动远离发布不良信息的网站。

四、网上逗留谨防“毒黑”。也就是要防范病毒侵扰和黑客攻击,不要随便下载不知名网站的程序和附件。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盖某某故意伤害案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盖某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轻伤二级,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被告人盖某某归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案发时系未成年人,应从轻处罚。案发时被害人亦系未成年人,且被告人、被害人对案件引发均有一定责任,量刑时予以考虑。案发后,被告人亲属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可酌情从轻处罚。据此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盖某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

案例二:邢某某抢劫案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邢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结伙采用暴力威胁手段劫取他人财物,价值2093元,其行为构成抢劫罪。案发时,被告人邢某某系未成年人,应减轻处罚。邢某某系自首,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可从轻处罚。据此依法以抢劫罪判处被告人邢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二千元。

案例三:孙崇亮强奸案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孙崇亮明知被害人系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仍与之发生性关系并致其怀孕,其行为构成强奸罪。被告人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对被害人进行赔偿并取得谅解,可从轻处罚。被告人多次与幼女发生性关系,且致其怀孕,应对其从重处罚。据此以强奸罪判处被告人孙崇亮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

THE END
1.未成年人犯罪典型典型案例分析6篇(全文)未成年人犯罪典型典型案例分析 第1篇 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分析 (周春燕 2011.11.2) 由于年龄、心智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身份和角色的特点,应该说,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相对是集中的,并具有自身的特点,而导致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亦存在较多的共性。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区域间人口频繁、大规模的流动的大背景下,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v4nwyy0.html
2.涉正当防卫等人民法院案例库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事例(一)参考案例一、吴某某诉张某某、李某、某某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一案——“自甘风险”规则在未成年人体育运动中的适用(入库编号:2023-14-2-001-002)关键词民事 生命权 身体权 健康权 体育运动 自甘风险 未成年人 责任承担【裁判要旨】1.“自甘风险”http://m.mingdalawyer.com/show-list-867.html
3.2022最新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2022最新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中涉及的概念——青少年犯罪是指儿童向成年期过渡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包括自身因素、家庭教育缺失、学校缺少良好引导、社会矛盾等方面,其危害性体现在对被害人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对自身的危害。 https://china.findlaw.cn/zs_1255722.html
4.青少年犯罪案例及对策(通用6篇)中学生违法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具有它本身的特点。下面结合几起青少年违法行为的案例,简要的分析下青少年犯罪的一些特征 案例1:今年暑假三位初中女生因无聊到某舞厅玩,碰到年龄相仿的一群青少年,为首的是女孩A某,因一言不合,A某指使随她来的几个男少年,劫持三位女生到某宾馆进行轮番殴打折磨,其中一女生在A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w3d3u88.html
5.法制经典案例教案(20篇素材参考)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流程,增强教学自信心。什么才算好的法制经典案例教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法制经典案例教案,供大家参考。 法制经典案例教案篇1 六(2)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班会主题: 对在校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图在他们心目中逐步树立起正确完善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75394.html
6.法制教育主题班会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触目惊心的数据: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https://www.yjbys.com/cehuashu/zhutibanhui/3566597.html
7.2022最新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2022年大学生犯罪案例大全)很多朋友对于2022最新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和2022年大学生犯罪案例大全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2023年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多少分合格 2022年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共20道题,每题5分,共100分,得60分合格,大部分题目都是一些禁毒常识,态度端正的同学成绩都能合格,但大多同https://www.kstnjscl.com/flcs/348773.html
8.关于中学生犯罪案例分析法律知识案例分析:盗窃父母或近亲属的财物,在是否构成犯罪和处罚上有其特殊性。法律规定:“偷拿自己家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罚时也应与在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刘某偷盗自家钱财达5000元,数额大,在父母追问时又拒不承认,且把偷拿的钱用于赌博和挥霍,结合这些情节看http://m.110.com/flzs/355569.html
9.2023年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docx文档分类:法律/法学|页数:约4页 分享到: 1/4 分享到: 1/4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文档介绍 该【2023年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是由【bab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年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https://www.taodocs.com/p-937731235.html
10.青少年犯罪案例及分析青少年犯罪是指在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下的犯罪行为。以下是一个青少年犯罪案例及分析: 案例:17岁的小明因在学校内盗窃同学的手机被学校发现,被同学举报,最终被警方带走处理。 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家庭环境不佳、社会压力大、学习成绩不理想等。在这个案例中,小明可能因为家庭教育不良或者学业压力导致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14/14/75092861_1131356369.shtml
11.2023年青少年犯罪案例及解析2023年青少年犯罪案例及解析_关注青少年犯罪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注青少年犯罪 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先进文化的运用者,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拓者,他们背后凝聚着一双双殷切期盼的目光。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的成长条件https://www.mayiwenku.com/p-46338572.html
12.青少年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青少年犯罪划分。在我国有关的法律文件中,对“青少年”的概念未予明确的界定。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不断增加。对于这个社会现象的原因,科学家不断地进行调查。接着,我们观看以下青少年犯罪热点案例分析,来讨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https://www.jscfa.edu.cn/cjx/2014/0418/c376a3308/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