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思政课

老师:嗯,是的!国家网信办印发了《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它确实要求互联网群组的建立者、管理者要履行群组管理的责任,也就是说“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要按照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和平台公约,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这个规定从2017年10月8日开始正式施行。

欧阳朔:那这么说国家是要立法限制网友的言论自由?

老师:哦,不能这么说!

欧阳朔:网络群组本就是大家互相联系,发表意见的一个纽带,如果不是为了限制大家的言论自由,那我们怎么来理解出台的这个规定呢?

老师:嗯,非常正确!

欧阳朔:我记得马克思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是不是可以用这句话来理解法律权利义务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老师:嗯,你说的非常好!这一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设置的,权利总量与义务总量是相等的。我们用个比喻来说,假如我们用数轴来表示权利和义务的走向,将既不享有权利、也不履行义务的状况表示为零的话,那么,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就可以表示为,以零为起点,向相反的两个方向的延伸,权利是正数,义务是负数,好,这时候,正数每扩展一个刻度,负数也一定扩展一个刻度,而正数与负数的绝对值总是相等的。这个关系式的原理适用于每一个社会主体。那么,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呢,权利、义务则互相包含。

欧阳朔:老师您能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不?

老师:好!比如我们网购买东西,你有要求商家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商品的权利,同时你还有付款的义务吧?反过来呢,你想想,你的权利和义务是不是就是商家的义务和权利呢?所以,就整个社会而言,只有权利和义务在总量上处于等额状态,利益的付出与获得才能达到平衡,社会生活才不至于混乱,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也应该是这样。我们平时所说的特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由于一部分人享受过多的、和非法的权利、而导致的权利和义务的失衡。因此,权利的范围就是义务的界限,义务的范围也就是权利的界限,法律权利和义务呈现出等值等量的关系。

刘耕江:嗯,您前面所说的我理解了。但是,法律中的权利义务如何实现功能互补呢?

欧阳朔:既然法律权利义务功能互补,那是不是说这两者具有同等的法律价值呢?

老师:你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争论问题。你的问题实际上说的是法律体系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在法律体系中究竟是权利本位还是义务本位,目前在法学界有争议。但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法律体系应该是权利本位的,也就是说是权利为主,义务为辅的。

欧阳朔:老师您这个观点的原因是什么呢?

老师:我们先来看看权利本位法律体系的一些特征:比如,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强调权利是义务存在的依据和意义;规定法律的力量仅限于禁止一个人损害别人的权利,而不能禁止他行使自己的权利;在私权的行使上,明确法无禁止则自由等等。好,那再来看看我们现在法治建设的情况: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提出了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等。十九大以后呢,党中央依法反腐、惩腐、力度不减,以坚持不懈反腐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彰显,获得感进一步加强。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法律体系是权利本位的,是以人民权利的实现为第一要务的。

刘耕江:听了老师您专业的分析,我对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有了更深的了解。您能不能简要概括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方便我向身边的同学普及。

老师:嗯,好的。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国家网信办出台的这个规定,目的不是为了限制网友们的言论自由,恰恰相反,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第二呢,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总是相伴随而存在的。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权利时,也必须要履行相应的义务。网信办的规定就是从部门规章的层面、规定了网民们相应的义务。第三呢,从社会层面上来说,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总量是相等的。最后,我们要明确,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THE END
1.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预测作用:法律具有可预测性,人们可以通过法律预测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以及在法律上是否有效,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强制作用: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教育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义务、制裁违法犯罪等方式,对人们进行教育引导,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2.为什么要有法律本文将探讨法律的重要性,它如何保护我们的权利,以及它在社会中的核心作用。我们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审视法律,并讨论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https://aiqicha.baidu.com/qifuknowledge/detail?id=10134705054
3.普法宣传应知应会:“法治”和“法制”一字之差,大不同法制社会中的法律 不是调整社会关系最为重要的社会规范 往往从属于诸如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 特别是道德规范 在法治社会中 法律则具有最重要的地位 法律至上是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标志 4 基本价值追求不同 “法治” 是法律至上、社会民主、保障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g3OTQ3OQ==&mid=2650019333&idx=3&sn=ceb666690c805ad6d81ca830e889c128&chksm=891b470b9cf2a9fd078784442ba7df8a07c48e542fa436f39b8f85358d22ff4712bfacddacc2&scene=27
4.如何理解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律师普法对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的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https://www.110ask.com/tuwen/1953887258108422196.html
5.宪法知识200问答:集体企业也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七条规定: 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依照法律规定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 57.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如何? http://www.xxzbb.gov.cn/ztzl/lwpf/201812/t20181211_1006038.html
6.如何理解法律上的“另行制定”学习路上如何理解法律上的“另行制定” “另行制定”是法律上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是授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文件的重要依据。法律上的“另行制定”主要有三种表述形式:一是另行制定(规定),二是根据本法(法规)或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另行制定(规定),三是根据本法(法规)的原则另行制定(规定)。https://www.ishaanxi.com/c/2022/0126/2322140.shtml
7.如何理解我国宪法序言及其法律效力宪法序言是我国宪法的灵魂,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现行宪法各章节一样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其一,我国宪法序言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在宪法序言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最高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DgI8ZM2YP7rYL41uhot218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