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试题及答案

《民法学》初版列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再次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法学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U”错误的划“R”。每小题1分,共10分)

1、单务合同都是无偿合同。()

2、不当得利之债的债权一般只以受益人取得的实际利益为限,而不以赔偿受损人所受损失为标准。()

3、立遗嘱是公民个人的意思表示。张三立有遗嘱,并经公证,在死亡前用口头向在场的亲属宣布公证遗嘱作废,这是遗嘱的撤销。()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公民对其作品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发表权、使用权及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

6、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具有广泛性,包括没收、税收、征用、罚款等。()

7、个体工商户有权使用、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

8、违约人赔偿的损失,应略高于对方的实际损失。()

9、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同时代理的第三人签订的合同,应属无效。()

10、诉讼时效中断后,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待中断时效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继续进行。()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借贷合同是()

A、单务合同B、诺成合同C、转移财产使用权的合同

D、以国家专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信用合作社为出借人的合同。

2、共有人对共有关系的性质发生争议无法查明是按份共有还是共同共有时,应按处理。()

A、按份共有B、共同共有C、个人所有D、公共所有

3、某甲在上班路上拾到提包一个,因当时找不到失主,又急于上班,甲就将提包带到单位,存放于办公室,并当即贴出招领启事。至甲下午下班时,仍无人认领,甲就锁上办公室回家。次日,甲上班时发现办公室被盗,拾得的提包也被盗走,即向公安机关报案。第三天,失主发现招领启事后,就找到甲索要提包,甲将详情告诉了失主,失主即向法院起诉,要求甲返还不当得利。法院应判()

A、甲应当返还B、甲应予赔偿C、甲应给予一定补偿D、甲不予返还或赔偿

4、《民法通则》第153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这一解释属于()

A、司法解释B、学理解释C、立法解释D、无权解释

5、连带债务的债权人()

A、只能向债务人中的一人或数人同时或先后请求其履行全部债务

B、只能向全体债务人请求其履行全部债务

C、只能向债务人中的一人或数人请求其履行部分债务

D、可以向债务人中的一人或数人同时或先后请求其履行全部或部分债务

6、1990年春天甲收购站与乙梨园签订预购梨8万斤的合同。签订合同时,乙方考虑到梨的生长受气候的影响很大,主张在合同中加附“梨收成达七成以上时才供应8万斤梨”的条款。甲方对此亦表同意。这种加附条款属于()

A、附肯定的延缓条件B、附否定的延缓条件C、附肯定的解除条件D、附否定的解除条件

7、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A、无效B、有效C、有的有效有的无效D、在撤销死亡宣告后才有效

8、公民合作作品保护的截止期限,不论合著人人数多少,必须是其中最后一名作者死亡之后算起第()

A、20年12月31日B、30年12月31日C、40年12月31日D、50年12月31日

9、我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申请续展注册的期间是()

A、15天B、3个月C、6个月D、12个月

10、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年。()

A、10B、15C、20D、30

11、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上看,债的主体()

A、双方都是不特定的

B、债权人是特定的,债务人是不特定的

C、债权人是不特定的,债务人是特定的

D、双方都是特定的.

A、意思表示作出时B、意思表示发出时C、意思表示送达对方时D、要约人作出回复时

13、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承担民事责任。()

A、所有人或管理人B、受害人C、受害人和管理人共同D、受害人和所有人共同

14、诉讼时效延长,只适用于具有特殊情况的、诉讼时效期间()

A、尚未届满的B、已经届满的C、中断的D、中止的

15、按照合同协作履行的原则,()

A、各方当事人可根据情况履行合同

B、当事人各方应严格按照约定的条件履行义务

C、一方不履行时,他方应予谅解

D、各方应按照合同标的履行

16、遗嘱继承人的范围是()

A、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相同

B、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不同

C、公民或法人

D、公民、法人、国家或其他组织

18、民事赔偿金应该()

A、上缴国库B、补偿受害人的损失C、交受害人的所在单位D、交养老院赡养老人

19、王某与李某分别出资4500元和8000元合开一个饭馆,后因经营管理不善欠债19000元,对该项债务双方应承担()

