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如何测定地面点的点位,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物、地貌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以及确定地球形状和大小的一门科学。
2.测定——就是把地表的存在状态,通过一定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并以数据或图纸的形式把它们表现出来,以满足工程规划设计的需要。
3.测设——就是把图纸上的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通过一定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将它们在实地上标定出来,以作为施工的依据。
4.铅垂线——重力的作用线称为铅垂线。
5.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
6.高差——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7.水准面——水自然静止时的表面称为水准面,它是一个重力等位面,其特性是处处与铅垂线垂直。
8.大地水准面——其中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内部延伸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9.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绝对高程。
10.相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至任意假定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11.置数——置数是指照准某一方向的目标后,使水平度盘的读数等于给定或需要的值。
12.高差法——直接利用高差计算b点高程的,称为高差法。
13.视准轴——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14.视差——使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动,若看到十字丝与标尺的影像有相对移动时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15.水准点——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程的控制点称为水准点。
16.附合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沿各待定高程点进行水准测量,最后测至另一高级水准点所构成的施测路线,称为附合水准路线。
17.闭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水准点出发,沿待定高程点进行水准测量,最后仍回到原水准点所组成的环形路线,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18.支水准路线——从一已知水准点bmⅢ1出发,沿待定高程点1、2进行水准测量,其路线既不附合也不闭合,称为支水准路线。
19.水平角——由一点到两个目标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所成的角,称为水平角。
20.竖直角——在竖直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称为竖直角。
21.天顶距——视线与铅垂线天顶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天顶距。
22.测回法——以正、倒镜分别观测两个方向之间水平角的方法,称为测回法。
23.方向观测法——在一个测站上当观测方向超过两个时,可将这些方向合为一组,通过观测各个方向的方向值(水平度盘读数值),然后计算出相应角值,这种观测方法称为方向观测法。
24.全圆方法观测法——当方向数超过三个时,自起始方向起,观测完所有方向后,应再次观测起始方向,这种观测方法称为全圆方法观测法。
25.竖盘指标差——竖盘指标偏离正确位置的差值称为竖盘指标差。
26.直线定线——地面上两点之间距离较远时,用卷尺一次不能量完,这时需要分段丈量,分段丈量时在地面标定若干点,使其在同一直线上,这项工作叫做直线定线。
27.相对较差——往返丈量的距离之差与距离的平均值之比,称为相对较差。
28.直线定向——确定直线的方向称为直线定向。
29.真子午线方向——通过地面上某点真子午线的切线方向,称为该点的真子午线方向。
30.磁子午线方向——地面上某点上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线称为磁子午线方向。
31.磁偏角——通过地面上某点的磁子午线与真子午线也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
32.子午线收敛角——通过地面某点的真子午线方向和纵坐标线方向通常是不一致的,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子午线收敛角。
33.方位角——从标准方向线指北方向开始顺时针旋至某直线的水平角称为方位角。
34.坐标方位角——坐标方位角是以纵坐标线指北方向为准,顺时针方向旋至某直线的夹角。
35.象限角——直线与纵坐标所夹的锐角,称为象限角。
36.坐标正算——根据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方位角来计算待定点平面直角坐标的方法称为。
37.坐标反算——根据两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反过来计算它们之间水平距离和方位角的方法,称为坐标反算。38.平面控制测量——只是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坐标)的控制测量称为平面控制测量。
39.高程控制测量——只是测定控制点高程位置的控制测量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40.控制网——无论平面控制或高程控制,选点的控制点必须按一定规则相互连接起来组成网络,否则将无法实施观测,检核及坐标或高程的推算,这样的网络称为控制网。
