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聋发聩!《第二十条》这六句台词,把老百姓的心声吼出来了!

喜大普奔!罗翔老师龙年第一堂《刑法》课讲的果然是电影《第二十条》,罗翔老师X张艺谋导演,双厨狂喜的快乐谁懂?!

《第二十条》自初一上映以来,一路口碑走高,是“近些年看过最好看的电影”!

不仅是因为题材原因,只有实打实的佳片才能引起罗翔老师的注意,能够赢得专业人士的强烈认可,也反证了这个片子的高质量。

罗翔老师在视频中坦言,自己在网络上爆火“很大程度是因为第20条的缘故”。

当然了,咱们学法律的人都知道,罗翔老师能把《刑法》讲得这么受欢迎,还因为他在分析一起法律案件的时候代入的,往往不是干巴巴的法条,而是情理是现实,是当时的处境,是每个普通人的困境。

罗翔老师还十分善于用金句来分析法律案例,他解读法条通俗易懂,能让学生一下子明白过来,如果处在当时的状态下,自己应做出怎样的选择。

这次春节档上映的《第二十条》,给我的感觉就是电影版的罗翔讲《刑法》,更加鲜活,全程好笑,主旨又十分深刻,建议二刷!

关于电影本身,大家已经听到了太多的评述,我就不一一解读了。

01“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听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感慨良多,这句话主要集中体现在雷佳音饰演的韩明身上。

虽然在检察院挂职后,为了转正他选择做一个左右逢迎的人,在处理案子的时候,也是按照干巴巴的法条去做,不敢越雷池一步。

但张艺谋在设计韩明这个人物形象时给他加了一段往事。

那就是在大学的时候,他也曾见义勇为、路见不平一声吼,并且因为这件事,影响了自己的分配。

韩明本就是一个正义感很强的人,所以当吕玲玲(高叶饰)对他说出上面那句台词的时候,这话仿佛有了千钧之力,使一个法律工作者感受到醍醐灌顶般的惊醒。

02“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

影片最后召开听证会的时候,听到那些对《刑法》法条的陈述,观众们可能都觉得这些人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感觉,太不近人情了。

其实换位思考下,当一个法律工作者每天沉浸在案牍之间,他对法律背后站着的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渐渐会失去一部分共情。

就像韩明办张贵生的案子一样,他刚开始也没有理解,自己办案办的是别人的人生,自己一个微小的决定,就会影响别人的一辈子。

事情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他才切身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

也正是因为见证了郝秀萍被村霸们逼上绝路,韩明才有了成为一个正直检察官的勇气和力量。

他看到了那些活生生的人,并开始思考如何为这一个个的人去解读和使用法律。

03“法律是让坏人的犯罪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这句话是《第二十条》的题眼。

片中有三个案件,这三个案件事实上都是好人的出手代价更大了。

霸凌案中韩雨辰出手差点被拘留;公交司机案中,张贵生出手被判入狱三年。反抗暴力的王永强出手自卫,差点被定性为故意杀人。

假如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呢,到底应不应该出手?

出手到什么程度?

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每个人在保护自己生命财产安全的时候,都有可能顾及不到出手的力度准度。这也是为什么关于正当防卫的法条,往往能引起这么大争议的原因。

现实中此类案件比比皆是,比如被反杀的昆山龙哥案,就是因为受害者于海民出手才导致刘海龙被反杀。

好在经过昆山法院的研判,于海明被判无罪。

这样的结果与电影中对王文强的宣判基本一致,也证明了我国法律对人情,对老百姓朴素情感的考虑和尊重。

法是一步一步在进步的。

04“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第二十条》中,韩明曾问过一个问题。

郝秀萍为什么甘愿丢夫弃女走上绝路。

就是因为她感受到了绝望,这是对善意的绝望,也是对法律的绝望。

这种绝望,直接或间接的促成了王永强案件的听证和判断。

没有老百姓,法也不成立。

05“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

法律教学中有一个概念是典型案例。

有时候一起案子的宣判,会对全国同类侵案件的宣判起到引导作用。

比如2006年的彭宇案。王浩法官那句“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出现的时候,媒体们普遍认为我国的道德因此倒退了50年。

自此之后,“扶不扶”的案子又多了起来,更多年轻人在看到摔倒的老年人时,但他们想伸出援助之手,却又有了顾虑。

《第二十条》中的这句话,就是对现实最好的回应和最生动的诠释。

犯罪是一定会存在的,我们无需害怕,但真正可怕的,是对犯罪的不公正裁决。如果裁决不对,就失去了人心,如果失去了人心,法的权威性就受到了挑战。

06“我们究竟是把怎样的一个世界交到他们手里?”