A、无限连带责任B、无限按份责任C、有限连带责任D、有限按份责任

20、集体财产所有权的主体是()

A、每个具体的集体组织

B、所有集体的组织

C、集体组织的领导机关

D、各个集体单位的成员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民事行为内容显失公平的,属于()

A、绝对无效的民事行为

B、可变更的民事行为

C、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D、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

2、定金具有以下作用和性质()

A、担保合同履行B、证明合同有效C、证明合同成立D、有预先给付的性质

3、民事法律事实包括事件,而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因此,作为民事法律事实的事件有()

4、运输中造成货物灭失、短少,承运人不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况有()

A、托运人未按时支付运费

B、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

C、货物的合理损耗

D、货物未按时运达指定地点

5、下列责任形式中,属于民事责任形式的是()

A、恢复原状B、赔偿损失C、收缴非法所得D、罚款

6、下列机构中具备法人资格的有()

A、出版社的编辑部B、某市劳动局C、某大学法律系D、某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

7、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是()

A、改编、注释已有的作品B、国家法律、机关的决议C、时事新闻D、编辑的作品

8、下列属于财产所有权的继受取得有()

A、收取孳息B、取得无主财产C、合同关系D、接受遗产

9、祖父母、外祖父母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祖父母、外祖父母享有继承权,其继承方式有()

A、法定继承B、遗嘱继承C、转继承D、代位继承

10、根据承包合同,所有人将他的财产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转让给承包人,他们的权利发生如下变化()

A、所有人丧失了财产所有权

B、承包人取得了财产所有权

C、所有人没有丧失财产所有权

D、承包人取得了财产经营权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从收到货物时起至交付收货人之前,承运人负有()和()货物的义务。

2、专利权人的义务主要是()和缴纳年费的义务。

3、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范围包括著作权、()、()和商标权。

4、根据民法通则规定,签订联营合同的主体应具有()资格。

5、合同对专利申请权没有约定的,()的当事人享有申请权。合同对科技成果的使用权没有约定的,()有使用的权利。

6、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法()自己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8、个人合伙的经营活动,由合伙人(),合伙人有执行和()的权利。

9、在继承中,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称为()。

五、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特定物

2、财产共有

3、代位继承

4、合同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什么是赠与合同赠与合同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2、简答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

3、什么是担保物权它有哪些法律特征

4、简答丧失继承权的几种情况。

七、案件分析题(10分)

李某在湖南工作,将座落在济南的祖遗房屋二间借给王某使用。王某自住一间,将另一间租给宋某居住,每月租金5元。后来李某得知此事非常不满,王某声称,房屋借给我后,如何使用我有权利。因此,李某起诉法院,要求收回借房并请求王某支付出租房屋所得的2500元租金。

试问:本案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略)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2、B3、D4、C5、D6、A7、B8、D9、C10、C11、D12、C13、A14、B15、B16、A17、B18、B19、A20、A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CD2、ACD3、ABCD4、BC5、AB6、BD7、BC8、CD9、ABC10、CD

1、安全运送妥善保管

2、实施其专利发明创造的义务

3、发现权应用科学技术成果权

4、法人

5、完成发明创造当事人都有

6、改变

7、同一项财产按照确定的各自

8、共同决定监督

9、被继承人遗产

1、是指具有自身单独特征、不能由其他物所代替的物。

2、是指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对同一项财产都享有所有权。

3、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死亡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继承其应继承的遗产份额的制度。

4、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1、(1)赠与合同是赠与人把自己或有权处分的财物无偿地给予受赠人所有的协议。(3分)

(2)赠与合同的法律特征是:

a、赠与合同是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1分)

b、赠与合同是无偿合同。(1分)

c、赠与合同是单务合同。(1分)

2、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可分为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实质要件有:(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分)(2)意思表示真实;(2分)(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1分)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要件,是当法律规定某种民事法律行为应采取特定形式的,该项民事法律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方为有效。(1分)

3、担保物权,是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特定之物或权利上所设定的物权。(2分)

担保物权的法律特征是:

(1)是一种从物权。(1分)

