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法律行为三者概念辨析杨慧

婚姻家庭、股权纠纷、法律文书代写、融资借款、经济犯罪律师

¥99元/20分钟,急速响应

4人

¥99元/12小时,快速响应

问题紧急,因地理原因不能与律师会面,需要文字阐述以及发送图片与律师沟通

300人

在线提问,律师收到后解答

非紧急的法律问题或不清楚是否需要律师介入,需要律师给予法律指导意见

687人

一、民事行为

民事行为是自然人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该行为区别于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比如好意施惠,也称情谊行为。例如请客吃饭、坐公交到站叫醒,行为人在实施这些行为时不具备与相对人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不属于法律调整范围。

民事行为的外延最广,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包含三个成立要件,即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主体、有意思表示、有确定并且在客观上具有实现现实性的标的。它与事实行为最大的区别就是民事主体具有意思表示,即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

(二)准法律行为

准法律行为,如催告、通知、宽恕。此类行为并没有创立新的权利义务的关系,仅仅是对已有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或者澄清。

(三)事实行为

此类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件。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事实行为也能引起法律后果,它是按照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与民事法律行为不同,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农村的人在自己的宅基地建造了一栋房子。这种建造的行为属于事实行为。将来这栋房子的主人去世,其继承人继承房屋的行为,则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强调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可以通过明示的方式表达,也可以通过默示的方式表达。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这里的没有表示视为接受继承,就是指继承人以默示的方式接受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而之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009年8月27日修正)第五十四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由以上法律规定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民事法律行为的内涵和外延均被扩大,最明显的转变是不再要求其具备“合法性”,不再以适法性为特征,除了包含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还包括绝对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相对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有效的民事行为

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即《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要求其必须具备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第五十五条规定可知,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行为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第二,意思表示真实;第三,该行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违背公序良俗。虽然法律规定的很清楚,但是实践中却很很难操作。比如,关于第一个条件,如何证明意思表示不真实呢?举个例子,某人在被胁迫的情况下,签下一张借条,借条上表述“今收到某某提供的现金20万元”,但实际上并未双方并未发生借款合同关系,但他也很难证明自己是被胁迫的,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也只能推定他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

(二)绝对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绝对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严重欠缺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因而自始、绝对、确定、当然、永久不按照行为人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五种绝对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总则》146条)。这种行为欠缺上述的第二个条件,即意思表示真实。比如阴阳合同。这里面的阳合同因为是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所以肯定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至于阴合同是否有效,这个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再比如司法实践常常出现的“名为投资实为借贷”的法律纠纷,这里双方的投资合同实际上是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也是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也就是说,只要行为人与相对人是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而不用考察这个行为是否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或者侵害了国家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这个行为就是无效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三项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绝对无效。比如,根据法律规定,甲不得购买经济适用房,然后甲授意符合条件的乙前往购买,然后赠与给甲。虽然甲没有直接购买经济适用房,但却获得经济适用房的所有权,故应当认定该赠与行为无效。

4、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这里有一点异议,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属于无效的合同。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合同法》并没有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属于无效的合同。如果两个人签署的合同违背公序良俗,是否也属于无效合同呢?签署合同也属于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如果合同违背公序良俗,也应当认定该合同无效。但司法实践中,公序良俗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范围也比较广泛,而且存在一定的地域性,须由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加以明确的解释。

5、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但这里有个问题,如果法律直接规定此类法律行为无效,有可能使债权人撤销权制度被完全架空。比如,甲将自己的房产低价处分给乙,损害了债权人丙的合法权益,那么根据《民法总则》154条的规定,甲和乙的交易行为无效。这就直接剥夺了丙的撤销权。虽然这条法律规定符合丙的利益,也更有效保障了丙的债权实现,但是却使债权人撤销权制度被完全架空,故应对引起重视。

(三)相对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相对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包含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法律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59条以及《合同法》第54条第1款的规定,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类型有: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四)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行为虽已成立,但是否生效不确定,只有经由特定当事人的行为,才能确定生效或不生效的民事行为。还是以上面的小男孩玩游戏为例,如果一个八岁的小男孩用妈妈的手机玩游戏,在游戏平台充值八万元买装备,这种行为不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也不属于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而应属于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果小男孩的妈妈追认该行为有效,则这个行为是有效的,如果小男孩的妈妈没有追认该行为有效,则这个行为自始无效,小男孩的妈妈可以要求游戏平台返还财产。

