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不是代表正义,而是促进正义的实现法院法官刑辩辩护人

现实中,有不少律师以正义的代表自居。普通国民也有对律师提出主持正义的德道要求,对律师竭力维护当事人利益的行为,尤其对律师为有钱的当事人涉嫌犯罪的行为竭力辩护,甚为不满,认为律师的行为偏离了法律人主持正义的德道要求。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及其背后的思维?

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防先看一个近期喀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披露的案件:

2023年11月9日,一审法院依法开庭审理被告人努某猥亵儿童罪一案中,被告人努某的指定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努某虽没有承认自己的犯罪事实,但案件的其他证据足以证明其犯罪行为。检察机关提出的判处有期徒刑六年的量刑建议过轻,望法院按照罪刑相适应原则,加重处罚被告人努某”的辩护意见。原审法院审理后,采纳了该辩护人的辩护意见,被告人努某犯猥亵儿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判决送达后,被告人努某不服提出上诉。

就此,有网民留言:“律师正义感爆发!”;还有网友留言:“律师很正义!”

对于要求法院对被告人加重刑罚的指定辩护人及网民的态度,当如何分析看待?

这就涉及到律师的法律角色定位问题。在现代法律体系中,无论是刑事司法、民事司法还是行政司法,对法官的角色设定,是听取对庭双方及其代理人的意见后居中裁判以主持正义。律师的角色设定则不同,一个特定的律师,要么代表原告方(在英美法系中,律师也可以确定为指控犯罪的公诉人),要么代表被告方。

由于前述律师要求法院在检察院量刑建议基础上对被告人加重刑罚是一个刑事案件,且该律师是指定辩护人,我们就从刑事司法的角度来分析律师的角色定位。

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负责案件侦查,检察机关负责批准逮捕、审查起诉与支持公诉,法院负责审判。无论是公安,还是检察院、法院,都是国家机关,国家法律对三者都有严格依法办案的要求。如果公检法都能完全依法办案,案件就能得到公正处理,根本就不需要律师的参与,就不需要设立辩护制度。

而现实情况却是,由于徇私或者外在压力,公安在侦查时存在明知不构成犯罪而强行进行追诉,为求破案而刑讯逼供、以暴力威胁手段取证、伪造证据,甚至做假案;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公安侦查的问题,法院作为审判机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检察起诉的问题,但是公检法的相互配合远甚于相互监督制约,公安侦查的错误更多的会直接被法院判决所最终采纳。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面对强大的国家暴力机器,如果没有外在的制约力量,作为被追诉的公民,显得非常的渺小而无力,毫无办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只要看看西方中世纪以及中国古代各种平民与官僚入狱后被屈打成招的悲惨故事与影视剧,就能理解此种境况。

正是为了给在强大的国家暴力机器前渺小而无力的个人以专业的法律帮助,为个人被刑事追诉时提供法律咨询、调查取证、指出公安侦查、检察起诉与法院审判在程序、证据与法律上存在的问题,为个人的权利救济提供专业的帮助,从外在的角度促使侦查、起诉与审判依法进行,以保障个人的生命、自由与尊严,以促进法律正义的实现。这就是现代社会设立刑事辩护制度的底层逻辑。正因为如此,我国《宪法》第一百三十条后段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基于此,律师的职责仅仅在于从程序、证据与法律等方面找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理由,为其尽力辩护。因此,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

至于指控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证据的收集,那是公安与检察的责任,是否将案件提起公诉那是检察的责任,如何给被指控的行为定罪量刑那是法院的责任。律师只要尽职尽责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尽最大可能找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辩护理由,就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就能促进正义的实现。

如果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不是尽力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而是根据自己朴素的正义感,充当侦查人员、公诉人的帮手,配合办案,论证自己的当事人构成犯罪,或者要求对自己的当事人从重处罚。这不仅违背了律师的法定职责,而且会让当事人甚至普通民众认为请律师不仅不能给自己帮忙,甚至会让自己陷入比不请律师更为不利的处境。如此,不仅特定案件当事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整个辩护制度,甚至律师制度的根基将遭到严重破坏。