(2)属于他物权。(1分)

(3)必须以特定物或权利为标的。(1分)

(4)担保物权人有排除他人干涉和追及权。(1分)

4、丧失继承权有如下四种情况: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1分)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1分)

(3)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2分)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2分)

七、案例分析题(10分)

1、借用合同是单务合同,借用人接受借用物后,只有义务,借用人未经出借人同意,不得将借用物转借他人,不得转租他人,更不得从转租获利,根据这点,王某未经李某同意,根本无权转租他人。(4分)

2、未经出借人许可,转借、转租借用物可以引起借用合同的终止。因此,出借人李某有权解除合同收回房屋。(4分)

3、本案应判令王某返还房屋两间,将2500元租金交还李某。(2分)

1.下列属于我国民法调整的是()

A.交警对小王的交通违规行为所进行的行政处罚

B.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批买卖电脑的合同

C.小偷甲因偷盗他人财物被警察逮捕拘留

D.甲市政府因市政规划需要将乙家所在区域划入拆迁范围

2.下列不属于我国民法渊源的是()

A.宪法中的民事法规

B.《民法通则》

C.国务院制定发布的民事法规

D.判例法

3.民法的溯及力属于()

B.民法的空间效力

C.民法的对人效力

D.民法的性质

4.下列关于我国民法适用范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

的除外。

B.《民法通则》中关于自然人的规定,适用于我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C.我国自然人、法人在国外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一般也应适用我国法律。

D.我国民事法律规范一般没有溯及力,但司法解释中另有规定的除外。

5.不属于我国民法平等原则的是()

A.民事权利能力平等

B.民事主体地位平等

C.平等的受法律保护

D.民事主体自愿行使权利

6.下列属于我国民法基本原则的是()

A.公示公信原则

B.公平原则

C.过错原则

D.男女平等原则

7.不属于我国民事法律关系要素的是()

A.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B.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C.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D.民事法律事实

8.甲在丙开的专卖店买了一块手表,后因为手表机芯问题,找到店员丁要求退货,在该法律关系中,主体是()

A.甲和丁

B.甲和丙

C.甲和丙、丁

D.丁和丙

9.下列事实中,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是()

A.李某就出卖自己的旧汽车与张某达成协议

B.王某将李某打伤

C.小张每天坚持踢一个小时的足球

D.80岁的老张因病去世

10.下列属于表意行为的是()

A.买卖合同

B.无因管理

C.不当得利

D.侵权行为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2条和《合同法》第2条规定,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也就是说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选项A,交警对小王进行了行政处罚,属于行政法律关系,此时,交警属于管理者,小王属于被管理者;选项C,小偷甲被警察逮捕,属于刑事法律关系,警察属于社会秩序的管理者,小偷属于罪犯;选项D,甲市政府把乙家划入拆迁范围,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甲市政府属于管理者,乙家属于被管理者。

4.【答案】C解析:民法通则>第八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法关于公民的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我国自然人、法人在国外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一般适用所在地的法律规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5.【答案】D解析:平等原则是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之一。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切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其含义是:1.民事权利能力平等:民事主体具有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2.民事主体地位平等:任何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其民事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3.民事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民事主体地位的平等,也意味着对不同的民事主体实行平等的法律保护。此题属于选非题,A.B.C三项都是正确的,因此,此题选D项。

6.【答案】B解析:选项A,是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选项C,是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之一;选项D,是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只有选项B是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公平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在民事主体之间发生利益关系摩擦时,以权利和义务是否均衡来平衡双方的利益。

7.【答案】D解析: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某一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所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内容三个部分。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即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以,选项A、B、C三项都是民事法律关系要素,此题为选非题,正确答案应该选D项。选项D,民事法律事实是指民事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

8.【答案】B解析: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此题中,甲在丙开的专卖店买了一块手表,参与给买卖关系的就是甲丙双方,甲是买方,丙是卖方。丁是店员,不是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以,在该法律关系中,主体是甲和丙,应选B项。

9.【答案】C解析:民事法律事实是指民事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每天坚持踢一个小时的足球没有引起法律关系,而是一种普通活动。

