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权威源自于惩戒性

法律的至上性是以法律的惩罚性为依托的。正因为违反了法律会受到惩处和制裁,才意味着法律具有不可动摇的神圣至上性

□蒋传光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法律的权威性,法律定分止争、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反思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各种违法和无视法律存在的现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全社会法治观念淡薄,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是忽视法律的最基本属性,对法律的惩罚功能重视和运用不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法治建设刚刚起步的当代中国,如果法律的惩罚功能不能充分彰显,树立法律的至上权威就将无从谈起。

对各种违规行为的约束,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对各种权益的保障,在各种社会规范中,人们最终会想到法律。除法律外,社会上还存在诸如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礼仪、职业规范、社会组织规章制度等各种社会规范。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在价值理念的追求上,也具有很多共性。但在社会秩序的维护中,人们为什么对法律会有更多的期盼、依赖和信任呢法律何以具有更高的权威,其权威来自哪里简言之,相对于其他社会规范,除了法律所追求的价值要素之外,其更高的权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法律的至上性;二是法律的惩罚性。

法律的至上性,从人们对法律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可得到充分的体现。关于法律的本质属性不同的学说有不同的观点,如古希腊思想家认为法律是正义的体现,服从法律就是服从正义;神意说认为法律是神的意志的体现,是上帝为人类所制定的规则;自然法理论认为法是自然理性的体现,自然法是人定法的依据,是永恒不变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等等。

从上述关于法的本质属性的各种观点可以看出,不管哪一种学说,也不论其对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本质是如何认识的,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法律从一开始产生,就被赋予了神圣性和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并从不同的立场阐释了法律是不可违背的,为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提供了理论根据。这是其他社会规范所没有的特征。

法律的惩罚性,是相伴法律的至上性产生的,也是法律所具有的国家强制性特征的体现。其他各种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性和惩罚性,但相比较法律而言,其他社会规范对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处理结果。而法律的强制性和惩罚性,则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适用性,即普遍适用于本国主权范围内的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类主体;具有严厉性,违背法律的行为,会付出名誉、荣誉、财产、自由甚至生命的代价;具有平等性,对同样的违法行为会受到同样的惩罚。

法律的惩罚性,又反过来强化了法律的至上性。法律惩罚理论认为,惩罚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是必需的。惩罚不仅可以阻止人们犯罪,而且可以起到预防违法犯罪的作用,会使人们认识到受惩罚行为是被严格禁止的,而且实际实施的惩罚,也会给实施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人带来一种恐惧,起到法律的震慑作用。同时,正式的惩罚也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避免发生私人报复行为。

法律的至上性是以法律的惩罚性为依托的。正因为违反了法律会受到惩处和制裁,才意味着法律具有不可动摇的神圣至上性。因而,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仅靠宣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严格执法,违反法律,就要付出成本和代价,通过严厉的惩罚、制裁,使人们不敢违法,以此使人们对法律产生自觉的尊重和敬畏。人们敬畏法律,就是因为法律具有惩罚功能,具有震慑作用。如果严厉的惩罚和制裁功能不能有效发挥,法律的至上性和权威性就失去了依据和基础,甚至失去了法律存在的价值。

如果一部法律人们千百次违反它却不受任何制裁,那么很难说他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如果一个社会人们对法律缺乏起码的尊重和敬畏,那么基本法治秩序的维护,法治国家的建设,就将失去了基本的社会根基。因而,以严厉惩处和制裁为内容的法律强制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是法律的生命力所在,是法律的本质使然,也是实现法治国家建设目标的基本要求。

THE END
1.法律权威的特性主要有律师解答 专业整理,在线解决法律问题 法律权威具有普遍实施、至高无上、原始来源以及崇高威望等特性。具体而言,法律权威即是在社会调整机制及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的主导角色地位,所有国家和社会活动皆需以此为基础,法律成为唯一的权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https://m.66law.cn/v/wenda/3348582.aspx
2.法律权威性的特征律师普法法律权威的特征包括: 1、具有活力和自身规律性的管理系统,其中有着明确的责任权限; 2、实行职务等级制原则,并对各级机关建立牢固的监督制度; 3、办事程序法规化、条例化,任何法律条文一经订出,所有成员都应遵守; 4、实行不顾情面、照章办事的原则; 5、统治形式只是由于法律的认可才是有效的。 https://www.110ask.com/tuwen/11503922233439519849.html
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具有【多选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A. 法律地位 B. 法律权威 C. 法律效力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美国联邦宪法第19条修正案取消性别歧视是在()年。 A. 1918 B. 1920 C. 1922 D. 1924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压裂https://www.shuashuati.com/ti/6dcda32f60d547edbfb43d939cfa5341.html
4.联系我国实际,论述法律的权威性与法律实施的关系。一、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一特征意味着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 法的权威性不仅表现为人们必须遵守或服从它,还表现为当它与道德、宗教、政策等发生冲突时,它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更大的权威性。 二、法律实施(也叫法的实施):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即在社会生活中通过执法、司法、守法https://www.koolearn.com/shiti/dx-st-557.html
5.常见的企业管理方法总结(一)法律体系 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法律规范的形式与内容也极为丰富,法学上根据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将其分为各个不同的法律部门,并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统一的法律体系。 管理的法律方法中,既包括国家正式颁布的法,也包括各级政府机构和各个管理系统所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种社会规范。法律、法规https://www.jianshu.com/p/a1caa373d162
6.图书产品一、保证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完善监察机关的权力运行配置三、构筑监督公职人员的多层次机制第九章中国现行监察制度第一节与“一府两院”相并行的国家监察制度与体系一、监察体制改革的背景:监督权配置模式的调整二、“一府两院”制的四元结构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合宪性路径第二节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https://www.lawpress.com.cn/index.php?c=book&m=detail&column_id=37&book_id=197399
7.浅析司法权威与司法公正的保护和完善尽管司法裁判的结果基于法律规定的适用而来,似乎法律规定本身就是评判司法公正与否的直接标准,但关于司法公正与否的评价,会因评价主体、利益诉求的不同而不同,具有主观性、不确定性与难以把握性,公正的裁判不一定带来公正的评价。所以,如果司法权威不彰,不能保证司法的终局性,一起无论从法律上、事实上看哪怕再简单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3/08/id/10547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