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期:1997-09-11施行日期:1997-09-11现行有效
基本信息
发文字号国科发市字[1997]433号
效力级别
时效性现行有效
公布日期1997-09-11
施行日期1997-09-11
发布部门国家科委
正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委:
近年来,随着我国技术市场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服务功能的逐步完善,技术经纪业务有了较快的发展。技术经纪是对技术交易中介服务内容的深化,依照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培养和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熟悉市场经济法律政策的技术经纪人是提高技术合同成交率,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活跃与繁荣技术市场的重要工作内容。目前在3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制定的地方性的技术市场管理条件中均不同程度地涉及对技术经纪业和技术经纪人的规范,有的省市已专门制定了地方性的技术经纪人的管理法规,对促进我国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等技术市场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全国技术经纪人的培训和资格认定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技术经纪人的业务素质,根据《“九五”全国技术市场发展纲要》和国家有关技术市场法律规定,结合我国技术经纪业的实际,国家科委组织制定了《技术经纪资格认定暂行办法》,并编制了《全国技术经纪人培训大纲》。在起草和修改过程中广泛征求过各地技术市场管理部门的意见,并就有关内容征求过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有关部门的意见。
现将《技术经纪资格认定暂行办法》、《全国技术经纪人培训大纲》印发给你们,望在组织地方技术经纪人培训和资格考核中参照执行。
附件:
一、《技术经纪资格认定暂行办法》
二、《全国技术经纪人培训大纲》
国家科委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一日
附件一:技术经纪资格认定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技术经纪人管理,维护技术市场秩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根据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技术经纪人,是指在技术市场中,以促进成果转化为目的,为促成他人技术交易而从事中介居间、行纪或代理等,并取得合理佣金的经纪业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第三条从事技术经纪业务的经纪人事务所、经纪人公司、个体技术经纪人员及兼营技术经纪的其他经纪组织,其技术经纪资格的认定和具有技术经纪资格的从业人员数量,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技术经纪资格的认定,是指依据《技术合同法》中有关技术中介行为的规定,按照一定程序对技术经纪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发证等管理活动。
第五条全国技术经纪资格认定工作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统一管理。
技术经纪资格认定所需的培训考核大纲、教材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制定、编写。
《技术经纪资格证书》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统一印制。
第六条技术经纪培训考核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委技术市场管理部门组织落实。考核合格者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委技术市场管理部门核准后,报国家科委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审核,统一颁发由国家科委印制的《技术经纪资格证书》。
第七条全国技术经纪资格培训考核每年按计划进行。培训计划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委技术市场管理部门报国家科委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核准方可实施。
第八条技术经纪资格考核方式分为笔试和业务考核。考试试题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委技术市场管理部门报国家科委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审核后确定。
第九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可参加技术经纪资格培训考核: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
3.初步具有从事技术经纪活动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
4.已取得国家科委或省级技术市场管理部门颁发的《技术市场经营与管理资格证书》;
5.有固定的住所。
第十条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可按规定向所在地科委技术市场管理部门申请资格培训,经省级科委技术市场管理部门组织培训与考核,合格者方可取得技术经纪资格证书。
第十一条本办法颁布前,各地已颁发技术经纪资格证书的,在本办法颁布后,应按本办法的规定重新考核、发证。
第十二条从事技术经纪业务的经纪人事务所、经纪人公司、个体技术经纪人及兼营技术经纪的其他经纪组织的设立,除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审批手续外,还须经各地方科委审核批准,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注册、登记。
第十三条从事技术经纪业务的组织必须有3名以上具有技术经纪资格的从业人员。
