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从来没有承认法律,却要遵守法律?

为什么我从来没有承认法律,却要遵守法律?

写在前面:

值得大家注意的一点是,法律不止有刑法。

狭义来看,我国部门法就有民刑行政经济商法、宪法、环保法、知识产权法、诉讼法、程序法等。

广义来看,法律还包括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政府政策文件等。

有的法学家还认为这里的法律甚至包括学校规章制度、当地风俗习惯、公民之间的约法三章。(有点儿类似十九大提出的“软法”概念)是指一切强制的和非强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规则的总和。

----------------------------------------------------------------------------------------------------

摘要:法律是为满足人类共同诉求:安全、平等、自由,为了让人类过上连续的、稳定的生活,而被人类选择的一个工具。简单来说,你生而为人,只要你拥有人类这个身份并希望满足三个诉求,则默示你承认法律并应遵守之。

正文:

正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古罗马有这样一句格言:“只要有政治社会单位的地方就有法律。”人类制定了法律,而后又不断地思考人类为什么制定了法律和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但正如知友所问,我们这些新生人类为何要接受前辈人类所书写和接受的法律呢?并且是什么导致了我们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类会趋于同路的把法律作为自己的精神权威呢?

博登海默在《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这样解释道:“人类选择法律,是秩序的需要、正义的要求;法律规范的出现是人类选择了过有序的生活。”弗洛伊德、马斯洛等学者均认为人类对于有秩序有组织的生活的心理需求源自于“人类主张生活具有连续性”。无论何时,只要人的行为受到法律规范的控制,重复规则性这一要素就会被引入到社会关系中。而法律规范作为一种权威性的渊源,会被重复性的使用来指导私人和官方的行为,这种行为方式的规则化,给予了社会生活很大的稳定性和有序性。

但人类为什么选择的是法律这个工具呢?

我承认或许存在比法律更好的方式能够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的共同诉求:“安全、平等、自由”。但在现有的人类的认知和探索情况来看,法律无疑是一个可以满足当前人类共同诉求的一个工具:

1.通过行之有效的私法制度,可以划定私人和私人群体的行为规范,以防止或反对相互侵犯、过分妨碍他人的自由或所有权的行使和社会冲突;

2.通过行之有效的公法制度,以限定和约束公权力,以防止或救济对应予保障的私人权益的不恰当侵损、以预防随意地暴政统治。(当然这是完美理想状态下的完美法律,也可以说是具体法律应达到的目标)

综上,我可以这样理解,不存在“某个个人对法律这个工具是否承认”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为实现人类共同诉求所选择的一个为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稳定的高度规范性、普遍适用性、重复适用性工具。但是存在“社会整体或大多数人对于某些具体法律规定(成文法)的是否承认”这个问题。因该问题过于庞大就不展开论述。而“某个个人或极小部分人是否承认某项具体的法律条文或部门法”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具有讨论的意义,因为总会有行为特异、无视规则、崇尚无序的极小部分人存在,这部分人很大几率成为违法者,特别是违反刑法者。

而对于为什么要遵守法律,这个问题我想自然不必赘述。有学者提出,法律是最低道德底线。遵守法律是对权力的控制和监督;是对权利的保障和救济。私人不侵犯别人权利、不限制别人的自由、自觉履行应付义务和不扰乱正常的公共秩序。官方权力不得滥用、依法行使、接受监督。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为了有秩序、有组织的社会生活、实现和保障人类对于“安全、平等、自由”的共同诉求。

注:我的这篇短文做不到全面的阐述和穷尽的解释知友所提的这个问题,但若能引发读者的一点点思考或提供一个看问题的视角,我也就很满足了。

另,这个问题在法社会学和法哲学界已经有一些成体系的学说,经我哥推荐,现推荐几本具有代表性的书籍供读者和提问的知友阅读参考:

1.《人们为什么遵守法律》泰勒

2.《制宪权与根本法》陈端洪

------------------------

参考文献:

1.杰罗姆弗兰克,《法律和现代精神》1935年,第46、128页

2.本杰明N卡宴佐,《法的发展》1924年,第40页

3.莫斯利科恩,《法律与科学方法》1933年,194页

4.罗纳德M德默金,《规则模式》1969年,第13-24页

5.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2004年,第206-224页

THE END
1.民法典背后的隐秘从纸面规则到人心深处的法律真相一、民法典的重要性与挑战 在中国历史上,民法典作为一个集成多种法律规范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现代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司法实践中的指南针,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但同时,民法典也面临着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等挑战。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huo-dong/456573.html
2.法律法规的迷雾哪些隐秘面纱尚待揭开一般来说,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大类:公共法律和私人法律。在公共法律中,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等,而私人法律则主要涉及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问题,如婚姻家庭关系、合同协议等。但实际上,这只是冰山一角,真正意义上的“所有”还远远没有被触及。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wen-hua/410302.html
3.民法典框架下人工智能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总体来看,由人工智能应用产生的侵权责任问题,目前在民法典框架下基本上都能比较妥当地得到处理。至于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理应优先予以适用。当然在具体案件中,需要解决诸如人工智能风险等级评估、产品缺陷认定等技术性难题,这些对司法审判实践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https://pfw.bozhou.gov.cn/News/show/669339.html
4.民法典背后的秘密揭开生活之网的神秘面纱除了保障基本权利外,民法典还有助于规则化解决各种纠纷。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租房合同问题还是债务偿还问题,都可以通过 民法典 的条款来找到解决方案。这种预见性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经济损失。 此外,当法律冲突发生时,即便双方无法自行协商也能依据法律找出正确答案,这是一种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460482.html
5.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以下简称449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职责分工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管。采取环境影响评价手段对放射医疗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辐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预防http://www.bb1y.com/yydt/info.aspx?itemid=1611
6.中国独立审计侵权责任之法理分析但要指出的是,法释[1998]13号只适用于验资领域,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第42条规定,注册会计师侵权责任构成为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及因果关系,没有主观过错。 1、违法行为 行为的违法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违反法律的直接规定,主要表现这:第一,违反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第20条之规定,出具了该条所列三种情形不应该https://china.findlaw.cn/jingjifa/shenji/sjfl/waibu/42507.html
7.初中道法中考道法核心问题归类背诵提纲保护生命③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区别) 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 https://cul.sohu.com/a/732541237_121124346
8.二手车鉴定评估证书谁最权威?如何分辨真伪及含金量?一次说清3、查询发证机构在行业是否具备权威性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自1999年开始,就受国家人社部和商务部委托全国组织二手车鉴定评估师考试鉴定工作,是国家注册二手车鉴定评估师的唯一颁发单位;而其他的发证机构以前跟二手车行业和二手车评估师没有一点关系。这些在[国经贸贸易2002第825号文][劳社厅函2006第186号文][劳社厅函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362055259541455387
9.新版改编之罪:只要一次法外留情,法律必会丢掉权威性(东方快车谋杀新版改编之罪:只要一次法外留情,法律必会丢掉权威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注:以2010电视剧版做对比,来讲“改编”这件事,而非与原著文字对比。不要误会。波罗不喜欢长领带,非常懂礼仪和分寸,没有蓝眼睛和夸张的胡子,完全不会生硬地模仿比利时法语口气,称呼素未谋面的对方一定是monsieur、madmoiselle,爱吃蛋糕,吃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919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