《测绘学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1.平面控制网——只是解决控制点平面位置的控制网称为平面控制网。
42.高程控制网——只是解决控制点高程位置的控制网称为高程控制网。
43.导线——选定的控制点依序相连,形成折线形式的路线称为导线。
44.导线网——如果数条导线纵横交织组成网络,称为导线网。
45.导线测量法——测定导线各边的边长及转折角,并化算到某一平面上,根据起始数据推算各边的方位角及各点坐标,这样一种测量方法称为导线测量法。
46.闭合导线——从某一已知点出发,顺序连结各个未知点,最后又闭合到该已知点的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
47.附合导线——从某一已知点出发,顺序连接各个未知点,最后又附合到另一已知点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
48.支导线——从某一已知点出发,顺序连接各个未知点,既不闭合又不附合的导线,称为支导线。49.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球)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通过概括和取舍用符号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这样的图通称为地图。
50.地图投影——当绘制大范围的地面图形时,必须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这时可根据一定的要求,按照某种数学条件将地面上的图形投影到旋转椭球面上,再将椭球面上的图形变换为平面图形,再按拟定比例尺缩制成地图,这个过程叫做。
51.地形图——当测图范围较小时,可将区域地球表面当作平面,将地面点沿铅垂线投影(正射投影)到选定的投影面上,按一定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称为地形图。
52.平面图——在图上仅表示地物,不表示地貌的正射投影图称为平面图。
53.地图形比例尺——地形在图上的线段长度和地面相应长度之比称为地图形比例尺。
54.数字比例尺——一般用分子为1的分数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
55.直线比例尺——在图上绘制一条线段,将其分成若干段,并将其代表的实地长度标注上,可将图上量取的长度与之比较得出实地距离,这种比例尺称为直线比例尺。
56.比例尺精度——图上0.1mm代表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
57.依比例尺符号将地物的外部轮廓依测图比例尺缩绘于图上的相似图形,称为依比例尺符号。
58.不依比例符号——由于地物较小,若按测图比例尺缩绘于图上仅为一个点,此时只能在点位上按规定配置一形象符号来表示,该符号称为。
59.半依比例符号——长度按比例绘制,宽度却无法按比例画出的带状地物符号,称为半依比例符号。
60.地貌——地貌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相貌。
61.等高线——等高线就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也就是水平面与地面相交的曲线。6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差称为等高距。
63.基本等高线——按基本等高距绘制的等高线称为基本等高线。
64.测段——水准路线上两相邻水准点之间的段落称为一个测段。
六、简答题
1.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区别?
答:测量上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从形式上看是不同的。这是由于测量上所用的方向是从北方向(纵轴方向)起按顺时针方向以角度计值的,同时它的象限划分也是按顺时针方向编号的,因此它与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角值从横轴正方向起按逆时针方向计值,象限按逆时针方向编号)没有本质区别,所以数学上的三角函数计算公式可不加任何改变地直接应用于测量的计算中。
2.测量工作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1)、。(2)“边工作边检核”“步步工作有检核”、。3.简述水准测量的原理。
答: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所提供的水平视线,同时借助水准尺,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其中一点的高程推算出另一点高程的测量方法。
4.水准仪使用的操作程序?
答:水准仪的使用包括仪器的安置、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和读数等操作步骤。
5.单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有哪几种?
答:附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6.微倾式水准仪在构件上应满足哪些几何关系?
答:(1)圆水准器轴l′l′平行于仪器竖轴
(2)十字丝的中丝垂直于仪器竖轴。
(3)水准管轴ll平行于视准轴。
7.什么是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视差?
答:使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动,若看到十字丝与标尺的影像有相对移动时,这种现象称为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标尺影像所在平面没有与十字丝分划板平面重合。消除的方法是仔细调节目镜和物镜调焦螺旋,直到眼睛上、下移动时读数不变为止。
8.用经纬仪观测角度时,什么称为盘左,什么称为盘右?怎样观测称为半个测回,怎样称为一个测回?
