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个教师节:在中国梦的征程中实现人生梦想

第30个教师节:在中国梦的征程中实现人生梦想

在中国梦的征程中实现人生梦想——写在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一)第30个教师节如约而至。在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亲爱的老师,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您!把最诚挚的感谢送给您!

在中国梦的画布上,教师梦是一抹瑰丽的底色。

(二)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梦想。广西斜阳岛程霖老师的梦想是“我留下来,让孩子像海鸥一样飞出去”,武汉聋哑学校杨小玲老师的梦想是“帮助聋哑孩子实现梦想”……为国家发展、为民族复兴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是所有教师共同的梦想。

这样的梦想映射的是教师梦的丰富性、独特性和时代性。教师梦是1400多万教师共同的梦,根植于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具有持久生命力。教师梦与农民梦、工人梦不同,传道授业、立德树人,一切梦想都是围绕着人的发展展开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教师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教师梦,既镌刻着教师发展的脚步,也标示着国家前行的轨迹。

国家梦想孕育教师梦想,教师梦想成就国家梦想。这是历史的辩证法,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十年浩劫”中,国家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状态,各行各业遭受重创,学校系统几近瘫痪,许多教师被长期剥夺上讲台的资格,教师只能把折翼的梦想深埋心底。教师这个职业像被乌云遮蔽的太阳一样,失去光亮。北京一中教师李国兴刚参加工作,领导担心他不安心从教,安慰他:只要表现好,以后托人帮他转行当售货员。

这是当时教师地位的缩影。“先工商,后财贸,哪儿也不要去学校”,这句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正是当时社会对教师职业最直白的刻画与定位。当教师,似乎与梦想无缘,只与生存有关。

“国之将兴,必尊师而重傅。”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号角,让教师怀揣梦想重新启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党的十二大上,第一次把教育提高到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之一的地位。改革大潮的奔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渴求,让教育顺势而动。

然而,现实惊人地残酷。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4.5年,平均每万名从业人员中有文盲2800人,占1/4以上,高等教育入学率只有2%左右。

怎么办?必须靠教育去改变!靠教师去改变!

1985年1月,全国人大做出决议,将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在一个社会风气还未真正开化的年代,为一个职业专门立定节日;在一个强调收入分配绝对均等的年代,专门为一个职业上调工资并设立教龄津贴——这样的待遇,只有教师才能享有。

这是共和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意味尊师重教成为国家意志,它意味着教师地位的空前提高,意味着教师梦从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985年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北京师范大学4名学生自发举起了“教师万岁”的标语。这鼓舞人心的4个大字,铭刻在千千万万人的心中。

(四)国家的庄严承诺,让中国教师昂首挺胸,迎来了拥抱梦想的新时代。

30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深切关怀教师,倡导通过尊师重教、发展教育事业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几代领导人的关怀言犹在耳。邓小平说,“要研究教师首先是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制度”;江泽民说,“千方百计地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尊重教师的劳动”;胡锦涛强调,“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习近平在致全国教师的慰问信中指出,“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这是时代的强音。

(五)这30年,是教师梦想逐步实现的30年,是教师重新获得职业尊严并走上专业发展道路的30年。

教师梦五彩斑斓:我梦想有一套宽敞的房子,我梦想每个孩子都有美好的未来……每一个梦想里都包含时代的印记,包含教师对教育的深情。在这深情之中,更多的是对教师职业尊严的捍卫,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期盼。

——30年来,教师职业的法律地位初步确立。

从1993年至今,我国颁布了《教师法》、《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确认了教师职业的地位和尊严,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提供了可靠保障。翻阅这些法律条文,我们能看到国家对教师的呵护:《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30年来,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极大提高。

从改善教师居住条件的“广厦工程”到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的绩效工资制度,从提高中小学教师基本工资标准到各类教师津贴的发放,一项项惠及千万教师的“民心工程”,逐步提高了教师待遇,教师的职业声望逐渐获得与时代同步的共鸣。1992年,将评选特级教师暂行规定修订为《特级教师评选规定》,扩大了特级教师的知名度,扭转了社会上许多人对中小学教师的轻视态度。

——30年来,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

“国培计划”、“特岗计划”……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师培养、培训计划,优化了教师结构,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显著提高。同时,推进教师职称改革,探索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让教师的发展道路越来越清晰,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专业标准越来越细化。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

