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烛丨《看不见的客人》:你需要偶尔烧脑一部电影电影看不见的客人第一人称

尤其电影复杂且不断反转的情节,稍一走神,就容易看的一头雾水。

所以今天在不剧透的情况下,跟大家聊一聊,如何更完整地欣赏这部电影。

01多重叙事的魅力

多重叙事是悬疑电影中常用的技巧,简单来说,就是将一段特定的故事情节进行反复叙事。

我们都知道,对于同样一件事的描述,可能由于立场不同、视角不同、信息量不同而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以这张照片为例,通过不同角度的裁剪,我们很容易失去对事实的判断。

伊拉克战场上的美军

导演奥利奥尔·保罗将这种叙事技巧发挥到了极致,在电影中,叙述者为了自身利益,将案情描述成不同的版本。

这种手段本身没有什么稀奇,但能够让每一次叙述都有理有据,让观众感觉真相即将浮出水面,这才是高明之处。

而且本部电影的多重叙事,不同于一般的隐瞒信息,而是通过角色推测产生的,影片中人物关系清晰明了,却完美展示了千人千面,即“你以为的善是恶,你以为的恶却是善”。

但多重叙事的魅力,不在于去如何寻找线索、侦破案件,而是在于让观众认识到,“描述者的不可信”。

导演通过多次的重点重复,为最后反转式高潮做足了铺垫,同时也让观众时刻神经紧绷,不自觉地去揣测故事的真相。

02第一人称的魅力

与其说是导演的匠心独具,倒不如说是导演的迫不得已,因为只有以第一人称叙事,才能隐瞒真相。

上帝是没办法写推理小说的,因为上帝对所有真相都了然于胸,他如果隐瞒关键信息,就是一种“刻意的隐瞒”,是一种欺骗,而非艺术的手法。

只有人,才会隐瞒真相,无论是否是有意为之。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事情发生后,仅仅是因为现场一张照片,红车驾驶员就遭到了全网的口诛笔伐。

“女司机”、“高跟鞋”,每个都是能引爆舆论的关键词,不明真相的人随意揣测着事故的原因,把责任归咎于她,认定她是杀人凶手。

随后,后车的行车记录仪里显示,红色小汽车是在自己车道上正常匀速行驶,是公交车突然转向,冲向护栏。红车避让不及发生冲撞被逼停,随后公交坠江。

第一人称进行多重叙事,往往就是利用人们的刻板印象,从而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反转,这些细节看似无足轻重,但任何一处细小的隐瞒,都有可能演变为巨大的信息差,最终实现整个故事的大逆转。

03视听语言的魅力

可以说,整部电影始终充满了悲伤、压抑、苦闷的情绪,《看不见的客人》虽然在现实的时空中仅仅经历了几个简单的内景与街景,甚至主要情节均发生在一个简单的房间之中。

但影片通过多角度的记忆回溯,将许多外景画面与人物臆想中的虚拟画面拼接起来,且分切得细致精妙而不破碎,将情节线表现得复杂而悬疑性十足。

04法律的魅力

最后说一说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电影中有一句台词,“没有痛苦就没有拯救”,而电影中的每一个人,也都在经历着自己的痛苦与挣扎。

法律就像是一面镜子,一切谎言与伪装都呈现在镜子面前,而律师就是镜子背后的眼睛,了解真相就不能放过细节,影片中律师“注意细节”的提示,暗含洞察一切的能力和决心。

谜底最终会被细节揭露,表面上坚挺的立论,在细节中轰然坍塌,虚假的答案往往就隐藏在故事本身。

有意思的是,电影片名Contratiempo,这个西班牙词带有“意外灾祸,倒退,逆流”的意思,这其实跟法律的意义存在某种吻合,通过回溯沉甸甸的案卷,将虚假蒸发,留下真实的答案,这应该是电影留下的,最现实的意义。

卢梭曾说过: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知。

很多时候,真实就一直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但我们要先得换个角度才可以发现,人性善恶的更替往往在一念之间。

电影的结尾,通过如此复杂的叙述,无非是向观众传达了最为简单质朴的人生道理——邪恶有千般面孔,正义永远不会缺场。

THE END
1.法律评注在中国确实,法律评注并非普遍存在的法学文献类型。那么,这种特殊的法学文献类型,其发生及发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它究竟具有什么魅力使得许多中国法学学人心向往之?在中国应否增添法律评注这种法学文献类型?为此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要理解法律评注,不能不将它与一个国家的法、法源及法的运作过程联系起来,与法的运作过程中的技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2397
2.“法学的魅力”体现魅力法学4月8日下午,“法学的魅力”学术讲座在文澜110教室举行。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刘茂林教授,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刘仁山教授,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理事张德淼教授,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副所长高利红教授,法律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理论法学系主任武乾副教授,法律史教研室主任李艳华副教授等各类法学的专家学者出http://wellan.zuel.edu.cn/2010/0423/c1670a25991/pagem.htm
3.法律四大职业哪个更具魅力(通用3篇)主题:[转帖]法律四大职业哪个更具魅力? 自2002年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实施以来,全国累计有近百万人参加司法考试,前三次考试共有6.64万多人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法官19万多人,检察官14万多人,律师11万多人,公证员1.3万多人,但高素质法律职业人才仍存在很大缺口。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sm9nz6h.html
4.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工程合同纠纷37个裁判要旨(截止2024年7月30日凡本微信公众平台标明“转自”或“来源”的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平台所有,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所公众号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微信后台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扫码关注我 一起感受法律的魅力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http://www.dehengzz.com/news/11_2447
5.羊城晚报感受体育魅力 收获法律知识 2023年梅州市“体育普法宣传周”启动 8月7日晚,2023年梅州市“体育普法宣传周”启动仪式暨全民健身公益活动在梅州市剑英体育馆广场举行,梅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梁维,市委常委、副市长赵东出席活动。 启动仪式现场,《活力客都》歌舞表演引燃全场,《第九套广播体操》《少年武术表演》《24式https://ep.ycwb.com/epaper/ywdf/h5/html5/2023-08/09/content_639_592282.htm
6.原来是这个意思,快来领略成语和法律“相碰撞”的魅力吧!用成语解读法律 既能积累词汇 又可学习新知 真是一举两得 少年普法官们准备好了 等你来“听讲” 呼卢喝雉——切勿沉溺赌博 一入赌博深似海 不仅个人会负债累累 还会加重家庭的负担 我国在法律上 对赌博这一行为有着怎样的规定呢? 少年普法官带你一探究竟!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10/21/c6992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