三、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刑事法律行为、行政法律行为。因为在德国法律行为就是指“民事法律行为”,因此我国学者在引入这一概念时,在前面加上“民事”二字,特指民法领域中的法律行为,与刑事法律行为、行政法律行为加以区分。

THE END
1.每日学概念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一)法的概念 法是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法的特征 1.规范性,法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规范,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模式,从而为人们的交互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型、标准或方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DA3NjgwMg==&mid=2247541237&idx=2&sn=c7a8c91a44234fddb04b60cbf40968f9&chksm=fa06938c4ace7d9fec64bac3c2e33860d8cfb51f28ed47220b76241b684d1e399a5193bb80f8&scene=27
2.法和法律有区别吗“法”在广义上,可被视为一种原则、规则或规范,它指导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并由一定的社会权力来保障其实施。 “法律”则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更具体地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统治阶级的意志。 范围差异: “法”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它可以包括法律、法规、规章、习惯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a1d36a2a03c364000606
3.周二学法理基础的基础:法律权利vs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一、研究权利和义务概念的重要性 RONGDA (一)权利和义务是一切法律规范、法律部门(部门法),甚至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 1.法律规范通常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行为模式,即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和不得做什么,而这些内容就是人们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https://zhuanlan.zhihu.com/p/515961298
4.商法商贸法和经济法于其先天不足之外,商法的缺陷更明显地表现在它划定的工业与商业、大型企业与小商贩之间的鸿沟。商法概念再也无法涵盖整个商业贸易领域了:工业、大企业适应其各自的发展所需制定了新的规范、新的法律技术和方法。于是,在传统上被视为商法的领域内,一个崭新的名词:商贸法出现了。 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197.html
5.舒国滢:《法学的知识谱系(全三册)》法学院真正优秀的法学家(法教义学家)要依靠自己的理论能力和理论努力,在法学(法教义学)知识领域进行艰难的探索,必须有能力将哲学、逻辑学、修辞学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进行转换,创造适合于表述法律世界之实在、处理法律世界之难题的概念、原理、方法,形成法学特有的知识形态。http://fxy.cupl.edu.cn/info/1050/12798.htm
6.律学法学与法理学概念辨析━━试论法理学的范围律学、法学与法理学概念辨析━━试论法理学的范围 </Script>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法学界,法理学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法学进行理论与实证的分析研究,换言之,分析法学思潮日益风行。在此过程中,学人们似乎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概念困惑,于是时常有问:什么是法?什么是法学?什么是法理学?如此等等。由于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https://www.fwsir.com/yanjiang/HTML/yanjiang_20071108001143_67408.html
7.“产权”概念的法学辨析——兼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财产法律制度之【摘要】:本文从对企业产权的分析入手,探讨现代产权概念的发展,并对产权与所有权、物权、债权、财产权之间关系其进行法学和经济学角度的辩析。在对产权的经济学含义进行分析和对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财产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之后,文章指出笼统地将产权归结财产权的观点是不科学的,现代经济学中的产权概念应与英美法系中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BJDT200308001028.htm
8.《法学方法论》概要与思考(法哲学)法提出规范性适用要求的依据以及界限是什么?与此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法的”意义”问题、 法律上行为的“意义”问题、法的“存在方式”(它的“效力”)问题以及赋予法以意义的原则问题,简称为“正义”或“法观念”的问题。 法学以实在法为工作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以实践中的思想方法和评价基准进行批判反思,https://m.douban.com/note/819863335/
9.民法必考知识点之民事法律行为之三:效力体系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两个概念 (一)区别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指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完成,其着眼点在于某一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已经客观存在。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因符合法定的生效要件而产生了当事人所欲追求的法律效果,其着眼点在于法律是否对某一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给予积https://www.yoojia.com/ask/17-12178079976305454741.html
10.2004年法律硕士考研专业基次及解析(1)刑法学部分例如“该句话前半句正确,但是后半句是错误的”。或者说:“该句话前提正确,但是结论错误”,等等。(2)对所辨析反映的问题作出回答。例如:“该说法是关于教唆犯加重处罚的问题”,等等。然后回答制度中所涉及的概念的含义。(3)回答该题正确或者错误之处。(4)如果有必要,还要回答正确的意义或者错误的危害。https://www.kaoyan365.cn/jm/1008_2.html
11.232:法律论证的概念和方法法理学张文显磨耳朵225:辨析: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 47 2023-04 10 224:法律解释的主要方法 18 2023-04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 3375 法律论证与证据 by:龙元富律师 1438 法律论证原理——司法裁决之证立理论概览 by:龙元富律师 640 论证研究 by:叙述修辞 5955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3061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