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在学习中使用传统方法得到的仅仅是由文字和数字拼成的“纸面知识”,仅是一种技术效率,没有经过大脑的深度处理并成功地转化成自己的智慧或技能,缺乏认知效率。就是说,虽然付出了学习的过程,储存了知识,却仍然不具备输出(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费曼学习法的核心
核心是——当你准备学习一门新知识时,必须站在传授者的立场,假设自己要向别人讲解这门知识。那么你一定要用最简洁、清晰和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让行外的人也能听懂。这里我有一些个人理解,就是你不一定需要对一个人讲出来,你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去做出来,比如一种简单的商业模式,你可以把它用你可接受的成本模拟出来,去体验这里面的各种问题和启发性的insight。
费曼说:“最好是几岁的小孩也能明白你在说什么。”为此,他制定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流程:(薯宝补充:不一定是一定要让几岁小孩明白,而是你在表达的时候需要先尝试确定对方的认知程度,作出判断,规定范围,然后重塑自己知识的表达方式,让对方能最舒服的听懂,比如你和一个接受过高等数学教育的学生沟通就没必要用最简单的加法减法,也可以用他能直接明白的矩阵行列式等,对他来说这种概念是直接概念,能够一下子明白的,不需要推导这个概念的定义,那就不必强行使用再底层的概念了。
大脑这种富有联想力的运转方式塑造了两种根深蒂固的学习模式
我们需要多使用第二种模式,也就是强迫自己站在另一个“自己”的视角去输出,把前一个自己想像成被教授的人,强迫使用创新和联想输出给他听。因为新知识的本质其实是通过大脑的有机联想,使得旧知识构成新知识,然后再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将其转化成一个富有张力和生命力的系统。因为你在输出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反省自己的思考方式,会不会讲的时候有哪些方面漏了,没有考虑全面,这个过程中你不自觉的强迫自己多方面考虑再慎重的组织语言输出。
费曼认为,输出不仅仅是学习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当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知识时,用最直白的语言去阐述它时,大脑就会从记忆库中提取那些熟悉的信息,在旧的知识和新的概念中产生强大的关联,新的知识便容易得到大脑彻底的理解。最重要的一步是,你要反复地进行这一过程,使大脑多进行创造性的联想,我们对新知识的吸收和应用的能力才会变得更强。
传统的学习方法(最简单举例就是高中的时候数学,下面3条我会使用数学举例)
与真实的世界建立有效的联系
你的中学班主任会站在讲台上谆谆教导:“你们学习是给我学的吗不是!是给父母学的吗也不是,是给你们自己学的!今天少背一个单词,少做一道习题,明天就差别人一个阶级!”你的父母恨铁不成钢:“假期过一半了,你还在划水!看看邻居家的小周,读书比你刻苦,成绩比你好,现在还能和你称兄道弟,等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他还知道你是谁今天不认真学,明天就要去搬砖!”
久而久之,你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学习是要改变将来的命运,是为了出人头地。潜台词则是:学习改变不了今天。在这种思维的主导下,学习成了一种沉重的使命。把学习看得越严肃,掌握知识就越难。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Absolutelynot
真正高质量的学习,一定能够让人融入真实的世界。学习最重要的是“真实”,它必须让人可以与时代同步,理解身边正在发生的一切,促进我们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换言之,通过学习,我们要与真实的世界建立有效的联系。这些年来,我所见过的优秀人才,他们在学习一门知识时从来不会用它构画一个虚无的将来,而是专注地将知识与现实场景紧密地结合。读懂这句话,对理解费曼技巧会有很大的帮助。
从对知识的学习中获取竞争优势固然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永远不能否认这一点,但是,当你掌握一门知识的目的只是要在某些方面超越别人时——这种想法越强烈,你的起跑线就越远,学习的难度就越大。只有将学习从功利性的导向中收回来,专注于如何吃透一门知识,怎样让这些知识在今天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你才能真正地提高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的能力,比学到一门知识更重要。
远见·穿透力·智慧
学习根本上是思维方式的比拼
四个方面极大改善你的思维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无意识学习:老师父母让你学什么就学什么的服从式学习,就业培训让你学什么就学什么的工具式学习。这种状态中你很难去真正探索和理解知识的深度。
聚焦目标
判断目标的可行性
确保目标是正确的方法:SMART原则
S:(Specific)明确和具体的。——目标必须清晰和可以形容。
M:(Measurable)可以衡量/量化的。——目标必须量化和能够评估。
A:(Achievable)自身能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必须在能力范围内。
R:(Rewarding)能产生满足感/成就感的。——目标必须有积极的意义。
在samrt原则基础上可以增加的几种原则:
输入的种类
怎么正确的输入?
筛选知识
要学会判断知识是否可靠,比如说一本公认权威的书籍,即使大部分内容是经得起验证的,但是你仍然要去判断那一小部分不正确的东西,不能全部不经判断的吸收,另外完全相信权威有点蠢,(正是那些所谓“权威”的人或事物最容易割你韭菜,相信你也看过那些讲了半天感情最后卖书的吧)如果你做的到就把希望全部放在自己身上,你可以假意迎合,但是记得客观合理的评价事实,然后终于自己的判断,这样大概率不会让你自己出错。
建立长时记忆
你刚刚学到的任何知识,可以是视频可以是图片,用放电影的形式对自己复述一遍,有必要的话边回忆嘴上可以边说,大脑将这些知识从短时记忆中调出,然后加深强化这些信息,大部分转化成长时记忆。在复述知识时,相当于你沿着自己的学习思路和知识的逻辑又走了一遍,对知识的要点、立论和逻辑体系的认知更加明确,理解也更加深入,还可以发现很多学习时被忽视的细节。
复述的三步骤
人类的三种思维
场景和思维模拟
逼真的场景让我们身临其境,可以有效刺激大脑的学习功能。
“因为在主动地输出知识时你会不停地思考:“我怎样才能让对方听懂如果要让对方听懂,我得使他明白最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我得用他能听懂的语言。不过对这个知识点我好像也不太明白,这是为什么”这是一种无法推卸的压力,是大脑承接的一项重大任务,它认可并主动地告诉你去查阅资料,温习知识,有针对性地理解学习的内容。向别人讲述的过程中你一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讲到一半时忽然发现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不是说不下去了,就是只能重复某些内容,好像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迷航,只得在应急车道上原地转圈。这恰恰是在提醒你——你所学到的知识中有的内容你尚未掌握,必须回头重新理解。”
什么是中肯的评价
什么是中肯的评价第一,评价的质量高。听完你的复述后,对方经过认真的思考,说出他自己的真实看法,评价里面有干货,有他自己的逻辑,这能激发我们在沟通交流中的二次思考。第二,评价客观。对方在做出反馈时不带倾向性,既不有意地示好,也不故意地找碴,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给出他的见解,这能与你形成良性的互动。异议的标准也是如此,对方的反对和批评意见可以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帮助你弥补自己在思考方面的软肋。没有人能事事面面俱到。
逻辑闭环
知识-解构-论证-怀疑-反思-知识
这是一个正确的逻辑闭环,告诉我们别相信任何一种学术结论,哪怕是最权威的声音,也不能奉为至宝或捧上神坛。在上面的循环结构中,知识是动态变化的,一方面我们不断地解构它,理解它,另一方面也通过论证、怀疑和反思更新它的内容,使知识保持常新,尽可能地真实而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