答:所谓盘左,就是竖盘位于望远镜的左边,又称为正镜;盘右就是竖盘位于望远镜的右边,又称为倒镜。如果只用盘左(正镜)或者盘右(倒镜)观测一次,称为半个测回或半测回;如果用盘左、盘右(正、倒镜)各观测一次,称为一个测回或一测回。
9.经纬仪对中和整平的目的是什么答: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标志中心位于同一铅垂线上。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竖轴竖直和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10.试述一测站测回法测角的操作步骤。
答:设要观测∠aob的角值,先将经纬仪安置在角的顶点o上,进行对中、整平,并在a、b两点树立标杆或测钎作为照准标志,然后即可进行测角。一测回的操作程序如下:(1)盘左位置,照准左边目标a,对水平度盘置数,略大于0°,将读数a左记入手簿;(2)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左,记入手簿。由此算得上半测回的角值:β左=b左-a左(3)盘右位置,先照准右边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右,记入手簿;(4)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照准左边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右,记入手簿。由此算得下半测回的角值:β右=b右-a右。以上为一测站测回法测角的操作步骤。
11.观测水平角时,什么情况下采用测回法什么情况下采用方向观测法
答:观测两个方向之间的单个角度时采用测回法。当观测方向超过两个时,采用方向观测法。
12.试述一测站观测竖直角的操作步骤。
答:在测站上安置经纬仪,一个测回的观测程序如下:(1)以正镜中丝照准目标,调节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气泡居中,读数、记录,即为上半测回。(2)以倒镜中丝照准目标,调节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气泡居中,读数、记录,即为下半测回。
13.什么是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坐标方位角?
答:从真子午线指北方向开始顺时针旋至某直线的水平角称为真方位角a;从磁子午线北方向开始顺时针旋至某直线的水平角称为磁方位角m;从纵坐标线指北方向开始顺时针旋至某直线的水平角称为坐标方位角α。14.等高线具有哪些特性?
答:(1)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等。(2)等高线是一条闭合的曲线,它若不在本幅图内闭合,就延伸或迂回到其它图幅内闭合。(3)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也不能重合,只有通过绝壁处的等高线才会重合,通过悬崖时等高线才会相交。(4)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越密,表示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表示地势越平缓。(5)等高线通过分水线时,与分水线垂直相交,并向低处凸出;等高线通过合水线时,与合水线垂直相交,并向高处凸出。
15.图根导线通常布设成单一导线,其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答:(1)闭合导线;(2)附合导线;(3)支导线。
16.地形图上主要采用哪几种类型的等高线?
答:(1)基本等高线,又称首曲线;(2)计曲线,又称加粗等高线;(3)间曲线,又称半距等高距线;(4)辅助等高线,又称助等高线。
17.研究比例尺的精度具有哪些意义?
答:一方面,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确定测图比例尺的大小。另一方面,根据比例尺,可以确定测绘地形图时应准确到什么程度才有意义。
18.简述视距测量的观测步骤。
答:(1)在控制点上安置经纬仪作为测站点。量取仪器高i(取至厘米),并抄录控制点的高程hp;(2)立尺于待测的地形点上,尽量使尺子竖直,尺面对准仪器;(3)观测员用经纬仪的盘左位置照准地形尺,消除视差,读取下丝、上丝读数,计算尺间隔;也可以直接读取尺间隔,其方法为转动望远镜的微动螺旋,使上丝对准标尺上某一整分米数,并快速读取下丝的读数,用心算出尺间隔,再读取中丝的读数;最后使竖盘指标水准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竖盘指标自动归零的仪器直接读取竖盘的读数)。
19.测定碎部点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答:(1)极坐标法;(2)直角坐标法;(3)方向交会法;(4)距离交会法。
20.测量工作中常用的坐标有哪几种,测量工作中常用的高程有哪几种?
答:测量工作中常用的坐标有:(1)大地坐标;(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3)平面直角坐标。
测量工作中常用的高程有:(1)绝对高程;(2)相对高程。
1、水准仪的使用包括哪些基本操作?
