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民事法律行为及其相关概念

言归正传,笔者就按《民法通则》的规定再结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做些浅陋的分析和区分吧。

一、解读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笔者较为赞同的是这种说法: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其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的合法行为。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比如说,我想送东西给甲,并且也的确给了,这种在我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赠予行为在法律上就成了正儿八经的民事法律行为。首先我的目的是使我的东西从归我所有变成归甲所有,即是一种进入民法规范领域的转移所有权的物权行为;且最终的法律效果是按我本人的意思表示所发生的,是我所期望、所预料的。即我乐意送给甲就送给甲,法律无权规定我送给乙,法律所做的只是确立我意思表示的内容在法律上有效力,使我的意志依法实现为法律关系。当然,在这里我必须是适格主体。

可见,民事法律行为能够实现法定主义所无法实现的调整关系,符合丰富多彩的民事生活,其概念的精髓便在于充分体现了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是当事人意志的法律化。

(一)、表意性

从这一特征上我们可以将民事法律行为和意思表示行为、事实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区分开来。

首先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显然是一种意思表示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意思表示行为都是民事法律行为。比如:要约邀请、要约等都仅仅是意思表示行为而非民事法律行为,它不像订立遗嘱那样是单方行为,作为合同的成立方式必须有双方的合意,既意思表示的一致才行。

(二)、合法有效性

这是目前学术界对民事法律行为最大的争议之所在。究竟民事法律行为的合法有效是指它的构成要素呢,还是指所引起的法律后果是合法有效呢换句话说,合法有效究竟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条件呢还是它能否生效的条件

我揣摩着《民法通则》的意思似乎都是赞成前者。且从法条来看,根本没有对民事法律行为进行成立与生效之分。因为,最终不能生效的,《民法通则》都一概不承认是民事法律行为。连这个概念都不是了,还谈什么“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呢成立的恐怕只能是一种民事行为吧,倘若能生效,才能惯名曰:民事法律行为。我觉得《民法通则》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54条连“意思表示”这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关键性内容都没顾得上写上却惟独不忘强调是“合法行为”。且在55条又具体阐述了“合法”的三个方面: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而对于不能完完全全生效的,统统称为民事行为,如法条58、59、60、61条都是这样规定的。

这里我们就可以对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做个区分了,民事行为的实质在于其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但民事行为是否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能否实现当事人预期的法律目的,还得决定于其是否合法,是否能提升为民事法律行为。可见,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行为两者是种属关系。

三、区分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和生效的意义:

理论界一直将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的要件设定的很低,即只要有行为人,且行为人做出意思表示即可。我感觉这种成立的所谓的“民事法律行为”都将外延放宽到和意思表示行为差不多的地步了。虽然学理界无法克服逻辑上的矛盾和对《民法通则》57条“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起就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然冲撞,但其这么做也有其自己的道理。

以上便是我初学了民事法律行为一章后的所思所想。其幼稚可笑不成熟之处权作茶余饭后的笑料吧。[page]

THE END
1.每日学概念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一)法的概念 法是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法的特征 1.规范性,法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规范,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模式,从而为人们的交互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型、标准或方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DA3NjgwMg==&mid=2247541237&idx=2&sn=c7a8c91a44234fddb04b60cbf40968f9&chksm=fa06938c4ace7d9fec64bac3c2e33860d8cfb51f28ed47220b76241b684d1e399a5193bb80f8&scene=27
2.法和法律有区别吗“法”在广义上,可被视为一种原则、规则或规范,它指导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并由一定的社会权力来保障其实施。 “法律”则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更具体地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统治阶级的意志。 范围差异: “法”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它可以包括法律、法规、规章、习惯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a1d36a2a03c364000606
3.周二学法理基础的基础:法律权利vs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一、研究权利和义务概念的重要性 RONGDA (一)权利和义务是一切法律规范、法律部门(部门法),甚至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 1.法律规范通常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行为模式,即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和不得做什么,而这些内容就是人们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https://zhuanlan.zhihu.com/p/515961298
4.商法商贸法和经济法于其先天不足之外,商法的缺陷更明显地表现在它划定的工业与商业、大型企业与小商贩之间的鸿沟。商法概念再也无法涵盖整个商业贸易领域了:工业、大企业适应其各自的发展所需制定了新的规范、新的法律技术和方法。于是,在传统上被视为商法的领域内,一个崭新的名词:商贸法出现了。 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197.html
5.舒国滢:《法学的知识谱系(全三册)》法学院真正优秀的法学家(法教义学家)要依靠自己的理论能力和理论努力,在法学(法教义学)知识领域进行艰难的探索,必须有能力将哲学、逻辑学、修辞学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进行转换,创造适合于表述法律世界之实在、处理法律世界之难题的概念、原理、方法,形成法学特有的知识形态。http://fxy.cupl.edu.cn/info/1050/12798.htm
6.律学法学与法理学概念辨析━━试论法理学的范围律学、法学与法理学概念辨析━━试论法理学的范围 </Script>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法学界,法理学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法学进行理论与实证的分析研究,换言之,分析法学思潮日益风行。在此过程中,学人们似乎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概念困惑,于是时常有问:什么是法?什么是法学?什么是法理学?如此等等。由于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https://www.fwsir.com/yanjiang/HTML/yanjiang_20071108001143_67408.html
7.“产权”概念的法学辨析——兼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财产法律制度之【摘要】:本文从对企业产权的分析入手,探讨现代产权概念的发展,并对产权与所有权、物权、债权、财产权之间关系其进行法学和经济学角度的辩析。在对产权的经济学含义进行分析和对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财产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之后,文章指出笼统地将产权归结财产权的观点是不科学的,现代经济学中的产权概念应与英美法系中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BJDT200308001028.htm
8.《法学方法论》概要与思考(法哲学)法提出规范性适用要求的依据以及界限是什么?与此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法的”意义”问题、 法律上行为的“意义”问题、法的“存在方式”(它的“效力”)问题以及赋予法以意义的原则问题,简称为“正义”或“法观念”的问题。 法学以实在法为工作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以实践中的思想方法和评价基准进行批判反思,https://m.douban.com/note/819863335/
9.民法必考知识点之民事法律行为之三:效力体系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两个概念 (一)区别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指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完成,其着眼点在于某一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已经客观存在。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因符合法定的生效要件而产生了当事人所欲追求的法律效果,其着眼点在于法律是否对某一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给予积https://www.yoojia.com/ask/17-12178079976305454741.html
10.2004年法律硕士考研专业基次及解析(1)刑法学部分例如“该句话前半句正确,但是后半句是错误的”。或者说:“该句话前提正确,但是结论错误”,等等。(2)对所辨析反映的问题作出回答。例如:“该说法是关于教唆犯加重处罚的问题”,等等。然后回答制度中所涉及的概念的含义。(3)回答该题正确或者错误之处。(4)如果有必要,还要回答正确的意义或者错误的危害。https://www.kaoyan365.cn/jm/1008_2.html
11.232:法律论证的概念和方法法理学张文显磨耳朵225:辨析: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 47 2023-04 10 224:法律解释的主要方法 18 2023-04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 3375 法律论证与证据 by:龙元富律师 1438 法律论证原理——司法裁决之证立理论概览 by:龙元富律师 640 论证研究 by:叙述修辞 5955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3061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