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的名词解释

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就是政党,包括国王、君主),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法,可划分为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宪法是高于其它法律部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最基本的原则,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活动的原则等。法律是从属于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可划分为基本法律(如,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法、商法、国际法等)和普通法律(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规范的总称。

1、国家严禁猎捕杀害珍稀野生动物,违者将受到法律制裁。

2、任何人触犯了法律,都必须受到应得的制裁。

3、不论是谁,都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

4、不管谁触犯了法律,都将受到制裁。

5、法律规定人人平等,不论高贵和卑贱。

6、遵守法律应该是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7、他触犯了法律,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8、诬陷别人是违法的,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9、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谁也不能例外。

10、我国的法律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1、要学会以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12、我国每年都要制定几十部法律。

13、一小撮坏人依仗权势横行霸道,终于受到法律的严惩。

14、消费者受到欺诈,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索取赔偿。

15、他利用职权大肆侵吞国家财产,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16、法网恢恢,犯罪分子再狡猾,也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17、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

18、一家公司聘请爸爸做法律顾问,被爸爸婉言谢绝了。

19、这家公司聘请一位律师做法律顾问。

20、做人行事,一不能违背法律,二不能违背道德。

21、无论什么人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惩处。

22、人人都要遵守国家法律,不允许有特殊公民。

23、他不听劝告,终于受到法律制裁,活该如此!

24、窝藏犯同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5、人人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谁也不能例外。

26、人民法官秉公执法,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1.对醉驾采取“重典思维”,以惩前毖后,从法律层面得到了呼应。

2.这些杀人如麻的盗匪,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3.他飞扬跋扈,欺行霸市,最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4.你犯下了如此滔天大罪,将难逃法律的严厉制裁。

5.他的罪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6.他危害乡邻,作恶多端,已是在劫难逃,受到法律制裁是迟早的事。

7.见义勇为,法律界定,法律属性,救济机制,立法完善。

8.他的法律思想融合了诸子百家的观点而自成一体。

9.天理昭彰!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群众都拍手称快。

10.这个靠囤积居奇暴发起来的奸商,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11.被告的情况比较特殊,鉴于认罪较好,不妨比物此志,按照法律从轻判决。

12.像他这样公然贪赃枉法,实为法律所难容。

13.做人要凭良心,如果到处招摇撞骗,最后终将受法律制裁。

14.虽然你触犯了法律,但是,只要你肯痛改前非,大家还是会原谅你的。

15.这些民女的好色之徒,终究会落入人民的法网,受到法律的惩罚。

16.法律就是我们行事的规矩准绳。

17.有些歌舞厅不顾法律的规定,放些靡靡之音。

18.法律常识宣传,我们一定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19.自作孽不可活,像这般倒行逆施的恶徒,必遭法律制裁。

20.制定的法律必须严格执行。

21.没有法律,自由也同样名实具亡,就是无法无天。

22.法律是无情的,只要你触犯了法律,你便回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有一些人却以身试法,但是最后还是伏法。

23.法律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正无私的,我们必须认真遵守。

24.商业大街法律公司现在腹背受敌。

25.一个青年冒充高干子弟,到处招摇撞骗,终于受到法律制裁。

26.法律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27.他不听劝告,终于触犯了法律。

28.为了包庇儿子,她无中生有,作了假证,从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29.他为逃避法律的制裁,躲藏于深山老林,从此巢居穴处。但法网恢恢,最终没有躲过应有的惩罚。

