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第二章

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建立了具有过渡性质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政治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时期:

1)从1956年——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不断巩固,党的领导大大加强,形成了党政不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2)从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遭受全面破坏,整个国家陷于无政府状态。

3)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各个方面的建设,党的领导制度得到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全面恢复,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巩固,国家立法、司法、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备,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明显加强。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过程中所创造的适合中国国情、带有中国历史特点,反映革命过程中阶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政权形式。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

A: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B: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制度中居于领导地位;

C: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D: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群众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是:

A: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民主权利;

B: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支配国家的整个政治生活的制度是“国家制度”。

中国新民主革命后建立的政权性质是“新民主义社会”。

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破坏更严重的制度是“司法制度”。

我国监察制度和监察机构在1958年前基本实行“垂直领导体制”。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更大的成绩的是“立法工作”。

全面建设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全面加强”。

建国初的中央政府委员会行使以下职权“兼有国家权力机关和中央行政机关的职权”。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标志是“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具有“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是建立新民主义国家政权的基础”。

统治阶级通过“国家制度”来确立自己在国家中的统治地位。

决定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当时的特殊国情”。

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

1954年,宪法规定的国家主席“是更高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组成部分”。

建国后,我国的政治制度遭到全面破坏是在“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

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它在我国当代的历史条件下担负的主要历史任务是“社会主义国家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文化大革覆盖,取代地方国家政权机关的是“革命委员会”。

中央明确提出实行党的‘一元化和党政不分’,是在“1958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是“政协(全体会议)”。

根据1956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各小组的通知》,通知说:大政方针在政治局,具体布置在书记处。

国体是指“反映国家阶级本质的制度”。国家制度即国体,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方面。它反映国家的阶级本质,并作为国家根本制度支配着国家的整个政治生活,是制定其他各种具体政治制度的根据和出发点。

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

根据“国家制度”是划分国家类型的标志,是分析国家本质的依据。

建国初期行使国家权力机关和中央行政机关的职权,兼有国家更高权力机关和更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质的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我国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向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转变的时期主要是“1954年—1956年”。

在1956年—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全面加强”。

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产生前,我国行使更高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家制度:

A:即国体,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方面;

B:它反映国家的阶级本质,并支配着国家整个政治生活;

C:是制定其他各种具体政治制度的根本的出发点;

D:统治阶级依法确定其政治领导和统治权的制度;

E: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政治统治的根本制度;

2.建国初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包括:

A:工人、农民阶级;B:小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其他爱国民主分子;

3.建国初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职能有:

A:制定国家法律;B:监督法律执行;

C:任免更高国家机关负责人;D:订立对外条约;

注意:建国初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行使国家权力机关和中央行政机关的职权,兼有国家更高权力机关和更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质。

4.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起主要作用的是:

A:经济基础发生变化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B:阶级基础发生了变化;C:历史任务发生了变化;

5.在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全面加强是因为:

A:适应了当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形势;B:实施计划经济的需要;

C: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需要;D:受阶级斗争是主要矛盾错误观点的支配;

6.国家制度是一国的根本制度,它:

A:表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的地位;B:表明国家的政权性质;

C: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D:是统治阶级维护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7.经济上占统治地位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建立的国家制度有:

A:奴隶制国家;B:封建制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

8.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是因为:

A: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同它们有矛盾,具有革命性;

B: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妥协性;

9.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是因为:

A:领导力量上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B:阶级基础,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C:历史任务上看;D:政权性质上看;E:从它的建立过程上看;

10.当代中国工人阶级为什么仍是领导阶级:

A: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B:是我国生产建设的主力军;C:是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D: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E:支持社会主义改革的主力军;

11.当代中国广泛的统一战线包括: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12.人民民主专政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

A: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实行对外开放;

D:开展其他方面的改革;E: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1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完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制度,主要进行的工作有:

A:加强党的领导机构,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B:成立中央书记处;

C:党中央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

14.在1956年-1966年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表现在:

A: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不对人大负责报告工作,一律对各级党委负责;

B:全国人大的立法工作严重受阻,刑法、民法的指定工作被停止;

C:司法制度建设受到严重削弱,地方司法机关对地方党委负责;

D:废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逐步建立的人民律师制度、公证制度、人民陪审制度;

E:各地区(直辖市、自治区)和省级公、检、法合置办公,县级公、检、法实行组织合并。

1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大制度得到全面的恢复和加强,主要表现在:

A: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扩大了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职权;

C:赋予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法规的权力;

D:修改选举制度,实行县级人大的代表,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E:加强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建设,设立民族、法律、财政经济等7个专门委员会;

16.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产生以下机关:

A:政务院;B:更高军事机关;

C:更高人民法院;D:更高人民检查署;

17.随着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我国相继建立的政治制度有:

A:政党制度;B:司法制度;C:军事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组织法有:

A:全国人大组织法;B:国务院组织法;C:人民法院组织法;

D:人民检察院组织法;E:地方各级人大和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19.从1957年后,为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采取的组织措施有:

A:增设党的兼管地方党务和行政的大区领导层次;

B:由党的监察委员会取代国家监察机构;

C:司法工作直接受党的领导;D:各级党委对政府工作实行分别领导;

E:在政府、司法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实行党组和党委领导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20.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受到的影响有:

A: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遭到破坏;

B:人民民主专政遭到严重破坏;C:司法制度被“彻底砸烂”;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瘫痪;E:多党合作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21.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经历了的势力阶段有:

A:新民主主义革命;B:社会主义革命;C:社会主义建设;

简述什么是国家制度?它表明了什么?

1.国家制度表明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统治与被统治;表明国家政权的性质,反映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

2.国家制度即国体,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方面;是统治阶级依据法律确定其政治领导和政治统治权以及统治与被统治阶级关系的制度,是统治阶级为了保护自己的政治统治而确定的根本制度。

简述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完全不同于旧制度?

1.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2.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3.它是在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在解放区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真正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

4.这表明新中国的政权在领导力量,阶级基础等方面同无产阶级专政是一致的;因此,它不同于旧制度。

简述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具有较多的过渡性和不完备性?

1.它建立在五种经济成分的基础之上;

2.具体的政治制度方面也存在较多的雏形特征。

3.国家政权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能、关系、层次也不够健全、明确。

4.在1954年宪法制定之前,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根本大法,全国政协代全国人大。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成立行政区人民政府,它既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机关,又是地方政权的更高机关。

简述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怎样建立的?

1.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在领导力量,阶级基础等方面同无产阶级专政相一致。

2.在1954年宪法的制定,它对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机关的设置,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划分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3.在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在上层建筑领域,我国社会政治制度和一系列具体制度也建立明确;标志着国家政权性质也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

简述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的政治制度建设没有走上健康之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监察制度和监察机构被削弱。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受到损害。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受到严重影响。

4.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全面加强,使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变为由党直接管理国家政权。

总之,在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建设,未能走上法律化、制度化的道路;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简述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我国的政治制度遭受哪些破坏?

1.人民代表大会全面瘫痪;

2.司法制度被“彻底砸烂”。

3.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遭到破坏,中央文革小组代替了中央政治局。

4.所谓“革命委员会”代替国家政权机构,成为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包揽党务、行政、司法各项工作的权力机构。

总之,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所有方面都遭到严重破坏;脱离了民主与法制的轨道,脱离了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人民民主权利,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的轨道,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简述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其他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相比有什么特点?

1.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中居于领导地位。

2.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3.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把新民主义革命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起来。

4.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群众基础,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

简述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工人阶级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是通过共产党来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国家政权的核心领导力量。

2.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它的领导能保证其正确的方向。

3.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团结、教育和组织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才能抵制各种错误思想,才能在政治上领导无产阶级,并通过无产阶级领导全体群众,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4.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和现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简述在1956-1966年开始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一元化领导主要组织措施有哪些?

1.增设党的兼管地方党务和行政的大区领导层次;

2.在政府、司法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实行党组和党委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3.撤销行政监察部,由党的监察委员会取代国家监察机构,执行行政监察职能。

4.司法工作直接受党的领导,改变了它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其监督的作法。

5.各级党委对政府工作实行直接领导,改变了宪法关于各级政府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规定。

论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步完善体现哪些方面?

答: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认识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各方面的建设;主要表现在:

1.党的领导制度得到了完善和加强。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中央形成中央书记处、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三个层次的领导体制。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全面恢复了和加强。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4.国家立法、司法、监督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

5.进入90年代以后,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稳定又积极的发展新阶段。

论述中国的国家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说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当代的国家制度;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2.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过程所创造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形式,是无产阶级在中国的具体形式。

3.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在革命后建立的政权必然带有自己的历史特点;

4.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符合中国国情,带有中国历史特点,反映中国革命过程中阶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一种政权形式。

5.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是我国党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形成的。

论述结合实际谈谈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

第一。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民主权利

1.人民民主专政表明了对敌人实行专政和对人民实行民主两个方面;

2.我国现阶段,还存在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分子;还存在着剥削阶级在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遗毒。

第二。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也是无产阶级国家的基本任务。

1.我国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绩,离不开人民民主专政对经济建设的领导;

2.人民民主专政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论述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同无产阶级专政在领导力量、阶级基础、历史任务、政权性质等基本点上都是相同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它的显著特点有:

1.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2.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中,属于领导地位。

3.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有机连接起来。

5.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民主专政负有特殊的历史任务;即要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民主权利,又要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简述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主要论述。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主要论述有:

1.早在1939年《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提出了“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口号,随后在《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提出,新中国应当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

2.在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主张,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总结我们的经验就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3.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中华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4.在1954年9月通过的我国第一部宪法载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5.在1982年通过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简述第一部宪法确定国家机构是如何组成的?