《第二十条》除了对法律的讨论,其实更多是关乎未来。

巧妙的是,三个代表未来的孩子全都参与到了案件当中。

一位是韩明的儿子,韩雨辰他因为见义勇为差点被拘留。

另一位是郝秀萍的女儿娟娟,她因为父亲的案子差点被绑架。

还有一位是公交车司机张贵生的女儿,多年来她始终支持父亲上访讨回公道。

三个孩子都是受害者,也都是这些法条的亲历者。

经过对自己案件的切身感受,他们一定能感觉到,这个世界在慢慢变好。

影片中韩明为代表的司法工作人员所做的一切努力,正是在将一个更好的世界交到所有人手里。

这不就是法最大的意义吗?

我们看到,《第二十条》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极致的人文关怀。

现如今已经很少有像《第二十条》这样兼具娱乐性和科普性的电影了,哪怕只是记住了几句台词,也将影响我们和孩子的一生!

THE END
1.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中华文明蕴含着平等要求,与现代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规则精神一致。中华传统民谚称颂:“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秦代商鞅变法,也是从惩治特权人物启动。中华文明历来崇尚“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品质,推崇执法如山、清廉如水的清官文化,这些都与现代法治崇尚规则治理,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斥特权的观念一致。当然,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2.尊宪崇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编辑:温翠萍 原标题:《尊宪崇法 |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阅读原文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70157
3.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二是在宪法学分论研究中,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中的概念、范畴和命题作为遵循,把诸如“全过程人民民主”“党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执政权”“监察权”“法律监督权”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学话语有效纳入宪法学分论知识体系中,从而不断丰富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的内涵和外延。https://www.cqrd.gov.cn/web/article/1313077066799390720/web/content_1313077066799390720.html
4.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案例分析,是律师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具体案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精神内涵以及实践中的应用技巧。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尝试将所学理论与真实事件相结合,从而提升我的应对问题能力。 四、私募基金与金融监管 除了传统领域,我也对私募基金这一金融产品产生了浓厚兴趣。私募基金是一个高风险、高回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5.《第二十条》韩明警句8.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 来自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9.我们究竟是把怎样一个世界交到他们手里。 10.永远真诚且勇敢,任何人失去我都不是我的遗憾。 2024新春贺岁电影片《第二十条》中韩明说的真好: 所有正确的事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https://www.meipian.cn/50vztr6s
6.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第二十条”已被唤醒文章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副厅长曹红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司法案件的处理结果,不能背逆民众的朴素正义感,而是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观念。” “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这就要求司法机关能够统筹考虑天理国法人情,站在防卫人当时的视角,综合案发当时的各种情形,依法准确认定防卫人的行http://www.mzyfz.com/html/1996/2024-03-25/content-1616748.html
7.弘扬中国抗疫精神主题作文11篇(全文)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是对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行为具体案例的深刻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kki1a23.html
8.2022年云南省昆明八中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四)②只要公民不犯法就是有法治精神的表现③法律的权威来自法院的强制执行④树立法律信仰要学法、遵法、守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组卷:4引用:1难度:0.7 解析 10.近日,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体育锻炼升温。《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要引导学生“开展适宜的体育https://www.jyeoo.com/sj/03392fca-0523-4581-b967-4c44e0ef2a94
9.文摘《自然法:古典与现代》“自然法”何以千年不衰正如伯尔曼所说:“教会是一个法治国(Rechtsstaat),一个以法律为基础的国家。与此同时,对于教会权威进行限制,尤其是来自世俗政体的限制,以及教会内部尤其教会政府的特殊结构对于教皇权威的限制,培育出了超过法治国意义上依法而治的东西,这些东西更接近于后来英国人所称的‘法的统治”。③ https://www.douban.com/note/751771790/