第十四条各地科委技术市场管理部门要加强技术经纪资格认定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技术经纪资格培训考核档案;会同当地工商管理部门加强对技术经纪的监督检查,对有犯罪、经济违法行为的,取消其技术经纪资格。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国家科委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二:全国技术经纪人培训大纲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全面了解我国技术市场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及技术经纪业和技术经纪人的业务性质。要求约7——8学时。
第二部分:全面掌握技术经纪人应知应会的实务知识及技术经纪运作的程序、方法和手段等。要求约12——14学时。
第五部分:了解国际技术市场及国际技术贸易的形成、发展等。要求约11——12学时。
第六部分:了解技术创新的概念和内容,如何运用技术创新开发市场等。要求约8——9学时。
第七部分:了解金融和财务的一般知识,熟悉有关融资方式,财务结算等基本方法。要求约8——9学时。
一、技术经纪与技术经纪人
(一)中国技术市场发展
1.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特征
2.中国技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3.中国技术市场经营方式及规模
(二)技术经纪业的兴起与发展
1.经纪业概述
(1)我国经纪业的历史背景
(2)改革开放后经纪业的地位和作用及分类
2.中国技术经纪业的发展
(1)中国技术经纪业的发展过程
(2)中国技术经纪人的历史作用
(3)中国技术经纪人现状
(4)技术经纪与技术中介服务
(三)技术经纪人的业务性质与范围
1.技术经纪概述
(1)技术经纪的特征
(2)技术经纪的职能
(3)技术经纪人的素质要求
2.技术经纪人
(1)技术经纪人的概念
(2)技术经纪人的权利职责和义务
3.技术经纪合同
(1)技术经纪合同概念
(2)技术经纪合同条款
(3)技术经纪合同违约责任
(四)技术经纪机构
1.技术经纪机构的性质与条件
2.技术经纪机构的运行机构
(1)技术经济机构的所有制形式
(2)技术经纪机构的内部组织结构
(3)技术经纪机构同技术经纪人的关系
(五)技术经纪人的条件与资格认定
1.技术经纪人的条件
(1)技术经纪人的职业道德
(2)技术经纪人的知识结构
(3)技术经纪人的职业能力
2.技术经纪人的培训与资格认定
二、技术经纪人实务
(一)技术交易前期的技术经纪实务
1.技术项目选择
(1)信息的获取
(2)信息的识别
(3)项目比较方法
(4)项目选择原则
2.技术交易方式选择
(1)技术交易方式的类别
(2)从交易双方的利益比较中选择交易方式
(3)以融资能力选择交易方式
(4)以各种资源选择交易方式
3.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
(1)市场研究
(2)生产技术分析
4.经济效果评价基础知识
5.投资项目评价方法与指标
(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
6.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方法
(二)技术交易过程中的技术经纪实务
1.组织双方谈判
(1)谈判前的准备
(2)谈判中的技术分析
(3)谈判中的环境分析
(4)谈判中的技术价格分析
2.合同签订中的技术经纪实务
(1)帮助交易双方明确合同条款内容及其定义
(2)协助起草或代起草合同
(3)专利、专有技术和商标合同的特殊条款
(4)技贸结合交易的特殊条款
(5)投资、兼并中技术交易特殊条款
3.合同履行中的技术经纪实务
(1)进行履约的技术分析和环境分析
(2)为委托人创造履约条件
(3)代委托人从事合同的协商
(三)技术贸易策划与市场战略
1.技术和市场战略
(1)技术的生命周期
(2)技术战略
(3)技术的市场战略
(4)技术和市场的结合
2.市场调查与分析
(1)市场调查的概念
(2)调查方法及技术
(3)市场调查种类
A.技术可靠性调查
B.买方购买动机调查
C.卖方出售技术动机调查
D.产品市场调查
E.用户资讯调查
F.市场竞争调查
(4)市场分析
A.综合信息分析
B.市场机会和前景分析
C.竞争策略分析
3.技术的选择
(1)技术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2)选择的技术预测和决策
4.各类技术贸易策划
(1)许可证贸易策划
(2)技术转移策划
(3)交钥匙工程与设备贸易
(4)技术入股、合资经营
(5)补偿贸易中的技贸策划
(6)投资企业并购中的技术策划
(四)无形资产评估作价
1.资产评估基本原理
(定义、背景假设、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原理)
2.无形资产的特点与辩识
3.无形资产评估的特点、程序与方法
(1)专利及专有技术评估作价
(评估步骤、方法、参数选取原则)
(2)商标、著作权评估
(商标、著作权价值特点,评估步骤、评估方法)
(3)企业整体资产及商誉评估
(企业整体资产评估步骤、方法,整体价值的分解,商誉价值评估)
三、技术经纪人与知识产权
(一)知识产权概论
1.知识产权概念
2.知识产权范围
4.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
(二)知识产权法介绍
1.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概述
(三)知识产权法律实务
1.技术合同
(1)四种技术合同的特点
(2)技术合同的原则与违约
(3)技术合同的无效
(4)技术中介合同
(5)技术中介的法律地位
2.专利的实施许可与转让
(1)专利的实施
(2)专利的许可
许可合同的种类
合同的内容
合同的成立条件
合同的效力
(3)专利申请权与专利权转让
专利申请权与专利权主体
合同的内容及性质
3.商标的使用许可与转让
(1)商标的作用
(2)商标的使用许可
(3)商标的转让
4.著作权许可与转让
(1)著作权许可合同
(2)著作(财产)权转让合同
(3)计算机软件合同
5.反不正当竞争
(1)对知名商品的保护
(2)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3)对商业信誉的保护
四、技术经纪人与政策法规
(一)技术进步法律制度
1.开放技术市场制度
2.成果推广运用制度
3.促进社会发展制度
4.现代化农业制度
5.企业技术创新制度
6.高技术产业制度
7.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制度
8.科技投入制度
9.科技奖励制度
(二)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
1.科技成果转化原则
2.科技成果转化方式
3.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措施
(三)科技管理法律制度
1.科技成果鉴定制度
(鉴定范围、鉴定组织、鉴定方式、鉴定程序)
2.科技保密制度
(国家科技保密的范围、密级、密级的确定、变更及其解密、保密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