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备考教育法制过程中的几组原则

教育法制过程一直是四川法理学的重点考查章节,在这一章节中,有几组原则可能会让大家觉得难以区分。因此我们把这几组原则进行总结,方便大家区分和记忆。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我们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遵循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直接依据,而教育法规则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是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主要手段。

3.民主性原则

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比如说在立法的过程中征求人民的意见。

4.实事求是原则(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要求在制定教育法规时必须从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现实国情出发,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已有的经济基础出发,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还必须从本国的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和公民的普遍素质出发,而不是生搬硬套。

5.必须反映法律的基本特征

包括稳定连贯性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规范性原则。就例如我国的法律,原则上要有共同的方向,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因此有的个别地区就会有一些特殊的规范。

6.教育法规内容统一、协调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在教育法规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以教育为主,行政、司法强制为辅,使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自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

2.效力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教育法规实施过程中,要向公民明示教育法规,保护公民的民主权益。比如说教育行政部门在进行执法的过程中,要做到公开透明,不得暗箱操作。

4.平等性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论是教育局长的孩子,还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教育行政执法不是一种任意进行的执法活动,它必须遵循合法性、越权无效、权责统一原则、应激性、合理性和公开、公正原则。

1.合法性原则

所谓合法性原则,简言之,即教育行政执法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定。这是由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法律性活动所决定的。

2.越权无效原则

这一原则是由合法性原则引申而出,并对合法性原则进行反证。其含义是指超越法定职权范围的教育行政执法行为属于无效行为。例如,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检查,必须要有卫生部门的参与;是否符合卫生标准的评价,必须由卫生部门做出,否则也是无效检查。

3.权责统一原则

教育行政执法过程中,教育行政机关依据职责权限对教育行政相对人适用法律规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教育行政机关依据申报材料和程序准许开办学校,如果发生了由于该校申报材料作假,造成办学质量难以保证,那么批准其开办的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应负责人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应急性原则

应急性原则以行政法所确定的行政紧急权力为基础而提出。其含义是指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非法行为可以有效。应急性原则是合法性原则的一种特殊情况。比如在地震期间,中小学校停课就是应急性原则的体现。

5.合理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进行教育行政执法时,所采取的措施、手段等在内容上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这一原则是针对教育行政执法中存在自由裁量权而提出的。比如当执法部门有一定权限时,轻的给轻罚、重的给重罚。

6.公开、公正原则

由于教育行政执法具有单方权威性、强制性等特征,教育行政执法还应该遵循公开、公正原则。

1.教育立法的原则包括:

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民主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必须反映法律的基本特征;教育法规内容统一、协调的原则。

2.教育法规实施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效力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平等性原则。

3.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

合法性、越权无效、权责统一原则、应急性、合理性和公开、公正原则。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立法法还规定,对国家主权的事项,国家机构的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2.什么是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法律制定、执行和解释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这些原则体现了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是法律制度的基石。在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绿色原则。 平等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2022426807924543628.html
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政判决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标志,是人民法院审判职能的集中体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和权责统一原则。https://m.66law.cn/laws/346593.aspx
4.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导读:《刑事诉讼法》特有的基本原则是公、检、法三机关责任分工、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原则;刑事案件审理实行专门机构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刑事被告人有权得到辩护的原则;保障刑事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的原则;刑事审判实行陪审团制度。https://www.64365.com/zs/1421385.aspx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参考大题及答案(第三章)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时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4)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5)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原则。 https://xcb.scou.cn/info/1013/1992.htm
6.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七、部门法:(法律部门)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可称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八、法律规范:是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 九、法律部门:是由一个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由法律规范构成的. 十、规范性法律文件: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或者载体。部门法就是由规范性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7.民法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1) 民法基本原则(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Civil Code)是指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一般原则,也包括即使在法律文本中没有写明亦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法的一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与普通法律条文同样可直接适用[1]。 民法的基本原则有:(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公https://baike.sogou.com/v318660.htm
8.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要求考生具有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法律专业素养,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 一、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知识。 二、理解和掌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定义、特征、内容。 三、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以及相关的法律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