THE END
1.法律原则的概念1、含义 法律原则是指在一定法律体系中作为法律规则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原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 2、作用 (1)为法律规则和概念提供基础或出发点,对法律的制定和理解具有指导意义(2)有时可以作为疑难案件的断案依据,以纠正严格执行实在法可能带来的不公 3、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关系 (1)联系:法律原则是https://www.bangxuetang.com/points/detail?sid=60&bid=1307&cid=13449&nid=13451
2.法律原则名词解释很多小伙伴都积极入坑,但并非那么容易上手,尤其对新手玩家不是很友好,攻略问答中常常会遇到法律原则名词解释不知如何解决,为此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法律原则名词解释解决办法,感兴趣的快来看看吧。 法律原则名词解释 正确答案:法律原则是指作为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原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如刑法中的“罪刑https://www.duote.com/tech/xxyxgl/314189.html
3.《法理学》法律移植名词解释执法的合法性原则 法对国家的作用 名词解释:法律解释 名词解释:不成文法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 法与道德的联系 名词解释:法律关系的客体 名词解释:肯定式法律事实 简述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点 为什么说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 名词解释: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https://blog.csdn.net/weixin_523451536/article/details/128657672
4.《法律名词解释整理》.doc《法律名词解释整理》.doc,法律的渊源(法律形式):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国际法: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国内法:调整国内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118/8052064103002073.shtm
5.2001年4月份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一)试题自学考试34、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主要是指() A、法律规范 B、法律原则 C、法律事件 D、合法行为 E、违法行为 35、在我国,归责原则主要有() A、法定原则 B、法律原则 C、公正原则 D、诚信原则 E、制衡原则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https://www.exam8.com/xueli/zikao/zhenti/200505/12357.html
6.「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上的物名词解释是什么民法上的物名词解释是《民法典》上的物仅指有体物,行为、智力成果(包括电脑程序)以及各项权利等均不属于物权的客体。《民法典》上的物应具有可支配性,能为人力所支配并满足人的需要。因此,不能为人力所支配(如太阳、月亮、星星等)或者不为人所需之物(如汽车尾气),不属于《民法典》上的物。 https://www.dongao.com/wdzt/zckjs_mfdjbyz_3685312/
7.国际私法名词解释(八)是指把各类特定的法律关系和一定国家的法律连系起来的媒介或纽带。 4、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 是指一国法院根据缔结或参加国际条约和国内法的规定,对特定的涉外民事案件行使审判权的资格。 5、不方便法院原则 指一国法院根据国内法或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对国际民事案件具有管辖权,但从当事人与诉因的关系以及当事人、https://www.jianshu.com/p/2bff771938f2
8.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2.执法的原则 (三)司法 1.司法的概念和特征 2.司法的原则 3.司法体制 (四)法律监督 1.法律监督的概念 2.国家法律监督 3.社会法律监督 十四、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一)法律解释 1.法律解释的概念 2.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3.法律解释的体制 4.法律解释的方法 (二)法律推理 1.法律推理的概念和特征 2.法律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9.2023年4月自考00040法学概论真题及答案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 37.主权 38.依法行政原则 39.破产财产 40.消费者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七个法律部门、三个层次的法律规范。 42.简述经营者集中的情形。 https://www.zikaosw.cn/news/13078817.html
10.2019陕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1)四、名词解释 1.因材施教原则 2.教师的公正 3.教师人格 4.学习准备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启发性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什么要求? 2.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3.完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哪些方面组成? 4.课堂教学应树立哪四个基本观念? 5.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六、论述题 1http://m.shangluo.offcn.com/html/2019/03/18637.html
11.人大2005年刑法专业课试卷新浪教育四、名词解释。 1、法律心理2、非规范性文件 五、试论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及其产生的一般规律。 六、论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关系。 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学基础理论试题 一、填空。 1、法律调整的过程一般可分为 阶段。 2、权利主体的种类可分为 。 https://edu.sina.com.cn/exam/2005-11-17/231711756.html
12.刑法里的"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原则名词解释关于刑法里的"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原则名词解释法律解答 辩罪律团 帮助69635人· 响应5-10分钟内 咨询我 刑法里的"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原则的意思如下:所谓“举轻明重”,是指当一个比它社会危害更轻的行为在刑法中都规定为犯罪,这个行为当然更应该作为犯罪来处理。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刑法中https://mip.66law.cn/question/answer/15993184.html
13.法律优先问法百科(四)适用法律时,对法律条款不能作出过宽或过窄的理解或解释 行政主体在适用法律时,必须正确适用每一个具体的法律条文,否则正确适用法律便无从谈起。正确适用法律条文是法律优先原则的具体运用。在适用法律每个条文时要客观、适度、科学。而不能作出过宽或过窄的理解或解释。比如,福建省渔政部门根据《渔业法》的规定https://www.51wf.cn/view-term-changelist/1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