可见,在现代法律制度中,律师的职责不是代表正义,而是通过专业的法律服务促进正义的实现。那种以正义自居,出于自认为的朴素正义感而损害当事人利益的律师行为,无论是配合公检法办案,还是论证当事人的行为构成犯罪,要求对当事人从重处罚,不仅损害当事人的利益,而且危及整个用以保障国民基本权利的律师制度。

作为普通公民,看到律师尽力为当事人利益服务时,应当为其点赞,而不是指责其仅为出钱的当事人服务、不是出于正义而为。很简单的道理,换位思考,如果你请了个律师,你是希望他像一个中立的法官那样不偏不倚,还是希望他能竭尽所能维护你的利益?如果律师不全力为自己所代理的当事人服务,而基于所谓的“正义”维护对方的利益,那么谁还愿意请律师,律师制度的价值何在?如果在复杂的法律纠纷面前没有律师的帮助,尤其是面临刑事追诉时没有律师的专业辩护,个人的权利何以得到保障?

作者简介

邓楚开,浙江厚启律师事务所主任,法学博士,高级律师。中国人民大学商事犯罪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浙江省委政法委特邀督查员,浙江省公安厅看守所特邀监督员,浙江省立法专家库专家,浙江省法学会理事,浙江省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法学会国家安全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有检察实务经历十二年,后在大学从事刑法教学与科研八年。其中,2002年3月被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确定为“全省检察系统专家型人才培养对象”(全省共八名),2005年11月被浙江省人民检察院评为“全省检察理论研究先进个人”(全省共七名),2007年5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

现为专职律师。专门从事刑事法律服务,业务领域主要为重大疑难复杂商事犯罪与职务犯罪案件的辩护以及企业合规与法律风险防范。

穷尽一切法律手段

维护当事人的自由与尊严

公众号:houqilawyer

官网:www.houqilawyer.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515号莱茵矩阵国际3号楼7层

浙江厚启律师事务所简介

浙江厚启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15年9月1日,是华东地区首家以商事犯罪辩护与防控为特色的合伙制刑事专业律所,系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商事犯罪研究中心浙江分中心挂靠单位。业务范围包括刑事辩护、控告申诉、被害人代理、职务犯罪咨询、企业合规与反舞弊,以及各类刑事风险防范。

厚启所的使命,是“为维护人的自由与尊严而优雅地战斗”。受到刑事追诉后,获得及时有效的律师辩护,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厚启的核心使命,是在刑事法律服务中,力求在程序内穷尽一切法律手段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利,以维护其自由与尊严。

厚启所的愿景,是打造一家“学术为基、技能为本、规模适度、辐射全国的刑事精品所”。厚启注重学术研究,精研刑辩技术,不追求最大的规模与最高的收费,力求以最专业的服务为当事人谋取最大的法律利益。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厚启已成为一家在全国刑辩界具有较高美誉度的刑事精品所。

厚启所汇聚了一批刑辩精英,他们秉承厚启的使命与价值观,高质量地办理了不少在全国、全省有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如安徽马某涉恶、诈骗案、江苏郑某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工具案、上海陈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江西童某开设赌场案、湖北刘某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工具案、山东甘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陕西的薛某涉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甘肃的刘某控告被诈骗案、广西蒋某开设赌场案、广东某大型公司刑事法律风险防范案、“牛板金”平台集资诈骗案、金城集团集资诈骗案、陈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某厅长受贿案等,在司法界、律师同行与当事人当中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专业服务是我们的承诺,有效辩护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将穷尽一切法律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自由与尊严。