答:其操作要点有:
(1)安置水准仪;
(2)粗略整平水准仪:调整脚螺旋,使园水准器气泡居中;
(3)瞄准水准尺:目镜对光,瞄准目标,物镜调光,消除视差;
(4)精确整平水准仪:调整复合水准器,使两半气泡中重合。
(5)读数。
2、视距测量法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步骤有哪些?
答:其步骤为:
(1)将经纬仪安置在一已知点上,在另一已知点上放置水准尺。
(2)对中整平经纬仪,瞄准目标,整平竖直读盘,读取上、中、下丝读数,读取水平读盘和竖直读盘读数,测仪器高度,记录全部数据。
(3)用公式计算水平角、竖直角、水平距离和高差。
(4)将经纬仪和水准尺互换位置,重复(1)(2)(3)步,进行检核。
3、什么是等高线平距?等高线平距和地面坡度有什么关系?
答: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越大;等高线平距越大,地面坡度越小;等高线平距相等,地面坡度相同。
4、测回法测水平角的基本操作要点。
答:其操作要点为:
(1)将经纬仪安置在待测角的角点上,并完成对中整平工作。
(2)将经纬仪置于盘左位置,松开水平制动螺旋,转动照准部,分别瞄准待测角的两个目标,读取水平读盘读数,并计算上半测回角值。
(3)松开水平制动螺旋,转动照准部,将经纬仪置于盘右位置,分别瞄准待测角的两个目标,读取水平读盘读数,并计算下半测回角值。
(4)根据上、下半测回角值,计算出待测角的角值。
5、经纬仪碎部点测量的基本工作有哪些?
答:其基本工作有:
(1)安置经纬仪并对中整平,测仪器高度,后视相邻导线点,确定导线方向,并将水平读盘读数归零。
(2)瞄准待测目标,读取上、中、下丝读数,读取水平读盘和竖直读盘读数。
(3)分别计算水平角、竖直角、水平距离、高差和碎部点高程。
(4)按比例将碎部点展绘到图纸上。
6、施工测量的目的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工作内容?
答:其目的是:把设计的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的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以衔接和指导各工序间的施工。
其工作内容为:放样已知水平距离、放样已知水平角、放样已知高程、放样已知直线坡度等。
7、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
答:测量坐标系的x轴是南北方向,x轴朝北,y轴是东西方向,y轴朝东,另外测量坐标系中的四个象限按顺时针编排,这些正好与数学坐标系相反。
8、什么叫高斯投影?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
答:假想将一个横椭圆柱体套在椭球外,使横椭圆柱的轴心通过椭球中心,并与椭球面上某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相切,将中央子午线附近(即东西边缘子午线范围)椭球面上的点投影到横椭圆柱面上,然后顺着过南北极母线将椭圆柱面展开为平面,这个平面称为高斯投影平面。所以该投影是正形投影。在高斯投影平面上,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x轴,赤道投影为y轴,两轴交点为坐标原点,构成分带的独立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9、直线定线时,标准方向有几种?什么是坐标方位角?
答: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x轴)方向。由坐标纵轴方向(x轴)的北端,顺时针量至直线的角度,称为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10、测量工作中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视差应如何消除?
答:测量工作中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由于物镜调焦不完善,使目标实像不完全成像在十字丝平面上;在目镜端观测者眼睛略作上下少量移动,如发现目标也随之相对移动,即表示有视差存在;再仔细进行物镜调焦,直至成像稳定清晰。
11、水准测量中为什么要求前后视距相等?
答:为了消除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产生的误差,消除或减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
12、水准测量中设置转点有何作用?在转点立尺时为什么要放置尺垫?何点不能放置尺垫?
