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库参考案例选介:罗某故意杀人案

——长期中止审理案件的缺席审判程序适用与无受审能力的被告人庭前供述的采信规则

入库编号2024-18-1-177-002

关键词刑事故意杀人罪无受审能力缺席审判程序被告人庭前供述审查认定

基本案情

被告人罗某家的自留山与被害人赖某某(殁年39岁)家的自留山连界。罗某及其母亲陈某某越界砍割赖某某家自留山上的柴草,引起赖某某不满。2012年12月15日下午,赖某某上山将堆放在赖家自留山上的柴草烧毁,被到达现场的罗某发现,双方发生打斗。罗某用拳头击打赖某某肚子,并将赖某某踹到坡下。罗某追至坡下,赖某某用镰刀划伤罗某手指,罗某夺过镰刀对赖某某头面部、肩部、背部、双上肢等处乱砍,致赖某某死亡。作案后,罗某用柴草将赖某某尸体掩盖,并将作案工具镰刀及作案时所穿衣服藏匿于家中。次日,公安机关在山上找到赖某某尸体。经尸体检验鉴定,被害人赖某某的死亡原因系远端为尖形的锐性砍器(镰刀类)多次砍击头面部、肩部、背部、双上肢致急性大失血、小脑损伤而死亡。2012年12月17日,罗某被抓获归案。罗某到案后如实供述了其主要犯罪事实。

在侦查阶段,2013年1月25日,经四川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鉴定,被告人罗某患有中至重度精神发育迟滞,对其2012年12月15日所实施行为评定为部分刑事责任能力。另查明,罗某系哑人,听力三级残疾,属于又聋又哑的人。案发后,罗某的亲属向被害人赖某某的亲属赔偿经济损失共计30000元。

在审理过程中,2014年4月11日,经四川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鉴定,被告人罗某被评定为无受审能力。四川省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4年5月5日裁定中止审理。在中止审理期间,2018年5月10日,经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鉴定,罗某作案时系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无受审能力。经罗某的法定代理人陈某某同意,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2年12月9日裁定恢复审理,于同年12月14日缺席审理。

四川省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2年12月21日作出(2013)乐刑初字第32号刑事判决:被告人罗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宣判后,没有上诉、抗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裁判理由

本案主要涉及缺席审判程序的具体适用和无受审能力但具有部分刑事责任能力的被告人庭前供述的采信规则。

本案适用缺席审判程序符合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六条规定:“因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中止审理超过六个月,被告人仍无法出庭,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申请或同意恢复审理的,人民法院可以在被告人不出庭的情况下缺席审理,依法作出判决。”在此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21〕1号)第六百零五条第一款将“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具体解释为“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导致缺乏受审能力,无法出庭受审”,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被告人无法表达意愿的情形,在第二款规定:“符合前款规定的情形,被告人无法表达意愿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代为申请或同意恢复审理。”本案中,两次鉴定均认为被告人罗某缺乏受审能力,无法出庭受审。本案属于长期中止审理案件,自2014年5月5日裁定中止审理至2022年12月9日裁定恢复审理,已远超六个月。在罗某无法表达意愿的情况下,经其法定代理人陈某某同意,法院依法适用缺席审判程序,符合法律规定。

裁判要旨

1.对于中止审理超过六个月的案件,被告人因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就是否恢复审理表达意愿,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代为申请或者同意恢复审理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审理,依法作出判决。

2.对于无受审能力但具有部分刑事责任能力的被告人,不能单纯以无受审能力而直接否定其庭前供述。对于被告人庭前供述与其认知能力相适应,且与其他在案证据相互印证的,依法予以采信。

关联索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96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21〕1号)第605条

一审:四川省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乐刑初字第32号刑事判决(2022年12月21日)

无受审能力的被告人庭前供述的采信规则

——《罗某故意杀人案(入库编号:2024-18-1-177-002)》解读

任梦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六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21〕1号,以下简称《刑诉法解释》)第六百零五条的规定,因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导致无受审能力,无法出庭受审,中止审理超过六个月,被告人仍无法出庭,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申请或者同意恢复审理的,人民法院可以在被告人不出庭的情况下缺席审理,依法作出判决。这就有效解决了被告人无受审能力情况下刑事诉讼推进的程序障碍。然而,具体操作中,对于无受审能力的被告人庭前供述的证据能力及其具体审查认定,尚需进一步明晰规则。对此,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参考案例《罗某故意杀人案(入库编号:2024-18-1-177-002)》的裁判要旨之一提出:“对于无受审能力但具有部分刑事责任能力的被告人,不能单纯以无受审能力而直接否定其庭前供述。对于被告人庭前供述与其认知能力相适应,且与其他在案证据相互印证的,依法予以采信。”这就结合本参考案例的情况,对无受审能力的被告人庭前供述的采信规则作了明确,为类似案件裁判提供了明确指引。现就有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关于对无受审能力的被告人庭前供述的采信规则

第一,无受审能力的鉴定并不当然否定部分刑事责任被告人在侦查阶段所作的供述。受审能力鉴定通常在刑事诉讼的审查起诉或审判阶段作出,主要用于判断被鉴定人的精神障碍是否影响行为人对自身面临的刑事诉讼的性质及其可能后果的认知能力,对刑事诉讼的权利和义务的辨认能力,以及与辩护人有效配合进行合理辩护的能力。受审能力的鉴定仅针对被鉴定人鉴定时的精神状态和受审能力,故无受审能力的鉴定不能当然否定被鉴定人在侦查阶段所作供述和辨认的证据能力。