10.【答案】A解析:表意行为是指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旨在产生、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又称民事行为,如合同等。

非表意行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没有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目的,但依法律的规定,客观上引起了某种法律效果之发生的行为,又称事实行为。如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紧急避险行为、正当防卫行为、拾得遗失物、先占、添附等行为。

THE END
1.民法典全面内容中国新时代民事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法律适用规则与救济途径完善 最后,在司法解释层面,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具体司法解释,以便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情况。而对于违反这些规定所造成损失,有详细列举出的救济途径,如诉讼请求、行政复议以及其他补偿措施,使得当事人获得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手段丰富多样。https://www.cjan6a6c.cn/xue-shu-huo-dong/455808.html
2.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其次,在坚持与后续民商法的发展存在包容关系的前提下,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实施民法典,使得我国民商法实践可以融入民法典实施中,不断得到现代化的提升,进行特色性、实践性、时代性的演化。当然,运用上述发展机制,也要避免因不当或过度滥求发展而产生不应有的偏离,进而毁坏民法典作为具有基本法律地位应有的最低稳定性。http://legalinfo.moj.gov.cn/sfbzfpffzll/202412/t20241211_510991.html
3.民法典的意义规范社会关系保障人权的法律基石民法典强调了人的尊严和合法权益,明确规定了一系列关于婚姻、继承等方面的人身权利。这些规定有助于加强对个人基本权利保护,使得每个公民都能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地位,不受歧视。 社会秩序与经济活动 民法典对于合同、物权等领域进行了详细规定,有助于规范市场行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它还为各种社会关系之间建立起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397202.html
4.民法热点聚焦:争议与解析合同是民事交往中的基本形式,而合同自由则是民法中的重要原则。合同自由原则允许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自主决定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合同自由原则体现在各个方面。例如,在电商交易中,消费者和商家可以根据双方的意愿达成交易。此外,合同自由原则还体现在劳务合同、租赁合同等领域。然而,合https://blog.csdn.net/JiYan_yellow/article/details/144341316
5.论平等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刘新勇《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是我国民法将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作为其调整对象的必然表现。民法的平等原则集中反映了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也是全部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础。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就体现在主体之间的平等性上。 平等原则最本质的内涵https://lawyers.66law.cn/s22079846b2c54_i170415.aspx
6.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③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意识是道德产生的思想认识前提。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充分意识到自我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我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意识到自我与他人或集体不同的利益关系,并由此产生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7.《民法典》逐条解读∣第2条:《民法典》的调整对象(含条文主旨例如,国家和公民虽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平等关系,但只要在具体法律关系中,各个主体都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的,即可判断其具有平等性。平等是指在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中当事人的地位平等,并不涉及在政治关系中当事人的地位平等问题。平等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当事人参与民事关系时,其地位是平等的,不承认任何一方当事人的https://www.360doc.cn/article/70808058_1022851471.html
8.什么是民法典的平等原则律师普法《民法典》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https://www.110ask.com/tuwen/14411375963479619290.html
9.《民法》第一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根据各国现有民法(包括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精神,民法概念的完整表述应是:民法是以民事立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所谓民事立法是指以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确立民事主体平等地位,尊重、保障民事的财产权益和人身权益,对被侵犯权益补赔回复的方法。http://www.sdsgwy.com/article/html/1189162.html
10.走近民法典民法调整范围调整对象是什么?平等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活动的当事人在民法上具有平等地位和身份,法律地位完全平等。民事主体各自有自己独立意志和自由,任何一方都不得凌驾于另一方之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即使这些主体存在着劳动人事关系、行政隶属关系、尊卑血亲关系等,但在民事活动中一律平等。在所有部门法中,唯有民法将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http://s.nhzj.com/wap/thread/view-thread?tid=5627764
11.民法的基本原则问法百科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体的身份平等。身份平等是特权的对立物,是指不论其自然条件和社会处境如何,其法律资格亦即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其权利平等地受到保护 平等原则是由民法调整的市民社会关系的平等性决定的,是指民事主体https://www.51wf.cn/view-term-changelist/6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