教师职业法律地位的确立、社会地位的提高、专业发展道路的拓展,意味着教师的职业梦想正在时代的辉映下美丽绽放。

(六)梦想的实现需要人的奉献精神。这30年,教师接过时代接力棒,在心怀梦想的坚守中,争分夺秒,脚踏实地,在实现个体梦想的同时引领改革、培养人才、传承文明,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发展。

——30年,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国家要走向富强,就意味着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批合格人才。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尤其是在中国从一个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大国、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的过程中,千千万万默默奉献的教师加速完成了这一进程,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0年,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者。教师是教育改革中最有活力的因素,作为中国教育由大到强的奠基者,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主力军,教师把创新的涓涓细流,汇成改革的汪洋大海,并将这种创新精神传递给无数受教育者,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

——30年,教师是文明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教师将前人积累的文明成果,经过消化吸收、扬弃创新,传递给青年学生,既利用先进文明成果培育新人,又通过育人传承与创新文明;教师作为价值坚守者,率先垂范,弘扬正气,在人们心中树立价值的时代标杆,成就一个社会的高度,传播先进文明的火种。

可以说,教师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更是民族素质提高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者,在物质和精神两个维度上,教师推动着中华民族走上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强国之路。

(七)个体的梦想只有追随国家的梦想,梦想这个词才具有更明亮的光泽,才会在时代与民族层面上产生回响。

“中国正处在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科学家理应去私心、敢担当、有作为,把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这是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的梦想独白。在回国前,他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无论是个人的生活之梦还是职业发展之梦,他都完美地实现了。

梦想可以有更高的阐释。“即使在中国做着和美国同样的事,在祖国也会开心得多”。施一公的话代表了无数教师对教育的深情。在这深情之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中国梦。

中国梦是教师梦的宏大舞台。中国教师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在与亿万人民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教师有了实现自己梦想更大的可能。同时,中国梦赋予教师梦更雄浑的底色、更深厚的根基、更广阔的视野。民族复兴伟业召唤着教师,“两个百年”构想需要教师助力,教师梦将由自发走向自觉,由个体转向全局,中国梦将成为教师梦的最终方向。

教师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前提。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教师力量,这是人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汇聚起来的磅礴力量。中国梦实质上就是人才强国梦。人才资源强国建设每向前推进一步,我们离实现中国梦就更近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立德树人”的梦想实现了,中国梦就有了人才支撑,就有了强大力量。

中国梦、教师梦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在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教师实现着自己的梦、升华着自己的梦,最终推动实现中国梦。

(八)助力中国梦,教师能做什么?这是一个考量教师能力的时代命题。

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所在。我国经济总量攀升至世界第二位,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这种增长主要是依靠“人口红利”,不可持续。实现中国梦必须从依靠“人口红利”转到依靠“人才红利”上来。随着现代化建设提速和人力资源竞争加剧,教师培养人才、开发智力资源的作用愈发重大。

实现中国梦,需要怎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这是教师必须升华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需要“顶天立地”的人才。民族复兴既要有能回答“钱学森之问”的顶尖人才,也要有能提升中国制造水平,加快中国创造步伐的技术技能人才。身为教师,今天必须告别千人一面的培养模式,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适应国家对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实现中国梦,需要敢于创新的人才。民族复兴梦,呼唤有创新梦想、创新冲劲、创新勇气、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的锐气、逢山开路的意志、探索真知的能力。在知识竞争时代,尤其要提升学生的知识力。知识力包括创新力、研发力、学习力、管理力、执行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力的高度以及转化为生产力的程度,决定了中国梦实现的速度。

实现中国梦,需要勇于担当的人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公平正义,迫切需要培养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关爱他人、无私奉献、自觉担当、扶危济困,这是当前人们普遍缺失却又弥足珍贵的品质。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把这种社会责任感转化为自强不息、掌握本领的学习动力。

跟上时代步伐,再出发寻找、实现梦想,教师准备好了吗?