答:设置转点是便于传递高程。放置尺垫是为了正确地传递高程,使立尺点稳固准确。水准点(已知高程点)不能放置尺垫。
13、测量竖直角时,为什么每次读取竖直度盘读数前,都应先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然后再读数
答:为了使竖直读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使竖直读盘读数正确。
14、测量水平角时,为什么要用盘左、盘右两个位置观测
答:为了消除仪器的视准轴误差和横轴不水平误差,提高测量精度,防止粗差。
15、测量竖直角时,如何消除竖盘指标差
答:测量竖直角时,采用盘左、盘右位置观测,取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竖直角,以消除竖盘指标差的误差影响。
16、经纬仪安置包括哪两个内容怎样进行目的何在
答:经纬仪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的中心与测站点(标志中心)处于同一铅垂线上;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的竖轴竖直,使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对中可使用垂球或光学对中器操作。整平使用基座脚螺旋,先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两个脚螺旋连线方向,两手同时转动这两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然后将照准部转动908,转动第三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按上述方法反复操作,直到仪器旋至到任何位置,水准管气泡总是居中为止。
17、偶然误差有哪些特点?
答:偶然误差的特点归纳起来有:
1.在一定观测条件下,绝对值超过一定限值的误差出现的频率为零;
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大,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小;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频率大致相等;
4.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大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近于零。
18、选择测图控制点(导线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选定导线点的位置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l)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
(3)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
(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单一导线尽可能布设直伸形状,除特别情形外,对于二、三级导线,其边长应不大于350m,也不宜小于50m;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且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19、在导线计算中,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什么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什么
答: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度中。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将、反其符号按导线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边的纵、横坐标增量中去。
20、地物符号有几种各有何特点
答:地物符号可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地物注记等。
比例符号:其地物的形状和大小均按测图比例尺缩小,并用规定的符号描绘在图纸上
非比例符号:其地物形状和大小无法按比例缩绘到图上,采用相应的规定专用符号表示在该地物的中心位置上。
半比例符号:其地物的长度可按比例尺缩绘,而宽度不按比例尺缩小表示的符号。
地物注记:是对地物的性质、名称等用文字和数字或者符号加以说明。
21、什么是比例尺精度?它在测绘工作中有何作用?
答:相当于图上0.1﹍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在测图时用来决定测区地面的测量详细程度,取舍地物,在规划设计用图时,用来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地形图。
22、测图前有哪些准备工作控制点展绘后,怎样检查其正确性
答:测图前除做好仪器、工具和有关测量资料的准备外,还应进行控制点的加密工作(图根控制测量),以及图纸准备、坐标格网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绘等准备工作。控制点展绘后,用比例尺在图纸上量取相邻导线点之间的距离和已知的距离相比较,作为展绘导线点的检核,其最大误差在图纸上应不超过±0.3mm,否则导线点应重新展绘。
23、简述经纬仪测绘法在一个测站测绘地形图的工作步骤。
答:经纬仪测绘法在一个测站上的操作步骤如下:
(l)安置仪器:安置仪器于测站点(控制点)上,量取仪器高。
(2)定向:后视另一控制点,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标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点l上的标尺,读取视距间隔l,中丝读数,竖盘盘左读数l及水平角读数β。
(5)计算:先由竖盘读数计算竖直角=90°-,按视距测量方法计算出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
(6)展绘碎部点:用细针将量角器的圆心插在图纸上测站点处,转动量角器,将量角器上等于角值的刻划线对准起始方向线,此时量角器的零方向便是碎部点1的方向,然后按测图比例尺由测得的水平距离在该方向上定出点l的位置,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
同法测出其余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绘于图上,并随测随绘等高线和地物。
24、地形图应用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可以确定图上点的坐标;确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确定两点间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确定点的高程;确定两点间直线的坡度;按规定的坡度选定等坡路线;绘制已知方向纵断面图;确定汇水面积边界线等。
25、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有哪些?
答:按规定坡度在图上选定最短路线、绘制某方向断面图、平整场地的土石方量估算、确定汇水面积等。
26、土石方量估算的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场合?
