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报告指出:
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执法办案工作推进文化建设,人民法院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做好人民法院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价值引领、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
下面,通过四个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一起来看看人民法院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龙泉司法档案博物馆
让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目前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大、最具有基层性的民国时期地方司法档案在哪里?
答案是龙泉!
第五单元: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的百年实践。以党百年历史四个阶段为主线,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奋斗历程,同时也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龙泉地方司法活动。
依托沈家本文化园
打造法治文化传承地
沈家本文化园
一直以来,吴兴法院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沈家本法治文化:
一是搭建文化阵地,注重以文育人。提炼沈家本在理论研究、司法实践、清正廉洁等方面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总结其生平重要节点、六大精神品质以及八大法律思想,通过法治连廊、法治之柱、法治之门等形式展现,并在园内开辟“感悟之路”,展示干警学习体会,激励广大干警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司法作风。
二是强化文化引领,浓厚争先氛围。坚持“文化引路、人才兴院”战略,将沈家本“仁”“融”“和”等法律思想融入法院建设及审判工作中,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是加强共建共享,传播法治声音。举办沈家本法律思想主题论坛,沈家本法治文化传承等特色活动,组建沈家本主题法治文化场所联盟,实现法治资源共享。通过定期对外开放、主动邀请参观等方式,开展“公众开放日”主题活动,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培根立心德法兼容
彰显新时代六尺巷法治文化魅力
桐城法院“六尺巷调解工作室”调解现场。
桐城法院把六尺巷文化与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将“六尺巷调解工作法”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三个阶段,分布于诉前、诉中、诉后三个环节,贯穿于执法办案全过程、各环节。坚持以法官为中心,健全完成操作规程:
桐城法院干警到六尺巷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通过以上操作规程,使“六尺巷调解工作法”成为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方法,并逐步在全院形成了人人会讲六尺巷故事,人人会用“六尺巷调解工作法”,人人会营造谦和礼让的社会氛围的良好局面。让六尺巷文化深入到每一位法官心中,大家都在自觉努力成为六尺巷文化的传播者、司法为民的践行者、和谐环境的营造者。
“法映刺桐”宋元法律文化展馆
传承中国古代治理经验和法律智慧
“法映刺桐”展馆的序厅,展示了宋元时期繁盛的泉州港。
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海贸法律法规标志着中国古代海外贸易进入到法治时代。
该展馆总面积1300平方米,创造性地对宋元时期的法律制度进行系统整合,内容涵盖市舶司制度、船舶和人员管理、商品和货币管理、契约制度及涉外司法制度等方面,解读宋元泉州海洋商贸繁盛背后的法律成因,助力泉州法院积极融入世界遗产司法保护工作。
宋元时期,市舶司与市舶法共同构成保障对外海贸的重要元素。
近年来,泉州中院充分发挥文化价值的引导力,持续溯源传承、守正创新,打造出一批传统文化特色浓厚的司法品牌。
泉州中院推行“司法功夫茶”化解矛盾纠纷。
泉州中院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将继续努力,扩大展馆的影响力,把‘法映刺桐’宋元法律文化展馆打造成为宣传泉州海洋法制文明、助力世界遗产法律保护的重要窗口,传承和传播中国古代治理经验和法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