(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之魂,教师是核心价值观的带头践行者和最佳传播者。

教师,不仅是美好价值的弘扬者,更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映射着社会发展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教师不仅要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过硬的教学本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应在带头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过程中,完善自我,哺育学生,延续文明,走向崇高。

因为教师是“人伦之楷模,万世之师表”。因为教师是人类美好价值理念的言传身教者,是能把核心价值观深植于大众心底,将之传播最远最广的人。

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引导学生乃至社会大众守牢心底的那根良知底线,这是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这种践行和传递,不仅仅体现在英雄的瞬间,更体现在教书育人的点滴,表现为行为世范潜移默化的力量,使教师成为核心价值观的最佳传播者。

(十)美好蓝图激发斗志,豪情壮志鼓舞人心。有了梦想,教师还需要让梦想照进现实。如此,教师梦将点燃教师职业热情的持久动力。

在教师梦和中国梦的互动交融中,世界东方将升腾起一个伟大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图景,而在中华民族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教师必将留下最美的身影、最炫的亮色!(钟曜平)

THE END
1.论高校教师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保障本文试图理清高校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以及高校教师权利的法律保障问题。首先,从分析高校教师的法律地位入手,通过对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的实证研究,总结归纳了高校教师法律地位的特点及其研究视角,并对高校教师的法律地位进行了理性的设计。接着,又以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分析为切入点,疏理了高校教师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83-2005108004.html
2.教师的法律地位[主观题] 教师的法律地位 答案 【参考答案】 教师的法律地位:法律意义上的教师是指履行教育教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依据《教育法》、《教师法》我国教师具有以下基本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得待遇报酬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https://m.shangxueba.com/ask/tk/IU7VXTEL.html
3.《教师法》修订为教师发展赋权强责new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自此教师群体有了保障自身权益的专属法律。为社会上重要的特定人群单独立法,是谓“身份立法”,《教师法》与《公务员法》《检察官法》《法官法》《医师法》等并立,凸显了教师的法律身份和社会地位。《教师法》实施28年来,对于提高教师地位、保护教师权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具https://onsgep.moe.edu.cn/edoas2/website7/level3.jsp?id=1639968593638562
4.教师的法律地位研究期刊摘要:合理确立教师的法律地位,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保障,也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立法将教师作为与其他专业人员无异的一类群体,在法律地位上没有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也没有呈现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性质学校教师群体的差异性,导致教师管理实践中问题和争议频发.教师职业源于现代国家公共教育体系建立的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dsfdxxb-jykxb202101004
5.关于教师的法律法规(精选5篇)关于教师的法律法规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罚款 行政处罚 民事法律关系 违约金 合同法 [分类号]G252 “逾期罚款”是绝大多数图书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由于法律没有对高等学校的地位予以明确的规定,高等学校是被视为事业单位来界定的。于是,作为其附属机构的图书馆所具有的罚款权就受到了质https://www.1mishu.com/haowen/102813.html
6.著作权法上教师用书的法律地位研究教师用书是否属于《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教科书”,成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之一。此案引发应当如何界定《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中的“教科书”,如何认识教师用书在著作权法上的法律地位。本文拟围绕此问题进行分析。由于文中多次使用教材、教科书、教辅用书、教师用书这几个概念,因此先简要界定一下它们在本文中的https://ip.pkulaw.cn/ipjournal/1510088359.html
7.高校青年教师《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精选6篇)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对教师这个职业和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使我知道了掌握高校教育政策与法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高校教育政策的特点以及高校教育方面具体的法规政策,并了解和掌握了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清楚地了解到作为一名高等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而且还更新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e4d2itj.html
8.教师考试真题精选每日一练(12.10)6.教师的法律地位是法律确定的( ) A.政治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社会地位 参考答案:D【解析】教师的法律地位是一个与教师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的问题,它是法律所 确认的教师的社会地位。 7.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知识的原理规律。这种学习是 () http://www.cqwenbo.net/wap_doc/15873970.html
9.教师的地位有哪些教师职业的政治地位,即教师职业在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教师的政治身份的获得、政治参与度、政治影响力等。在我国,教师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崇高的荣誉,并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教师应有的权利和待遇。 4、教师职业的法律地位 https://www.jinbiaochi.com/yl/news_113168.html
10.面向未来,我们该如何培养教师?今年年初,《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明确要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 法律地位的确立,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等了12年。他强调,本次《意见》第一次在身https://jky.jlipedu.cn/jyzx/20180321/b444fc742fce45f59a9ce0e7a0a5e863.html
11.文摘徐靖高等学校“非升即走”聘用合同法律性质及其制度法治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相关规定,高等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大致可从以下三层面予以理解: 1. 劳动者 教师既是“宪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也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其作为一国公民,自当享有宪法赋予的劳动权利同时履行劳动义务;其作为聘用合同法律关系相对一方,与高等学校之间存在从属性劳动关系,应自觉履行高等学校在聘用合同中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