答:(1)方格网法:此法适用于大面积的土方估算情况;(2)等高线法:当场地起伏较大,且仅计算挖或填方(山头、洼地)及水库库容等时,可采用等高线法;(3)断面法:在道路和管线布设(或坡地的平整、池塘的填方)中,沿中线(或挖、填边线)至两侧一定范围内,线状地形的土石方计算常用此法。名词解释
20水准面:水准面是受地球重力影响形成的,它的特点是其面上任意一点的铅垂线都垂直与改点的曲面。
21大地体:由地球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22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的能用数学方程表示的旋转椭球体相应的规则曲面。
23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24相对高程:假定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起算面,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25高差:地面两点间的绝对高程或相对高程之差。
26高程测量:确定地面点高程的测量工作。
26视准轴:物镜光心和十字丝焦点的连线。
27高差法:根据高差推算待定点高程的方法。
28水平角:指相交于一点的两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竖直投影所形成的夹角。
29竖直角: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观测实现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30测回法:测角的基本方法,用于两个目标方向之间水平角的测量。
31直线定线:当地面两点之间的距离大于钢尺的一个尺段时,就需要在直线方向上标定若干个分段点,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32测量误差:每次对观测对象进行得到的数值与观测对象真值之间的差值。
系统误差: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观测时,其符号和大小均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着的误差。
33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观测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都表现出随机性,即大小不等,符号不同,但统计分析的结果都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34中误差:m=±√[ΔΔ]/n,式中,m表示中误差,[ΔΔ]表示一组等精度观测误差Δi自乘的总和,n表示观测数。
35误差传播定律:阐述观测值中误差与函数中误差之间关系的定律。
36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度称为直线定向。
37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度量至某直线的水平夹角。
38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是平面控制测量的一种方法。在地面上按一定的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导线点),将相邻点联成直线而构成折线形,依次测定各折线边(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导线角);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39等高线法: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方法。
40高程传递法:当测设的高程点和已知水准点之间的高差很大只用水准尺已无法进行测设时,可借用钢尺向下或向上引测,即高程传递法。
41、地物符号有几种各有何特点
比例符号:其地物的形状和大小均按测图比例尺缩小,并用规定的符号描绘在图纸上。
42什么是比例尺精度?它在测绘工作中有何作用?
答:相当于图上0.1﹍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在测图时用来决定测区地面的测量详细程度,取舍地物,在规划设计用图时,用来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地形图。0等高线的特点是什么?
答:(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的高程相等(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如果不在本幅图内闭合,一定在图外闭合(3)只有在陡崖处才会重合、在悬崖处才会相交,其他情况既不会相交也不会重合(4)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成反比(5)山脊线和山谷线与该处的等高线正交。
1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2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两条相互垂直线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以南北方向为x轴,以东西方向为y轴。
5地面点位若用地理坐标表示,应为经度、纬度和绝对高程。
6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高差。
7在测量中,将地表面当平面对待,指的是在100平方千米范围内时,距离测量数据不至于影响测量成果的精度。
8地球是一个旋转的椭球体,如果把它看作圆球,其半径的概值为6371km。
9测量工作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
10确定直线方向的工作称为直线定向,用目估法或经纬仪法把许多点标定在某一已知直线上的工作为直线定线。
11距离丈量是用相对误差来衡量其精度的,该误差是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来表示。
12森林罗盘仪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望远镜、罗盘盒和基座。
13水准仪的主要轴线有圆水准器轴、仪器竖轴、望远镜视准轴、水准管轴。
14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高程,在同一转点上,既有本站前视读数,又有下站后视读数。
15水准测量的测站校核,一般用双面尺法或变换仪高法。
16支水准路线,既不是附合路线,也不是闭合路线,要求进行往返测量,才能求出高差闭合差。
17经纬仪的安置工作包括对中、整平。
18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类。
测量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误差、观测误差、外界自然条件影响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19在施工测量中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根据地形条件和施工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直角坐标法、极坐标_法、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