1.国务院;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3.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6.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

简述在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政治制度可分为哪几个发展时期?

我国政治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1.在1956年—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在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3.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历史时期。

简述近代中国的社会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有哪些显著特点?

近代中国既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独立国家,而是一个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它在社会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方面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掌握国家政权的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

第二。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到1949年,现代工业在工农总产值中占17%左右,产业工人只有200万。但他们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

第三。农业占全国人口的80%,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80%多,广大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一样,深受三大敌人的剥削和压迫。

第四。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一方面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同它们有矛盾,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缺乏反帝国主义反封建的勇气,具有妥协性。

THE END
1.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评价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评价准则,可以帮助人们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和评价标准。 预测作用:法律具有可预测性,人们可以通过法律预测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以及在法律上是否有效,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强制作用: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2.法律特征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分别是什么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广泛的作用,它不仅规范了社会成员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秩序,还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本文将详细探讨法律的特征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法律的特有特征1、规范性:法,天纯雾芯科技http://www.skypure.com.cn/post/5706.html
3.法则精髓法律知识的全方位解析了解了法律是什么之后,我们要进一步探讨其构成。这包括立法(Legislation)、司法(Judiciary)和执法人(Executive)三个主要分支,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层级结构。立法分支负责制定法律;司 法分支负责解释和执行法律;执法人负责执行并保障实施各项政策,确保整个体系的顺畅运转。 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wen-xian/406326.html
4.法律基本知识掌握法律基础解析法律基本知识的核心内容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知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如何减少污染和节能。这涉及到《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如排放标准限制、废物处理规程以及自然资源保护措施等。 总结来说,了解这些关键概念对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当你遇到任何疑问或争议时,都应该尽量自我教育,以确保能够做出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39398.html
5.法的职能包括哪些内容?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是什么?关于法的职能包括哪些内容?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是什么?精选答案推荐 以上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咨询我 法律智囊团队 帮助人数:39895人 好评率:98.91% 响应时间:1-3分钟内 第一,指引职能。这是指法律对个体行为的指引作用,包括确定的指引、有选择的指引。确定指引一般是规定义务的规范所具有https://www.66law.cn/question/answer/27417869.html
6.人参的功效有哪些人参的作用和吃法人参的功效有哪些 人参的作用和吃法 一、人参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 人参的功效 人参的功效是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https://yangsheng.120ask.com/article/158287.html
7.佛山市商务局四是在实行法治方面的作用。我国宪法充分肯定了宪法作为根本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要素,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https://fscom.foshan.gov.cn/xwzx/ztzl/pfzt/pfxt/content/post_681854.html
8.阅读理解人物形象分析2、分析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和作用。 常见问法: ( 1)分析小说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2)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常见问法:有人认为XXX怎 么样?你的看法是什么?就其中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https://www.jianshu.com/p/30cdda1487da
9.法则解析揭秘法律知识的精髓七、新时代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科技发展和国际经济交流加深,我国立 法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以适应新时代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并适应新的立场、新政策,以便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环境,同时保证自身合理利益不受损害。 标签:农业学术交流https://www.ontdhjbdb.com/xue-shu-jiao-liu/401732.html
10.托法替尼(托法替布)严重副作用有哪些?托法替尼(托法替布)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机会感染、腹泻、头痛、痤疮、乏力、体质量增加、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等,症状可轻可重;较少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粒细胞减少症、肝炎、肌酐和肌酸激酶升高等,因此需密切监测患者血脂和血常规的变化。 https://m.1blv.com/newsDetail/79536.html
11.《IT项目管理》(郭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it项目管理答案csdn2、项目质量管理包括哪些过程?每一过程的作用是什么?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三个过程域。质量计划是质量管理的第一过程域,它主要结合各个公司的质量方针,产品描述以及质量标准和规则通过收益、成本分析和流程设计等工具制定出来实施方略,其内容全面反应用户的要求,为质量小组成员有效工作提供了指南https://blog.csdn.net/weixin_41033366/article/details/103619836
12.Linux就该这么学课后题(上)3cH0Nu1L3.一个完整的Shell脚本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答:应该包括脚本声明、注释信息和可执行语句(即命令)。 4.分别解释Shell脚本中与与0与3变量的作用。 答:在Shell脚本中,代表脚本文件的名称,代表脚本文件的名称,0代表脚本文件的名称,3则代表该脚本在执行时接收的第3个参数。 https://www.cnblogs.com/3cH0-Nu1L/p/15742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