第三,关于被告人供述内容与其认知能力相适应可结合在案证据综合审查判断,必要时可以委托专家证人辅助判断。何为“被告人供述内容与认知能力相适应”,属于经验法则的判断内容,需要综合被告人的健康状况、日常表现、供述情况等综合考量。普通程序的刑事案件,审判人员可以通过讯问,了解被告人的认知能力,根据经验作出基本判断。如果认为被告人的认知能力存疑的,可以采取鉴定或者专家论证方式辅助判断。对于缺席审判程序的刑事案件,审判人员则可以从被告人的日常表现和供述表现两方面进行审查。关于日常表现,可结合被告人共同生活的亲属、邻居、村(居)委会干部等证人证言对被告人日常认知能力作出基本判断。关于供述表现,可结合讯问笔录及同步录音录像、案发后被告人的表现等证据,判断被告人的认知能力是否出现减退及是否与其供述的内容相适应。如对被告人的认知能力存疑或者对是否与供述内容相适应存疑时,可引入专家辅助判断。

第四,对无受审能力被告人供述的证据审查运用,通常需要采用印证模式,适用口供补强规则。显然,从认知能力角度判断,上述口供的证明力弱于无认知障碍的被告人的口供,故其补强证据的内容和数量应较一般案件更为充分,并注重通过隐蔽性证据进行补强。

二、关于罗某故意杀人案中被告人庭前供述的采信

引入专家论证模式,可以辅助审判人员对被告人供述时认知能力的审查判断。本案办理过程中,先后组织法医精神病鉴定专家、刑法学专家召开两次论证会。经论证认为,首先,受审能力鉴定是针对被鉴定人当前精神状态和受审能力的鉴定,审判阶段所作无受审能力的鉴定并不当然否定具有部分刑事责任能力的被告人在侦查阶段所作供述等行为的客观性。其次,对于被告人供述的审查判断,需考虑供述内容与患者精神发育程度,即认知能力的匹配度。可以说,被告人庭前供述内容符合其认知能力。

综上所述,经综合判断,法院认为被告人罗某所作供述与其认知能力相适应,且与在案其他证据相印证,依法予以采信。

THE END
1.今日说法案例范文这在上述中有所体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战性,对于法学专业本科生来说,可能一部分人毕业时要进行司法考试,他们要从事律师行业和公检法部分的相关工作,提前掌握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案例,可以促进他们理解和分析法律案例的能力。对于他们以后的工作来说,不无裨益。学生面对的是事件的真实素材,在真实的案例中进行https://www.hfabiao.com/haowen/24529.html&wd=&eqid=bf31e6f600071d6a0000000364658518
2.法律很好玩/“第二十条”真实案例影片《第二十条》大火,很多人都看过,据说这部影片的原型之一就是昆山龙哥反杀案。 昆山龙哥反杀案是什么案子?龙哥真名刘海龙,就是下面这个哥们。2018年8月27,这哥们带着几个朋友坐车,在等红绿灯路口的时候遇到下班骑着自行车的于海明,双方因为让路的问题发生口角,刘海龙拿刀去砍于海明,不知道是酒后手软还是武功不济https://www.meipian.cn/50ya9fql
3.聚众斗殴辩护词(真实案例)李志平律师律师文集聚众斗殴辩护词(真实案例) 审判长、审判员: Xxx律师事务所接受本案被告人段某亲属的委托,并经段某同意,指派我作为其辩护人,参加本案的诉讼活动,依法履行辩护职责。本辩护人在开庭前,详细地研究了起诉书和有关证据材料,结合法庭调查情况,本辩护人对段某参与聚众斗殴的定性没有异议,现就量刑方面发表如下辩护意见: https://www.lawtime.cn/article/lll102260280102265374oo100604
4.法学案例范文12篇(全文)1. 真实性和典型性 任何案件都有其起因、情节和结局, 都可以作为选取作为案例教学的素材, 但是如果教师选取的是真人真事的案例, 往往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整个案件的探究, 会非常迅速地进入情节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选取典型性案例的优点在于其最能反映出相关法律关系的内容及其各法律关系之间的相互联系,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sj8rkcef.html
5.国际经济法真实案例国际经济法经典案例.pdf国际经济法真实案例 国际经济法经典案例.pdf 53页VIP内容提供方:bmf118 大小:973.35 KB 字数:约5.89万字 发布时间:2022-05-26发布于云南 浏览人气:674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1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国际经济法真实案例 国际经济法经典案例.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525/5004000234004232.shtm
6.10知识图谱实战案例(动手做)知识图谱的应用实例【10】知识图谱实战案例(动手做) 目录 案例1:使用neo4j构建小型金融行业知识图谱 案例2:基于金融知识图谱的问答机器人 案例3:基于金融知识图谱的企业风险挖掘 案例4:使用MRC技术完成事件抽取 案例5:基于法律领域的知识图谱 案例【6】:基于医药领域的知识图谱https://blog.csdn.net/m0_37932764/article/details/136192824
7.关于医患纠纷的著名案例分享十大典型案例供您参考2、双方签字并履行相关条款后,本事件就此了结,患方自愿放弃鉴定及诉讼等相关权利,一切后果由患方自行承担。 【案例点评】 本案案情并不复杂,但该案调解员是从患者2次入院便介入,入院后患者情况不断、病情反复,医患沟通上存在较多问题,给患者及家属心理造成诸多负担,增加了调解难度。医患双方在内固定物掉出的认知上http://www.jigelvshi.com/case/1600.html
8.我对案件的疑惑和不解您要觉得这是人正常的情感那我告诉你人会鲁莽和冲动 您先别说强奸这一行为 报警即使没用 也是当地治安管理的问题 脱离主题了 其次您要是觉得这个行为合情合理 那就不用法律了 那就不要法院和警察了 每个人都会生气这是必然的 我也能理解他的行为 您说的也没情感错 可是回到事件的本身 他是不是上去打人了 这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0170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