THE END
1.道德律辨证探索思想道德与法律共同点的深度交汇而这通常通过教育手段实现。教育使得更多人了解到了为什么某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遵守既定的规矩,从而培养出了更加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这涉及到了“公民权利意识”这一长尾关键词,它强调了每个人对自身权利保护和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与欲望。https://www.nxvejqqfd.cn/dao-jia-jing-dian/187238.html
2.探索思想道德和法律的交汇之处构建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学术视角探索思想、道德和法律间关系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话题,它涉及到了许多不同的领域,从基本原则到具体应用,每一步都充满了深度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经验以及持续不断的问题求解能力。本文尝试揭示了一些关键点,并展示了它们如何相互作用,最终为构建更为协调、高效的一致性多样性的框架提供了一些https://www.s1krlen88.cn/dao-jia-ren-wu/202405.html
3.审判的哲学探索法律正义与道德判断之间的界限简介审判的哲学:探索法律正义与道德判断之间的界限 在一个充满争议和不确定性的社会中,法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法律体系中的执行者,更是道德和伦理价值观的裁决者。然而,法官如何做出这些决定?这一过程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情感、逻辑分析以及对“正义”的深刻理解。 法律正义与道德判断 在讨论法官作为“judghttps://www.nm1h3ohm.com/liu-xue-yuan-xiao/446413.html
4.论道德对法官裁判的影响司法审判活动的独特性体现在法官应基于法律作出裁判,依法裁判相应地成为拘束法律推理的基本要求。法律推理是否因此可以完全不考虑道德性因素,学界对此有过不少争辩,这涉及我们如何理解法律推理活动的性质。道德议题在很多时候与法律问题交织在一起,实践中存在立法与司法http://www.cnlawweb.net/apply/negotiations/2023112442231_2.html
5.西方刑事诉讼传统的形成单义律师凭借著名的《布道篇》351,奥古斯丁成为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提出“正当程序”原则的第一人。 更重要的是,奥氏在论述战争、死刑审判的正当性时,把他一贯反对的谋杀与战场上杀敌、法官判决死刑区分了开来: 奥古斯丁……可能还有不属于罪的杀人形式。”Evodius:“如果杀人意味着剥夺一个人的生命,有时候杀人可能没有任何罪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686976.html
6.法律审判之外的道德审判不是正当的一辩稿(第二版)道德审判是指公众根据自身对公序良俗的认知对争议纠纷进行判决。我方需要强调的是,审判不同于批评,评价,它是绝对权力的拥有方施加的判决。如法律诉讼在法律绝对权威的保障下才能叫做审判,而老师指出学生的错误,叫做批评而不叫做审判。我方判断是否正当的标准为,在法律审判之外,道德审判的过程中能否做到尊重客观事实并且http://bianlunba.cn/post/11116.html
7.政治正当性的四重根“正当性”或者“合法性”"!可能是时下最为流行的政治哲学概念之一,由于它极具“形式感”和“理论感”,所以使用起来不但顺手,而且我猜想还有一种居高临下审判他人的快感。也正因为如此,正当性这个概念不但频繁出现在专业学者的各种著述之中,也频繁出现在街头巷陌的寻常百姓的政治闲谈里。但是一个毋庸讳言的事实是http://chinaps.cass.cn/shjk/zzxlwsjk/zzxll/zzxxk/201506/t20150626_2306459.shtml
8.犯罪化的正当性原则法信比如富勒就承认在这方面存在制度设计的难题、确定道德共同体的难题以及确定实质自然法最低限度内容的难题,但他提出这不能通过司法审判来根本解决。[6]的确,作为立法活动,[7]犯罪化的正当性应当通过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遵循一定的标准方得实现,而对这个(些)标准的表述正是本文所说的犯罪化的正当性原则。犯罪化的正当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52365
9.不正当性关系司法解释专家导读 所有婚外性行为,都属于不正当性关系。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不正当性关系司法解释 所有婚外性行为,都属于不正当性关系。有配偶https://m.64365.com/zs/1295167.aspx
10.于欢案:社会舆论与司法审判应相互尊重审判对公众舆论正当性的合理涵摄要以下原则为界限: 一是不能将公众朴素的公正理念、感性的公平认识等同于法律的公正和刑事司法的公平。公众舆论所追求的“公平正义”是根据自身经验、知识、道德等形成的“正义观”,其道德成分所占比例较大,主观感情色彩浓厚。这和以逻辑严谨、程序严格的法律制度为保障、强调通过程序公http://m.bj.huatu.com/2018/0223/822786.html
11.「道德原则研究」——读书笔记(道德原则研究)书评(一般原则问题,具体说来是道德的起源问题,即道德源于理性还是情感)“道德理性论”者的主要论证在于:1. 真理的可争辩的,而趣味则不然。2. 如果道德源于真理,则行动正当与否就是可争辩的,反之,如果道德源于情感,行动的正当与否就不可争辩。3. 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审判时,都会对一个行动的正当性进行推理和证明,所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537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